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欣賞陳曉旭,總覺得其他版本的黛玉沒有那種感覺,隨著她本人的逝去,我們除了祝福她走好,也不能再做什么了。她是名令人尊重的演員。
庚辰年,丙戌月,乙卯日,戊寅時。
白臘金命,生于秋季霜降期。
此命生于秋季以月令算,日支或時支見寅或子者為花姐,此命出生時辰為寅時。
按年柱納音算,此命年柱納音為金,日支或時支見午或卯者為花姐,此命日支為卯。
此命為花姐,一個命局最高能出四數,你命局中兩數,花姐無疑,但此命局中有天乙貴人,月德貴人,天德貴人,祿神,而能解你花解之不吉,財祿不缺,逢兇化吉,姻緣順吉,能嫁美夫,生聰秀貴子,利產無兇。
1983年,籌備多時的《紅樓夢》劇組在全國范圍內選拔演員。從小喜愛讀書的陳曉旭從《夜幕下的哈爾濱》的作者陳嶼處拿到一本雜志,上面有一則消息是“如何選擇寶黛釵?”,中央電視臺籌拍《紅樓夢》,寶、黛、釵、鳳的扮演者要從普通的男孩女孩里挑選。曉旭當時還在鞍山市話劇團當學員,別人覺得她跟林黛玉比較接近,鼓勵她去試試,但她當時特別沒有自信,以為這么大一個巨著肯定會選名演員,唯一的信心就是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讀《紅樓夢》,而且喜歡把林黛玉的詩都記在筆記本上,自己也會寫詩。后來在男友畢彥君(后來成為陳曉旭的第一任丈夫)的鼓勵下,給導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自薦信,把對林黛玉的理解寫了好長好長幾頁紙,同時寄去的還有一張自己的照片,照片的背面是她14歲時寫的一首小詩《我是一朵柳絮》,希望能飾演林黛玉這個重要角色。
寄信時并沒抱太大希望,但一周之后,導演王扶林親自給她回信,希望她去北京面試,曉旭感到非常意外。她請了三天假,偷偷跑到北京面試,那天下著大雨,挺狼狽的樣子去見了王導,回答幾百個問題,雖然回答得很膚淺,但走的時候她心里還是比較有底,因為王導叫她把票根留好,說不定還可以報銷。這讓曉旭有了很大的信心。
但在等待了一年之后,第二年的春天,曉旭才接到通知她參加《紅樓夢》劇組在圓明園開設的演員培訓班。她當時就是想演林黛玉,而其它的角色沒有那么讓她覺得向往。她說:“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觀眾會覺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個女孩的角色。”《紅樓夢》劇組為期三個月的第一期演員培訓班結束之后,導演王扶林認為林黛玉這個角色應該有詩人的氣質,而陳曉旭在這點上比較貼近,綜合素質也是最好的,所以最終獲得了肯定,出演林黛玉。
對能夠出演林黛玉,陳曉旭認為“我不覺得我能演林黛玉是因為我長得美,或是演技好,只是我的性格和氣質與她很像”。2001年陳曉旭和王扶林導演在北大的講座中說:“也許我在長相、在表演,或其他單方面不如別人(黛玉候選人),但是在綜合素質上,我覺得我是最適合的,演黛玉是為了人生追求,完成一種使命似的宿愿,不是僅僅一個角色追求,除黛玉外無二人選”。
電視劇《紅樓夢》自1984年開機,經過三年的艱苦拍攝,整整三四年的時間是一個人人生中成長最重要的階段,等于上了一個紅樓大學,聽到很多紅學家的講課,學棋書畫的陶冶,對她的個人氣質和今后的人生都產生了很大影響。紅樓姐妹的情誼如同大學的室友,若干年后那依舊是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陳曉旭1987年的回憶長文《夢里三年》中說:“我擁有無數個美麗的夢,最美的一個是從這里開始的……”,“女孩子們不知不覺地湊在一起,談論著過去和將來。她們已不是當年的丑小鴨了,三年的磨練使她們成熟而自信。她們正滿懷壯激向往著更廣闊的天地。但愿滄桑的人世不要磨滅了她們從前的一份純真。我多么留戀那四月的圓明園呵!留戀那盛開的桃花,那條蜿蜒的小路,那些為選擇一個理想角色而苦惱的女孩子。那里灑滿了我芬芳的回憶,那里珍藏著我最美麗的夢想,那是一個多么難忘的春天呵!一夢醒來已經三年了。別了,同舟共濟的朋友!別了,相戀三年的《紅樓夢》!別了,這段終生難忘的時光!不要強咽那杯惜別的苦酒,不要把離愁寫在你緊蹙的眉頭,不要開口,讓我把你最后的微笑印在心上,然后,在心里道一聲珍重。這就夠了,這就足夠了。”[1] 2003年藝術人生《紅樓夢再聚首》時,陳曉旭說:“我還是喜歡他們說我是林黛玉,因為我覺得給我最美好的印象和最美好的回憶的,就是《紅樓夢》的林黛玉,《紅樓夢》的那段經歷。”
電視劇《紅樓夢》于1987年拍攝完成,在中央電視臺開始熱播,這也使得才21歲的陳曉旭一夜成名。當時對陳曉旭塑造的林黛玉形象褒貶不一,學術界的評價似乎不高,批評的聲音大于肯定的意見。直到電影《紅樓夢》放映之后,兩相比較見出高下,學術界和輿論界對電視劇《紅樓夢》才有了比較客觀的認識和評價。陳曉旭在1990年《當代電視》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坦率地說,我不能夠對我所扮演的林黛玉做出一個完整的結論,因為觀眾在收看我的表演的同時也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對于這樣一個具有相當高意境的與相當高審美價值的人物的理解,不能不因每個人的文化素養與欣賞品味而有所差異。記得當時有幾種評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禺先生說:'從梅蘭芳到現在,我看過十幾個黛玉,以這個為最好。’一位專家說:'林黛玉是江南女子,為什么要到鞍山去找演員,這不是南轅北轍嗎?’一個女學生說:'我就是喜歡林黛玉,因為她有個性,從不溜須拍馬。’一位工人觀眾說:'我不喜歡林黛玉,小肚雞腸,酸溜溜的。’你看,這不是修養、品味上的差異嗎?”,評價電影《紅樓夢》時說“至于哪一個《紅樓夢》更象《紅樓夢》,哪一個林黛玉更象林黛玉,我們似乎無須爭論,相信時間和觀眾會做出正確的回答。”
《紅樓夢》播出之后,她出演了電視劇《家春秋》中的梅表姐一角,但這個角色給觀眾的印象始終是林黛玉的感覺,林黛玉的影子深深的印在了陳曉旭身上。她在2004年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說“事實證明,'林黛玉’已成為我演藝途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在此之后,是我生命中的蒼茫時刻。雖然我是眾人眼中的明星,但沒有導演敢請我演其他角色。陳曉旭的名字被林黛玉取代了。”
2003年藝術人生《紅樓夢再聚首》時,陳曉旭說:“《紅樓夢》為我打開了一扇窗,又關上了一扇窗,我無法進入,只好重新開辟一條路,卻意外地發現它通向更美麗的遠方。” “《紅樓夢》讓我看到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大千世界,讓后又向我把這個門關上了,我不能在演藝事業上有更大的發展。但我還不想放棄這個精彩的世界,所以我只好自己重新走另外一條路。但當我選擇這條路的時候,需要勇氣,就是并不知道它會,遠方的風景是什么樣的,是險惡還是美麗。”
隨后三年的時間,她一直在北京漂泊,多次面臨搬家的窘境,直到1991年開始了新的創業,開始投身商界。2006年在北大演講中,在談及為何棄演從商時說,她是個理性的人,不合適做演員,沒有演員的激情。
二五日生
二十五日出生之人,個性忠厚老實,且具備專注執著的特性,因此事業發展多能有成。此日出生的男女相當重視家庭,唯獨天性好事,因此常□越本分,插手干涉他人的事情,若是成人美事,則能博得好名,但若是壞人之事,便會惹來無謂的批評與責難。此日出生的男性婚姻運勢頗佳,婚后將可以獲得妻子的幫助成就事業。整體大運方面,年少之時由于性情較不安定,為人處事常有評斷不公的狀況出現;中事業及名聲都能發跡顯著,是屬于大旺興隆的命格。
陳曉旭,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林黛玉的飾演者,時為鞍山話劇團演員,后扮演過電視劇《家春秋》中的梅表姐。現從商。 38歲的陳曉旭 作為世邦廣告公司的,陳曉旭的辦公室只有十幾平方米,除了室內繚繞著輕緩的佛樂阿彌陀佛”外,有兩樣東西最為醒目一件是正對著門的地方立著她在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里飾演林黛玉的經典劇照,一件是辦公桌對面墻邊設立的佛堂。佛堂桌上擺著一位身穿僧衣的老和尚的照片,和尚慈眉善目,精神矍鑠。 他是我的師父,凈空法師。”陳曉旭介紹說。 我總結了一下我的前半生,我經歷的困難和挫折真的不是很多。我的問題都是對自己的一種判斷、否定、反思和重新開始。”陳曉旭在接受《時代人物周報》專訪時說。 盡管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陳曉旭見到陌生人仍顯拘謹,但自我意識非常強烈。我跟林黛玉一模一樣——太自我了,別人都不歡迎我,記者對我的印象也不好。我不高興的時候就不理你,或者說是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生活中的陳曉旭頗為低調,極少接受采訪,更不愿意談及私生活。不過她還是告訴《時代人物周報》,如今她跟父母和妹妹一家三口住在一套大房子里,演妙玉的姬玉老住在我們家。”還有就是,她的丈夫與她一起經營著世邦公司,他很健康很陽光很帥。” 只演兩部戲的名演員 陳曉旭一共只演了兩部戲,即《紅樓夢》和《家春秋》。但當年她的名氣卻大過很多演了一輩子戲的演員,因為她演了林黛玉。 拍《紅樓夢》時,我已經讀過兩遍原著了。給王導演寫自薦信時,我還附上了14歲時發表的那首歌頌柳絮的小詩。” 陳曉旭說,她那時的性格真是很像林黛玉,長得非常瘦弱,愛讀書,醉心于芭蕾。 18歲的陳曉旭 1985年,《紅樓夢》劇組開始選演員。18歲的陳曉旭聽到這個消息后,拿著一張背面抄著一首詩的自己的照片找到導演,毛遂自薦,要求飾演林黛玉。 開始導演懷疑我是否能演好。問我能否演另外一個角色。我說‘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觀眾會覺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個女孩的角色。’導演覺得演林黛玉的演員本身應該是個詩人,所以最終我得到了這個角色。” 接到試鏡的通知,她沒有告訴鞍山話劇團的同事和領導,而是請了三天病假,偷偷地跑到北京。在《紅樓夢》劇組里一待就是三年,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她把林黛玉演繹得凄凄慘慘切切。 《紅樓夢》后來成了中國電視史上最風行的電視劇,前后重播了700多次。 她和那部戲里的十多位以前默默無聞的男孩女孩一起一夜成名。那時,她只有21歲,我不覺得我能演林黛玉是因為我長得美,或是演技好,只是我的性格和氣質與她很像。” 《紅樓夢》熱播后,陳曉旭借助林黛玉”一角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這為她爭取到了電視連續劇《家春秋》的女主角梅表姐的角色。但無論她怎么用功”,展示在觀眾面前的梅表姐,都只是林黛玉”的翻版。 我就拍過這么兩部戲。一是我覺得自己在表演上不如別人有天賦;二是由于起點太高,我之后就沒有再遇上什么合適的戲了。事實證明,這是我的幸運,要演就該演最好的角色,不是嗎?” 浮華散盡是落寞。此后,陳曉旭獨自漂泊北京——十多年前還沒有漂一族”的說法,她成了最早漂在北京的一撥人之一。沒有租房中介,沒有酒吧和迪廳,不知道往下該怎么走,多次搬家使得她幾乎得了房子恐懼癥——她害怕拖著行李飄零街頭的感覺。 上世紀80年代末流行出國熱,我也盲目地心動過,想去美國,被拒簽了。”為了出國,她雇了保姆,并把自己關在家里苦攻英語,她的孤僻性格竟然把保姆給嚇跑了。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先去德國,想轉簽去美國。然而,她在德國呆了三個月就回來了。 回國之后的陳曉旭,仍不確定自己該做什么,直到1991年陰差陽錯地轉入商界。 不懂廣告的廣告人 廣告人陳曉旭 假如有廣告客戶要跟你談廣告代理,你會怎么談?” 跟我談?”陳曉旭顯出非常吃驚的樣子,我不知道,沒有客戶直接來找我談的。我們各個部門都有總監,他們比我專業,我需要做的是堅持誠信經營的宗旨和為有志之士提供廣闊的舞臺。” 不跟客戶談廣告的陳曉旭,于1996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世邦廣告公司,擔任。那年,她29歲。 陳曉旭說,闖入廣告界只是個偶然,說白了是為了生存。1991年,一個朋友告訴我說,長城廣告公司在征集加盟承包經營,可以自己組一套班子單干,他們覺得我應該去試試。沒想到公司竟同意由我組建制作總部,自負盈虧,我就大著膽子簽了字。” 陳曉旭的創業資金是買股票賺來的。那時,中國的股市也是剛剛起步,她拿演出積攢的兩三萬塊錢跟著別人買原始股,沒想到股票翻了好幾倍,她成了先富起來的人”。 公司初創,頂著長城國際廣告公司制作總部經理”頭銜的陳曉旭,手下除了幾個大學生外,幾乎一無所有。她在一家酒店租了一間客房當辦公室,業務舉步維艱,房租和人員工資幾乎壓得她抬不起頭來。 她的第一個客戶出現在一個月后。那是慕名而來的一家藥廠,客戶對她說我知道林黛玉不會騙我的。” 另一家藥廠也讓她記憶猶新。那是湖北省一家制藥廠,當時幾乎就要倒閉了,與她簽訂了150多萬元的代理合同,通過她的宣傳,制藥廠不但起死回生,而且兼并了一家小廠。 ‘林黛玉’的名氣對生意沒有什么幫助,有理性的人絕不會因為你是‘林黛玉’就與你合作。”陳曉旭說。話雖這么說,林黛玉”仍無形地為陳曉旭帶來了一些寶貴的機會。當時,中國只有幾百家廣告公司,規模都不大,客戶不知道做廣告該信任誰,紛紛慕其名而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從1991年開始,一直到1993年,我們都是很順利的,穩步發展。我進入的時機好,客戶盈門。如果放到現在,簡直不可想象,行業都已成熟、競爭也日趨激烈,不懂行的人哪有機會?” 如果說有困難,那就是在1994年。當時,全中國的經濟都比較低谷,我們的業務稍微冷清一些。我從演員的角色轉到負責一個小企業,不太懂得維系客戶,到了1994年,我們失掉了一些客戶,進入低潮,處于維持運轉的狀態。這完全是因為我自己的粗心大意。” 現在每一個人都懂得,除了對客戶的專業服務外,一定要跟客戶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伙伴。我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教訓,1995年,我重新結識了一批客戶,尤其是五糧液,一直跟我們合作了11年。” 9年之后,世邦已發展成包括廣告、文化和商貿三家公司的一個品牌企業。 如今,陳曉旭投入1200萬元,與中視傳媒籌拍一部28集的電視連續劇,希望在文化領域有所作為。電視劇暫名為《紅幫裁縫》,寫20世紀初到三十年代上海西裝行業的發展史和風雨飄搖時代的恩愛情仇。 過著一種平和的生活 以代理酒類品牌廣告發家的陳曉旭卻喜歡吃素,從不喝酒。受她的影響,世邦公司有幾名員工也養成了素食的習慣。 棄影從商后,陳曉旭曾經很專注于賺錢,努力讓父母家人過更好的生活。她為他們創造更舒適的家,還送精美的禮物給他們。 后來,我發現物欲的增長并沒有給我和家人帶來真正的快樂。我變得越發忙碌和煩躁,很少有時間和父母相處。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父親母親不知何時開始衰老、虛弱了,好像隨時都有離開我的可能。而我給了他們什么呢?這一切他們又能帶走什么呢?這種心痛使我從喧鬧中安靜下來。我開始想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他們會去哪里,我們還能見面嗎?” 1999年,她偶然在朋友的車上聽到凈空法師講解的《無量壽經》的錄音帶, 突然我的心明亮了,那個世界仿佛印證了我從小到大對清凈仁愛世界的無限向往。我對經中所描述的一切沒有絲毫懷疑,就像有人將你心中多年描繪的藍圖突然呈現在你面前那樣驚喜、感激。” 兩個月后,她聽說凈空法師在新加坡講經,便立即辦理了簽證,飛了過去。看著老法師慈祥光明的面容,我感到自己與佛法很早就相識了。我問老法師‘我可以做您的弟子嗎?在我心里,您早已是我的師父了。’第二天,師父為我和妹妹傳授了皈依。我們從此踏上了學佛的道路。” 現在每天早上,陳曉旭以誦讀《無量壽經》作為一天的開始,在入睡前讀誦《地藏經》,來檢討和懺悔自己當天的過錯,替一切正在造罪業和受苦的眾生懺悔,祈愿他們能和自己一起斷惡修善。 白天的工作很繁忙,我會在午休時靜坐30分鐘恢復體力,效果很好。失敗和成功就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從中學到了什么,智慧是不是增長了,靈魂是不是長高了,道德是不是提升了。學習在我的生活中占著很大的部分。以后,我希望自己能做更多的有關智慧、道德、教育的公益事業。” 我的人生目標是在我壽終正寢之前,能夠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覺悟,并且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錯誤全都贖罪,然后做一些好事。” 陳曉旭所說的錯誤”,是指行為、語言、思想上有意無意中的過失。 看上去,陳曉旭比她的實際年齡要小得多,而她卻說,她的心理年齡已經不止100歲了”。 我希望生活盡快過去,像流水一樣,然后進入一種特別平靜的狀態,看書寫作,親近自然。我希望現在就過老年人的生活,希望過我爸爸媽媽(那樣)的生活。”
有報道說,陳曉旭由于受林黛玉這個角色的影響,多年來生活不幸福,盡管生意紅火,身家攀升,但陳曉旭長期抑郁苦悶,曾一度輕生。后來又有報道認為,陳曉旭有嚴重病患,可能是乳腺癌,并已到晚期。陳曉旭在長春修行兩個多月后,病情大有好轉,因此下定決心出家。
更離奇的是一位娛樂界人物斷定陳曉旭夫婦因犯罪而出家,他說,陳曉旭出家,并不是因為什么對佛門圣地的向往,而是因為她所經營的廣告公司偷稅漏稅數額驚人,有關部門正在就此進行追查。陳曉旭夫婦策劃了雙雙出家的方案,把出家一事鬧得盡人皆知,有關部門也許會因為他們出家而放棄追究責任。
尚有大量人在網上發表評論,懷疑陳曉旭夫婦是“炒作”,以獲得更大的名聲來發展其廣告公司。盡管也有網友強調信仰的重要,但很少有主流媒體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探討陳曉旭事件。
其實,從陳曉旭的親友發布的消息,以及出家之前媒體對陳曉旭的采訪,都可看出陳曉旭的出家原因并不復雜。
陳曉旭性格清高孤傲,她說:“演林黛玉的時候,我的性格很像林黛玉”,“我是決不會去討好導演找戲的”。在她的名聲如日中天之時,她沒媚俗,而是辛辛苦苦開了一個小本經營的廣告公司。這時候,她在迷茫中尋找大智慧。 她說:“我很迷茫,對自己將來的路看不到目標。一個人迷茫通常是因為他的智慧不夠。”
七年前,她皈依佛教。她偶然聽到凈空法師講解《無量壽經》的錄音帶,她說:“突然我的心明亮了,那個世界彷佛印證了我從小到大對清凈仁愛世界的無限向往。我對經中所描述的一切沒有絲毫懷疑,就像有人將你心中多年描繪的藍圖突然呈現在你面前那樣驚喜、感激。”
兩個月后,她聽說凈空法師在新加坡講經,便飛了過去。“看著老法師慈祥光明的面容,我感到自己與佛法很早就相識了”。她問老法師:“我可以做你的弟子嗎?在我心里,你早已是我的師父了。”第二天,師父為她和妹妹傳授了皈依,陳曉旭從此踏上學佛的道路。
她說:“我的人生目標是,在我壽終正寢之前,能夠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覺悟,并且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錯誤全都贖罪,然后做一些好事。”
焦慮心靈尋找家園
在她出家之后,丈夫郝彤發表了她對媒體的聲明:“我在不惑之年自己終于走出了人生最重要最正確的道路,出家不是消極避世,而是更積極的人生選擇。通過凈空法師的教誨,我認識到佛法是一種智慧。我愿意向凈空法師學習,為佛學教育奉獻自己的終生,在家修學總有兼職的感覺,出家修學更能專精一門深入。我會承師命閉關十年研學儒釋道之中的中華傳統文化,將來有一天,把所學和大家一起分享,做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義務教育的工作者。”
錢的崇拜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道德問題,盜匪橫行,貪腐遍地,貧富分化,唯利是圖。中國人居無定所的心靈焦慮地尋找著家園,“肉體出家,心靈回家”者日漸增多。最近華東師范大學的一項調查認為,有三億中國人信仰宗教。
對許多民眾來說,富人皈依佛門令他們思考: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才是人生的價值?“林妹妹出家”,“質本潔來還潔去”,像一道從天而降的佛光,引導著中國老百姓游蕩的靈魂。
首先描述其膚色,是這樣的。
曹植《洛神賦》中的女神遠觀「皎若太陽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淥波」。「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紅菱」等類似描寫美女的詞語皆著眼于粉紅色。
所以古人以什么為美?簡單地說,就是白里透紅。
其次,古典美必不可少的就是其發。
古人云:「鬢發如云,不屑髢也。」「鬢」意為頭發濃密而黑,「髢」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贊美了濃密而漆黑的頭發有如天上的烏云,擁有這樣一頭黑發便不屑于使用假的發髻了。
所以古人以烏黑、亮麗、濃密、修長的頭發為美。但如今,各種養發護發的保養品層出不窮,發質都是不錯的。所以古典美女,一定得是黑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