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光是借助佛菩薩(佛教)/天尊神祇(道教)的加持之力給指定的物件灌注正能量,所以在什么地方開光、在什么時候開光,其實都沒有差別的。并不是說,這里請的就靈,那里請的就不靈。其實靈不靈,只跟自己有關的。
開光一般可以這樣:
1、到寺院請僧人開光(需要隨喜供養,就是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給一些費用。如果對方明碼標價,那么請扭頭就走,因為這就是假僧人來借佛斂財的);也可到道觀請道士開光,但道教與佛教有別的是,佛教強調的是慈悲喜舍,所以無償為你服務,道教則講究“法不空施”,所以收取一定的費用是合理的貼補,因此道士是明碼標價的,你若能接受也沒問題的。
2、請民間專業人士如風水師幫忙開光,需要費用,還真有明碼標價的,這個不好說他,因為人家是以此謀生的;
3、請居士來幫忙,也就一頓飯錢,比較實惠;
4、自己若能念大悲咒,對著要開光的物件持誦大悲咒21遍,也能加持開光。這個最省,零費用!
有開光物品,無論掛著的還是安放的,遇到同房(放在臥室或帶在身上)都不好,同房屬于淫欲(夫妻同房叫“正淫”;非夫妻同房叫“邪淫”),都會產生負能量,會中和開光物件的正能量,折損自己的福報,敗壞自己的運氣,減弱我們對佛菩薩的恭敬心和虔誠心,漸漸的就會不靈了。同理,經常出入KTV夜總會、蹦吧、屠宰場等負能量較重的地方同樣如此。所以要常念阿彌陀佛來滋養它們(開光的物件),才能長久的保持效力。重復開光也不失為一種方式,不過我們要明白,開光相隔時間太近不會起什么效果的,這就像一個容器,正能量就像液體,滿了就會溢出來。一般說來,間隔半年到一年左右可以再去開光加持一次是不錯的選擇。自己也可以做的。
最后要說明的是:只要是神佛造型的吊墜或雕像畫像,都不需要開光的。這個佛理有點難解釋,簡而言之,佛菩薩以四種方便度人,一、相貌 二、身行 三、傳法 四、名號。所以,觀佛菩薩莊嚴的相貌、學習佛菩薩的身教、依從佛菩薩的法度、稱念佛菩薩的名號,皆可得福得度。佛菩薩尚且如此,何況鐘馗、關羽之類的神仙呢?要知道,神仙的境界距離佛菩薩至少差四個層級,還沒有跳出六道輪回。所以一旦是具體的神佛造型,你一看心里就有“嗯,這是某某大神或某某佛菩薩”的這樣的意念,這就屬于這四種方便中的第一、第四:“觀佛菩薩莊嚴的相貌、稱念佛菩薩的名號”,所以你的意念自然接上去了,所以就不需要開光,世俗的人不懂得佛理,就把這稱為“心誠則靈”。
開光,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就是新佛像、佛畫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時,所舉行替佛開眼的儀式。《禪林象器》上說:“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諸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又名開水明。”在佛教中,經過開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頂禮膜拜。 開光時,將佛像安好,先誦經及咒語,奉請佛菩薩安座,然后才請高僧為佛像開光說法,《黑谷燈語錄》中說:“開眼者,本是佛匠雕開眼,是事開眼;次僧家誦佛眼真言,誦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謂開眼也。”其實開光就是為佛像舉行一種說法的儀式,其具體的儀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個擦佛像的動作,說一首偈語,贊頌佛菩薩的功德,此謂開眼也。其次再用鏡子向佛像正面對照,說幾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緣;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筆,再說一首偈語,然后將朱砂筆向佛眼的方向作一個“點”的動作,大喊一聲“開”,經過如上的一番儀式,開光才算完成了。 開光時,由于佛菩薩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說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會提到為佛像開“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讓佛像具有六種神通,點眼眼通,真見無所不見;點耳耳通,妙聞遍及十方;點鼻鼻通,普嗅法界諸香;點舌舌通,演說妙法無窮;點身身通,分身塵塵剎剎;點意意通,能鑒三世群機。 開光法會的儀規最早見于北宋太平興國五(980),北印度烏填曩國傳法大師施護在開封太平興國寺譯經院譯出的《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規經》。該經指出,佛像塑畫雕造完成后,就要舉行安像慶贊活動。首先選擇吉日良辰和結界勝地,其次在此處設置伴蓋、幢幡、香花、水果、燈明等佛供,接著由身著莊嚴如法的阿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們一心觀想如來一切圓滿之相。然后合掌作禮,瞻仰圣容,以凈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離疑念,誦咒三遍,請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燈、果、飲食等供養。復次,安置佛像坐西向東,并用黃布覆蓋。阿諸梨作觀想佛如一聚火,如來真身諸相圓滿,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頂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銅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凈,然后用歌舞妓樂贊頌,僧人復頌香油真言。再用盛滿香水和五寶五藥花果的凈瓶,灌浴佛像,僧眾齊誦偈贊,并作歌舞妓樂。若是畫像,要用鏡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種凈火涂于鏡,沐浴鏡中影像。再依次吟誦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發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須真言、獻涂香真言、安莊嚴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頂儀規將佛像置入曼荼羅,誦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養儀具足后,開眼師用筆作點姿勢,這是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再誦開眼光真言三遍。 這時,佛像即已開光。誦完開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羅,齊誦護摩真言、增壽真言、息災增益真言,使眾生普獲吉祥。這時,阿諸梨即教化施主結緣,施利增福,金銀財帛等隨布施。復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施以財物,令福德更具圓滿。曼荼羅之內所供財物,必須都歸阿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當這套儀規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壇。這是密宗的開光。 佛教中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受到無明塵垢的污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我們內具的智慧。如神秀禪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所以,在開光儀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我們眾生心地上的垢塵;然后再用鏡子一照,表示垢除凈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用朱砂筆點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著智慧,所以點開佛眼,意思就是要開發我們眾生的內在智慧。我們眾生由于無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這就是我們的般若智慧。 開光這種儀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受到中國原有的文化影響,所以便接受這種儀式,這也是佛教中國化的一種表現。但是,開光儀式所具有的內涵,則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現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記開光的內涵,而偏重追求儀式的隆重,這是執事廢理;或者的人認為開光僅是一種儀式,沒有什么實在的價值,這是執理廢事。這兩種現象,都屬偏見,佛法提倡事理圓融、事理無礙,所以我們在舉行開光儀式時,不要忘記這種儀式的內涵,不僅要開佛像眼,更要我們眾生的心眼,開發內在般若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所謂開光 是皇帝的新裝。騙子說只有愚蠢的人看不見新裝。你為了不當愚蠢的人拼命相信有開光這回事。
無相拜佛
關于“無相拜佛”的一些說明:
以上動作重心說明,在于讓行者了知重心以外之身體皆應放松。所說動作若有不同,應以自身舒適為準,再配合個人體能狀態,適度調整姿勢,以保持重心沉穩為原責。當移轉重心著力點之時,身體各部肌肉放松而不受力,應仔細體會。
拜佛順暢須是動作連續而有規則,重心以外身軀放松而不吃力。正確姿勢,動作自然,則有益健康。然而錯誤姿勢則不規則,辛苦又吃力。有正確動作加以憶佛之念,可以化解錯誤姿勢所造成之散亂、僵硬、昏沉,且有專注、柔軟、輕松明凈之境界。請重復練習各階段拜佛姿勢,以求姿勢正確。若拜佛后,身體毛病反多,大多是拜佛姿勢錯誤,請調整之;必要時,請他人在旁協助調整。
無相拜佛的重點:靜、穩、勻。
靜者:攝心憶佛,心地明靜,專注一境。
穩者:重心沉穩,輕松放松。
勻者:凈念相繼,融入規律動作,緩慢均勻。
如是無相憶佛拜佛,時日既久,有益身心健康。得力之時,蘊育定力;藉此事修,以觀照力,一念慧起,自然契入實相境界。
注:建議一天至少拜佛一小時,不要分次拜(或早晚各一小時以上為佳),以免憶佛因拜佛時間少而無法細膩。
如果身體有障礙而無法拜佛,可坐著拜:坐椅子上,雙手當胸合十、放松、閉眼、憶佛,雙手漸往兩膝方向移;到雙膝后,雙手反往上移,一直到雙手當胸合十,重復此動作。此法唯一缺點:動中定較拜佛差,要多下功夫彌補。
高血壓患者,彎腰時,頭部不要低于背部,禮佛頭面勿觸地;可放置10公分左右高度的拜墊,方便禮拜。慣用左手者,可以左手撐地拜佛。
整個拜佛結束后,向 佛問訊。
在佛教寺院的過程當中應當注意什幺1)、不可以帶“墨鏡”進入佛教殿堂。2)、在佛教寺院是不允許給佛像照相的,那樣表示對佛祖的不尊敬,從文物保護角度來講,不論我們現在所用的照相機有多幺的先進,他們所放射出來的光線多多少少對我們的佛像都有損害,而在損害了之后再去維修的費用是無法計算的,況且有些東西一旦損壞了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所以,不管是站在文物保護的角度,還是對佛教尊敬的角度,我們都不應該在佛教寺院里面給佛照相。3)、不管是游覽藏傳佛教寺院還是漢傳佛教寺院都要從左向右順時針游覽,在西藏只有信奉苯教的寺院才從右向左逆時針旋轉的。4)、還有我們在進入佛教殿堂的時候是不可以用腳去踩踏“門檻”的,因為在佛教“門檻”象征著佛的肩膀,如果踩踏了會不吉利的,而且在我國的南方也有這種說法:“在古代,只有青樓女子傍晚在招攬客人的時候才依欄踩門,因此而忌諱踩門檻,尤其忌諱女子踩門檻”;還有說法認為“門檻”象征著一個家族的財運,如果用腳去踩就相當于把自家的財運踩在腳永遠都不得翻身。5)、佛教寺院忌諱雙數,因此在“轉經”時要幺轉一圈、要幺轉三圈,另外我們看到的塔一般都是“一層”、“三層”、“五層”、“七層”、“九層”、“十一層”和“十三層”,其中“七層”最常見,我們經常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浮圖”就是寶塔的意思。“七級浮圖”就是七層寶塔的意思。6)、在佛教寺院“合掌”用于表示對對方的敬意,在拜佛的時候一般要“合掌”于胸前,然后由上到下分別在額頭、嘴邊、和胸前各停留一下,表示自己的“身”、“語”、“意”與佛祖的“身”、“語”、“意”相一致,也就是說自己在說話做事都要言行一致,不能心口不一。然后這樣拜三下,拜的的是“三身佛”。一拜“法身佛”、二拜“報身佛”、三拜“應身佛”。敬佛,許多細節上都有講究的。
首先說選門進,寺廟建筑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燒香的話,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是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
燒香時,先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
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還有一個儀式叫"開光",當然是由得道高僧來主持最好。平時開光的東西置于家中,須得初一十五凈手焚香,否則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開普光,則不同,開光的物件可隨身攜帶。供開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開光的物品和寫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記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寫)的紙用紅紙或紅錦囊包好,遞上隨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數字相關),請大師幫忙開光。言語需恭敬,否則冒犯了大師,不給你開光。
開光的過程是把所有的開光物件放于一托盤,置于佛前,大師念經數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賦于靈氣與法力,可以帶在身邊保佑你了。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農歷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群眾有到寺院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愿,故將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買金牛管,最好的是查驗證碼,每一彎頭,每一個直通,每一個管道,都可以查真偽餓,沒有運通金牛這一說。希望能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