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許愿,保平安 健康可以,如果許愿萬一成了就去原來的地方還愿,還要連去3年
佛誕活動:逢農歷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圣誕日,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圣誕日,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觀音香會:農歷二月十九觀音圣誕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為普陀山三大香期。十八日,三大寺例行莊重祝圣普佛,上千僧眾和信徒參加。晚上數千人在圓通殿內外坐香齊誦大慈大悲觀世音名號。翌晨,三步一拜上佛頂山。中午各寺庵上大供,住持帶班頂禮祝福,設齋供眾。晚上舉行隨課普佛,僧眾信徒分別齊聲誦念頂禮諸佛名號拜懺儀式
南海觀音開光那天本來是陰天,藍藍的天空見不到太陽,當主持人宣布開光儀式現在開始,與此同時蓋在南海觀音銅像上的紅布被揭開的一瞬間,突然光芒萬丈——太陽出來了,一縷陽光正射在南海觀音的頭上,照的觀音閃閃發光、金光燦爛。還有一種更神奇的說法:那天,八時十五分大會司儀宣布,“觀音菩薩銅像開光典禮開始”,奇跡瞬刻出現了,天空中顯現銀白色觀音菩薩立姿圣像,在場信眾仰天狂呼贊嘆,掌聲如雷,達數分鐘之久,許多信眾感動得淚流滿面,真是充滿法喜,不一會又見天空觀音菩薩顯跡下方,數度出現荷花般淺紅色云彩,并未移動,亦達數分鐘之久,這真是奇異。人們都說那是觀世音菩薩顯靈了,信不信由你,由當事人自己。當時,現場3000多人目睹了此奇觀。
這是網上找的描述。不過我不信靈異事件,可能是大氣原因造成的視覺巧合,加上那些信徒過分神化就讓人覺得相當靈異。
普陀山是世界聞名的觀音道場、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動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促進了普陀山觀音道場的形成,并迅速成為漢傳佛教中心,傳至東南亞及日、韓等國。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禪院、128茅蓬,僧眾數千。“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逢僧”,史稱“震旦第一佛國”山上每逢佛事,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時有天象顯祥,信眾求拜,靈驗屢現。綿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鐘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被世人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奇異天象
據戒忍大師回憶,1997年的農歷九月二十九日,準備進行南海觀音銅像開光。但是沒有想到,開光之前,鋪天蓋地的烏云再度席卷天空,一場傾盆大雨似乎已不可避免。戒忍大師當即通知準備雨衣4000件,以備法會使用。4000件雨衣買好了,天空依舊烏云密布,絲毫沒有放晴的意思。本來預定8點鐘準時進行的開光,也因故延遲了15分鐘。8點15分,開光法會正式開始。戒忍大師宣布:“南海觀音圣像開光法會正式開始!”話音剛落,仿佛有一雙無形的巨手在這一瞬間撥開了烏云,一束陽光透過云層直射下來!見此奇異天象,在場的人們紛紛跪倒,虔誠地頂禮膜拜。
普陀山南海觀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農歷六月竣工。
觀音立像工程浩大,實為普陀開山以來之空前大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南海觀音”題詞,九月二十九日舉行開光大典,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觀,成為海天佛國的象征。“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眾的信仰核心。
普陀山是淅江省杭州灣外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春秋戰國時,普陀山及附近諸島被稱為“甬東”。秦朝安期生、晉朝葛洪等人都先后來此山采藥和修煉,后來均得道成仙。
漢代時,學者梅福曾來山練丹隱修,故普陀山初名梅嶺山。山上長滿小白華樹,所以也叫小白華山。山東南緊鄰一更小的島嶼,懸峙海中,稱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連稱普陀洛伽山。
擴展資料:
“東亞海上絲綢之路”促成了普陀山觀音道場。
普陀山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早在唐代就成為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交往的必經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麗道頭、新羅礁等歷史遺跡,流傳著韓國民族英雄張保皋等事跡。
開山鼻祖慧鍔大師當年舟觸暗礁而船不能前,有人說就是今天普陀山南天門外的新羅礁(因唐時韓國商船隊長過此礁而得名,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王連勝考證之)。
正是這個新羅礁,見證了唐朝時中國與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之間活躍的海上商貿往來;也正是這些數不盡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才會有慧鍔等高僧入唐求法而從五臺山帶來了如此一尊將光耀千秋的“不肯去觀音”留在了普陀山,從而造就了普陀山觀音道場。
事實上,佛教傳入中國不斷漢化的路徑有兩條,一條是陸路,一條是海路。雖然主要以前者為主,但“海上絲綢之路”對佛教的傳播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觀音信仰的傳播,由于海商必須長期與大海打交道,安全自然第一,最懼怕的莫過于遇上海難而人財兩空。
既然海上保護神觀世音菩薩能“令諸眾生,大風不漂,水不能溺”(《妙法蓮花經·普門品》),自然會成為他們信仰、供奉的對象。
據元盛熙明《補陀洛迦山傳》記載:“海東諸夷,如三韓、日本、扶桑、占城、渤海,數百國雄商巨舶,由此取道放洋,凡遇風波寇盜,望山歸命,即得消散”。
許多海商及入唐求學修行的外國船只,常到普陀山躲避風浪、燒香拜菩薩,祈禱航程平安。這些因素,為普陀山觀音道場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普陀山南海觀音立像
佛誕活動:逢農歷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圣誕日,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圣誕日,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觀音香會:農歷二月十九觀音圣誕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為普陀山三大香期。十八日,三大寺例行莊重祝圣普佛,上千僧眾和信徒參加。晚上數千人在圓通殿內外坐香齊誦大慈大悲觀世音名號。翌晨,三步一拜上佛頂山。中午各寺庵上大供,住持帶班頂禮祝福,設齋供眾。晚上舉行隨課普佛,僧眾信徒分別齊聲誦念頂禮諸佛名號拜懺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