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地藏菩薩大佛500年開一次光,你見不到的。
1995年以來,在有關部門支持配合下,九華山佛協認真進行了選址察看工作,先后選了8個地址。經過專家認真討論,逐步縮小范圍,去粗取精后選址大覺寺。
后來,由于原定選址大覺寺地段地形復雜,環境容量太小,不足以顯現地藏菩薩的莊嚴神圣,九華山佛教協會經過重新踏勘和反復研究比較后,最后確定柯村獅子峰地段為大銅像建設的最佳位置。
九華山地標性的筆架山和獅子峰構成地藏菩薩大銅像背倚的雄偉底景,景區格局大氣,陰陽融凝,林木秀蔚,生氣充盈,是生態良好和景觀優美的形勝之地。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以下簡稱大銅像)于1995年開始動議籌建。
1998年10月6日國家建設部、國家宗教局聯合發文批準建設(城建﹝1998﹞18號)。此后,九華山佛教協會積極努力,及時申報成立了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籌建委員會”和“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工程建設指揮部”。
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工程建設指揮部在原行署領導小組和籌建委的領導下,完成了大銅像原選址地段(閔園大覺寺)的地形測繪、地質勘探、地段詳規、環境影響評價、“三通一平”和臨時辦公用房的建設。
1999年9月9日(農歷七月三十日,金喬覺圓寂日),隆重舉行了大銅像建設工程奠基慶典法會。隨后開展了大覺寺地段的土地征用和工程建設招投標工作。
2001年2月確定了以洛陽銅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為首、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和安徽電力建設二公司參加的聯合體為中標單位。之后,九華山佛教協會向洛銅集團聯合體發送了《中標通知書》,雙方法定代表人簽署了《工程建設協議書》。
2001年3月至2001年9月,因該項目法人仁德法師因病住院治療及后來圓寂,導致大銅像籌建工作一度擱置。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九華山佛教協會根據仁德法師的遺愿和要求,考慮到佛教名山的長遠發展,在池州市委、市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九華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積極推動下,完成了大銅像工程由閔園大覺寺移址到柯村獅子峰地段的論證、報批工作,并組織了移址后的地質調查、地形測繪和地段詳規的編制、評審工作。大銅像新的選址地段詳規已根據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完畢后,已逐級上報批準。
2003年2月15日,九華山佛教協會委托文池州市人民幫助代建。池州市同意,并制定由九華山管委會負責具體建設事宜。九華山管委會及時調整了工程建設指揮部部分成員,并在九華山佛協的積極配合下,舉行了開工慶典。 2007年9月7日上午,九華山99米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蓮花寶座銅體就位儀式在九華山舉行,市、風景區領導、九華山佛教協會班子成員和數千僧眾參加了儀式。
儀式首先進行了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蓮花寶座就位慶典法會,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釋慧深率全山僧尼舉行了灑凈法會,為大銅像蓮花寶座銅體順利就位祈福祝愿。池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方志恒宣布銅體就位儀式開始,起重機懸吊第一片蓮花寶座銅體成功就位,標志著99米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工程進入了銅體安裝階段。
2008年1月,九華山99米地藏菩薩露天銅像主體工程核心筒圓頂。
2008年3月,由頂峰國際規劃設計公司進行九華山地藏菩薩大銅像旅游景區規劃。
2009年3月,九華山99米地藏菩薩露天銅像主體結構完工。
安徽九華山99米高的地藏菩薩露天銅像主體結構已完工,正在進行佛身銅壁板安裝。銅像工程建成,在2010年擇日開光并向游客開放。
施工單位為洛陽銅加工集團公司聯合體。
2000年12月25日,銅像建造工程舉辦招標會,洛陽銅加工集團公司聯合體一舉中標。
洛陽銅加工集團公司是國家特大型企業,曾在浙江普陀山建造過32米高的南海觀世音菩薩銅像。這家公司開發研制的仿金銅材料防腐性能特別好,顏色金光閃閃,被歐洲貨幣組織指定為歐元的制作材料。九華山地藏菩薩巨型銅像的像體也采用這種國際最先進的仿金銅材料鑄造。
投資 整個銅像景區投資46億元,其中銅像的建造費用為15億元。 1、開園試運行的九華山大愿文化園普通游客全票價格為220元/人次。
2、對6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全日制大本及以下學歷學生、60-70周歲老人、現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干部、持五至十級殘疾證人員實行半價優惠。
3、對6歲或身高1.2米以下未成年人,70周歲以上老人及持一至四級殘疾癥人員則實行免門票政策。 2013年8月31日,安徽九華山高99米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開光慶典在九華山大愿文化園舉行。來自海內外的99位佛教泰斗、高僧大德、諸山長老共同為地藏菩薩圣像開光。
港、澳、臺地區高僧大德,國內知名寺院方丈(住持),韓國等海外佛教界主要宗派代表等近萬人參加了開光慶典。即日起,九華山大愿文化園景區正式對外開放。
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姿百態的群峰,宛如蓮花,素稱“蓮花佛國”。唐李白賦詩贊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故而改原名九子山為九華山。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AAAAA級),每年到九華朝山進香、觀光游覽的信士、游人達200多萬人。
唐開元年間,新羅王子金喬覺,削發為僧,航海而來,卓錫九華,苦修數十載。終日晏坐,棲身巖穴,苦修苦行,終年99歲。根據《地藏十輪經》“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似秘藏的地藏菩薩形象,識者認定金喬覺就是地藏菩薩現身于世,故在九華山神光嶺建肉身塔供奉。由此,九華山成為十方信士頂禮膜拜的地藏菩薩道場。
今國運昌隆,名山興盛,為光大地藏菩薩證道九華的圣跡,弘揚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精神,原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仁德大和尚發心在這片盡攬山水之勝的菩薩道場敬造高達99米的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
1998年10月6日建設部、國家宗教事務局下達《關于同意修建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的批復》,強調“要把佛像建設成為文化精品,突出其文化及社會效益”。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景區以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為核心,分內、外明堂、小西天和佛學院三個功能區,規劃用地2836畝,分兩期建設。現實施的一期建設內容為內明堂和外明堂,二期為小西天和佛學院。內明堂以銅像主體為中心,通過依山就勢的自由布局,體現出人人都具備的淳樸、自然的佛性,功能上以朝拜為主。外明堂滿足觀光休閑功能,景區以盤長和圓為元素形成完美構圖,并通過優美的生態景觀和多種文化藝術形式使游客感悟佛教文化、地藏文化。小西天主要滿足游客禮佛功能,佛學院則主要滿足佛教研究及教學功能。九華山地標性的筆架山和獅子峰構成地藏菩薩大銅像背倚的雄偉底景,景區格局大氣,陰陽融凝,林木秀蔚,生氣充盈,是生態良好和景觀優美的形勝之地。
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氣勢恢弘,高達九十九米,與九華山九十九座山峰、金地藏享年九十九歲的寓意相一致。據悉,銅像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大佛銅像。
銅像的巧妙之處在于其選取的角度,銅像背東面西,為比丘立相,右手執錫杖,左手托摩尼寶珠,以獅子峰為背景,每當太陽升起時,從正面看霞光萬道,而且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時節還會形成獨特的“佛光”現象。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弘揚了地藏精神,莊嚴佛教名山道場,是增輝江山、莊嚴國土的萬年之計,是中國宗教藝術的一大創舉。這不僅是佛教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把九華山建設成為世界性佛教道場的需要。
99米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景區是加速柯村新區開發,構建“大九華、大旅游、大產業”的發展格局。實施九華山“二次開發、二次創業”的標志性重點工程。是九華山成為國際級旅游勝地的重要舉措。
九華山—九十九朵靈秀的蓮花,九十九座高空懸寺、九十九個歲月修成的正果,解不開的神奇驚嘆,觀不完的民俗風情,抹不去的回味,一幕幕精彩感人的畫面,一雙雙虔誠朝圣者的目光,構筑了九華山獨特的魅力。神奇靈秀的山水與博大精深的佛文化的完美結合,使九華山成為“人佛共存”的心靈凈土;修身養性的天堂和祈福美好未來的圣地。
游玩景點推薦:弘愿堂、勸善廳、佛光池、大愿圣地佛天堂等。
美食推薦:九華山素齋、九華素餅、椿芽悶蛋等。
地藏菩薩露天銅像高達99米,與九華山99座山峰、金地藏享年99歲的寓意相一致。
金地藏,新羅(今朝鮮)僧人,真名金喬覺,于唐開元七年(917年)到中國安徽青陽縣九華山授法,并實行農禪制度,披荊斬棘,擇地栽茶。據《青陽縣志》載:“金地茶,相傳為金地藏西域攜來者,今傳梗空筒者是。”《九華山志》也載:“金地茶,梗心如筱,相傳金地藏攜來種。……在神光嶺之南,云霧滋潤,茶味殊佳。”九華山的煎茶峰,相傳為“金地藏攜道侶于前汲泉烹茗”之地。金地藏在九華山提倡種茶、飲茶、從佛法,但不忘茶事,是“茶禪一味”的倡導者。這在金地藏作的《送童子下山》詩中,也能得到印證。詩曰:“……空門寂寞爾思家,禮別云房下九華。愛部竹欄騎竹馬,慣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澗底休拈月,烹茗甌中罷弄花。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門票140 祗園寺5元;化城寺8元;百歲宮8元;大悲寶殿8元 大天臺85(上45/下40)元 百歲宮纜車:75(上40/下35)元
九華山門票190塊錢 百歲宮索道上下聯票200 做公交車到天臺底下是10塊錢 天臺纜車上下是160 其他吃的住的用的買的 加起來一個差不多800到1000左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