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年年
眾生皆有佛性,是說眾生本來就具有見識自我本性的最簡單、純潔的覺察心,是指本來的心性,由于有這樣的心,才說具有覺悟和反省的能力。比方說吧,我們知道有的事使我們高興,有的事讓我們不高興,這個區別高興還是不高興的東西,就是我們自己的覺察能力,自己的本心,也就是對事物的分辨知覺。
最初的本覺具有最簡單純樸的種子,未經任何外物干擾和誘惑,而經過時間過程中各種外界生活的影響,自己思維上的妄念逐漸掩蓋了對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種“執取”來分別,因此才產生了我們的各種煩惱。而佛法所言的正覺,則是讓我們知道,我們所高興或者不高興的這些感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有意義的,哪些是無意義的,而后使我們自己能夠認識自己的行為,做人、做事都更加有目的有方向。
心性被干擾,是心性被蒙蔽,產生妄念的結果,而心性本身沒有什么變化,只是我們認識心的那個思維過程被外界影響,是我們自己運用心的思維和行動時的錯誤執著見取。因此說眾生是未覺悟的佛,佛是覺悟后的眾生。
佛性的覺察來源于自我的控制和把握,時時提醒自己保持以正確的思維正確的認識來分析和處置外界一切事務,保持內心意識的穩定和平和安祥。從主動意義說,是內心的尋查看護;從被動意義說,是對正見正思維的遵守和奉行。如果從正見出發,就不存在依從欲望、隨順欲望而去行事的可能。而是清楚地去認識周圍的事物,知道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事情應該做,應該怎么做。知道哪些事情是有意義的,知道哪些是無意義的,所以不是隨自己的欲望念想而任意去做。
佛的意思是每個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每個眾生都可以發菩提心,這要看因緣了。就好像石中藏玉,你說這是石頭還是玉呢?經過千錘百煉后,石頭會變成美玉。
是啊,萬物皆有佛性。人能聽能看能動能思考,就是佛性的作用。植物能生長,也是佛性的作用,石頭能成形、風化,也是佛性的體現,佛性無處不在。
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萬物包括人類不斷蕃衍生長永不停止。
生生:中國道家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息:沒有終止。不斷地生長、繁殖。指群體變化或新生事物的發生沒有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