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方面情況來看,十二生肖應當起源于中國,其理由具體如下:
其一:在東漢王充的著作《論衡》中對十二生肖便有較為系統的明確記載。從他在《物勢篇》,《言毒篇》,《譏日篇》中的記載可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的概念在東漢已相當清楚。
其二:在《周書》卷十一《晉蕩公護傳》中,對生肖屬相已有詳細說明。如:"昔在武川鎮生當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
其三:據考古出土資料《日書》可知,秦代已大體將十二地支與十二獸相聯系。(盡管當時的十二獸與后來的十二獸有所不同)
其四:在先秦的古籍中,如《詩經.小雅.吉日》,《禮記》卷十七《月令》,《吳越春秋》卷四《闔閭內傳》,也有一些記載,但是否為十二生肖紀年,目前尚有爭議。
從以上事例來看,春秋戰國之前甚至周代已存在十二獸即十二生肖。這說明十二獸在中國已有久遠的歷史,同時也說明十二獸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發明的,而不是從西方或其它什么地方傳入的,其起源地當是中國中原地區。
十二生肖是由西方傳入的嗎?
關于十二生肖起源的時間和地點,眾說紛紜。清人趙翼最早提出它是由西方諸國,經西域由突厥民族傳入中國的,他的主要根據是《新唐書》卷二一七下《黠戛斯傳》和《太平寰宇記》。據上述資料記載,西方的回鶻和黠戛人也者是用十二生肖紀年。許多歷法學家都不能提出足夠的證據反駁他的這種看法,但只要仔細推究,其中的漏洞也就不難發現了。
《新唐書》和《太平寰宇記》所記回鶻和黠戛斯人以十二生肖紀年,當是在前745年以后,因回鶻人是在前745年滅亡突厥汗國之后建立回鶻汗國的,而黠戛斯人則是在公元840年攻破回鶻汗國后而建立黠戛斯國,他們的十二生肖紀年法當是直接繼承被其滅亡的突厥汗國。據大量史料記載,古代突厥各民族的十二生肖紀年法不是西方而是由中國傳入的。其原因具體如下:
1:突厥各族在隋之前無法,其十二生肖紀年法是隋代由中原傳入的;
2:突厥人于8世紀要30年代才有使用十二生肖紀年法的明確記載;
3:回鶻時代才較為普通地使用十二生肖紀年法;
4:形書于是11世紀的《突厥語大詞典》中有關于十二生肖紀年法及其來源的記載,原句如下:"突厥人取十二種動物之名稱來記年"。 (注:如需詳知史料具體出處,請與我網站聯系。)
據資料可知,隋朝于公元586年頒歷于突厥,而突厥只吸收了十二生肖記年法。未采用干支紀年法。據突厥碑文所載,突厥人是在公元730年幫開始使用十二生肖紀年,而在突厥之后的回鶻汗國和黠戛斯汗國,他們使用十二生肖紀年法當是從突厥人中延續下來。由此可以說明。趙翼關于十二生肖是由西方傳入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生肖的由來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代學者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為這里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學者趙翼則認為生肖最早源于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叢考》中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參見清·趙翼《陔余叢考》)。有的學者甚至持生肖外來說的觀點,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干》中講" 十象于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于西紀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認為生肖為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時。以上觀點見仁見智,作者不敢主觀判斷是非,但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證明,生肖的確起源于中國,是華夏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
關于十二生肖的記載,現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為最早。《詩經·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可見在春秋前后,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的對應關系已經確立并流傳。 1975年,在湖北云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的竹簡,進一步證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簡的《日書》甲種有一章標題為《盜者》,其內容為占卜盜者相貌特征,其中記載有:"子,鼠也,盜者兌口希須,……丑,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寅,虎也,盜者狀,希須,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辰,〔原文脫漏〕盜者男子,青赤色……已,蟲也,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哘,其身不全。……未,馬也,盜者長須耳。申,環也,盜者圓面……"
《日書》中所記十二生肖大體近似于現在流行說法。據考證,睡虎地十一號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時期。學者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關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較系統的記載。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說法完全一致的是東漢王充的記載,王充《論衡·物勢》載: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動物談到了十一種,唯獨缺了辰龍。該書《言毒篇》說: "辰為龍,已為蛇。辰、已之位在東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齊了,且與現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屬完全相同,這的確算是古文獻中關于生肖的較早的最完備的記載。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齊書·五行志》中已經有具體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稱屬某種動物的記載。南朝·陳·詩人沈炯,曾創作了一首十二屬相詩,其言曰: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這首十二屬相詩明顯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動物的順序寫成的,說明當時十二生肖已為人們所十分熟悉。
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明確生肖文化的源頭在中國。依據生肖外來說的觀點,生肖是漢代由中東傳入中國,與佛教傳入時間差不多,我們從以上文獻中已證明早在春秋時期我國便有有關生肖的記載(《日書》、《詩經》),說明生肖的產生以及生肖與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漢以前就產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產生于我國本土的一種古老文化。那么生肖的由來究竟是怎樣的呢?古人為什么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呢?這個問題歷來受到學者的關注,做出了種種解釋。
部分學者認為生肖起源于原始時代的動物崇拜,中國科技大學張秉倫先生便持這一觀點。他認為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認識自然能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與自已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產生一種依賴感(如馬、羊、牛、雞、犬等),對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產生一種恐懼感(如虎、蛇),對一些超過人類的動物器官功能產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覺等),導致產生對動物的崇拜。十二種生肖動物便是人們在動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響下產生的用來紀年、紀月的獸歷。
原始人的動物崇拜還表現在儺舞等原始舞蹈上,儺大約產生于周代前后,大儺儀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獸。驅儺舞蹈選中十二獸,是原始人對動物崇敬心理的表現。大儺儀式上選中的十二獸(或十二神)是為照應一年十二個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驅除四方疫鬼,照應十二個方位的。對十二個方位的照應當然牽涉到十二支,于是與十二生肖掛鉤,在驅儺儀式中的十二屬相被派上逢兇化吉的用場。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獸、十二生肖是一脈相承的,他們共同的來源都是原始動物崇拜。
民族學家劉堯漢先生認為十二生肖與彝族"十二獸"紀日及"十月歷"法有關。居住于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有以十二獸紀日的歷法,他們以十二種動物紀日,今日為鼠日,明日為牛日,以此類推三輪為一個月,計三十六天,一個月三十六天,一年便為十個月,這就是后來的"十月歷"法。劉堯漢先生認為以十二屬相紀日的十月歷法產生于夏禹時代,(參見劉堯漢著《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漢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歷法"的影響,彝族十二獸歷后來發展為十二生肖。講生肖的淵源,必然要將生肖與天干地支聯系在一起。近代在安陽殷墟出土的我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干支表,說明在殷商時代干支紀日已嫻熟自如。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漸多樣化,它作為充當時間單位的標號,一方面擴大了,用于紀年;一方面縮小了,用于紀時(一日的十二個時辰)。根據歷史記載及研究證明,生肖是繼"干支紀年法"創立后才出現的,十二種動物是對十二地支的一一對應,以動物作地支標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屬的動物,由此以十二種動物用來紀年、紀日和計算每一個人的屬相。從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來有學者發現十二支的古字里隱含著生肖的信息,他們將十二支與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較,發現十二支的古字形與十二種動物有一些聯系。細致觀察可以發現其中確有大同小異之處。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即講到"已"字為蛇的象形,同樣的還有"亥"、"豕"。近人還考證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與生肖字有相近之處,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動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記混,民間便用十二種動物代替,以動物來借代序數符號,與地支相配,成為紀年的符號系統。雖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細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斷,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種動物的象形字,因為前面已經講到十二支在殷商時已嫻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時期才產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時,地支便與生肖有關的話,生肖豈不是與地支同時產生了嗎 ?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生肖的產生晚于十二地支,但與十二地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生肖是對十二地支的附會,至于選擇了十二種動物作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號,又源于古人的動物崇拜心理。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又稱十二屬相,是與我國古代的另一種紀年法—干支紀年法相聯系的。十二地支與一種動物相對應,每個人誕生那年所對應的動物,就是自己的生肖屬相。 關于生肖屬相的形成,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在遙遠的古代,由于科學落后,有許多自然現象得不到合理有解釋,因此人們對某些動物產生了敬畏心理。于是就用這些動物的形象來代替十二地支,十二生肖正是由此產生的。 也有人認為,在漢代以前,漢民族主要采用的是干支紀年法,用十二地支符號來表示年份。隨著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的交流日益頻繁,他們的動物紀年法也逐漸流傳開來。后來,這種紀年法與漢族的干支紀年法查融合,就形式了十二生肖。 民間傳說則認為,十二生肖起源于動物比賽,動物們比賽誰的本領大,勝出的十二種動物就是后來的十二生肖。 膽小如鼠 歸馬放牛 開柙出虎 兔死狐悲 龍吟虎嘯 蛇欲吞象 馬到成功 羊腸小道 猴年馬月 雞蟲得失 狗急跳墻 豬卑狗險 相應的有十二地支分別對應十二種動物: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02-27 11:17
屬相是十二種動物,因每年,十二種動物便與干支中的十二個地支一一對應起來,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它的由來主要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十二屬相是我國古代華夏族與少數民族紀年法相融合的產物。據史籍記載,漢以前我國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只有十二地支,沒有以動物配地支的紀年法;而居于我國北部、西部的少數民族,因長期從事游牧,習慣于用動物來指代許多東西,因此便創造了一種以動物來紀年的方法。匈奴有十二屬相。歷史上藏族同胞建立的吐蕃國,也以“十二辰”動物紀年,藏歷的紀年方法至今仍采用金、木、水、火、土與十二屬相相搭配的方法。
第二種說法認為,十二屬相是華夏族人民自己創造的。它是受古時候動物圖騰崇拜的影響,用一些動物的名稱來配合抽象的十二地支。有的動物還可能來源于古代天文學,古代有巨蛇、蝎虎、飛馬等星座名稱,于是套用到十二屬相上。
第三種說法認為是從印度傳來的。因為印度也有十二屬相,而且排列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三個在印度是獅,第十個在印度是金翅鳥。但虎、獅都是走獸;雞、鳥均屬飛禽,十分相似。
據史籍記載,我國的干支紀年法早在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就已經有了,而以十二種動物與地支對應作為人的屬相的方法最早見于東流王充的《論衡》上:“子之禽鼠,卯之獸兔”,可見至多也只有2000多年的歷史。
人們可根據出生年的地支推算出自己的屬相。如果你和某一個人是同一屬相,那么你與他的年齡相差12的倍數。
;?????導讀:在我國,關于男女雙方姻緣配對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八字、面向、生肖等配對方法,而生肖配對更是古人們經過長時間研究和反復探討的寶貴結晶,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十二生肖正確的婚姻配對大全,了解下男女十二生肖配對表。
;?????導讀:在婚姻感情里,其實有很多夫妻給人的感覺一點都不像是很恩愛的關系,反而更像是陌生人,只要兩人一待在一起就像要打起來一樣,其實這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彼此很不合適,但是一旦對方是對的人,真的是每天都是好日子了,那么下面就隨著小編一起去看看12屬相婚配表和十二生肖最佳夫妻屬相婚配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