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種源于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用于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
長期以來,不少人將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己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鼠。從“米”“中”字面上看,后面說兩字都有”部分,就是“丨”這一筆畫,也就是數字“1”,十二生肖排位第1便是“子鼠”
儲蓄這兩個字所代表的生肖當然是老鼠了。這是因為我們的老鼠每年都會儲存大量的食物,尤其是在老鼠洞里,你將會發現,無論是主食還是蔬菜和水果都有的。
十二生肖也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歷法上有十二只年獸輪流當值,十二生肖初期跟地支一組數字互相應用,到后來才變成紀年的年號,那么“人人喊打”的老鼠為何排在第一位了?
據說黃帝打敗蚩尤后,治理天下時感覺比較混亂,沒有準確的時間記錄,于是命令倉頡造字,倉頡造字可是件鬼神皆驚的大事,造好字后用天干地支來紀年,但是老百姓記不住,黃帝一看這不行,動物是老百姓最常見的,用動物來紀年,老百姓就容易多了,那就用十二種動物來代表十二個年份,就定了規則,讓天下的動物初一早上到他的宮殿前報到,誰先到就用誰來代表年份,截止十二名,令下之后,動物們都來了,這老牛最勤快,半夜三更就來了,后面就是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貓,那老鼠跑哪去了?
原來老鼠頭天晚上偷喝了酒,睡過頭了,老鼠醒來后趕緊跑來,到了一看這么多動物,看看沒戲,就去偷東西吃,于是跑到黃帝倉庫,看到一對紅蠟燭就咬了幾口,啃了幾個窟窿,啃啃不好吃,就躲倉庫又睡下了。黃帝看動物們都來了,就點名,從牛開始數到貓為止,這十二名就初步擬定了,這是盛典啊!黃帝就喊大臣去拿喜燭,要拜祭天地,大臣去倉庫拿了蠟燭發現了窟窿,從窟窿里灑出些黑色粉末,這粉末遇火會爆炸,那這對蠟燭哪來的了?
原來是蚩尤送的,蚩尤被黃帝打敗后,假裝順服黃帝,其實暗中使壞,送這對蠟燭就是想害黃帝的,黃帝一看牙印,是老鼠咬的,耗子這可是立了大功了,發現了陰謀救了大家,就喊大臣把老鼠找來,耗子一聽自己立了功,這得意勁就甭提了,到了黃帝面前,黃帝說,你立了大功了,沒有你的話大家伙都完蛋了,這樣吧,十二生肖你排第一,后面就跟著牛虎兔它們,貓本來排十二,這下就被擠出去了,因為是黃帝封的,貓不服氣也沒轍啊,這就把老鼠恨上了,從此貓見到老鼠就抓,想把耗子吃完了自己再排榜上去。民間關于十二生肖的故事還有幾種版本,這里就不說了!
字形的演化與動物的習性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簡,可以確定在先秦時期十二生肖就已經誕生,也有可能能追述到更古時期,從最早的字形來看,地支中有幾個字與動物的字與形相似。
首先應該是先有了天干地支,古人為了紀時,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而生肖應該是來源于地支,在地支的基礎上,根據動物的活躍時間以及字體構形相結合附會產生,我們先來看看“亥”字,在西周時期,金文“亥”基本上與金文“豕”構形接近。“豕”甲骨文字形,象豬形,長吻,大腹,四蹄,有尾。
也可能在傳播過程中,“亥”“豕”相合,亥最后歸為豬。還有個“巳”與蛇形相似,這個可能是以形代字,巳時蛇會出來曬太陽,古人在這個時間經常看到蛇,所以“巳”“蛇”相合,再看看金文“卯”字,兩只眼睛和三瓣唇,活脫脫的兔子。
再來說說“子”字,子的字形與立起來的老鼠形似,子又有小、多、混沌的意思,而老鼠也符合這些意象,還有個說法是子時天地處于混沌狀態,此時老鼠出來活動,將天地混沌咬開了一條縫隙,這就是“鼠咬天開”,老鼠在子時有開天之功,故子屬鼠,排首位!
由于資料的匱乏,如今關于十二生肖與地支的對應,以及排序的觀點幾乎都屬于推測,至于真實的原因,只有寄希望考古能有更多的發現!
十二生肖鼠為首。末為豬。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