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福寺原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大蜀山上,據史料記載,開福寺建于唐貞觀年間,距今約1377年,曾一度興盛,1938年日軍侵占合肥時,日本兵進駐大蜀山后,砍光了樹,燒光了草,將植被破壞殆盡,造成大面積水土流失,四周的良田也備受糟蹋,開福寺也隨之被毀。 為了傳承佛教文化,合肥明教寺方丈妙安法師發起并組織重建開福寺和500羅漢堂。工程占地10多公頃,總建筑面積約20000平方米,內有五百羅漢堂、慈恩塔、大雄寶殿等。 開福寺成為合肥最大的佛教道場,也為合肥市增添一處景點。
人物介紹
頂果欽哲仁波切(H.H. Dilgo Khyentse Rinpoche)是巖導主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的五位化身之一,智慧心的化身,是不丹國的國師。1910年,仁波切出生于藏東德格的丹豁村山谷附近,為頂果家族的四子;他的家族是第九世紀西藏國王赤松德貞的皇族后裔。此家族的家園,位于西藏各主要省分最東部之康區的丹豁(Denkhok)山谷,康省由許多小王國所組成,其中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一個王國是德格(Derge)。仁波切的祖父扎西卻翎與父親都是德格王的首相。
頂果欽哲仁波切成就
先后閉關修行二十年,每天傳法幾個小時達半世紀之久。仁波切每天總是在日出之前醒來,花好幾個小時進行各種各樣的修持。九點鐘之后開始接見訪客,進行一天的工作直到深夜。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傳法。他每年主持三四次大法會,每次八至十四天,不分晝夜連續進行。他對所有向他請求開示或心靈指導的人永不倦怠,而且所傳法的深廣程度更是不可思議。仁波切共有二十五大冊著作,心意伏藏共有五冊,他自己的著作就像一套百科全書。仁波切還作出許多保存、傳播佛教思想傳統和文化的廣大計劃和事業等等。
1985年,仁波切到達中藏,他向中國提出申請,希望能夠重建桑耶寺。并強調桑耶寺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希望同意他的申請。在仁波切的鼓勵下,不丹國王為此捐助了大筆款項。1990年完成重建桑耶寺的主殿,仁波切應邀為寺廟重新開光,主持了一場隆重的三天開光典禮。
頂果欽哲仁波切的一生,從小即全然投入學習、修行和傳法。無論他在那里,不分晝夜,他總是用同樣永無止境的慈悲、幽默、智慧和尊嚴,把所有的力量投入佛法所有形式的保存和展現,即使到七十多歲時,仍然充滿了無倦的殊勝精力。 在1991年初,仁波切在印度菩提迦耶傳法的時候,出現了第一次身體不適的征兆,此后,仁波切做了一些閉關,健康似乎好轉。但到了9月27日傍晚,他請隨從扶他坐直到了清晨時,他呼出了最后一口氣,心已融入絕對的虛空。
頂果欽哲仁波切圓寂
在1991年示寂,并現虹光身成就、身蛻如嬰兒般。他圓寂的時候,除了事先告知弟子,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外;圓寂后,仁波切雙腳一盤,整個身體竟然開始逐漸縮小,從一九五公分一直縮小到三十公分左右。當時原本想縮小到成為一道光逝去,經過弟子們的苦苦懇求,頂果欽哲仁波切才只縮到三十公分的大小。如今一位在1993年蓮華生大士誕辰(藏歷五月初十)出生的小孩已被認出是他的轉世。
開示大明咒
觀世音菩薩是徹底覺悟的佛陀,他為了利益眾生而化現為菩薩。
一切佛都具有同一本質,他們大悲心的表現形式就是觀世音菩薩。
作為諸佛大悲化現的觀世音同時是諸佛菩薩的根源,因為大悲是覺悟的根本。
作為菩薩,觀世音本身即慈悲的象征,觀世音即是佛,觀世音即是法,觀世音即是僧,觀世音即是上師,觀世音即是本尊,觀世音即是空行;觀世音即是法身,觀世音即是報身,觀世音即是化身;觀世音即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即是蓮花生大士,觀世音即是度母。更重要的是,觀世音即是我們的根本上師。
如同一橋跨越眾多溪流一樣,觀世音菩薩是諸佛的總合。
獲得了觀世音的加持即獲得了諸佛的加持,理解了觀世音的本質即理解了諸佛的本質。
在這黑暗的時代,觀世音菩薩曾以蓮花生大士的形象化現于人間。蓮花生大士的智慧、慈悲與神力比其它任何佛都要迅猛有力。
因為他是特別為了利益這個時代的眾生,為了那些熱切祈請者而化現的。
觀世音菩薩化現為各種形式:國王、精神導師、普通男女、野生動物,甚至山巒、樹木、橋梁,總之是應以何身而度即以何身而度。
甚至在炎熱天氣中一陣涼爽的微風、病痛者片刻的安寧都是觀世音菩薩慈悲的顯現。
同樣,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哄(OM MANI PADME HUM)是諸佛的智悲在聲音上的顯現它包含了佛法中八萬四千法門的精髓。
在各種咒,如明咒(Awareness Mantras)、陀羅尼咒、密咒中,沒有比觀世音的六字大明咒更殊勝的了。持誦此咒(通常稱為摩尼)的巨大益處如同如意寶珠般能滿一切心愿,這在顯密經典中都多次反復詳述過,據說持誦一遍摩尼等于持誦了整個十二部正法。
開福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郊大蜀山南麓,是唐代蜀僧慧滿法師卓錫弘化之所。據《(嘉慶)合肥縣志》記載:唐貞觀(公元626---649)以前已建有開福寺,距今有1400年左右,相傳慧滿法師在此大演《法華經》,為百姓祈雨救生,超度淵濟龍神,留下弘法利生,世代稱頌為佳話。抗日戰爭期間開福寺毀于日本侵略軍戰火。
大蜀山“山形單椒,秀澤不連”,歷來都是合肥的一個重要景點。宋代詩人郭祥正在《郡城眺望》中寫下了“蜀山回出千螺秀,淝水長縈一帶回”的詩句。明代詩人龔志益在《游大蜀山》中贊嘆道:“十年前此問巖阿,醉臥南窗共放歌”。清朝末年“蜀山雪霽”被評為八景第一景,今人的“蜀山春曉”被列為合肥十景前茅。如今的大蜀山不光春曉迷人,而且四季咸宜,唯獨不見了當年的開福寺。為了傳承佛教文化,2001年在市委、市關心下,無償劃撥土地150余畝,由明孝寺園藏法師募化捐資1億元,在原址重建開福寺。
開福寺主體建筑有山門、山門殿、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報恩塔、羅漢堂、觀音殿、佛學院、云水樓等,總建筑面積3萬2千平方米。建筑群以明清古代皇家寺院風格為主,紅墻金黃琉璃,絳紅水泥漆,貼金花飾,富麗高雅,美觀大氣。寺廟中軸線對稱,以大山門、山門殿、大雄寶殿為中軸線。其它建筑物次第分布兩側,莊嚴而尺度宜人,是北派、南派完美結合的仿古建筑。整個寺院的每個建筑均有獨立院落,相互聯系且各成體系。
開福寺殿堂雄偉、佛像莊嚴,尤其是寺內最具特色的五百羅漢塑像,更是神態各異,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藝術瑰寶。寺內園中有寺,寺中有園,處處亭廊,小橋流水,飛瀑流泉,曲徑通幽。傳統的建筑風格、完美的教學設施、精美的法器、濃厚的佛教氛圍,令開福寺不愧為皖中首剎、大眾熏修的十道方場。
合肥開福寺建成開放,這是落實黨的宗教政策的結果,也給合肥旅游增添了一個新亮點。伴隨著大蜀山野生動物園、蜀峰灣公園等景點建設完善,大蜀山“旅游熱”將不斷升溫,人氣越來越旺。只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歷史文化挖掘和園林綠化工作,定能成為合肥文化產業的一個旅游品牌。
開福寺位于合肥市大蜀山南麓,是唐代貞觀年間慧滿禪師卓錫弘法利生之所,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1937年毀于日寇戰火。為傳承佛教文化,2001年在合肥市委、市關心下,無償劃撥土地150余畝,由妙安老和尚率主持圓藏法師及明教寺從弟子募化捐資,歷盡艱辛,耗資數億,在原址重建開福寺,終于在2009年年底前古剎得以重光,其獨特的建筑群落給大蜀山及至合肥市平添一道靚麗的風景。
值此古剎重光之際,開福寺法師釋妙安、釋圓藏致信合肥市地方志辦公室,對開福寺重建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謝意。在開福寺重建過程中,市志辦認真研讀《(嘉慶)合肥縣志》中有關開福寺的記載,并實地考察重建后的盛貌,在《合肥晚報》上發表專題地情文章《合肥重建開福寺》,向社會宣傳介紹這一千秋善舉。在獲悉開福寺建成后因缺少停車場而影響正常向公眾開放后,徐克虎副主任牽頭向合肥市委、市上報調研報告,建議由出資修建停車場,支持當地佛教文化事業發展。該調研報告后作為2009年度合肥市政協一號提案,由市政協主席董昭禮親自督辦,耗資300萬元終于在寺前建成停車場,為開福寺順利向公眾開放解決了一大難題。
在合肥大蜀山南麓,一座氣勢輝煌的連綿廟宇已經悄然掩映于青山峽谷之中,這就是華東最大單體寺院——開福寺。據明教寺監院、開福寺住持釋園藏法師介紹,目前該寺各偏殿的佛像都已經開過光,大雄寶殿佛像將于12月2日隆重舉行“開光大典”,這也意味著歷經7年等待的開福寺終于即將正式對外開放。
開福寺內究竟有哪些旅游亮點?為盡快將開福寺納入合肥旅游線路,讓合肥各旅游從業人員都能向游客講解好開福寺,昨天,合肥市旅游協會向全市各大旅行社發出“招貼”,將利用10月20日和10月21日兩天時間,對各旅行社總經理及導游代表進行集中培訓。昨天上午,記者前往采訪,從中不難看出,開福寺的確了不得。
典故:唐代古剎毀于日寇轟炸
據史料記載,開福寺建于唐貞觀年間,距今約1400年。當年有位來自四川地區的蜀僧叫作慧滿禪師,他發現大蜀山孤獨地隆起在合肥西郊,周圍沒有崗地土阜相連;而且大蜀山一年四季景致各有不同,于是,慧滿禪師就在大蜀山南麓建起了一座寺院,取名開福禪寺,為合肥百姓開啟幸福,大蜀山名字的來歷與大蜀山上的“蜀井”都與這位慧滿禪師有關。
抗戰中古開福寺被日寇飛機炸毀,安徽省佛協會長、明教寺方丈上妙下安大和尚立下宏愿,決心在自己有生之年親率兩序大眾重建開福寺,要把開福寺建成江淮第一流的叢林寺院。
開福寺工程2002年12月28日奠基,2004年正月十六正式開工建設,占地10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近40000平方米,面積遠遠超過湖南和福建的兩個開福寺。
開福寺的建筑群以明清古代皇家寺院風格為主,是一個園林式寺院,主體建筑有山門、山門殿、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報恩塔、祖師殿、伽藍殿等,總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
亮點:7公斤黃金護法千尊佛像
該寺院的建設開創了安徽寺院建設的多項第一,被稱為華東最大的單體寺院。
亮點一:鐘,高3.5米、直徑達2.3米,重量更是達到10噸,是目前安徽寺院中最大的晨鐘;
亮點二:鼓,和鐘樓呈南北對稱的鼓樓中的鼓,直徑達2米,它也是安徽目前寺院中最大的一個暮鼓;
亮點三:佛像,天王殿彌勒佛的背后佛龕內供奉的韋陀菩薩塑像以香樟木雕刻而成,加以傳統貼金,高約4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韋陀菩薩塑像;開福寺大小17個殿堂中最具規格的建筑是大雄寶殿,高達31.92米的宏偉建筑內,三尊佛造像高高聳立,中間的佛祖造像高達15米,該尊佛造像也開創了安徽室內佛造像的最高紀錄;
亮點四:黃金,大雄寶殿的正中央,雕刻得惟妙惟肖的九龍戲珠全部采用瀝金手法(即在上面包裹金箔),僅在這上面就包裹掉黃金3公斤多,花費達60多萬元,寺院中大大小小的佛造像達1000多尊,所有黃金加起來近7公斤。
特色:建立合肥首家佛學院
大雄寶殿西側的藏經樓附近是佛學院,目前全國的佛學院總共有30多家,安徽除了九華山佛教協會創辦的一家佛學院外,其他地方還沒有。今年上半年,開福寺已經成功舉辦三期信徒培訓。
【字母咒】(三遍)
前面修法儀軌的內容里有很多的咒語,我們念的時候很容易會有發音不標準,有多念的,有少念的。字母咒能彌補這些問題。當年釋迦牟尼佛轉~法~輪時用的就是這些字母,因此字母咒的力量特別的不可思議,平時無論念什么經、咒最好念三遍字母咒,這樣能完全彌補我們在念誦過程中,發音錯誤等各種過失。
啊啊 俄俄 烏烏 熱熱 樂樂 誒誒 沃沃 昂阿嘎卡嘎嘎昂匝擦匝匝釀 扎叉扎扎那達塔達達那 巴帕瓦巴瑪 雅RA拉瓦夏卡薩哈嘉
【緣起咒】(三遍)
在前面觀修金剛薩垛的時候,很多人一定會有許多不清凈、不吉祥、不如法、不圓滿的想法和行為,只要誠心誠意地誦持緣起咒,就能把這些不好的緣起改變過來。我們在平時觀想誦咒的時候,也會有很多不好的念頭,這樣不但沒有功德,還會對修行造成障礙,所以無論做什么有個好的緣起特別重要。念誦緣起咒,就可以把那些不清凈、不好的念頭、想法都變成好的緣起,只有好的緣起才能使我們的修行達到究竟的圓滿。
嗡 耶達日瑪黑德抓巴瓦,黑敦得堪達塔嘎多哈雅巴達,得堪匝友呢若達,誒旺巴德瑪哈夏日瑪納所哈。
【加持咒】
此咒摘于《噶當祖師問道語錄》,加持咒的傳承是由度母傳予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來到藏地,又將此咒傳予藏地,各教派都持誦此咒。
嗡桑巴(日阿),桑巴(日阿),波瑪納薩(日阿),瑪哈臧巴巴吽帕的所哈。(三遍)
意解:在誦經持咒前,先持誦此咒,可使念誦功德增上一千萬倍,如法念誦,可以快速消除業障,積累福報。密宗里方便法門多,所以成就快,一定要對此法有信心,才能得到加持。此咒是所有加持文、加持咒中最殊勝的咒語,大家在誦一切經、咒、佛號之前一定要先念誦此咒。
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每年春節及農歷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民眾有到寺院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旅游途中參觀名寺大剎,燒香拜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燒香拜佛,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愿,特將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下面聽我細細道來,為你講解燒香拜佛的規矩。一、進門禮數:寺廟建筑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同時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據說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當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臨第1和第6個臺階的行禮意味著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二、燒香拜佛:禮佛前,先要凈(洗)手。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據說右手不凈,普通人殺生大多用右手),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上香以3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香入香爐時應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還有一個儀式叫"開光",當然是由得道高僧來主持最好。平時開光的東西置于家中,須得初一十五凈手焚香,否則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開普光,則不同,開光的物件可隨身攜帶。供開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把開光的物品和寫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記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寫)的紙用紅紙或紅錦囊包好,遞上隨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數字相關),請大師幫忙開光。言語需恭敬,否則冒犯了大師,不給你開光。開光的過程是把所有的開光物件放于一托盤,置于佛前,大師念經數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賦于靈氣與法力,可以帶在身邊保佑你了。 專業拈(上)香的方法1、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2、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3、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圣像;4、再舉香齊眉;5、之后,放下如第3動作;6、開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種方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時默念:“供養十方三世三寶。”第二支香插右邊,插時默念“供養歷生父母師長。”(注:本篇拈香之法全為在家居士所寫,故與出家眾所觀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眾如是個人敬香禮佛,則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邊,插時默念:“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插香的第二種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眾生。”插香的第三種方法是最簡單的,和第一法一樣,但念得比較簡單,第一支香插中間,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邊,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邊,念:“供養僧,凈而不染。”總括而簡單。上完香后,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華云,直達三寶所(或念:“直達諸佛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如果是上環香,就要以點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舉香時,只要口中默念:“供養十方三世三寶。”愿此香華云,直達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即可。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時,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兩頭,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前后放進香爐;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樣。觀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燒香就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禮拜就是對佛菩薩像虔誠的恭敬作禮之舉動,其法是:1、肅立合掌,腕與心口平,兩足跟離開約二寸,腳尖相距約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束雜亂的心意,瞑目觀想:我以往無量劫中的父親在我右邊,我以往無量劫中的母親在我左邊,兒女眷屬在后,一切冤仇障類在前,此無量劫數的父母冤親眷屬,均在我的四周,團團圍繞著我,隨我一齊禮佛,愿你們以善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注:此種觀想禮佛的方法,是密宗的無上法門,若常如此觀想禮佛,不僅能超度你所觀想的,而且能為自己滅障消災。即念經,持咒或持佛菩薩圣號時也是一樣,不可忽視。)觀想后,彎臂,右臂斜伸,右掌向上,按于拜墊中央,左掌仍舉不動,兩膝隨即跪下(此為第一拜)。2、跪下后,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的左前方(此為第二拜)。3、右掌由拜墊中央移到右前方,兩掌相距約六寸許(此為半拜合共叫“兩拜半”)。4、以頭垂叩于兩掌中間拜墊上。5、兩掌隨即翻轉,手心向上。意思是以兩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這叫頭面接足禮。(另一說法是:古時候的小孩子或低階之人,向大人,上級或長者求索物品或錢財時,就是這樣攤開手掌承接所要求的財物。也就是承接佛菩薩所賜的福慧之意)。6、兩手握拳翻轉,頭離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心。7、左握舉回胸前,右掌將身撐起,與左掌合,同時兩膝起立。合掌依然。8、三拜禮畢,合掌彎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兩大指相并,兩食指相合豎直(此為定印),伸直腰,舉至齊眉,再放掌。這叫問訊。以上為一般之禮拜法。此外,密宗尚有“佛部、蓮花部及金剛部”等之合掌與禮拜方法。行者皈依后,自有上師親傳,此處不贅。禮佛的呼吸法:拜下時,舌尖卷抵舌根,同時吸氣,(如果要念佛號或持咒,可在拜下呼氣時念);起立時,舌尖翹頂上腭,同時吸氣。這是一種揉和吐故納新、使全身氣脈發生神秘的循環作用,以保健卻病延年益壽的方法。吸氣時最好能觀想空中日月星辰等通化成了白光,由你的頂門進入體內,(如果是面對佛菩薩像時,則觀想佛菩薩像放光照你);呼氣時則觀想我之病苦孽障都已化成了黑氣隨氣而出(時間久了,你將會看到自己所呼出的黑氣。那時保證你已是一個三業清凈的人了)。喜歡禮佛的同道們,不訪試試,這種又禮了佛,又練了卻病延年氣功,而又因此而清凈了三業的方法習之不斷,必可獲益無窮,悠然而拜,悠然而起,不疾不徐毫無勞累的感覺。 合掌的方法:佛教弟子們恭敬虔誠的第一個表現,就是肅立(兩腳與肩同寬平立)合掌。合掌的式樣有很多種,一般都是以兩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彎,舉至心口處輕合,不可過緊,宜如塔形。依“菩提道次第修習加行六法妙道入門經”說:“兩掌合緊不留余隙,是為外道合掌,第一會淪為外道,(因心為形役,難入真空妙有之境故);第二會感生在無佛的地方,不聞三寶之名。”“兜率天贊嘆經三修道根本常演中道修法妙語明燈經注”中說:“外道合掌,緊閉掌心,將來必墮生于無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執著成性故也。”
燒香注意事項: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在為了防止火災,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先上香后禮拜,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后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凈自心。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愿,然后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拜完后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女人大姨媽來的時候不要去上香。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以你可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放心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不過見過很多信佛的人請上一串念珠掛在脖子上,師父說這樣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們以后如果請了念珠,請把他帶在手上。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的;進入殿門里,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盡量不要走中間,沿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盡量不要走正門,因為方丈門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而沙彌等從偏門進,所以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盡量應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進去時盡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一般寺院門檻做得很高)。進廟門的時候,千萬不要踩門檻(據說門檻是佛的肩膀,踩了就是不敬)。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嘩和講不敬的話語。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不可以隨口胡亂許愿,因為許愿一定要還愿的,如果沒把握做到,就千萬別許愿。別求發財,佛不是保佑你發財的。可以求平安,求健康順遂。不要隨口許諾給佛什么供養,然后又拋到腦后。佛又不爭你的一柱香,這個說法是要讓我們不要隨意承諾,所謂做人應該有言必踐吧。佛所惱的應該是這些虛妄之言吧。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不要跨過蒲團,因為會給人一種不莊嚴的感覺,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去道觀許愿是要還愿的。一年愿望實現后回來,方法進去問人就可以了。如果沒許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還愿的,但是你最好許個做多少善事的愿。就發愿來促使你本身的許愿。不要不經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不要在寺院吃葷食。寺院通常有經書贈送的,不要忘了請幾本,世間之物還有什么比經書更珍貴的。請來的經書護身符不可隨意放置,應該取干凈的書柜放好。同房時房間切不可有佛經護身符等法物,因為護身符等是護法護身的,沾上邪氣將會起不到作用,這才是切記的。如果是因為被邪魅債主纏身,拜完時做回向時念將拜佛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他們也會高興的。法器:寺中鐘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已后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完,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于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游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 燒香禁忌 1. 一般上香決方法,即燒香時先以左足入戶,不能回顧,順頭順路。 2. 且拈香時宜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因為左手為大,而右手為小,是象以陰陽之道。 3. 祈愿時,一念傳通,心念由香傳萬神感應。舉香宜雙手平舉至頭,雙手至眉間高,即「玄關竅」之位,謂之「叩天關」。所祝之愿隨香煙直上九重,謂之「通天」,插于香爐,謂之「達地。」乃指所由心香之愿,直叩天關,徑上九重,通天達地,以傳香信也。 4. 祀神祭鬼,焚香亦有別。敬神為陽事,所以奇數為尊,燃香多為一支、三支 5. 敬神燃香,幾炷各有含意(全是奇數):a. 燃香一支,代表一心,象征一心虔敬、一心向道。b. 燃香三支,一者象征皈依三清三寶,一者代表天地人三才三界。c. 燃香五支,象征五方,代表遍召請東、南、西、北、中五方,多用于求財、尋人。d. 燃香七支,象征北斗,代表北斗七星,多用于延壽、散禍。e. 燃香九支,祭祀九幽游魂! 6. 安香于爐時,以左手插香。 7. 最后, 燃香前要記得記得記得先洗干凈雙手,心身誠敬,方能感于神靈。
在游覽佛教寺院的過程當中應當注意什幺?_紫云閣1)、不可以帶“墨鏡”進入佛教殿堂。2)、在佛教寺院是不允許給佛像照相的,那樣表示對佛祖的不尊敬,從文物保護角度來講,不論我們現在所用的照相機有多幺的先進,他們所放射出來的光線多多少少對我們的佛像都有損害,而在損害了之后再去維修的費用是無法計算的,況且有些東西一旦損壞了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所以,不管是站在文物保護的角度,還是對佛教尊敬的角度,我們都不應該在佛教寺院里面給佛照相。3)、不管是游覽藏傳佛教寺院還是漢傳佛教寺院都要從左向右順時針游覽,在西藏只有信奉苯教的寺院才從右向左逆時針旋轉的。4)、還有我們在進入佛教殿堂的時候是不可以用腳去踩踏“門檻”的,因為在佛教“門檻”象征著佛的肩膀,如果踩踏了會不吉利的,而且在我國的南方也有這種說法:“在古代,只有青樓女子傍晚在招攬客人的時候才依欄踩門,因此而忌諱踩門檻,尤其忌諱女子踩門檻”;還有說法認為“門檻”象征著一個家族的財運,如果用腳去踩就相當于把自家的財運踩在腳永遠都不得翻身。5)、佛教寺院忌諱雙數,因此在“轉經”時要幺轉一圈、要幺轉三圈,另外我們看到的塔一般都是“一層”、“三層”、“五層”、“七層”、“九層”、“十一層”和“十三層”,其中“七層”最常見,我們經常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浮圖”就是寶塔的意思。“七級浮圖”就是七層寶塔的意思。6)、在佛教寺院“合掌”用于表示對對方的敬意,在拜佛的時候一般要“合掌”于胸前,然后由上到下分別在額頭、嘴邊、和胸前各停留一下,表示自己的“身”、“語”、“意”與佛祖的“身”、“語”、“意”相一致,也就是說自己在說話做事都要言行一致,不能心口不一。然后這樣拜三下,拜的的是“三身佛”。一拜“法身佛”、二拜“報身佛”、三拜“應身佛”。敬佛,許多細節上都有講究的。
首先說選門進,寺廟建筑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燒香的話,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是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
燒香時,先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
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還有一個儀式叫"開光",當然是由得道高僧來主持最好。平時開光的東西置于家中,須得初一十五凈手焚香,否則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開普光,則不同,開光的物件可隨身攜帶。供開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開光的物品和寫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記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寫)的紙用紅紙或紅錦囊包好,遞上隨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數字相關),請大師幫忙開光。言語需恭敬,否則冒犯了大師,不給你開光。
開光的過程是把所有的開光物件放于一托盤,置于佛前,大師念經數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賦于靈氣與法力,可以帶在身邊保佑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