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個數,
天肖:兔、馬、猴、豬、牛、龍;地肖:蛇、羊、雞、狗、鼠、虎。
人們在對數字的選擇與應用中,
形成一種統一模式,
如:要順發(指發財)用1、6、8、,要出走:(指出差遠行)用3、6、9、,要興起(指事業)用1、4、7、,等。
于是乎,這就形成了統一概率應用論。實際上,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因為數字不僅僅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征,有時候也關乎人的運勢好不好。數字有吉兇,因此才有幸運數字一說。
數字不僅是一種符號,是數象的特征,是對陰陽五行的歸類,與人有交互感應的場能量。
所以,選則適合你自身的吉祥數碼,事關重要。今天就說說十二屬相的吉祥數字,僅供朋友們參考:
鼠:五行屬水
開運數字:1、6
牛:五行屬土
開運數字:0、5
虎:五行屬木
開運數字:2、7
兔:五行屬木
開運數字:3、8
龍:五行屬土
開運數字:5、0
蛇:五行屬火
開運數字:2、7
馬:五行屬火
開運數字:2、7
羊:五行屬土
開運數字:5、0
猴:五行屬金
開運數字:4、9
雞:五行屬金
開運數字:4、9
狗:五行屬土
開運數字:5、0
豬:五行屬水
開運數字:1、6
提醒:
1、上述屬相對應的吉祥數字,僅供朋友們參考。
2、根據河圖洛書的基本原理,朋友們在選擇結婚、搬家、動土、電話、車牌、選吉祥數等,建議最好要按個人自身喜、忌。
3、吉祥數字選擇要明確以下原理:
(1)、數字有奇、偶之數,即:單數為陽、雙數為陰。
(2)、分清生成之數:
生數為:1、2、3、4、5、成數為:6、7、8、9、10、
(3)、分清天地之數:
天1、地2、天3、地4、天5、地6、天7、地8、天9、地10、
(4)、分清五行之數: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即:1-6為水、2-7為火、3-8為木、4-9為金、5-10為土。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十二生肖我們應該都熟悉,每個人都對應著十二生肖里面的一種。那么十二生肖為什么是按照這個順序的呢?
其實每一天,現在分為二十四個小時。但是,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不是采用小時來計時的,那時候則采用時辰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這十二個時辰分別對應十二個動物。古代有陰陽之說,在古人的思想里面,他們認為數字里面單數是陽,而雙數的則是陰。從十二生肖的排序來看,雙數的序列的牛、兔、蛇、羊、雞、豬這幾種動物,而單數的序列鼠、虎、龍、馬、猴、狗這幾種動物。
那么,十二生肖中單數和雙數序列的動物既然都列于十二生肖中,它們肯定有著相同之處。對于雙數序列的幾種動物,牛和豬大家都見過,它們的爪子樣子是圓圓的蹄子,一只蹄子有四個指頭。同時養過兔子的人都知道,它的一只爪子有四個指頭。對于雞來說,它的爪子除了中間三個比較長的指頭,旁邊還帶有一較短的指頭,總共也是四個。羊,它的一只蹄子也是有四個指頭。作為雙數序列的蛇雖然沒有腿,但是蛇的信子,從中間開叉,分兩個。總結起來,位于雙數序列的動物,不管是蹄子還是爪子的指頭數量是多少,蛇信的數目,反正都是雙數。
再看單數動物。龍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動物,但是在古代,龍通常是五爪的。馬的蹄子就是一整個。而猴子的一只爪子五個指頭,至于狗和老虎,應該也有不少人見過,它們的一只爪子五個指頭。所以位于單數序列的動物的指頭數量都是單數。
總之,十二生肖的排序是根據對應的指頭數量的單雙來決定動物是位于單序列還是雙序列。
十二生肖是民間源遠流長又趣味橫生的民俗現象,排列順序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又稱十二屬相,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屬相。在古代,很多的人甚至把屬相與人的命運聯系起來,以此作為選擇婚姻對象的標準。
關于十二生肖的來歷,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據說天地形成之初,玉皇大帝決定選出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排成十二屬相。在應選的頭一天,貓和老鼠約好一起去,但是第二天貓睡過了頭,老鼠沒有喊它獨自偷偷上了天庭,所以貓沒有及時參選并且與老鼠結下了仇怨。評選時,大家都推勤懇寬厚的牛居首位,老鼠不服,提出與牛到人間比試。當老鼠和牛一同上街時,人人都驚呼“好大的老鼠”,于是,老鼠被列為老大,牛位居第二。龍虎不服,于是為了安撫它們,公雞把自己美麗的角送給龍,虎則被封為獸中之王。龍虎得到了榮耀就甘居其后了。兔子覺得自己比老鼠個子更大,也不服氣,于是選擇了一條小道要求與龍賽跑,龍龐大的身軀在小道中行動不便,龍角常常被樹枝和荊棘掛住,最后輸給了兔子,位于其后。狗眼紅兔子的地位,上前一口咬住兔子的脖子,結果受到懲罰,被排在最后面。蛇和馬結隊與羊、猴比試,結果愛顯擺的猴子輸掉了比賽,羊和猴被排在蛇、馬的后面。十一個動物的順序排定之后,其他動物爭相搶奪最后一個席位,最后憨憨的豬由于被認為最沒有競爭力,反而漁翁得利被選上了。
傳說固然美麗,但是畢竟不是事實,究竟十二生肖是怎么來的呢?
關于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一部分學者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以前,《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這里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也就是把天干與地支配合起來計算時日。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起源于原始的動物崇拜。清代學者趙翼則認為生肖最早源于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他的《陔余叢考》中記載:“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很有可能是因為北方游牧民族長期與各種動物打交道,產生了一種用動物來紀年的方法,隨后與中原地區的天干地支紀年方法相融合,形成了十二生肖。還有的學者則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如郭沫若,在他的《甲骨文字研究》中寫道“十像于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于西紀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認為十二生肖是西域各國模仿古巴比倫的十二宮,然后在漢武帝通西域的時候又傳入中國的。以上觀點見仁見智。各有道理,到底哪種說法最可信,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察。
而十二生肖為什么是這樣的順序呢?也有不同的說法。
有一種說法比較可信,認為是按照動物的足趾的單雙即奇偶數來排列的。每種動物不管是二足或是四足,它每只腳上腳趾的數目都是一樣的,但惟獨老鼠是例外,它的前足四趾而后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時,老鼠的腳趾因為是奇偶同體,無法安排,所以因異得福排在第一位,其他動物按足趾的奇偶參差排列。牛是四趾,屬偶數;虎是五趾,屬奇數;兔是四趾,偶數;龍足有五趾,奇數,依此類推,一直排到豬是四趾,偶數。這也算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解釋。
還有一種說法則是把人的活動與動物的習性相聯系來排列的。子夜時分(二十三點至一點)夜深人靜、繁星滿天,是觀天象的最佳時機。古代天文學家常在此時觀察天象,而正好這也是老鼠頻繁出沒的時刻,久而久之,人們發現了老鼠的這個習性,于是就把子時與鼠聯系在一起,稱為子鼠,并且按照子時是一天的開始而把老鼠排在了首位。古代農耕社會,牛是重要的財產,每一戶農家都很重視。丑時(一點至三點),正是應該喂牛的時辰,這樣牛才能長得強壯,能夠干更多的活。牛與丑時聯系在一起,就成了丑牛。寅時(三點至五點),有晝伏夜行習性的虎在此時最兇猛,人們常常會聽到陣陣虎嘯聲。于是,虎與寅時相聯系,有了寅虎。卯時(五點至七點),天已經開始亮了,帶有露水的青草是兔子最喜歡的食物。人們常常看到兔子在這時吃草。于是,兔子與卯時相聯系,就是卯兔。辰時(七點至九點),比較容易產生大霧。據說龍是能騰云駕霧的動物,朦朦朧朧的仙霧中人們仿佛看見龍這種想象中的動物在飛翔。龍和辰時相聯系,便有了辰龍。巳時(九點至十一點),大霧逐漸散去,太陽開始照耀大地。蛇在此時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人們看到蛇總是感到害怕,蛇最活躍的時刻,便是巳時。午時(十一點至十三點),烈日當頭。馬的性子也很烈,就像中午當頭的太陽一樣,而馬又是人類的得力助手,就像陽光也是莊稼生長的必備條件一樣。馬與午時相聯系,午馬應運而生。未時(十三點至十五點),陽光已經不那么灼人,這時正適合放羊。羊與未時相聯系就是未羊。申時(十五點至十七點),太陽已經偏西,氣溫已不那么熱,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在樹林里玩耍啼叫,人們了解了猴子的習性,便把這一時刻與猴子聯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酉時(十七點至十九點),太陽就快落山,是家養的雞該回窩的時候了。家家農婦都在此時四處轟雞入窩,于是就有了酉雞。戌時(十九點至二十一點),臨睡之前,人們往往要四處巡視一番,而狗正是人們最喜歡也是最得力的巡邏幫手。巡視的時刻與狗聯系起來成為戌狗。亥時(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成天吃了睡睡了吃的豬,在晚上還要喂食,深夜給豬添食可以讓豬長得更肥。亥時,自然與豬相連,于是有了亥豬。
在中國的古籍中,有不少關于十二生肖的記載。最早的大概是《詩經·小雅》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大意是說,庚午吉日是好時辰,適合騎馬出門打獵,已經將午與馬聯系在一起了。而《論衡》中則有了比較明確的記載。《論衡》是東漢思想家王充的著作。書中記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這段話中出現了十一種生肖,獨獨缺少了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就完整了,并且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相配的順序與今天是一樣的。此后,十二生肖已經十分流行和普遍。
十二生肖至今仍然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普遍的聯系。不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屬相,并且仍然有紀年的功能。禮尚往來的過程中,人們也喜歡送與生肖屬相有聯系的禮物以圖吉利和喜慶。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種源于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用于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
長期以來,不少人將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
《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時間的分割以十二累進,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時辰。
《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說。
《后漢書·荀爽傳》:“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干支來歷的故事:“開天辟地之初,玄黃騎著混沌獸遨游,遇到女媧。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里有十個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個女子。玄黃說:‘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于是,為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干,女的則為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干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古代歷來以天為主、地為從。十天干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漢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橈采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橈是黃帝時代的大臣,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數。干與支按順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為第六十對,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開始,這一循環稱為一個甲子。其中,每個天干出現六次,每個地支出現五次。
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在原始時代,先民們體驗著寒暑交替的循環往復。
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載:“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則曰‘我見青草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一歲也。”
宋代孟珙《蒙韃備錄》也記:“其俗每草青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
后來,又有觀天者發現月亮盈虧周期可以用來丈量歲的長短,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歷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天干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子鼠丑牛……戌狗亥豬。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
“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于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
地辟于丑,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丑屬牛。
人生于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
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犯屬兔。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
巳者,四月之卦,于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
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
羊嚙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
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
月出之時,月本坎體,中含金雞之精,故本屬雞。
亥時,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
我國至少從漢代開始,便已經根據太陽升起的時間,將一晝夜區分為十二個時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計時法來記錄這十二時辰(大時),每個時辰相當于兩個小時,這樣一晝夜便是現在所稱的二十四小時。
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
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據說也是牛開始耕田的時刻。
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游蕩覓食,最為兇猛。
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人間的兔子也開始出來覓食。
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
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
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
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
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
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
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
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關于十二生肖的排列,還有各種傳說,這類故事,或似開心解悶的笑談,或似貶惡揚善的寓言,文學成分較濃。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決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種,也許只有四五個,也許曾有過超額的局面,后來優勝劣汰,定額定員并定位了,一直傳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