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生地震之前,除天空上出現所謂“地震云”外,還有地下水異常、生物異常、氣候異常等多方面表現,以各種形式給人類以“預告”。
小震報大震。如唐山大地震以前,曾發生幾次小地震,但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
地下水異常。如井水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水突然變苦或變甜、變色、變渾濁或變清,甚至翻旋、冒泡等。
2、如果沙灘上海浪開始起泡泡,發出“吱吱”的聲響,并且開始急速地退去的話,那么,正是這三種大自然發出的海嘯信號。
擴展資料:
災后預防具體應做好如下幾點:
死亡畜禽
病死畜禽體內帶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最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是將死亡的畜禽進行深埋,應選擇高崗地帶,坑深應在2米以上
尸體入坑后,灑上石灰或消毒藥水,覆以厚土。在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焚燒。禁止販賣屠宰病死畜,確保災后無大疫。
災后消毒
災后,要對轄區內的養殖環境和畜禽圈舍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消毒工作,避免病原與畜禽群體的直接接觸,降低發生動物疫病的風險。
其中,消毒的重點地方有畜禽舍、屠宰場(點)、畜禽及其產品加工銷售場地、倉庫、中轉場地、牲畜市場、農貿市場、飲水源、畜禽運輸車輛等。除了清掃、沖刷、洗擦外,消毒方法有日曬、焚燒、堆積發酵等物理消毒、生物消毒和化學消毒。化學消毒方法應用最為廣泛。
免疫工作
必須突擊做好畜禽的免疫工作。災后,特別要加強豬鏈球菌病、狂犬病的免疫,對已進行過免疫的畜禽,根據疫情調查情況,可進行一次強化免疫。對可能流行炭疽的地方,牛、羊要注射無毒炭疽芽孢苗。
沒有進行豬瘟、雞新城疫免疫的畜禽要立即補免。對于其它畜禽傳染病,也要根據疫情動態,做好預防接種工作。對養殖規模較大的養殖場要及時采集樣品進行免疫抗體監測,發現抗體未達標的畜禽群體,應及時補免,避免疫情的發生。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自然災難
空氣悶熱,燕子低飛,螞蟻搬家
地震前兆有:
1、水異常:異常有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2、生物異常:伴隨地震而產生的物理、化學變化,能使一些動物的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發生異常的反應。
3、氣象異常:地震之前,氣象也常常出現反常。主要有震前悶熱,人焦灼煩躁,久旱不雨或陰雨綿綿,黃霧四散,日光晦暗,怪風狂起,六月冰雹(飛雪)等等。
4、地動異常:地震前地面出現的晃動,科學上將他稱為前震(foreshock)。
5、地氣異常:地震前來自地下的霧氣,又稱地氣霧或地霧。常在震前幾天至幾分鐘內出現,常伴隨怪味,有時伴有聲響或帶有高溫。
擴展資料:
1、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2、一段時間發生地震較多,震級較大,稱為地震活躍期;另一段時間發生地震較少,震級較小,稱為地震活動平靜期;表現出地震活動的周期性。
3、中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這5個地區是: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西部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
4、震級是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用“級”來表示。弱震震級小于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地震? ?百度百科_地震前兆
預兆,預示,泛指行將來臨的事物的征兆
事前的征兆。
宋 韓駒 《送子飛弟歸荊南》詩:“那知此相遇,乾鵲果前兆。”《新華月報》1979年第6期:“這是大塌方的前兆!萬分危險!”如:地震的前兆現象是廣泛而多樣的。
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高高地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