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算命是周易還是易經,易經和算卦有關系嗎

    八字精批財運分析十年大運2023運勢

    內容導航:
  • 請問《周易》和《易經》的區別是什么?我國歷史上經常說的算卦和看風水...
  • 《周易》就是用來指迷算命的嗎?
  • 易經屬于算命嘛?
  • 聊聊《易經》:什么是易?什么是《周易》?它是用來算命的嗎?
  • 《周易》是一部深奧的奇書,真的只是占卜算卦的嗎?
  • 《周易》到底有什么用處,是算命,還是知天命?
  • Q1:請問《周易》和《易經》的區別是什么?我國歷史上經常說的算卦和看風水...

    <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
    周者,周人也;易者,變易,簡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周易》,乃群經之首。古代占筮之書及其解說,后被列入儒家經典。《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經》有時成為《易經》或《古經》,是在專門從事卜筮的巫史們長期經驗和記錄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傳》是戰國時人對《經》的解釋說明,又稱《易傳》。《易經》部分分六十四卦,《易傳》分為七種十篇,漢代學者稱之為“十翼”,“翼”即副翼經文之意。
    古代典籍,夏曰《連山》、商曰《歸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淵藪,奠定了中國哲學的一些基本范疇,如“陰陽”,對中國人影響功莫大焉。至今,上至鴻儒碩學,皓首窮經;下至街頭卜者,研讀謀生,無不奉為圭臬,淺人淺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經中最深奧、最神秘的書了。所以,作為中國人,不可以不讀《周易》!

    Q2:《周易》就是用來指迷算命的嗎?

    指迷算命是一種利用個人切身資訊,例如臉與手的紋路,出生八字、姓名筆劃等配合術數來預測或判斷命運吉兇福禍并且尋求指點迷津的行為簡稱指迷算命。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漢初劉向校書時《三易》仍存,漢后下落不明),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是周文王被囚安陽(羑里)時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
    自春秋以上,中國學術總于易學一體,由伏羲氏畫卦到老子出關后之時,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后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后,《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圣典,六經之首,而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并列發展:一為舊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所以自孔子贊易起,中國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先秦有專門講解易經的經師。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Q3:易經屬于算命嘛?

    《易經》是用來算命的嗎?從歷史來了解《易經》你就知道,算命那只是小用,它是解開宇宙密碼的鑰匙!

    Q4:聊聊《易經》:什么是易?什么是《周易》?它是用來算命的嗎?

    《易經》是《周易》和對《周易》的十個注解文獻的總和。除了《周易》的卦爻辭以外,還包括古人以《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凡六篇和《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凡四篇,合稱十翼。用十翼以釋經,故又稱《易傳》。

    易是取自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都是一個頭向上的蜥蜴,義為變易。當然也有上日下月之說,還有上日下云乍晴乍陰之說,但其陰陽變易之義都是認同的。以后將易用于交易之義,才創造了蜥蜴的蟲字邊的蜴。原有夏之《連山》、殷之《歸藏》與周之《周易》并稱為易,即三易。后《連山》、《歸藏》失傳。秦始皇“焚書坑儒”,《周易》歸入占卜類書籍得以幸免。



    《易經》研究者普遍認為,八卦為伏羲所創,用連和斷即陽和陰分別表示當時所了解的天、地、山、水、火、風、澤、雷八種自然場景和現象,現在我們的電腦語言就是用連和斷(1、0)來編程來處理的。大道至簡,何其一致。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或者周文王團隊把他所遇到的事件和經驗用卦爻的的方式加以記錄和說明,推演為八八六十四卦,形成了現在的《周易》。

    《周易》的主要貢獻應該是:

    其一、只有相對才產生關系,才有意義,即事物陰陽相對,都是一分為二的,對立統一的;

    其二、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物極必反;

    其三、全面分析事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事物對應的關鍵點,趨利避害,化兇為吉。

    其四、誠信和公正(《易經》的用語是孚和貞)是世界和諧發展的基礎。

    《周易》中包含的哲學思想,充分反映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哲學三大規律中,即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不是巧合,而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必然。



    一是時代久遠,語言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二是書寫原因所致,從結繩記事到甲骨文已是飛躍性進步,但書寫難度仍然很大,找龜板扇骨量不是很大,刻刀磨礪、刻制難度反而很大,需要書寫的內容必須精簡再精簡。

    三是微言大義,用很少的語音來講深奧的道理,善悟者才是得道者。

    四是以事件為基礎但又不僅僅局限于一個事件,而是舉一反三,由表及里,講一類事件包含的道理,過細會使人迷于記事忽視內涵。



    所以,《周易》是寶典更是天書,其深邃的道理和智慧須知更須悟。

    當然,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解決問題的道路方法有千條萬條,正像“我們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個命題一樣,你是在同一個地點踏入了這條河,但水已經流動了,魚也已經改變了位置,沙子也滾動了,水中的微生物生生死死變化就更大了。就是入水要小心,別被水沖走等基本道理還是一樣的。

    像哲學這么彎彎繞不是《周易》要告訴我們的。《周易》如果是用來辯論的,兩頭堵,《周易》就不是寶典了,就不能長久流傳了。《周易》就是告訴我們處理事務的基本方法。

    Q5:《周易》是一部深奧的奇書,真的只是占卜算卦的嗎?

    儒家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生命力的學派,創始人孔子,曾經治“六經”,成為儒家經典。“六經”分別是:《詩》、《書》、《禮》、《易》、《樂》、《春秋》。

    《詩》:即《詩經》,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共311篇。

    《書》:即《尚書》,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今天我們看到的《尚書》是漢代人的偽作,這是清華大學整理戰國竹簡后,得出結論。

    《禮》:即《儀禮》,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匯編。

    《易》:即《周易》,今本含《易經》和《易傳》兩部分。

    《樂》:即《樂經》,已佚失。

    《春秋》:一部編年體史書,孔子在魯國官修《春秋》基礎上,進行了重新編修,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樂經》早就佚失,剩余“五經”之中,尤以《周易》最為深奧難懂,兩千多年來,諸多學者,甚至方外之人都深入研究,進行解讀,出現眾多釋讀版本。

    《周易》不僅涉及占卜,預吉兇,而且涉及到古代的歷史事件、戰爭情況、生產生活、商業貿易、婚姻習俗、宗教祭祀、民間歌謠,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和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中華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

    我們所看到的《周易》分《經》和《傳》兩部分。《經》為卦象,分為八卦、六十四卦。八卦為:乾、震、坎、艮、坤、巽、離、兌。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八卦被稱為“經卦”。

    每卦又對應有“爻”(yao,二聲),這也是卦的基本單位。“爻”又分為兩種,一種為“陽爻”,用“—”表示,為奇畫,為剛意;一種為“陰爻”,用“--”表示,為偶畫,為柔意。每一卦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以不同的奇畫與偶畫搭配,又演變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稱為“別卦”。

    “乾三連,坤三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每卦下面又有“卦辭”,是對一卦六爻總的說明。每“爻”也分別有對應釋辭,稱“爻辭”。

    一卦有六爻,就有六條爻辭。在卦辭下,六條爻辭有“九”、“六”作為爻題,陽爻稱為“九”,陰爻稱為“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為陽爻依次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為陰爻則依次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有的爻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取象,用來敘述一件事、描述自然現象,以此說明一個道理;一部分為斷語,就是對現象下結論,即“吉”、“兇”、“悔”等辭。

    《周易》原本沒有《傳》,后世學者為解釋《周易》中卦象,進行解讀,便出現了《傳》。《易傳》是現存最早、最系統的《周易》注釋,含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辭上下》、《說卦》、《序》、《雜卦》。

    《彖》:專釋《周易》卦辭,有裁斷之義。

    《象》:對自然之象加以概括解釋。

    《文言》:以文飾乾坤,依文言理。

    《系辭》:系屬在卦爻之下的文辭。

    《說卦》:系統解說八卦,說明八卦產生、性質、功用、方位、卦象等。

    《序卦》:對六十四卦排列及排列的客觀根據進行總的說明。

    《雜卦》:錯綜六十四卦而進行解說卦義。

    《經》、傳合二為一,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完整的《周易》版本。關于《周易》的成書時代,現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周易》的成書說法成書于西周。認為《周易》卦、爻、辭的基本素材是西周初期或前期的產物,史學家顧頡剛、李學勤持此觀點。成書于戰國。

    大多數學者認為《周易》中《傳》部分成書于戰國中后期,應在孔子之后,內容有黃老道家和陰陽家的痕跡,并非《史記》所說孔子所著。而《漢書.藝文志》中也說:“《易》者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肴亂。”

    成書于西漢后期。顧頡剛認為《周易》中《傳》部成書于西漢后期,他通過考證認為,《說卦傳》和《系辭傳》觀象制器章皆出自西漢人之手,主要因為其中牽涉的古史帝系人物為新朝劉歆所偽造。而《周易》作者,也比較迷亂。《史記.周本紀》載:“西伯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文王拘而演周易”。

    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周易》中《易經》(64卦及卦爻辭)為周初周人所作,而《易傳》部分卻無定論。《周易》的研究數千年來,研究《周易》的學者,一般分為兩上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強調從卦名的含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代表人物三國時期的王弼、北宋時期的程頤。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于占卜,代表人物為西漢時期的京房、北宋時期的邵雍。

    Q6:《周易》到底有什么用處,是算命,還是知天命?

    《周易》在古代是用來為人占卜的,其中蘊含了大量的哲學,這本書使古代人的只會有了很好的體現,而且在現代也被人用來算卦,是一門很實用的學問。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屬蛇相宜的屬相
    下一篇:下一篇:庚寅大運特點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