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鼠,丑牛,寅虎,卯兔1
十二生肖的由來
話說有一天,玉皇大帝招集眾天兵天將及文武大臣,召開一個會議。
玉帝說道:"朕想要把時間分成十二年一循環,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眾臣答道:"圣上英明。"
接著玉帝又說:"但朕有一個問題。朕打算用動物來區別這十二個年份,分成十二個生肖,但不知應用什么動物才好,因此朕想聽聽眾卿家的意見,不知有哪位卿家有好的提議。"
在一片沉默之后,太白星君講話了:"圣上不彷舉辦一個動物賽跑比賽,規定最先到達昆侖山的前十二名就可以列名十二生肖,擁有無上殊榮,相信一定會有許多動物會參加。"
玉帝一聽,覺得這一個提議非常不錯,于是決定采納。接著玉帝馬上要傳令兵對人間的眾動物傳遞這項比賽訊息。
當貓及老鼠得到這項訊息時,便相約一起出發參加比賽(此時的貓與老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就在比賽當天早上,老鼠起了壞心,他把安眠藥加到牛奶里給貓喝,貓喝了就睡著了,于是老鼠就一個人出發了。老鼠心想:"我這么早出發,貓又睡著了,那冠軍一定是我的了。"
老鼠邊想邊跑,突然發現牛就在前面,原來牛也是很勤奮的動物,因此一早就出發了。老鼠便想說:"反正牛那么大,我躲在他的身上一定不會被他發現,那我就可以很輕松的到達終點了。"
于是老鼠就躲在牛的身上。過了一會兒之后終于到達昆侖山,在到達終點線之前,老鼠看機不可失,于是縱身向前一躍,便率先抵達終點,拿到第一名,牛因此拿到第二名。
但是這件事發生之后,貓與老鼠就成為死對頭,每次貓看到老鼠就會去追,要找老鼠報仇,而老鼠就常常躲在陰暗的地方,深怕貓會找到他。
接下來就是要說為什么老虎會得第三名。由于貓與老虎是親戚,貓中計之后,非常生氣,于是去找老虎,希望老虎能替他報仇,老虎是一個重義氣的人,一聽到貓的要求馬上一口答應,就飛也似的,一股作氣沖到昆侖山上去,要為貓報仇。
由于老虎跑的速度很快,在剩下的動物未到之前就到了昆侖山,于是玉帝就判給他第三名,但是老虎不是為了著個目的而來,他在山上到處尋找老鼠的下落,但是就是找不到,于是老虎就對著大家說:"以后不管誰遇到老鼠,就要替我打他。"
由于老虎太兇惡,沒有人敢違背他的話,因此從此之后,只要有人看到老鼠,就會去追打他,這就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由來。
再來就是兔子,兔子在參加這場比賽之前,先去比賽了一場"龜兔賽跑",因此延誤了一點時間,而且還輸了。等到他以很快的速度到達終點時,他問玉帝說:"我是第一名吧?",但玉帝說:"不,老鼠第一名。"兔子于是大哭,很傷心的說:"沒想到我這么努力跑,只得第二名。"玉帝又說了:"不,牛是第二名。"兔子于是又大哭,說到:"為什么我只得第三名,真不甘心。"玉帝說:"不,你得第四名,老虎才是第三。"兔子聽了忍不住又放聲大哭,這就是為什么兔子總是眼睛紅紅的原因,?以及成語"狡兔三哭(窟)"的由來。
接下來就是龍與蛇,龍與蛇由于都是長的長長的很像,于是兩個就結成結拜兄弟,也一起參加比賽,而兩個也幾乎同時到達終點,但是由于龍的體積很大,擋住了小小的蛇,因此玉帝先看到龍,才看到蛇,于是判龍為第五名,蛇為第六名。
就在他們通過終點之后,龍不小心滑了一跤,跌撞到了蛇,兩人于是糾纏在一起滾到了山下,由于兩人糾纏在一起的樣子看起來很雜亂,人們看了就說:"真是龍蛇雜處啊。"這就是成語"龍蛇雜處"的由來。
再來就是拿到第七名的馬,這一只馬生性膽小,但要去昆侖山的路上必須經過一個"墳地",這只馬很害怕,但又非過不可,于是他決定蒙著眼睛過,這樣什么都看不到就不會害怕了,于是就蒙上眼睛很快經過"墳地",這就是為什么以后的馬都要蒙著眼睛。
后來馬又覺得跑的速度不夠快,因此伸出了"第五只腳(就是馬鞭)"出來跑,由于速度加快不少,于是很快就到達終點,拿下第七名,這就是成語"快馬加鞭"的由來。
再來就是羊,羊與鹿本來是一同結伴出發,但是半路上要越過洞庭湖,由于湖上沒船可搭,于是他們決定憋氣從湖底走過,但是走不到一會兒,鹿就受不了,鹿于是放棄比賽,只剩羊一個人奮戰,好不容易通過了湖,并到達了終點,拿到第八名。旁人看到羊的行為,忍不住贊嘆:"真是羊沒吐氣(揚眉吐氣)啊!"這就是成語"揚眉吐氣"的由來。
至于猴、雞、狗嘛,由于他們在比賽之前,先一起去東瀛(也就是現在的日本)幫桃太郎打鬼,才回來比賽,因此才會那么晚到。他們是結伴一起到終點,本來玉帝不知道要怎么給他們名次,后來才決定以他們遇見桃太郎的次序給名次,因此猴第九,雞第十,狗第十一。
最后第十二名就是豬了,豬住的地方,不知什麼原因竟讓大野狼吹垮了,一直忙著改建房子。好不容易蓋好磚造的屋子,已經過了參加比賽最後時限,就向玉帝商量讓他能夠參加比賽。後來用了八克拉戒指才獲得通融,但因為參加時間真的太晚,所以只得到最後一名。而這也是"豬八戒"的由來。
1鼠 2牛3 虎 4兔 5龍 6蛇 7馬 8羊 9猴 10雞11 狗 12 豬
原始人的動物崇拜還表現在儺舞等原始舞蹈上,儺大約產生于周代前后,大儺儀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獸。驅儺舞蹈選中十二獸,是原始人對動物崇敬心理的表現。大儺儀式上選中的十二獸(或十二神)是為照應一年十二個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驅除四方疫鬼,照應十二個方位的。對十二個方位的照應當然牽涉到十二支,于是與十二生肖掛鉤,在驅儺儀式中的十二屬相被派上逢兇化吉的用場。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獸、十二生肖是一脈相承的,他們共同的來源都是原始動物崇拜。
民族學家劉堯漢先生認為十二生肖與彝族“十二獸”紀日及“十月歷”法有關。居住于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有以十二獸紀日的歷法,他們以十二種動物紀日,今日為鼠日,明日為牛日,以此類推三輪為一個月,計三十六天,一個月三十六天,一年便為十個月,這就是后來的“十月歷”法。劉堯漢先生認為以十二屬相紀日的十月歷法產生于夏禹時代,(參見劉堯漢著《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漢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歷法”的影響,彝族十二獸歷后來發展為十二生肖。
講生肖的淵源,必然要將生肖與天干地支聯系在一起。近代在安陽殷墟出土的我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干支表,說明在殷商時代干支紀日已嫻熟自如。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漸多樣化,它作為充當時間單位的標號,一方面擴大了,用于紀年;一方面縮小了,用于紀時(一日的十二個時辰)。根據歷史記載及研究證明,生肖是繼“干支紀年法”創立后才出現的 ,十二種動物是對十二地支的一一對應,以動物作地支標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屬的動物,由此以十二種動物用來紀年、紀日和計算每一個人的屬相。從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來有學者發現十二支的古字里隱含著生肖的信息,他們將十二支與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較,發現十二支的古字形與十二種動物有一些聯系。細致觀察可以發現其中確有大同小異之處。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即講到“已”字為蛇的象形,同樣的還有“亥”、“豕”。近人還考證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與生肖字有相近之處,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動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記混,民間便用十二種動物代替,以動物來借代序數符號,與地支相配,成為紀年的符號系統。雖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細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斷,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種動物的象形字,因為前面已經講到十二支在殷商時已嫻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時期才產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時,地支便與生肖有關的話,生肖豈不是與地支同時產生了嗎 ?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生肖的產生晚于十二地支,但與十二地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生肖是對十二地支的附會,至于選擇了十二種動物作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號,又源于古人的動物崇拜心理。
2、生肖的選擇與排列
漢族生肖中的十二種動物的選擇并不復雜,它與漢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測的。在十二種生肖動物,大致可將其分為三類:一類是已被馴化的“六畜”,即牛、羊、馬、豬、狗、雞,它們是人類為了經濟或其它目的而馴養的,占十二種動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國的農業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六畜興旺”代表著家族人丁興旺、吉祥美好。春節時人們一般都會提“六畜興旺”,因此這六畜成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類是野生動物中為人們所熟知的,與人的日常、社會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動物,它們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為人們所敬畏的介入人類生活的,如虎、蛇;也有為人們所厭惡、忌諱,卻依賴人類生存的鼠類;更有人們所喜愛的,如兔、猴。第三類是中國人傳統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集許多動物的特性于一體的“人造物”,是人們想象中的“靈物”。龍代表富貴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動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龍的位置。
從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動物的選擇并不是隨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義,人們所選擇的動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帶有一定意義。
那么這十二種動物又是按照什么順序排列的呢?前面說到,生肖產生于遠古動物崇拜,圖騰崇拜的氛圍之中,人們僅是用動物來借代序數符號與地支相配,為什么選擇這十二種動物,誰先誰后,按照什么樣的順序排列并沒有定論,由于生肖是產生于遠古的古老文化,因時間的久遠人們已將排列的初衷丟失了,今人的傳說故事等只是對它的附會,只能依賴于傳說和想象。關于生肖排列問題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解釋。
一是民間傳說故事中的生肖排列。漢族民間故事說:當年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老鼠給忘了,結果貓沒有選上,從此與鼠結下冤家。大象也來參賽,被老鼠鉆進鼻子,給趕跑了,其余的動物,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卻竄到牛背上,豬也跟著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豬排最后。虎和龍不服,被封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龍賽跑,結果排在了龍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氣之下咬了兔子,為此被罰在了倒數第二。蛇、馬、羊、猴、雞也經過一番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的順序。傳說故事雖不是對問題的科學解釋 ,但它卻體現了人們希望對十二生肖的選擇做出解釋的愿望。
二是中國古代學者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系。黑天茍地,混沌一片,鼠,時近夜半之際出來活動,將天地間的混沌狀態咬出縫隙,“鼠咬天開”,所以子屬鼠。天開之后,接著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該是辟地之物,所以以丑屬牛。寅時是人出生之時,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莫過于猛虎,寅,又有敬畏之義,所以寅屬虎。 卯時,為日出之象,太陽本應離卦,離卦象火,內中所含陰爻,為太陽即月亮之精玉 兔,這樣,卯便屬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時正值群龍行雨的時節。辰自然就屬了龍。已 ,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時,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魚兒得水一般。另外,已時為上午,這時候蛇正歸洞,因此,已屬蛇。午,下午之時,陽氣達到極端,陰氣正在萌生。馬這種動物,馳騁奔跑,四蹄騰空,但又不時踏地。騰空為陽,踏地為陰,馬在陰陽之間躍進, 所以成了午的屬相。羊,午后吃草為最佳時辰,容易上膘,此時為未時,故未屬羊。未之后申時,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時辰,并且猴子喜歡在此時伸臂跳躍,故而猴配申。酉為月亮出 現之時,月亮屬水,應著坎卦。坎卦,其上下陰爻,而中間的陽爻代表太陽金烏之精。因 此,酉屬雞。夜幕降臨,是為戌時。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與之結為戌狗。接著亥時到, 天地間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狀態,如同果實包裹著果核那樣,亥時夜里覆蓋著世間萬物。豬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豬成了亥的屬相。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持此觀點。
三是按中國人信陰陽的觀念,將十二種動物分為陰陽兩類,動物的陰與陽是按動物足趾的奇偶參差排定的。動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數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獨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體 ,物以稀為貴,當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龍, 五趾(奇);蛇,無趾(同偶);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雞,四趾(偶) ;狗,五趾(奇);豬,四趾(偶)。持這種說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學者郎瑛在其基礎上進行 了歸類,在其所著的《七修類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別陰陽當看足趾數目。鼠前是四爪,偶數為陰,后足五爪,奇數為陽。子時的前半部分為昨夜之陰,后半部 分為今日之陽,正好用鼠來象征子。牛、羊、豬蹄分,雞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應合偶數,屬陰,占了六項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馬蹄圓而不分,六者均為奇數,屬陽,連同屬陽的鼠,占了另外六項地支。郎瑛的歸類法,是借洪巽的分類法, 二者大同小異。
以上三種解釋分別從不同角度來解釋生肖的排列,民間有關生肖動物排列的傳說故事非常豐富,這些傳說故事的流傳一方面豐富了生肖的內容,另一方面又促進了生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將十二種生肖動物分為陰陽兩類,將其納入中國人五行信仰的觀念之中,目的是將屬相與人生儀禮相關連,將陰陽、五行與生肖對應起來,從而解釋其它有關的人生文化現象。
請采納。
宋玉兒 宋祖兒 宋如珍 宋婷玉 宋玉婷
你好,答案是兔,雖然屬兔人表面上也許會對其他人的意見無動于衷,但屬兔人實際上會在批評中一蹶不振。屬兔人那“翻臉不開戰”的技巧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而當屬兔人專心致志的時候,會變得更加狡猾。屬兔人對所愛的人溫柔、親切,而對其他人敷衍塞責,甚至冷酷無情。由于溫文爾雅而又放縱自己,屬兔人盡情地享受并把自己的愿望放在第一位。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