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花圈,而是要留一個口。
在古時就有畫地為牢的意思,也就是說火紙燒在這個圈里,那就意味著這里的火紙只歸這座墳墓的祖先用,別的孤魂野鬼是搶不走這些紙錢的。
傳統習俗“上墳畫圈”
“畫圈”就是“畫郭”,即劃分范圍,防止“孤魂野鬼”侵擾。
主要用于燒紙錢時,燒的時候要畫圈,留下一個口給先人,這樣所燒紙錢自己的先人就收到了。
很多人都有自己燒紙,或者陪親人燒紙的經歷,燒紙既是一種封建的活動,也是一種祭奠親人慰籍生者的民俗儀式。很多的農村孩子在跟隨祖輩上墳的時候,都會看到祖輩用堅硬的樹枝或者其他東西在先祖明堂處,畫一個圓圈。很多人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常會認為這是無稽之談,殊不知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對先人的尊敬和懷念,也是讓先人在“下面”有更多的能力保佑子孫后代。
在傳統的農村觀念里面,人們常認為人有來生。死后會去往另一個世界,如果這個世界還有著留戀,其魂魄就不會甘心離去,飄蕩在人世間。上墳燒紙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先人在那個世界消費,然而在燒紙的同時,我們常會看到在地上畫一個圈,然后再把燒紙放在里面燃燒,在此圈的西方位留一個口,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那些不甘心離去的“孤魂”搶奪。
燒紙的時候,為了方便逝去的親人收到自己燒的錢,首先會在地上用酒水或者粉筆樹枝等物畫上一圈,然后在圈中寫上親人的名字籍貫等事項,然后在開始燒紙,還要在圈的外部放幾張燒紙,其目的就是別讓其他的孤魂打擾先人的休息,和爭奪先人的“錢財”。當然每一個地方這種形式的習俗會有變化,但是都會遵循這個講究。另外城市里面常會見到路邊燒紙的現象,通常也會畫圈,其寓意也和上面是一樣的。在路邊燒紙,畫圈代表自己去世親人的墳,要留個缺口,代表墓門,朝向墳所在地,或者骨灰所在地。
燒紙的地點一般會選在十字路口,或者三叉路口的一側,要在西南一角處留一個入口,不要全畫上。農村上墳畫圈歷來有之,尤其是在北方的一些農村。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么“死人”有著那么多的講究,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遇到那種讓你害怕的“事物”,所以說我們在為先祖上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方面。
太歲符小年的時候燒掉即可。值年太歲年年不同,年底應該謝太歲。
擴展資料:
送太歲 (亦稱還太歲、謝太歲)應在農歷小年(臘月廿三日或廿四日)舉行,以酬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送太歲方法可繁可簡。
送神早、接神晚,送太歲應在早飯前進行,地點可以在家中的廳堂、陽臺向著正南方(年的太歲方)將太歲符焚化送返天庭,并默念感謝太歲神的護佑(例如:弟子xxx ,出生于××年××月××日××時,居住在xxx,酬謝神恩)。如果家中供奉有神位,也可直接在神位前送太歲。
比較正式的方法,是準備清茶、四種水果、香燭、送太歲疏文,安好供桌,點燃蠟燭,然后燒三柱香,等香燒到約剩三分之一時,開始參拜,宣讀送太歲疏文,答謝太歲星君一年的照顧,供奉完畢后取下太歲符,與疏文一起焚化,拜謝太歲神一年來的庇佑。
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者歲君,它既是星辰,也是中國民間奉祀的神祇。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因為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代中國人民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
作為一種中國民間信仰,每年都有沖犯太歲的生肖,如屬該生肖者,需要祭祀太歲神一年,以求太歲神保佑自己消災免禍。
符咒的作用應該是被肯定的;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語句所組成的符號,代表著特定神明的尊稱和力量,從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發生。
符咒,咒語的出現,一般是透過所謂通靈者的媒介,由神靈所傳授而為民間所采用,不論東西方都有咒語的流傳、使用和信仰。在中國民間,符咒并用。
符是用筆繪成的符號,也是代表特定神明的靈力,所以遇到一些小不如意事,以現代人所稱的民俗治療法,也可以產生療效,由所謂民間信仰的符咒力達到驅邪、避兇、趨吉的目的。
參考資料:太歲符——百度百科
奉請太歲錦囊是一件莊嚴神圣的事情,既請之則敬之。化太歲錦囊可以放在提包里、書包內,衣柜里,床頭柜里,枕頭下面,辦公桌里等地方。也可安放在車里以保平安。使用化太歲錦囊需要注意什么使用時需注意,勿將其置于污穢場合,也不可沾水或打濕,或被塵土所侵,否則易失去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