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日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顆至15顆,但平均每33年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有關。由于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于獅子座,因而得名。
明年十一月,但是大的流星雨不會每年都有。獅子座流星雨每年一般也就是每小時幾十顆,沒什么意義。
太廣泛了,簡單點,地球上的絕大多數動物會有超自然的能力的,如螞蟻能背起比自身重數十倍的東西,蝙蝠能發送超聲波,鴿子能感應磁場,鯨魚可以在海里用肺呼吸,變色龍可以根據周圍變化改變身體顏色,烏龜可以活數百錢,鸚鵡可以學人類說話,海豚在海里發送超生波,貓可以數十米高樓掉下來不受傷,海有許多動物可以感知天氣和災難,等等。
1.不明飛行物
不明飛行物是指未經查明來歷的空中飛行物,其英文簡稱為UFO,據目擊者報告,其外形多呈圓盤狀(碟狀)、球狀和雪茄狀,在空中高速或緩慢移動。
肯定論者認為,不明飛行物是一種真實現象。但持否定態度的科學家認為,很多目擊報告不可信,不明飛行物并不存在,只不過是人的幻覺或者目擊者對自然現象的一種曲解。
2.百慕大神秘三角區
百慕大三角區位于北大西洋西部,是由7個大島和大約150個小島以及一些礁群組成的群島。在這里先進的儀器都會失靈,而人員一旦遇險則沒有生還的可能。有科學家提出,在地震、風暴、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發生的同時,會產生人耳無法聽到、但具有巨大的破壞力的次聲波。處在振蕩頻率為7赫的環境中時,人的心臟和神經系統會陷入癱瘓。次聲波可能就是導致這里慘劇頻發的罪魁禍首。
3.南極“無雪干谷”
在南極洲麥克默多灣的東北部,有三個相連的“無雪干谷”。這段谷地周圍是被冰雪覆蓋的山嶺,但谷地中卻異常干燥,到處都是巖石和一堆堆海豹等海獸的骨骼殘骸。一些科學家認為,有些海豹在海岸上迷失了方向,最后因為缺少飲用水,力氣耗盡而沒能爬出谷地,變成了一堆堆白骨。
4.麥田怪圈
麥田怪圈是指在長滿麥子的麥田一夜之間出現有些麥彎曲而伏倒呈現有規律的圓圈形圖案。
關于成因,目前科學界主要有四種說法。一是磁場說。磁場產生的電流使農作物“平躺”。二是龍卷風說。三是外星人制造說。第四種也是流傳較為廣泛的說法是人造說。英國科學家安德魯認為,麥田怪圈有80%屬于人為制造。
5.復活節島石像
復活節島是智利的一個小島。一提起復活節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那矗立在島上的600多尊巨人石像。
復活節島上的石像均由整塊的暗紅色火成巖雕鑿而成,一般高7~10米,重達30~90噸。當時的人是如何搬運這些石像,至今仍是個謎。
6.能“報時”的怪石
在澳大利亞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有一塊能“報時”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這塊怪石高達348米,周長約8000米,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幾億噸重。
這塊怪石通過每天很有規律地改變顏色:旭日東升的時候,它為棕色;中午,烈日當空的時候,它為灰藍色;傍晚,夕陽西沉的時候,它為紅色。
7.海市蜃樓
平靜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爾會在空中或“地下”出現高大樓臺、城郭、樹木等幻景,稱為海市蜃樓。海市蜃樓是光線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常分為上現、下現和側現海市蜃樓。
近年小打小鬧的的獅子座流星雨如今再次大規模爆發,人們尤其是那些甜蜜的戀人更是期待有一場浪漫的許愿。而氣象部門預測的11月18日清晨5時15分左右,每小時將有20顆上下流星劃過夜空的預言已成真,獅子座流星雨在2010年人們的期盼下如期而至。 獅子座流星雨因何得名獅子座流星雨一般都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有關。流星雨產生時,流星看來會像由天空上某個特定的點發射出來,這個點稱為“輻射點”,由于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于獅子座,因而得名獅子座流星雨。2010獅子座流星雨再現 獅子星座有另解獅子座 代表人物:《足球小將》大空翼獅子座:是博愛和充滿陽光,能量的星座。其實獅子座的人很向往愛情,他要讓自己發光發熱,獲得別人的愛和崇敬,在這其中,他能夠體會到這種來自他人的關愛而感到愉悅。但究其根本,獅子痤的人更愛自己,獅子座的人的自戀程度可以說是十二星座之首,他可以因為別人的崇拜的目光或者是弱勢的態度而展現自己的愛和博大胸襟,但是,這不是純粹的愛;獅子座:喜歡征服,通常會為了征服而“愛”上你,以證明自己的非凡魅力,當然,獅子座的人很不愿意傷害別人,因為他的內心是善良和充滿正義感的,他是重視原則的人,但是,如果他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情,即便出于面子他沒有說什么,但是其實內心里他會真的好自責好內疚的。獅子座:熱情來的很快,冷卻的速度也快得驚人。如獅子座這種內在沒有安全感又很敏感的動物,很可能從更有魅力和新鮮的事物上找溫暖,看似堅強但是骨子里面的不安感從未消退過,表面的自信只不過是保護自己的盔甲,并不是很真實。獅子座:很絕情,從不可能吃回頭草,字典里沒有“后悔”或者“回頭”這兩個詞,因為獅子座的人很愛面子,自尊心比什么都重要,一旦放棄了或者決定了,就不可能回過頭去改變,獅子座的人也很怕被傷害。寧可錯過一份感情,寧可放棄。寧可不要,也不會冒可能會被傷害的危險,因為太不值得,因為獅子座的人太愛自己了。獅子座:有兩種傾向,一是喜歡天然的東西,不喜歡過多的修飾;二是很喜歡奢華另類奇特的事物,也有兩種同時兼有的情況。獅子座的人就是太自我,太喜歡自由,也很喜歡新鮮的,華麗的東西,獅子座對于事物的興趣就如獅子座流星雨般,炫彩卻短暫。獅子座的人一般都很寬容,很有獅王之風。獅子座的人相信,只要自己完美和努力,幸福就能把握!
獅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從獅子座方向迸發出來,這就是獅子座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產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顆叫坦普爾?塔特爾的彗星。
這顆彗星繞太陽公轉,同時,它不斷拋散自身的物質,就象灑農藥那樣,在它行進的軌道上散下許多小微粒,但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勻。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當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現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現的流星就多。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慢慢飄散,但在彗星回歸時,地球會經過它近期釋放出的顆粒稠密區。地球上的人們便會看到大規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爾?塔特爾彗星再次回歸,所以今年或明年獅子座將出現景象壯觀的獅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為33。18年,所以獅子座流星雨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約為33年。
早在公元前1768年,我國就有關于它的記載,其它國家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它的蹤影,1799年在南美洲,人類第一次科學地描述了獅子座流星雨的情況。1833年,流星雨的規模達到驚人的程度。一位美國坦普爾?塔特爾波士頓的觀測者這樣描述到:“1833年11月12-13日,一個驚人的場面降臨地球,整個天空被流星照亮,成千上萬顆‘星星’在天上飛舞。就象下雪時漫天空雪花在飄揚。”科學家們估計,在這場長達9小時的流星雨事件中,一個人至少可以看到24萬多顆流星。
天文學家預言,33年后,即1866年11月還會看到壯麗的流星雨。果然不出所料,歐洲的人們看到了每小時達到5千顆的流星雨,北美洲的人們由于月光干擾,每小時看到1000顆,規模不如1833年那樣壯觀。當人們滿懷期望地迎接1899年的獅子座流星雨時,卻以失望告終。1932年,人們重燃希望,結果又落空了。人們在一分鐘內只看到一顆流星。接連遭受打擊的人們對獅子座流星雨不再有什么期望了。
1966年11月17日奇跡出現了。獅子座流星雨又迸發了,美國西部的亞利桑那州到處都能看到一物輝煌無比的流星雨,每個時的流星數超過10萬甚至達到14萬,持續時間為4小時。
獅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過后,在天空中短時間內還會留下一團云霧狀痕跡,這就是流星余跡。獅子座流星雨中有時也有火流星(亮度超過3等的流星)。
歷史上有關獅子座流星雨的觀測過程十分有趣:1799年歐洲、南美均觀測到這一流星雨,德國探險家Humboldt有過精彩描述。1833年11月12日北美東海岸9小時內估計觀測到24萬多顆流星。
1834年發現輻射點在獅子座,因而命名為獅子座流星雨。奧伯斯證認出1766、1799兩年11月在委內瑞拉觀測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兩次出現,周期33。59年。天文界開始認識和研究獅子座流星雨。1864年紐頓證明獅子座流星雨從902年起就有活動記載。共計有十個年份,其中6次記載取自中國官方史書。
1866年11月獅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現,計算出其運動軌道;1867年11月奧普爾茨給出彗星1866Ⅰ軌道,因與獅子座流星群軌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為流星群的母體彗星;1899年未觀測到獅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沒觀測到,有人認為彗星已瓦解。公眾感到受騙上當而十分氣憤,對天文學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年11月15/16在加拿大重又觀測到獅子座流星雨,每小時1千條。第二年在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見到,每小時最多達2千條;1933年未發現流星雨,有人估計彗星可能已碎裂;1965年重新找到了失蹤近一個世紀的坦普爾-塔特爾彗星;1966年11月17日再度觀測到獅子座流星雨,最盛時每小時超過14萬顆。
大名鼎鼎的“獅子座”流星雨并不是“獅子座”上的流星雨。“獅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憑肉眼也看不到。“獅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顆叫做“坦普爾?塔特爾”的彗星所拋撒的顆粒滑過大氣層所形成的。因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與“獅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來就好像流星雨是從“獅子座”上噴射出來,因此稱為“獅子座”流星雨。
902年,中國天文學家第一次記錄到獅子座流星雨(中國古代天象記錄);
1799年,德國著名科學家洪堡在委內瑞拉記錄到這一天象;
1833年,北美洲出現了罕見的流星暴,估計在9小時內有24萬顆流星劃破天空;
1866年,發現坦普爾-特塔爾彗星,并確定了該彗星的軌道,在歐洲觀測到流星暴;
1899年,預期的流星暴并未出現,公眾對天文計算可靠性的信心發生動搖;
1933年,仍未有觀測到流星暴的報道;
1966年,在美國的中西部又一次出現了壯觀的"流星暴",估計高峰時達每小時有10萬顆流星自天而降;
1998年,獅子座流星雨再次光臨地球,讓大多數現代人真切地認識到這位“流星雨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