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時期,居士一心發愿學佛,而不知怎樣學佛的可能也不在少數。近日,偶到一寺,見賣學佛用具的商店內居士們在熱烈的談論著燒什么香好,供什么樣的佛菩薩像好。也有很多的居士在沒完沒了的爭論。不難看出,不少人已經把學佛的重點放在了表面現象上,遠離了對佛法的認識和實修。友的一鄰居,已經當上了奶奶,孫子年幼正需人看管,此居士卻“學佛”的熱情高漲,至孩子于不顧,每天天剛亮就坐公交車到寺里爭做義工,天不擦黑不回家。搞得兒媳沒法上班,兒子夾在中間為難,自己也失去了看守孫子的天倫之樂。不知這些居士到寺里給和尚們做義工,自己是否真能成佛。 釋迦佛說:“末法時期,佛法在居士手中,不在和尚尼姑手中”。對此,佛陀講得已經非常明白,何況現在早就進入了末法時期,佛法正在逐步的消失,人心陋劣,佛法也已經非常的難以得到。什么是佛法,佛法不離自性。離開自性就不是佛法?但是,現如今講自性的傳法人還真是不太多。我們不難看到,世上確實有一些法師在講法,但講得似乎和佛法關系不大,說是講佛法,倒不如說是在講怎么做一個好人,怎么做一個慈善的好人。但是,做一個好人和學修佛法好像不是一回事,我想學修佛法的居士是否應該把這個問題先搞清楚。做一個好人得到的只能是在六道輪回里的福報,而修佛法得到的則是脫生離死,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成菩薩,這兩個結果大概是不一樣。有的法師講起經來,一句經文講半天,著在經文這個相上。一著相,就難以理解武則天所作的開經偈中‘愿解如來真實意’的實意了,就只能在文字上下工夫了。佛講的實質是人的“佛性”和能夠修成佛的方法,并不是簡單的做一個好人。佛講的每一部經,目的都是想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自性”,也就是“佛性”,因為佛法講的就是“自性”,不知自性,就一定往生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決定不知道怎么往生。所以,要先知道什么是學修佛法,什么是學做一個好人,絕不能混淆。不學佛法,不知自性,也就到不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不容置疑的,學佛的居士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走了彎路,走到其它地方去了,誤入迷途。 末法時期,佛法逐漸消失,魔法自然就要占領佛法逐步退出來的舞臺,這是大自然所安排的必然要發生的事情。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更加難得,而真正的修佛者,還是應該把精力放在對佛法的實修上,尤其是現在的居士們,不靜心實修,把燒香拜佛,為寺做義工當成了學佛,自己就應該想明白。勸別人如此學者,也應自悟。不可誤人誤己,自造業力。 那么,居士們到底應該怎樣學佛?佛陀講了49年的法,講得已經夠多的了,只是看你悟得怎樣了。學佛者要想成佛,最需要達到的唯一條件,就是必須要“明心見性”,這是沒有什么條件可講的。如果不能“明心見性”,就沒有佛法可言!講法者就講不出佛法,修煉佛法者就不知道什么是佛法!既然不知道什么是佛法,也就從根本上學不到佛法。因為佛法講的是自性,也就是佛性。修法者不“明心見性”,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性,什么是佛性!既然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沒法講什么佛法了。我們學佛,首先要找對了路。路子不對,死路一條。對于和尚,尼姑,釋迦佛已經講了,末法時期,佛法不在和尚,尼姑手中,也就無需提了。有人說凈土宗是末法時期的唯一法門,這種講法是不正確的。禪宗,密宗,凈土宗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佛在世時根本就沒把佛法分成“密宗”“禪宗”“凈土宗”,都是后人加以分別的,在東晉時期,內戰動蕩,人們避難到廬山東林寺,慧遠大禪師因人太多,就給這些人找了個地方,讓這些人念佛,這才有了這么個念佛法門,后人立為‘凈土宗’。實際凈土宗中原本就有密,有禪,缺一不可。學佛的居士為了“明心見性”,到西方極樂世界 ,刻苦打坐念佛號就是禪,念回向咒就是密,所以說,凈,禪,密不分家,目的都是要達到明心見性。即所謂‘法門千千萬,歸路無二途’。佛陀說法八萬四千個法門,只是開始的下手方法不同,當然,并不是真的有四萬八千個法門,這只是個數字的形容詞而已。佛陀講的就是,雖然講修煉成佛的方法無極其數,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個目的,也就是最終都歸到了一個結果---“明心見性”,因為這才是修學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的唯一結果,所以說“歸路無二途”。 既然這樣,佛陀就為我們學修佛法的居士,指出了一條學佛的準確道路。路雖然指出來了,我們學修佛法的居士還一定要明白,在修法的過程中,切不可和一些自己不能夠靜下心來修佛法,卻專愛和人去爭論理論的對錯,那是不可取的。我們要明白,佛法;不是理論,不是書本上的東西,更不是可以研究的課題!佛法是憑著自己的悟性“悟”出來的,是憑著自己的根性,自己的先天本性與自己的刻苦努力修出來的。不是有多么高的文憑,多么高的地位就起作用的,就是天底下地位最高的人,全世界的總統,沒有用。學問最高的人,也沒有用。我們知道,六組慧能,一個窮賣柴的,大字不識一個,佛經沒看一句,更不用說是社會地位了,由于自己先天的根性好,悟性也高,就是自己開了“悟”,明心見性了,成了一代佛祖!所以,修佛,它是一個“自性”的問題,不是人世間的社會地位和文憑高低的問題。六祖慧能根本就沒有文化,卻能成為一代佛祖,社會上的博士碩士為什么就什么佛法也不懂?所以,真學佛的居士們,決不可誤入迷途。要下苦心,精心學佛,刻苦修煉!更有一些居士,每到寺里,只要一見到被所謂的和尚“開了光”的物品,熱心購買,癡迷的程度,簡直令人咂舌!就不會想一想,那些所謂的會‘開光’的和尚,是否就真能夠把自己度到西方極樂世界?然而,末法時期,就是這樣,相當多的所謂的居士,就是這樣迷魂顛倒,癡迷不悟。非常心甘情愿的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換回來這些自己認為是‘開了光’的東西,令人嘆惜。一次偶遇兩個穿著長袍,包著頭的所謂“尼姑”,雙手捧著精致的觀音像叫賣,并極力鼓吹她們賣的觀音像,是經過她們的師傅給開了光的,非常靈驗。我問:“看來觀音菩薩要靈驗,必須要經過你們的師傅開光才行,我請觀音菩薩是否就不如請你們的師傅好了?連觀音菩薩都得聽你師傅的,請你師傅多好啊”,二人聞聽慌忙離去,旁觀者哈哈大笑。真難以相信,佛和觀世音菩薩都得聽從和尚的命令和安排!今人,尤其是有一些個別居士,著相著得很厲害,一輩子好不容易掙點錢,在這方面花起來一點也不心痛,如誰花錢多誰就能成佛,六祖慧能以砍柴賣柴為生,能有他成佛的事嗎?所以,真正的學佛居士一定不要相信什么“開光”的騙人把戲!珍惜自己好不容易掙來的這點辛苦錢,把它用在確實應該用的地方,發揮它更好的作用。 真心修佛的居士,不可到處亂跑,今天這里燒香,明天那里磕頭,寺里的佛像是什么?不就是一個刷上顏色的大泥坨嗎?朝著個泥坨磕頭就磕成佛了?燒香就把自己燒成佛了?我想自己也不會相信。佛法是佛陀教給人們修煉成佛的方法,佛陀的心空一切,如如不動,是不會需要我們燒的香的。真心學佛的居士,不要著在相上,佛像,菩薩像,寺廟,都是人工做的,都是假象。佛菩薩有相嗎?佛菩薩沒有相,觀音菩薩隨緣顯現,沒有自己一定的色相,都是人的想象。泥的,瓷的,銅的不管什么的,都一樣。我們供佛,供菩薩,禮拜佛菩薩,目的在于我們心中念念不忘佛菩薩的存在,時時提醒我們要按照佛菩薩的教導實心修煉,就是起這么個作用。再就是,寺里的佛菩薩像,是供人們紀念瞻仰的,深一層的意義,就是象征佛法的一個地方,給接觸佛法的人們提供的一個方便平臺,決不就是佛法!我們一定要明白‘愿解如來真實意’的實意,不能只看手指,而不看手指所指的乃是月。試看現今的少林寺,還是不是一個修煉佛法的凈地?練武功與人比高低是否也是佛法?這一點我們就沒有必要去分辨了,末法時期,改革了嘛! 我們在佛菩薩面前燒香,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記住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讓我們心里老是有著佛菩薩的印象,即所謂的念佛憶佛之義也,決不是佛要我們燒的香!燒香怎么燒?很多人也有爭議,心中不忘佛者,一根不用燒,省得花錢又浪費念佛的時間。愿意燒香的,可以燒,但首先要明白燒香的真實意義,起到供佛敬佛的作用,不要心不靜。心態好的,著相輕的,可以點三根。如果自己的心靜不下來,點一根。有些人著相得很!點三根香,如果三根香燒的進度不一樣,尤其是一些女居士,總是放心不下,左邊燒得慢了主著要發生什么事,右邊燒得慢了又主著要發生什么事,燒支香也弄得一肚子的心事,心怎么也靜不下來?心靜不下來怎么能‘明心見性’?怎么上西方極樂世界?就點一根香,就什么心事也沒有了,心還能靜一點。從以上幾點來看,我們學佛,不可著在相上下不來。要理解開經偈上“愿解如來真實義”的真實意義。 有一些居士,見了個和尚就忙不迭的供養,實際自己的經濟也許還真就是并不寬裕。然而,供養和尚是否就能把自己供養成佛,還真得通過證實,當然,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這就沒有必要我們來多講了。我們學佛,要了解佛法的真實意思,不要去做一些和佛法毫不沾邊的事情。尤其末法時期,佛法更加難得,魔法逐步登臺,佛法逐漸就會毫無立足之地。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所以,我們對于佛法就更要珍惜。 學佛,到底應該怎么學,怎么修?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靜下來,修密宗,安心持咒,修凈土宗,安心念佛,就這么簡單。我們在學修佛法的道路上,不要走了彎路,尤其是末法時期,老老實實的在家打坐念佛,深入靜界,自然就會開大智慧,就會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佛在《金剛經》上說:“誰若說我在說法,就是謗佛,若有人說我沒有說法,我是在說法,若有人說我在說法,我沒有說法”。佛在一部《金剛經》上,說的就是“離相”,所以說,我們不要著相,不要把心粘在相上,那就不能明心見性了,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管什么事情,處理過了,沒有了。不要老放不下,放不下就著相了。遇事情只要能放下,就得“大自在”了,人們學佛不都說學佛得“大自在”嗎?這個“大自在”不是那么好得的,必須要明白佛法的更深的一層才能得到,要不,是得不到的,在這方面要寫明白也是很不容易的,得寫很大的篇幅,在此就不多寫了。 末法時期,佛法逐漸滅絕,人們的悟性自然的就越來越低,癡迷心也越來越重。這是大自然的安排,不是人所能違背的。所以,學佛的居士們一定要個人修個人的,在修學佛法這方面,誰也代替不了誰,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的業力自己了。哪怕就是自己的親老子,也是代替不了的。末法時期,佛法難得!安心修自己的吧,不在和尚不和尚,不在地位的大小,更不在有沒有本事,而在“悟性”的高低和自己的努力。 “悟性”高,明心見性快,修煉成佛就快。“悟性”低,‘明心見性’就會慢,“悟性”低得厲害,一輩子也不能明心見性。歷史上當了一輩子和尚,念了一輩子經也沒修成佛菩薩的還少嗎? 真修學佛法的人,千萬不要在理論上下功夫,更不要在經文的文字上下工夫,沒有用。也不要和人爭論,佛法不是爭論的東西,不是可以研究的東西,你就是全世界“佛教協會”的會長,也不見得明心見性,懂得佛法。所以,學佛最怕誤入迷途!最怕著在相上。就說這“西方極樂世界”吧,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到底有沒有?佛子們議論不休。人們不去理解佛為什么要講這么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不去真正的按照佛陀所講的去安心念阿彌陀佛,卻在爭論一些虛妄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在金剛經上講得是多么清爽!我們不要把精力放在沒有必要的相上,精進念佛,使自己能夠明心見性,見到自己的本性,進入佛的大門,登上佛的邊界!讓我們共同努力吧。(請參閱《佛法的實修》)
在家居士怎樣請佛像、供佛像、立佛堂?
佛教認為,供奉和禮拜佛像,會產生和積累很多功德,在佛像前觀想佛的莊嚴以及佛教教義的深奧玄妙,從而進入禪思的境界,能夠有利于宗教的修習實踐。
當您想請一尊佛菩薩像來供奉時,心里一定會有疑問:該請哪一尊呢?請什么樣的呢?是不是要找人算一算呢?在這里告訴您,十方三世無如佛!佛菩薩都是已經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圣人,只要您誠心禮拜,清凈供奉任何一尊佛菩薩像,都會獲得三寶的慈悲垂護,具有無量的功德,從而消除宿世的業障,帶來平安好運。不可以去輕信“大仙”們給您算的你要請什么菩薩什么佛,然后給您開光,收取費用,那是極不如法的!在這里提醒大家,不要去做沒有意義又浪費錢財的事情。
當您發心供奉佛像的時候,可以很自然地到法物流通處或者佛教用品店里,去選一尊自己喜歡的,投緣的佛菩薩像回來供奉,不論大小,不論材質,不論形態,站像,坐像,臥像都可,只要您喜歡中意,就說明您和他們有大緣分,請回去供奉便會福德無量!
我們應如何供奉佛菩薩造像呢?佛教對如何供奉佛菩薩造像并無太苛刻的要求,只要您做到“三凈”(清凈,安靜,恭敬)即可。至于供奉的方位,可以按照居家環境的方便來供奉,佛教經典里并無記載像我們民間流傳所說的那樣,坐東朝西坐南朝北,因為十方三世都有佛在,方位并不重要。當然,您供奉的地方一定要寬敞,潔凈,客廳書房都可以,不可將佛像安置在廚房衛生間等污濁的地方。如果您居家環境有限,亦可以將佛像供奉在臥室,但一定要保持清凈,睡覺時要將佛像用布遮起為好。千萬不要在佛像前殺生,吃葷,飲酒。當然,您要是能做到在任何時候都持受五戒的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那么您將會遠離一切厄運,擁有無邊的福德!
老實說,所有學佛的人,必都是有宿根和善緣的,今天的因地菩薩,未來便可早證佛果。我們既是未來的佛,我們信自己,禮自己,成就(所得的好處)無一不屬于自己,多拜懺,多禮佛,是非常合算的,《地藏菩薩本愿經》講:“舍一得萬報。”何樂而不為呢?在此,祁愿所有善知識,正知護念,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供佛的意義
一,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恭敬心,這一點很重要!恭敬心是性德的表現,課誦本里面諸位常念到“一切恭敬”,佛菩薩對人、對事、對物都是至誠恭敬!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是不是至誠恭敬?
二,是報恩。佛是我們第一個老師,我們今天能夠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我們不要忘了根本的老師。所以我們供佛,不是把他當神看待,而是把他當作老師看待。我一看到佛像,我要覺悟,我要向佛學習!
如何供佛?
第一:要放在高而干凈的地方,不能放在臥室過道廚房陽臺等不敬不凈之處。有一份恭敬,一分收獲十分恭敬十分收獲。
第二:上香一支或三支。(盡量請好香,質量好,其味有益身體健康,對空氣也好,可請檀香等)
第三:清水一杯。(可用帶蓋的杯子,干凈,也避免了小蟲飛入,可以去佛店找。)
水,第二天可以飲用。(不可以直接用嘴貼近供具飲用,需將水倒入自己的水杯中)
第四:可以香花供果(水果,干果)千萬不能供酒葷。
第五:如果條件不允許,一定要放在臥室的,請用黃色的或者紅色的凈布遮蓋。
第六:清洗的時候一定要用清水和凈布。
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壇?
這是常常被人問起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家學佛需要設置佛堂嗎?如果需要,又應如何設置?
這要看各人的情況而定。如果住處很小,或者住在公家宿舍,與同事、同學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棟房子,當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時課誦之際,暫以佛經代表佛像,放在相當的位置,不必設置香爐、燭臺,也不必供水、供花、燒香,僅在課誦前後,問訊、禮拜,以表示虔誠、恭敬即可。倘若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當然可以設置共同的佛壇或佛堂,如果僅是自己一人虔誠學佛,則不可由于表現特殊,強設佛壇,而招惹大眾的怨憤。
如果全家之中,僅自己一人學佛,也當比照住在公家宿舍的辦法,否則會引起家庭的口角。不要由在學佛,而使家人對佛教產生惡感、嗔嫌。如果全家信佛、學佛,或者你是家長,或夫婦共同學佛,而家中尚有裕余的空間或裕余的房間,最好能夠設置佛壇或佛堂。
如果設置佛壇,應該選擇客廳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佛像背後不可臨窗,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了然。佛壇是家庭的中心,要能產生安定力和安全感的作用。至于地理師所定的方位可以作為參考,但也不必拘泥、。只要不把佛像面對廁所、爐灶或直接面對自己的臥床就好。在設立佛堂時,應選擇一間靜室,不是小孩、貓狗嬉戲出入之處;也不是會客、談笑、宴飲之處,而只是用于禮誦、禪修,不作其他用途。如果家中原供有關公、媽祖、土地、祖先等神像、神主牌時,不可由于信佛、學佛而把他們立即廢除,應該逐步進行。先將佛菩薩圣像安在正位,其他神像祖牌置于兩旁,不必另設香案、燭臺。因為一切善神、祖先都會護持三寶且親近三寶,供設佛菩薩圣像之後,他們也能成為三寶弟子,得到佛法的利益。等到下次遷移佛壇和佛堂之時,便可把原先的神像視為古物而予以保藏。
至于祖牌可以移置在寺院的往生堂,家中并不需供奉。如果仍要供奉,則可置于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處,改以較佛壇為小的祖壇,單獨供奉。例如寺院規模較大者,都會另設有往生堂,專供往生牌;寺院規模較小者,即以大殿佛壇的兩側供置長生牌和往生牌。如此,既能對祖先表示慎終追遠的孝思,也能顯出對佛菩薩的崇高信仰,而此崇高信仰有別於慎終追遠的孝思。
家庭供奉佛菩薩圣像,不需太多、太雜、太亂。可以—佛代表萬佛,以—菩薩代表一切佛菩薩。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任擇其一即可。如果巳經有了佛與菩薩的圣像,則置佛像在正中或后上方,菩薩像在兩側或在前下方,務必要使佛突出,以顯其尊貴。圣像的大小尺寸,應該和佛壇、佛堂的空間位置比例相稱,不可太大或太小。如果圣像很小,且是以七寶所成,則可以雕刻多重的佛龕來襯托出佛像的偉大。
請購了佛菩薩的圣像之後,一般人大多崇尚舉行開光儀式。以佛教的觀點而言,開光儀式并不一定是必須之舉。因為佛菩薩像只是用來當作修行的工具,佛菩薩的感應在,而以圣像作為致敬的對象,若無圣像,便無可作為禮拜、供養和恭敬的對象。通過類此的修行后,便能得到修行的利益和佛菩薩的感應,但最重要的是在于信心、虔敬心、恭敬心的感發,不在于圣像本身。所以,圣像是否開光并不重要。(未開光的佛像有被鬼靈進駐的風險,所以佛像最好還是請具德上師如法裝藏開光)
在釋迦世尊住世的時候,因為佛去忉利天為母說法三個月,人間的弟子們思念佛陀,所以,為其塑了像來供養,其中也沒有見到有關開光的記載。到后世,乃以經、像、法物、塔、寺等,代表著佛的住世、化世。不過隆重的儀式能使更多人起敬生信,所以後來漸漸地有了各種各樣的供養儀式,而開光就是其中的儀式之一。
因此,迄今,各寺院若新塑佛像,也都集合信眾舉行開光儀式。這猶如學校開學、公司行號開幕、建筑物落成時所舉行的開幕剪彩等儀式一般,是為了慎重地向大眾宣告,所以舉行儀式。
至于個人在家庭供養佛菩薩的圣像時,并不需要昭告社會大眾,所以也不一定需要舉行開光儀式,只要以虔誠心、恭敬心將圣像安置供奉,然后以香、花、水果等供品供養,日日不輟,使其保持新鮮、整齊、清潔,就能顯出圣像所在的神圣氣氛,借此以引發修行者的道心。
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所燃的香,以精細、清香為原則,家庭佛堂一次以一炷香為宜,不要大把地燃燒香燭,以免造成室內空氣的混濁。香類以自然的檀香、沈香為佳品,不宜用化學香料或動物香料調制的線香、棒香。現代家庭的佛堂,可以電燈代替蠟燭,且應常常清理供桌、香爐、燭臺,換新供品,至少該保持沒有灰塵或枯萎腐爛的花果食物。每天最好應該有定時的早晚課誦,至少早晚也須燒香、供水。外出之前,到家之時,也當先在佛前禮拜,以表示感謝、恭敬、系念之心。
那就是依照佛講的道理,一步一步的去做呀!最典型的就是《佛說優婆塞戒相經》,里面將如何持戒講得清清楚楚,認真研讀并持守,就會有好的修為。
持戒與不持戒的效果的根本不一樣,而且沒有受戒就不擁有戒體,這在修行的過程中效果大大不同。區別有:
1、未受五戒,那么只有在對境時才產生功德,譬如,不殺生,你看見一只狗狗要被人宰殺,趕緊救下它并放生,那么這一刻你是有功德的(也就是對境的功德),但其他時候你沒有功德。但若你受了五戒哪怕一戒不殺生,即使你沒看見這只狗狗,但是你受戒擁有了戒體,無時不刻都在產生功德。相比之下,受戒比不受戒功德大多了。
2、寧可破戒也要受戒。這是師父親口跟我說的,他舉了一個例子。假設你曾經做過特種兵,但是被開除了,后來出外旅行不慎和眾人一并陷入兇險的叢林,那誰能夠最快的脫逃出來呢,肯定是你!因為這一刻,你的特種兵經歷和技能就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所以,所謂的兇險叢林,就是六道輪回里的三惡道,所謂的被開除,就是破戒,特種兵就代表受戒的人!
3、很多人(包括你)對受戒有一種誤解,那就是認為受戒了是一種約束,實際上不是的,那是佛陀對我們的保護,戒律雖嚴,也有開持遮犯,可以變通的,也是活潑潑的,你想當年的部隊紀律森嚴,為什么會把“嚴肅、活潑”并列一起呢?難道不矛盾嗎?這正是紀律與自由的和諧結合。因此受戒,可以從一戒一戒的開始,先做個一分優婆塞/夷,再做個二分優婆塞/夷,漸漸的就可以做個滿分優婆塞/夷了。不偷盜可以持戒吧?不妄語可以持戒吧?不邪淫可以持戒吧?慢慢的就全了。
4、佛陀年代,有25位菩薩發愿守護持戒的居士(優婆塞/夷),每持一戒即有五位菩薩護持,行住坐臥不離左右,還需要佩戴佛菩薩吊墜嗎?還需要佩戴開光物件嗎?什么都不需要了。
5、最最重要的是,切記,唯有三皈五戒十善方能再世為人!所以學佛,不僅僅是這一世幸福美滿,還要考慮下一生超越輪回,不負佛陀對我們的期待。
以平靜心修持即可
佛像放置其實沒那么多講究,佛講隨緣隨性,太刻意,就是執念太深了。
1、因為我們的佛像主要是木雕的為主,所以不適合放置在陰涼潮濕的地方(如衛生間,過道等)。
2、不適合放置在有夫妻生活的臥室(佛戒色,雖然俗家不禁止,但佛像最好不要見到那些事)。
3、佛像擺放方向一般是向西或者向南,北面是佛教所說地獄,一般只有地藏佛向北擺放。
所以師兄最好別放在廚房,因為廚房一般用于殺魚等等殺生活動,我的建議是放在客廳電視機附近的正位。
還有,正規的佛像供奉一般有佛像,佛侍,佛經,佛壇這幾個部分組成,所以都是可以放一塊的,缺了也沒事,佛像的主要功能是讓你時刻記著佛的善念,心中有佛,無處不是佛。
不再
請佛像,供佛像,立佛
即是當生成就佛法最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