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是一個結構組成相當復雜的民族,在不同的時期,他的血脈也是不盡相同的,如在陰山以南,鮮卑和匈奴余種在草原地帶錯居雜處,相互婚配,形成了鐵弗匈奴。在陰山以北,則有鮮卑與敕勒融合的乞伏鮮卑等等等等。
在其至鞬死后不久,鮮卑為漢帝國擊散,分為了若干支部,各部落因地而異。這也就是其至鞬后不久檀石槐東,北(中),西鮮卑三部劃分的依據。其中,檀石槐、軻比能等部落集團及后起的宇文氏、慕容氏、段氏等部族都屬于活動在西拉木倫河以北,烏力吉木仁河,霍林河流域一帶具有南匈奴的血統的東部鮮卑。而居住在匈奴的故地,和北匈奴相融合的北部鮮卑,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以后我們將詳細介紹的鮮卑拓跋氏。至于西部鮮卑,則主要由河西禿發氏、隴右乞伏氏以及青、甘吐谷渾組成。
以上三部鮮卑對于中國歷史的影響可以說是相當悠遠的。撇開以后的主角拓跋氏,我們很熟悉的慕容氏不說。其中,東部的宇文氏是中國復姓中賀蘭氏、賀樓氏、賀岳氏(也有寫作賀若氏的)賀連氏等姓氏的始祖,也是北周的建立者。
主料
面粉500克
輔料
酵母粉
5~6克
豆沙
1碗
草莓
1小碗
芝麻
1撮
調料
白糖
適量
奶粉
適量
水
250克
小豬豆沙包的做法
一、包包子
1.將面粉、酵母、白糖、奶粉、水混合,揉成面團
2.面團發酵二倍大
3.豆沙分成小份,面團分成小團
4.將豆沙餡置于面皮中間,包成圓形包子狀,收口朝下
5.新鮮的草莓用勺子壓出草莓汁,加入面粉揉勻成一個粉色面團
6.揪出一小團搓圓后稍微壓扁,用牙簽在面團戳出兩個小洞,成為“豬鼻子”
7.剩下的粉色面團搟平,切成一條長方形,再切成小正方形,對半切,一會做“豬耳朵”
8.鼻子、耳朵粘點清水,分別粘上去;最后再粘上黑芝麻眼睛,大功告成
烹飪技巧
1、原料具體比例我沒有列出來,因為都是大概的比例,如:以面粉重量計,50~55%水,1~1.2%酵母;即500g面粉,250g~275g水,5~6克酵母。
2、關于發酵
溫度較低的季節,發酵粉可適當加量,發酵的過程可以把面盆放置在暖氣、灶臺附近縮短發酵時間;也可借助面包機或帶有發酵功能的烤箱(長帝CKF-25B)來進行發酵;注意千萬不要發過頭,注意觀察面團發到兩倍大左右即可;也可以用手指沾面粉,在面團中間戳個洞,如果面團馬上塌陷,就發過頭了!再蒸就蒸不起來了影響口感。
3、原料混合以后,先用筷子攪拌,讓面粉充份吸收水量后再用手揉勻(用面包機來揉面也很方便)。
4、豆沙餡也可以不放,也可以換成其他喜歡的餡料。
二、蒸包子
1.包子包好后,蓋上保鮮膜,半小時左右進行二次發酵
2.蒸鍋中放入適量冷水,將包子放入鍋內,大火燒開轉中火,蒸15分鐘左右即可(包子蒸好,關火后不要馬上開蓋!再虛蒸個3、4分鐘后開蓋,避免包子快速遇冷回縮)
菜品特色
用草莓汁混合成粉色面團真的給到我意外驚喜~蒸出來的鼻子和耳朵還有點透明的感覺,非常好看!就是粘黑芝麻的時候,由于太小,不好操作。下次換成黑豆,哇!變成大眼睛小豬了喲~~~呵呵!
1.所有原料都放在容器里揉面到光滑為止
2.讓面團發酵到兩倍大;再次揉面排氣
3.把面團分成37克左右一個的小劑子,靜置15分鐘,多余的一點面團留著備用;取一個劑子,放在案板上滾圓,在上方用手捏出兩個耳朵
4.用面粉再揉一小塊白面團,取一點面團,搓圓摁扁做成小豬的嘴巴;取一點白面團搓圓摁扁,在上面...
5.做好的小豬放入涂有食用油的蒸架上,蒸鍋里放入冷水,加熱2分鐘后關火,蒸架放入蒸鍋讓面團第...
小龍
回答 是 豬 對吧
招財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