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含義一:原指佛成道之所。梵文Bodhimanda的意譯,音譯為菩提曼拏羅。如《大唐西域記》卷八稱釋迦牟尼成道之處為道場。
道場含義二: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學道的處所。如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的道場。
道場含義三:佛教.徒誦經、禮拜、修.道的行為。
道場含義四:僧尼誦經超度亡人的法.會。
印度
印度 papanasam山
觀音崇拜源于印度教的神妃派(SnktiSΜ)。梵,毗紐,濕縛是印度教的最勝三尊,濕縛的配.偶最受普遍的信.仰,她是毀滅與再造之神,隱為彌陀,為無量光,顯為觀音,為有限光。
補陀落迦即是觀音所住的圣地,在印度河口的赦罪(Pa-panasam)島上,每年不少善男信女,南來沐浴,希望圣地的泉水,能夠洗去他們的罪孽。
布怛洛迦山被定為現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東的巴波那桑papanasam山,位于提魯內爾維利(Tiruneiveli)縣境。北緯8度43分,東經77度22分的地方。我.國藏族僧人多羅那他(公元1575——1⑥43)名著《印度佛教史》記載:優婆塞寂光、月官,曾到此山巡禮。
普陀
洛迦山
洛迦山西距普陀山5.3公里,呈銳長三角形,南北長約1.05公里,東西寬0.6公里,面積0.36平方公里。岸線長3公里,海拔97.1米。從普陀山遠望如一尊海上臥佛。
普陀洛迦山上,有觀世音宮殿。釋迦牟尼佛在此山與觀世音菩薩等無央數菩薩、聲聞、天部聚會說法。觀世音菩薩除成就大慈悲外,還善能修持無量陀羅尼門,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師到印度時,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觀音圣地。《大唐西域》玄奘所記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難以攀登,唯觀自在菩薩往來于此。觀自在菩薩常現自在天形,或涂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滿足。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為。
觀世音菩薩在此山為無數菩薩、聲聞、天部說法外,還常隨釋迦牟尼佛到各地說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經》說:佛在室羅伐竹林道場,觀自在菩薩與無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后圍繞。
浙江普陀山:唐大中元年(847年)始為道場,最早寺.廟建于858年。
西.藏
布達拉宮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說:佛在毗舍離,庵羅樹園,大林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薩二萬.人俱。時毗舍離國人.民遇大惡病。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以大悲心,憐憫一切,救濟苦厄,俱到此國,住城門間,放大光.明,照毗舍離,皆作金色。毗舍離人,即具楊枝凈水,授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大悲薰心說《破惡業障消伏毒.害咒》。《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授記經》說:佛在波羅奈仙人鹿苑中,與大比丘二萬、菩薩二千.人俱。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大勢至與眷屬,如力士屈伸臂頃,至此世界。以大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與八十億菩薩前后圍繞。
西.藏布達拉宮:藏傳佛教最著名的觀音道場,俗稱“第二普陀山”,最早寺.廟建于581年。
一、四川廣德寺:位于“觀音(三姐妹)修行故里”遂寧,始建于唐朝開元年.前(713年)。
二、河南香山寺:千手千眼觀世音得道正果之地,在漢化佛教史上地位非凡,始建于東漢末期。
三、廣東觀音山:觀音菩薩幻化三十六法.身之所,始建于盛唐。
四、遼寧北普陀山:位于錦州,占地面積27.26平方公里,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南望滄海,北望太極,紫氣東來,福壽無邊,它是觀音菩薩在北方的顯化道場,實為洞天福地,人間圣境。素有遼寧“第一洞天”關外“第一佛山”之稱。
五、廈門南普陀:位于福建五老峰山下,全國聞名的寺.院,始建于唐末五代,明初復建,更名普照寺。
六、上杭西普陀:位于福建省西部,閩、粵、贛邊區最大佛教圣地,始建于宋代。
七、洞頭中普陀:位于浙江洞頭區本島之上,于1⑨88年開始擴建。
八、貴陽西普陀:原名白云寺,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以前。
九、香.港東普陀:位于位于香.港荃灣千佛山山麓的老圍村,仿杭州市普陀寺建造。
十、海南南山寺:2005年舉行“南山海上觀音”開光儀式,始建于19⑨8.年。
此外,有說中.國熱河承德的補陀洛寺,日本紀伊的補陀落,下野的日光島,還有朝.鮮的洛山,都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唐代觀音寺院 該寺位于浚縣城北10公里王莊鄉大趙莊村,為唐代儀鳳四年李治皇帝欽賜興建,經明崇禎七年、清光緒十二年及近代三次修葺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它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3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是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 龍門石窟不僅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且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還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藝術寶庫之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它位于洛陽市南13公里的伊河兩岸,這里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形若門闕,故稱“伊闕”,隋朝始稱龍門。龍門石窟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始鑿(公元493年),歷經400余年的雕刻,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0多萬字。兩山窟龕造像以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題材多樣,雕刻精美,蘊涵豐富而蜚聲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達到當時藝術的頂峰及匠心獨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風格而異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題記數量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譽為“古碑林”。以造像內容廣涉佛教信仰的眾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題材也是石窟藝術中所罕見。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典型的皇家風范。其中奉先寺規模最大,是唐代雕刻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皇后武則天曾助脂粉錢兩,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它是依據《華嚴經》雕鑿的敞開式佛龕,主佛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她雍容大度、氣宇非凡、撼人心魄,體現了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顯示了唐代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 香山寺地處世界遺產——龍門石窟景區內。始建于北魏,唐代武則天曾在這里主持了一次詩會,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大詩人白居易放情于龍門山水,慕戀香山寺清幽,居住于香山十八年,自號“香山居士”。香山寺北側的白園就是這位偉大詩人的墓園,如今這里已成為各界來賓憑吊這一歷史名人的理想之地。
在廣東廉江市佛香山觀音寺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供奉。
觀音寺位于廉江市市區塘山嶺(佛香山)風景名勝旅游區。觀音寺始建于清朝光緒九年(公元1884年),歷經滄桑,幾經興廢。2006年6月,觀音寺獲批選址重建,成為具有獨特風格的粵西5A級佛教風景名勝旅游區和祈福祈愿朝禮朝圣的旅游觀光勝地。年,觀音寺舉行了隆重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開光盛典。
祝你好運,滿意請采納。
現在公告已經發出來了,平頂山香山寺取消燒香活動
平頂山景點:
景點名稱:堯山(原石人山) 聯系方式:地址: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
電話:0375-5791135 景區門票:80.00 景區榮譽: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開放時間:9:00—17:30
堯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地處伏牛山東段。主峰玉皇頂(蛤蟆石)海拔2153.1米。堯山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于一體,分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龍潭、半仙居、石人、雞冠石、白牛城、秘洞、溫泉十大部分。 專家評價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是旅游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石人山古稱堯山(2008年又更名為堯山),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得名,至此劉姓起源。戰國時,偉大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墨翟降世于堯山腳下,現有墨子故里遺址。
大山壁立,異峰如塑,怪石紛呈,是堯山自然風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頂上,千巖萬壑,飛龍走鳳,遠近高低,景色迥異,構成了一幅幅美不盡收的圖畫。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曾兩次登上堯山,并為堯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獨秀”的墨寶。
景點名稱:昭平湖風景名勝區
聯系方式:地址: 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城西10公里處面積40余平方公里
郵編: 467337
電話: 0375-5759375
景區門票: 景區榮譽: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河南省昭平湖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南省魯山縣城西10公里處面積40余平方公里,是依托原昭平臺水庫開發建成的年輕的風景名勝區。它橫斷沙河,形成了高峽平湖,面積約38平方公里的湖面一望無際,水面浩瀚,容量達6.5億立方米。水庫內有金山島、姑嫂石及夏代劉累邑、魯陽古洽所邱公城遺址。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堯山與昭平湖相映成趣,風景奇特壯觀。水天一色,周圍峰巒疊翠、鳥語花香,充滿了詩情畫意。區。昭平臺水庫1959年建成,控制流域1430平方公里,蓄水量7.27億立方米,是集防洪、灌溉、發電、養魚、旅游為一體的一座大型人工湖。景區面積4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8平方公里,這里自然景觀秀美,人文內涵豐富,1995年8月,被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凡到過這里的人都說:"廬山奇,峨嵋秀,昭平湖美景看不夠"。
景點名稱: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
聯系方式:地址:舞鋼市龍泉路東段
電話: 0375 - 8160086 8122577
郵編: 462500
景區門票:10 元 / 人
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是在1987年擬建的'石漫灘森林植物園總體規劃方案'的基礎上,經國家林業部審定,于1992年2月以林造批字(92)154號文批復同意建立的45處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
公園位于河南省中部、舞鋼南部、伏牛山東麓,黃淮平原西側。包括石漫灘國有林區和鐵山;尚店、武功、尹集、楊莊、王店、廟街等7個鄉鎮及埡口、寺坡、院嶺三個辦事處。并與市區毗鄰。總面積190平方公里,其中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規劃四條旅游線路和十大景區(龍泉湖、九頭崖、天池、旗山、馬鞍山、平嶺、九州、螃背山、五峰山、九龍山)76個景點。
景區以龍泉湖景區為軸心,以九頭崖、天池景區為兩翼、沿四條旅游線輻射四周。建成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為一體的休閑觀光旅游勝地。
景點名稱:三蘇墳
聯系方式:地址:位于郟縣城西27公里處的小峨嵋山東麓 景區門票:30元 景區榮譽: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蘇墳,位于郟縣城西27公里處的小峨嵋山東麓。背嵩陽,面汝水,山川秀麗,風景宜人。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蘇轍與其父蘇洵衣冠葬此,至今有近900年的歷史。蘇墳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有許多珍貴的詩文碑刻。
三蘇指蘇軾、蘇轍兄弟及其父親蘇洵三人。蘇洵“年二十七,始大發憤,謝其素所往來,閉門讀書”,嘉祐初年,得歐陽修推舉,以文章顯名于世。歷官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蘇軾自幼受父親的熏陶和母親的嚴教。蘇軾的母親程氏是一位很有教養的婦女,飽讀詩書,深明大義。她親自教蘇軾讀書,引導蘇軾效法先賢,樹雄心,立大志,以“澄清天下”為己任。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蘇軾考中進士,初任河南福昌(今伊川西)主簿,后經制科考試,進策二十五篇,提出自己的主張,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被宵小之徒羅織罪名誣陷為“謗訕朝廷”,貶謫黃州,后移汝州。從此,蘇軾在宋朝政壇上幾起幾落,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兵部尚書,也曾遭貶徒惠州、儋州
景點名稱: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分布在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內及村南臺地上,是宋元時期(960年-1368年)一處規模較大的窯場。在宋代的五大名窯中,汝窯被列為其中之冠。
汝官窯遺址的中心區域在村內的中北部,燒造的御用瓷器以天青色釉為主。種類既有碗、盤等日常生活用器,又有尊、瓶等藝術陳設器等。造型莊重大方,胎質細膩致密,胎色灰中略帶黃色,俗稱“香灰胎”,釉面開有細密的本色紋片,制作工藝精湛,是當時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汝窯瓷器是以釉色取勝的。汝窯瓷器最主要的特點是,器物釉面呈現出的純正而淡雅的天青色,體現了道家的清靜無為的思想和宋代上流社會的審美時尚。
風穴寺始建于北魏,是我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寺東之山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汝州風穴寺風景區主要景點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穴寺、上下塔林、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等組成一個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有機結合的旅游景區。其中以千年古剎風穴寺最為典型。風穴寺有珍珠簾、大慈泉、錦屏風、吳公洞、望州亭、玩月臺、升仙橋、懸鐘閣等八大景;有小龍門、石龍頭、活鳳尾、東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涼的三十六福地。風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歷代的文物和建筑,被專家稱為“古建筑博物館”。其中最完整的三個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懸鐘閣和金代中佛殿,這三個建筑被稱作是風穴寺的三大國寶。
地址汝州市城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 票價30
景點名稱:二郎山風景區
地址:平頂山市舞鋼中心腹地石漫灘大壩南端
二郎山景區位于“北國小江南”之美譽的舞鋼市中心腹地石漫灘大壩南端,距市區一水之隔,景區總面積32平方公里,有自然、人文景觀100余處。因著名的風物傳說“二郎擔山趕太陽”而得名。二郎山景區建于1995年,涵蓋面積32平方公里,境內分布尖山、平山、鏊山、謝山、涼山、長嶺山、孤山寨七座山峰。與龍泉石漫灘、田崗湖親吻相伴,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景區森林茂密,植被豐富,分布各類樹木、觀賞、藥用植物600余種。山雖不高,地形曲折多變,蒼松翠竹,奇峰怪石,構成一處奇特森林景觀。經過十余年的開發建設,景區先后建成了游船碼頭,水、陸山門,景區公路、游覽步道、停車場,中心綜合服務區以及各類自然、人文景觀景點100余處(項)。
二郎山景區有五頂國際、國家級桂冠:是國際龍舟賽基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皮劃艇訓練基地、國家AAA級景區。每年都有龍舟賽、水燈節、槐花節等大型節慶活動,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云集于此,觀二郎山水,看秀甲鋼城。
二郎山景區依山而連,臨水而立,山青水碧、風光旖旎,四季分明,景色各異,幽林蔽日,峭崖奇石,百鳥啁啾,百花崢嶸。仙境靈氣似隱似現,風物傳說娓娓動聽;游客既可登山賞景,覽山、水、林、城之自然風貌,觀獼猴嬉戲,又可在湖邊悠然垂釣,泛舟游泳,賞龍泉碧波;是一天然的森林氧吧和生態旅游公園。園內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是一般城市的300-500倍,是都市人回歸自然、寄情山水、健腦強體、調整心身的最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