農歷是中國的立法,屬于陰陽歷,每月的天數,等于月球一個周期,是陰歷的特征,但是24節氣以及置閏,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來的,這是陽歷的特征。西方歷法,是陽歷,以太陽公轉、自傳周期為基本參數。
①農歷就是陰歷,陽歷即使指公歷;②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置的歷法,叫“太陽歷”,簡稱“陽歷”,現在國際上通用的就是這種,由于它來源于西方,是辛亥革命時期才傳到我國的,所以也稱為新歷;今天公歷是4月15日③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置的歷法,稱為“太陰歷”,簡稱“陰歷”,這是東亞國家沿傳的,今天陰歷是三月十三。
1、出處不同:
公歷就是陽歷,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們平常的日期。
農歷就是陰歷,是我國古代用來農耕的日期,也就是日歷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2、算法不同:
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所定出的歷法。農歷是以太陰(月亮)繞地球為一個月,12個月為一年(閏年為13個月)所定出來的歷法。(以閏月調節年之四時)
擴展資料:
農歷的由來:
農歷是中國傳統歷法,它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并加入二十四節氣與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農歷是以陰歷為基礎,融合陽歷成分而成的一種歷法,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它是屬于陰陽合歷。
農歷又有夏歷、陰歷、舊歷、華歷、中歷等稱。因使用“夏正”,舊時多稱為夏歷,1970年以后“夏歷”改稱為“農歷”。農歷屬于陰陽合歷,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
農歷=舊歷=陰歷是根據月亮的運行來記年,英文里叫lunar calendar. 我們國家傳統的記年都是用農歷,過節都用農歷來表示,稱其為農歷是因為農民根據陰歷來決定播種收獲的時間,而且表明了具體的節氣,比如雨水,霜降,小雪,大雪,三伏,三九,等等。這些都是為了農活的方便制定的,所以我們國家一直重視農業的發展。根據月亮的運行調節節氣的變化。
陽歷=日歷=公歷是根據太陽的運行來記年,英文里就叫calendar. 中西接軌,所以我們也開始用公歷。但老外比較*,只知道識別春夏秋冬四季,所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都是固定的日子。
農歷用的是大寫中文數字,公歷用的是阿拉伯數字,真心在幫你期待采納,
get必備生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