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 1、五行由來: 天地未分之時,被稱為混沌狀態。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日月星辰沒有生成,晝夜寒暑沒有交替出現,上面沒有風雨雷電,下面沒有草木山川人禽蟲獸。這時一股靈氣在里面盤結運行,于是從太易之中生出水,從太初之中生出火,從太始之中生出木,從太素之中生出金,從太極之中生出土。五行由此而來。 此后天地人各有發展。 2、五行相互依賴: 天若無土,就不能覆蓋大地;地若無土,就不能承受地上萬物,五谷糧食也無處生長;人若無土,就不能自然繁衍而五常不立。因此天地人不可無土。木若無土,有失栽培之力;火若無土,不能照四方;金若無土,難施鋒銳之氣;水若無土,就不能水借地勢流溢四方。土若無水無木,不能長養萬物;無火無金,不能繁衍生息。這就是五行不可或缺的道理,而五行也由此構建而成。 3、五行與人體對應: 凡有血氣者,莫不凜陰陽以立性,蘊五行而著形。其在體也,木骨,金筋,土肌,木血,火氣,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實,各有所濟也。世界物質可分五類:木、火、土、金、水,五物又與五色相對應,青、赤、黃、白、黑,反映到人的身心上又分別與憂愁、驚恐、喜慶、哭泣、疾病相對應。五行中木、火、金、水各主一季,比如:春季是草木生長期,所以木氣最旺,即王,木所生的火次旺,即相,而金處于囚禁的狀態,因為次旺的火克制著它,被最旺的木克制的土和因生木而被消耗的水就處于死地。以此類推,五行所對應的顏色和人的身心所處的狀態也與此相同:青(憂愁)王,赤(驚恐)相,白(哭泣)囚,黑黃(疾病、喜慶)死。凡此五色,并以四時判之,若得其時、色,王、相者吉,不得其時、色,王、相者平,囚者兇。也就是說五行所對應的顏色和與此相應的人的身心所處狀態也會隨著被五行所主的季節的變換而呈現不同的狀態。這五種顏色配合時季節所主,如果面色和本季的王色相色符合就比較順利吉祥,如果面色不與本季的王色相色符合而與囚色相符就會不順,若與死色相符則大兇。 二、天干與地支的由來及五行方位歸屬 1 、天干與地支的由來 在上古黃帝的時候,有個叫 蚩 尤的怪神出世作亂。當時,黃帝十分憂慮,為蚩 尤帶給百姓的疾苦感到不安,于是,他與 蚩 尤在涿鹿這個地方展開了大戰,直殺得昏天地暗、血流成河,黃帝仍然制服不了 蚩尤。黃帝便齋戒數日,筑起祭天、地的圓壇和方丘。這樣,上天派遣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位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位地支下界輔佐黃帝,黃帝讓十位天干布成圓形的陣法,以象征天;讓十二位地支布成方形的陣法,以象征地。從這兒開始,十干就象征了天,十二支就象征了地,他們各自掌握管自己的職責,把蚩 尤誘進大陣,這以后, 蚩 尤就被制服了。 而十干各有自己的陰陽屬性,即: 甲丙戊庚壬,陽性; 乙丁己辛癸,陰性。 2 、天干、地支的五行歸屬 在黃帝制服 蚩 尤以后,出了個叫大堯氏的圣人,他為后代人擔憂,嘆道:“黃帝是圣人,尚且不能制服 蚩 尤這個惡神,萬一后世人遇到災害、承受苦難,該怎么辦呢?”因此,他就讓十個天干和十二地支互相配合,形成了六十甲子。且大撓氏把甲、乙歸于木,丙、丁歸于火,戊、己歸于土,庚、辛歸于金,壬、癸歸于水;另外,他又把十二地支分了類,寅、卯屬于木,巳、午屬于火,申、酉屬于金,亥、子屬于水,辰、戌、丑、未屬于土。 3、天干與地支的方位歸屬 在東方有個叫太昊的神,駕雷電而行,掌管春季,他所到之處,風和氣清,萬物生長起來,所以五行中木居于此,甲乙寅卯也在這里 在南方有個叫神農帝的,駕風火而行,掌握夏季,他所到之處,驕陽似火,酷熱無比,萬物在這里繁盛齊備,所以五行中火居于此,丙丁巳午也在這里 在西方有個叫少昊的神,駕大沼澤的云霧而行,掌管秋天,生清冷肅殺之氣,所到之處萬物開始凋零,所以五行的金居于此,庚辛申酉也在這里 在北方有個叫顓帝的神,駕雨雪而行,他所到之處,寒風凜冽,滴水成冰,萬物在這里都潛藏起來躲避嚴寒,所以五行中的水居于此,壬癸亥子也在這里, 在中央,有黃帝大神,乘地氣而行,掌管中央大地,因為木、火、金、水皆不能離開土,所以黃帝讓戊己居于中央,而讓辰、戌、丑、未各守四方,使位居四方的木、火、金、水也各有所得。 三、五行生克及五行的平衡關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生木生火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克土克水克火克金
就是占卜 風水 一種是選擇日子 通過五行(金木水火土)等 觀察 天象 地形 呵呵
廿四山是座山,斗首五行講的是元氣、擇日用的!向山講的是生氣、煞氣!跟五行也有關,但不是斗首五行,是單純的五行。
易經有言:木為少陽之象,火為太陽之象,金為少陰之象,水為太陰之象,土為大地之象。這就是五行的真面目。陰陽學把太極八卦圖的圓線稱為天道。天道就是太陽地球運行的軌道。因為地球公轉和自轉的軌道都是一個圓周。太極圖因此用一個圓線代表。陰陽學根據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遠近定大地上的冷熱。把天道分為四份:少陽、太陽、少陰、太陰。五行學為了解釋說明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和大地對自然生命的功能作用,就用當時人們最熟識的物去象征比喻。五行就是用來比喻說明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和大地對自然生命產生生存發展變化的不同功能作用的象征物。
陰陽日歷也是以先天八卦為依據創立。把陰陽學的少陽名之為春。因此春屬木。把太陽名之為夏,夏因此屬火。把少陰定為秋,秋天因此屬金。把太陰定為冬,冬天屬水。先天八卦圖的中央是大地,大地屬土。少陽對生命的作用是木,木的功能作用就是春天的作用。太陽對生命的功能作用是火的作用,火的作用就是夏天的作用。少陰對生命的作用是金的作用,金的作用就是秋天的作用。太陰對生命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水的作用就是冬天的作用。大地對生命的作用是土的作用,土的作用就是物質的作用。這就是五行本來含義。
五行有四行是指四季陰陽。因此五行又叫陰陽五行。五行生命學也就是陰陽生命學的發揮。沒有天上的太陽就沒有地上的陰陽,太陽是五行的統帥。五行的原理是:太陽統五行以生萬物。太陽是君主,五行是替君主行政施令于萬物的臣子。五行加上太陽就有六位執掌萬物生死權的大人,因此易經說:五行六位。夏朝以太陽統五行以生萬物為依據,開國立朝。封五侯替君主掌管一方。五侯就是金木水火土。根據五行原理秦前的皇帝稱為天。天即太陽。根據陰陽學原理,太陽生陰陽,陰陽直接生萬物。因為地上陰陽為太陽所生,所以陰陽為太陽的兒子。太陽古名天。陰陽因此稱為天子。皇帝是直接管理作用萬民的統帥,與陰陽相同。漢后的皇帝不稱天而稱天子。天子就是陰陽。現代人把天子解釋為上帝、玉帝、天帝之子該屬無知。上帝、玉帝是西方佛教,天主教的玄虛說法,與陰陽的天子根本不同。
陰陽日歷書上說:木行春令,火行夏令,土行中令,金行秋令,水行冬令。行令就是行使政令,命令。五行創建于象形文字時代,那時候的字是物之形,言語表達方法是用象征和比喻的方法。五行就是把金木水火土比喻為政見不同的五位大臣。這五位大臣在太陽這個君主的統領下,輪流行使政令。因此名之為五行。五行者五大輪流行令官也。木行使春令,完全春天任務后,有火行夏令。夏令任務完成后交土行中令。中令交給金行秋令,金又交給水行冬令。水行完冬令后又交給木行春令,周而復始。
五行有相生相克同屬比。相生是父母生子的生。水生木是說春木是在冬水里盈育產生。相生的意思是父子或母子關系。相克是互相克伏。秋天到了,金行令,與金相對立的木不能露面,被埋伏下來。金秋無春色和春意。到了春木行令的春天,與木對立的金就要躲避,潛伏。春天里無秋色秋意。在一定的時間里,在一定的條件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又在一定時間里和一定條件下,木克金,土克木,水克土,火克水,金克火。這樣反回克伏,中醫名之為晦。相克的意思是敵對關系。金克木有水在其中間,金水相生,水木相生。構成了以水為中心,團結金木為一個組織體。這就是同屬。同屬的意思是指組織關系,組織結構。金與金、木與木為同類。同類為比。比指兄弟關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同屬比是說明自然生命界,物質界,人類社會中的必然地存在著的四大關系。
五行最喜中和。中和就是不強不弱,不親不疏,不敵不我,各司其職,各守其道,各盡其能,一視同仁,一概平等。天上的太陽為君主。太陽讓木行春令三個月,又讓夏火接著行三個月的夏令,夏火又讓給金秋,金秋又讓給冬水。大地屬土,一切生命所需的物質盡在大地中,太陽之君讓土專門供給生命營養物質。一視同仁各行其令。太陽受給金木水火土的權力有限度。春夏秋冬的熱度有最低和最高的限度。春天的熱度高于或低于限度就不是春,木就失職。夏天的熱度高于或低于限度就不是夏,火就失職。秋冬也一樣,土對生命的營養供給也有最高和最低的限度,高于限度和低于限度就違規。五行的中和實際就是:各自的健旺相等,功能作用平衡,工作協調,之間關系和諧,生命就正常生存,無疾病。統帥節制金木水火土功能作用和關系的是太陽這個君主。君主節制有力中正則五行中和,君主不正五行必歪。五行一歪,必然失衡、失調、失和。三失一產生,體內病態就生,三失達到極限就死。這就是五行的生命原理、病理。
五行學原理是自然的總結,因此能反解于自然和自然萬物。后人一直以五行原理為標準以五行為模式和方法認識解釋自然萬物。古中國因此成為五行之國,常見的五行有:正五行、三合五行、玄空五行、雙山五行、化煞五行、斗首五行、人體五行等等。
目前來講,對于一個漢字的判斷,往往是從字義、字形、音律、數理上來判斷五行。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要一一從這幾個角度來判斷一個字的屬性呢?當然不可能這么麻煩。區分出一個字的五行,一般 都是從字義和字形上出發,便很符合了。而一般拿到一個字,我們都首先是從字義上來看它是什么屬性,只有當不能完全判斷的時候,再來看字形是怎樣的,再最后做出判斷。
以字義判斷漢字五行
萬物都有所寓意,正因為這些象征意義,才具有代表性。而五行屬性往往也是暗含其中。例如“河,江”這兩個字,從字意上講,人們都知曉與水有關。顯而易見這兩個字五行屬水了。
再來看“山,巖”這兩個字,與山有關,會是怎樣的五行屬性呢?從字意而斷,山也即為土。所以這兩個字五行屬土。
但有的字卻不似這么簡單,往往不能一眼看出來,而且有的字從字義上看五行屬性似乎有兩種,例如“霖“這個字,有人傾向與屬水,有人說屬木。這就要看具體用于名字中的關聯信息了。
從字形上看字的屬性
當從字義上不能完全判斷的時候,字形就是另外一個角度了。也就是看這個字的形體結構,偏旁部首是由什么構成的。有的字在字形上就包含了金,或木,或水,或土這樣的信息。便如鑒別的“鑒”字。從字義上, 我們很難把這個字與什么聯想在一起,看不出其五行屬性。但是從結構上卻可以看出,字形上看上下結構,下方為“金”字。因五行屬金。
漢字五行正確的區分方法,不外乎以下三種:
一、按漢字部首偏旁來區分其五行屬性
漢字中帶木旁草頭的字屬木;帶金旁、玉旁的字屬金,帶火帶日的字屬火,帶土帶山的字屬土,此方法主要是以漢字的部首偏旁來界定漢字的五行。
不帶這些偏旁的字又是什么五行呢,難道沒有五行嗎?比如大
多少天母見長
直方玄天耳,故此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適合某些帶偏旁部首的漢字,只能解決一部分漢字的五行屬性問題,而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二、按漢字的音韻來區分其五行屬性
根據漢字讀音劃分的音韻五行,這種方法十分復雜,古代雖有人研究過,但現已基本失傳,因很難掌握而不便使用。
三、按漢字的內涵意義來區分其五行屬性
有的漢字帶金木水火土偏旁部首,比較容易區分,但還有很多漢字不帶這些偏旁部首,那就必須從其漢字的內涵意義上來進行區分。
比如“李”字,有的軟件測的五行是金,有的軟件測的卻是木,有的軟件測的卻是水。軟件所測漢字五行有一個通病,就是不論是什么字只是一個五行,那么我們用漢字的字意來分析“李”字的五行,“李”字為一個大姓,當然沒有人用姓氏來界定五行,只有用“李”字的字意來界定了,“李”字其上為“木”,其本身意義也為“李子樹”,所以還是木,由此確定“李”字的主五行為木,其下半部為子,子為子水,由此界定“李”字的次五行為水”,最后界定“李”字的五行為“木水”兩種屬性。
由此可知,如果把以上第一種根據部首偏旁來區分,和第三種根據字意來區分結合起來,大部分的漢字五行屬性問題,便能夠迎刃而解了。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很多漢字,不但不一定只有一種五行屬性,有的兼具兩種或兩種以上,有的漢字同時兼具兩種完全不同的五行屬性,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區分呢?如果一個漢字兼具水木兩種屬性,因為水木是相生的,我們可以把它區分為“水木”,但當一個漢字,既有水又有火時,是以火論,還是以水論呢?總不能把它區分為“水火”吧?
比如這個“淡”字,“淡”字是偏旁部首五行很強的一個字,一個三點水,兩個火,如果用偏旁部首五行方法來區分,在字典中,“淡”字是水字旁,屬水部,其五行為水,因而可以區分其屬水。如果再用字意法來界定一下,
“淡”字雖說是水火并存之字,而且是一個水,兩個火,字本身火多于水,然而字意卻是以水為主,因為淡字的作用淡水,沒有說是淡火的,主要作用還是來描述水,用水來淡化某種東西,使其由強變為弱,故用水來抑制火,這就為淡,由此可見“淡”字的主五行為水,次五行為火,因為是水抑制減弱了火,因此淡字的五行是有火的,最后區分該“淡”字的五行是水強火弱的的一個漢字,或者可以把它當成水來使用。
像這種“水火不容”的漢字還有很多,區分起來也是遵循以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