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是古人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他們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的,自然界各個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屬性的物質在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五行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現。比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聲:角、徵、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臟:肝、心、脾、肺、腎;五情:喜、樂、欲、怒、哀;五常:仁、禮、信、義、智等等,每種事情的五項內容都分別顯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順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順序。生成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順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生克中,并不只存在順克,如旺克衰,強克弱,有時也會出現逆克,衰克旺,弱克強的現象。即;土旺木衰,木受水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這叫反侮。 從季節而言,春天屬木,夏天屬火,秋天屬金,冬天屬水,而在每個季節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后十八天,則是屬于四季土。 方位分為東南西北中,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央屬土。 氣候分為風寒暑濕燥,風屬木,寒屬水,暑屬火,濕屬土,燥屬金。 顏色分為青紅黃白黑,青屬木,紅屬火,黃屬土,白屬金,黑屬水。其他顏色亦不過是青紅黃白黑的變奏。 味道分為酸苦甘辛咸,酸屬木,苦屬火,甘屬土,辛屬金,咸屬水。 人體分為五臟五腑,五臟是心、肝、肺、脾、腎,五腑是小腸、大腸、胃、膽、膀胱,心和小腸屬火,肺和大腸屬金,脾和胃屬土,肝和膽屬木,腎和膀胱屬水。 情緒分為怒喜思悲恐,其中怒屬木,喜屬火,思屬土,悲屬金,恐屬水。
中國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物質觀,子午卯酉則是古代的時間。具體解釋如下:
01.五行學說我國的五行學說就是我國古代用于在中醫、占卜等方面,闡述各種事物之間的運行關聯,從而將人與自然萬物聯系在一起的一種宏大的物質觀。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提出。
五行:金、木、水、火、土。世間萬物都由這五種元素構成,五行之間相互作用,維持著自然界的和諧統一。五行之間有相生關系,也有相克的關系,我們的祖先探究著這種相生相克,來解釋事物之間的各種變化。
02.子午卯酉子午卯酉則是我國古代的表達時間的方法,子午卯酉分別對應著夜晚、中午、早晨、傍晚。和現在的時間相對應的話,子時就是半夜的23:00-1:00,午時則是中午的11:00-13:00,卯時是在清晨的5:00-7:00,酉時是傍晚的17:00-19:00。
如果聯系上文的五行來說的話,子午卯酉在風水八字中也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子時在北,五行為水;午時在南,五行為火;卯時在東,五行為木;酉時在西,五行為金。所以子和午是相克的,卯和酉是相克的。
03.天干地支和五行子午卯酉分別就是地支中的一、七、四、十位,天干地支是我國古代的紀年歷法,源自于古時候的人們對天象的觀察,后來和五行相結合,一起用于中醫學和占卜等地方。
金木水火土在天干中的位置表示就是:東南西北分別為木、火、金、水,而土在正中心的位置上。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五行是一種物質觀,子午卯酉代表的是一種時間觀,古人將物質觀和時間觀相結合,就形成了當時他們的世界觀。
將古代理論中以木火土金水五類物質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規律來解釋自然的系統結構和方法論運用到中醫學而建立的中醫基本理論,用以解釋人體內臟之間的相互關系、臟腑組織器官的屬性、運動變化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關系。
內容如下: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內經》把相克關系稱為"所勝"、"所不勝"關系。"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
3.五行制化
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發展。
4.五行相乘
即過度克制,次序與相克次序相同: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5.五行相侮
即反向克制,次序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6.五行的母子相及
即相生關系異常的變化。
母病及子:母行虛弱→子行虛弱→母子俱虛。
中醫應用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歸納人體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等組織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種功能活動,構建以五臟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統,進而與自然環境相聯系,建立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
并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規律來分析五臟之間的生理聯系,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規律來闡釋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指導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因此,五行學說作為中醫學主要的思維方法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還對中醫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于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由來: 六經論五行者,始見于《尚書?6?4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大禹謨》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其源起于河圖、洛書之數。益圖書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在圖則左旋而相生,在書則右轉而相克也。然土于圖書為五十中宮之數,無定位,無專體者也。惟《呂氏春秋》則以土直季夏之月,以順相生之序。《白虎通》又以土直辰戍丑未之四季而分旺于四時。文王后天圖象坤艮二土獨居夏秋冬春之交,則以火必得土而后能成金,水必得土而后能生木也相生相克黑色箭頭指向相生之物,粉紅色箭頭指向克制之物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墻”,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五行在中醫里五行有著特殊的含義。“木曰曲直”,代表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的功能,在人體為肝。 “金曰從革”,代表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在人體為肺。 “水曰潤下”,代表了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的性質,在人體為腎。 “土曰稼檣”,代表了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在人體為脾。 “火曰炎上”,代表了溫熱、向上等性質,在人體為心。
,金、木、水、火、土。它們代表了宇宙天體中五個星球:金是太白星,木是歲星,水是辰星,火是熒惑星,土是鎮星,這五個星,加上太陽與月亮,稱為七政。太陽與月亮是經星,五行之星是緯星。而我國古典哲學認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宇宙中的五種基本元素。代表很廣泛。 ?金、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個性質,依次如下: 木-曰“曲直”。好華美,且具有風雅的個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愛,又行善的意思。 火-曰“炎上”。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禮,就是為人謙讓謹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曰“稼穡”。性情溫厚篤實,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誠實又溫厚誠懇之意。 金-曰“從革”。性情剛強,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義,就是崇善棄惡,事事都順理。 水-曰“潤下”。人聰明,并能推測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觀察事物詳細,對于任何事能預知前兆,善理權謀術事。 金木水火土代表方位: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 金木水火土代表顏色:青木;紅火;白金;黑水;黃土。 金木水火土代表五臟:肝木;心火;肺金;腎水;脾土。 金木水火土代表情志:怒木;喜火;悲金;驚水;思土。 金木水火土代表八卦:震巽木;離火;兌乾金;坎水;坤艮土。 金木水火土代表天干:甲乙木;丙丁火;庚辛金;壬癸水;戊己土。 金木水火土代表地支: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金木水火土代表季節(節令):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每季末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