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始是用草,后來是用銅錢,銅錢是有字的為陰,無字上邊有花紋是陽,現在因家里很少有銅錢,多數為現代硬幣,如五角,一角等。利用現在的硬幣同樣和原來通寶一樣,有字是陰,無字有國徽或有花的是陽。
有字的面是正面,陽爻一,菊花是背面,陰爻一一。
背是陽的意思,從經絡可以解釋因為人的后背都是陽經 腹面都是陰經。所以背代表陽。可以這么理解,人爬著的時候陽光能照到的都是陽經。
關于硬幣,這就看你自己的認定了,一般認為花是陰是正面,國徽是反是背面是陽
兌為澤(六沖)兌-澤水困()
六神 本 卦 變 卦
白虎 ▅ ▅ 父母未土 世 ▅ ▅ 父母未土
螣蛇 ▅▅▅ 兄弟酉金 ▅▅▅ 兄弟酉金
勾陳 ▅▅▅ 子孫亥水 ▅▅▅ 子孫亥水 應
朱雀 ▅ ▅ 父母丑土 應 ▅ ▅ 官鬼午火
青龍 ▅▅▅ 妻財卯木 ▅▅▅ 父母辰土
玄武 ▅▅▅ 官鬼巳火 ○→ ▅ ▅ 妻財寅木 世
就是上面這個卦,但是你沒有起卦的時間,而且不知道你要問什么事情,所以沒法斷吉兇的。
三個背叫老陽主過去事,
三個字叫老陰主未來事。
★宋明代錢幣(一面有字一面無字):字為“字”面,無字為“背”面。采用虛實原則區分陰陽。虛的背面(無字面)代表陽面,實的字面(有字面)代表陰面。三個陽面就是“老陽”,陽盡而變“少陰”
,所以古書三背是“老陽”
;三個陰面就是“老陰”,陰盡而變“少陽”
,所以古書三字是“老陰”
。
★清代錢幣(一面漢文一面滿文):漢文為“字”面,滿文為“背”面。采用簡繁原則區分陰陽。紋理簡單的背面(滿文面)代表陽面,紋理繁雜的字面(漢文面)代表陰面。三個陽面就是“老陽”
,陽盡而變“少陰”
,所以古書三背是“老陽”
;三個陰面就是“老陰”
,陰盡而變“少陽”
,所以古書三字是“老陰”
。
因而可推知,無論古今錢幣,都應以“簡虛為陽面,繁實為陰面”原則來客觀區分陰陽面。明白了這個道理,錢幣的陰陽區分就變得很清晰,例如有一枚外國硬幣放在你跟前,你是根據什么原則分辨陰陽面呢?圖案?數字?自己的主觀意念?還是別的?很簡單,對所有硬幣,你不用管他是什么圖形圖案、或是看不看得懂的文字、符號,只要對比兩面。哪一面形狀相對較復雜的,那一面就是陰面,而相對較簡單的那面就是陽面。又如假設手上有三片圓形金屬片,兩面都是光滑無紋,怎樣才能把它轉變為起卦的工具?又怎樣定性陰陽面呢?答案是將三片金屬片隨便一面劃個記號,則有劃記號的那面就成為有形的,有形為實,另一面依然光滑是無形的,無形為虛,虛為陽面,實為陰面,這樣就客觀地定性了陰陽,可以作為起卦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