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一、天道,二、阿修羅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
六道,是指“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和“三善道”:人道、阿修羅道、天道。
樓主還可以參考六道百科里面很詳細:http://baike.baidu.com/view/5352.html
六道者:一、天道,二,阿修羅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
此中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故;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一切沉淪于分段生死的眾生,其輪回的途徑,不出六道。
所謂輪回者:是描述其情狀,去來往復,有如車輪的回旋,在這六道中周而復始,無有不遍,故名六道輪回。
世間眾生無不在輪回之中。只有佛、菩薩、羅漢才能夠跳出三界,不入輪回。
佛所說“六道輪回”,是“十法界”之中的六個法界,這六個道都有生死輪回。其中“天、修羅、人”是“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是“三惡道”。
“六道輪回”,其實質就是“因果”的循環、“因果”的相續、“因果”的轉變,即所謂是“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受惡報”,所以,俗話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實不虛的。人能夠明白“因果”的道理,明白“因果”的殘酷無情,他就一定會老老實實地修“五戒十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
修“上品十善”,死后升“天道”;修“中品十善”,死后生“修羅道”;修“下品十善”,死后仍生人道。這是修善的果報。那么如果造“十惡業”,死后必定墮落“三途”,今生“愚癡”,不明是非,不辨善惡,死后墮落“畜生道”;今生“貪”心重,貪圖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享受,死后必墮落“餓鬼道”;如果“嗔”心重,喜歡殺生,喜歡傷害人、傷害動物(包括家禽家畜),喜歡仇恨別人,敵視別人,見到不順心的人事物,即起憎恨之心,死后必定墮落“地獄道”。
人在善道享福的時間畢竟短暫,而一旦墮落“惡道”,那真是苦不堪言,求出無期,在惡道中受苦的時間都是用“劫”來計算的,可見受苦的時間有多長。即使經過多生多劫出離惡道生到人間,那也是“貧窮下賤”,這是所造惡業的余報。可見造惡的果報有多么重,多么殘酷!所以佛陀無比慈悲,憐憫罪苦眾生,苦口婆心教導眾生“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希望眾生生善道,不墮惡道受極重的苦報。更希望眾生破迷開悟,脫離六道生死輪回之苦海,生到“四圣”法界,享受“大自在”的安樂境界。佛告訴我們,人最殊勝的歸宿莫過于“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僅一生超脫了六道輪回,而且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凈土,一生不退成佛,這是其他法門要修“三大阿僧祗劫”這么長的時間才能修到的果位,所以佛教給我們這個無比殊勝的“難信易行”的凈土法門,希望末法眾生能夠乘彌陀的“四十八宏愿”的愿力,脫離六道輪回,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佛教是至善圓滿的教育,學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佛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讓人明白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明白之后努力修行,最終成佛,再去度化眾生。而佛教我們成佛的最殊勝的捷徑“法門”,就是凈土宗的“念佛”法門。人果能“老實”執持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一定會往生成佛。
總的說來世間分為“六凡道”和“四圣法界”,“六凡道”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羅道、天道;“四圣法界”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人總歸要死的,關鍵是死后去哪里。如果這個人一生總是嗔怒、嫉妒,那死后就會墮落到地獄道;如果這個人一生貪婪、吝嗇,那死后就會到餓鬼道;如果這個人一生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那死后還能得人身;如果這個人一生有愛心,樂于助人,那死后會生天道;如果這個人完全不自私自利了,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不在執著自我、時時刻刻以幫助他人為己任,那這個人就會脫離六道輪回進入“四圣法界”。
六道輪回不是按順序進行的,也沒有周期,在哪一道的時間多久也都是不一定的,比如造作惡業的人如果他迷得深,他墮落在惡道的時間就會長;而行善的人他若能持續行善,就不會墮落在惡道,他一直會待在善道。
你死了再頭次胎 多半就是指輪回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