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認為十二生肖之所以沒有貓是因為貓并不是中國的本土動物,而它傳入中國的時間要遠遠晚于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的形成時間。就這一說法來看,首先需要弄清楚十二生肖的出現時間以及貓是何時傳入中國的。而就十二生肖的出現時間來說,這一傳統文化其實早在先秦時期便已初具雛形,這一信息可從“睡虎地秦墓竹簡”上的相關記載中得知。
“睡虎地秦墓竹簡”是一批記錄了戰國晚期至秦朝初期相關歷史的竹簡,其內容被劃分為十個部分,其中在《日書》中的《盜者》篇中就提及了十二生肖文化。在這一部分的記載中,先秦時期的古人已經非常清晰地將十二個時辰逐一與動物對應了起來。除了辰時沒有對應動物之外,其余時辰所對應的動物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而這其中并未出現貓的身影。
除了“睡虎地秦墓竹簡”之外,稍晚一些出土的“天水放馬灘秦簡”也同樣提及了十二生肖。“天水放馬灘秦簡”所記載的內容主要是戰國晚期的歷史,其中十二生肖出現于甲種《日書》這一部分的內容中。這一竹簡上面所記載的十二生肖與“睡虎地秦墓竹簡”又有些差異,不過同樣沒有出現貓這一動物。結合這兩份竹簡的內容來看,十二生肖文化至少在戰國晚期便已出現且已具備較為完整的體系。
反觀貓這種動物,歷史上關于這一動物的記載曾出現在《呂氏春秋》、《禮記》等古籍中。由此可以推測,貓這一動物其實在兩千多年前便已出現在中國。結合《呂氏春秋》的編著時間,也就是說貓與十二生肖其實在戰國晚期都已有之。如此一來,因貓沒有傳入中國而未將其編入十二生肖的說法便變得不是很可信。由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太過久遠,所以這一傳統文化究竟緣何而起其實一直都存在爭議。除此之外,十二生肖所對應的這十二種動物究竟是根據什么決定的也無從得知,是以貓為何沒有出現在十二生肖中的原因也就至今不明。
十二生肖是我國區分人的生肖的重要依據, 十二生肖里,包含了常見的各類動物,從食草動物到食肉動物,從老鼠等小型動物到老虎之類的大型野獸,都包含其中,涵蓋范圍非常廣。像豬狗羊雞這種身邊最常見的動物,都出現在了十二生肖其中,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在我們最常見的動物中,有一個動物在十二生肖缺席了。這個動物是現代很多人年輕人的最愛,我們通常將喜歡這類動物的人稱為鏟屎官,沒錯,這個缺席的動物就是貓,那你知道為什么嗎?
十二生肖是由十二個動物組成的屬相劃分的依據,也是年的計算法,每一個屬相代表一年,一輪是十二年,如果代表人的生肖,則轉過一輪的生肖之間差十二歲。十二生肖是我國非常典型的文化元素,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很多廣場,都放置著十二生肖的雕像,而且郵票,也會印著他們的圖案,非常有知名度。而作為十二生肖的動物,也將是中國動物的代表,榮登二十生肖榜,將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
在這十二個動物中,有機靈肥碩的小老鼠,有憨厚壯實的老牛,有懶惰代表的豬,有忠誠老實的狗,有萬獸之王的老虎,有萌寵可愛的小兔子,有代表神靈與尊貴的龍,有冰冷劇毒的蛇,有跳躍靈動的馬,有鬼靈精怪的猴,有憨態可掬的羊等等。這里面,樹上的動物,地下的動物,尊貴的動物,劇毒的動物,善良的動物,都被包含其中,那么集可愛妖媚于一身的貓女王,為什么沒有被選中呢,原因只有一個,在選擇十二生肖時,它還沒來到中國。
貓不是重活本土生物,而是引進的。就像棉花玉米是從他國傳入的一樣,貓這個品種,也是由外國傳入,后來在中國生殖繁衍,才形成了龐大的群體。貓產生于埃及,西漢的時候,貓由一種野生動物,變為家養的動物,出現家貓。而早在戰國時,就出現了十二生肖的初始排序,剛開始,十二個動物還不完整,而且次序也不固定,但是在后來的發展中,逐步固定了動物類型,以及生肖內次序。但是在貓成為一種像狗豬之類的家養動物之前,十二生肖已經成型,就沒有貓的機會了。只能說它運氣不好,來得太遲了。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貓被老鼠坑了,我們現在都知道,貓是老鼠的天敵,但是在之前,貓和老鼠是一對好朋友,玉帝召開大會,要給各位動物封屬相時,貓鼠約好一起走,但是老鼠先走了,貓因為遲到,錯過了被選中的機會。這第二種說法明顯是一種戲言,但是他們都表達了一個意思,貓之所以沒被選中,成為十二生肖之一,主要就是因為遲到了。不管是物種出現的遲,還是開會到的遲,它都錯過了一個好機會。
因為十二生肖產生的時候中國沒有貓,我國的干支紀年法,傳說產生于夏,最遲不會晚于商代,因為甲骨文中已有記載。從生物進化史來看,貓的歷史比人類要長。但漢朝以前,我國只有野貓。我國今天的家貓,據考證來源于埃及的沙漠貓,沙漠貓進入中國大約始于東漢。
而這個時期離干支紀年法的產生,已相去千年了,所以貓當然不會被納入十二生肖中
十二生肖中為什么沒有貓?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酉---雞、戌、亥---豬
是前后銜接的年份代稱
寅年就吃掉了后一年卯年的食糧。※語或本明.畢自嚴〈蠲錢糧疏〉。后用“寅吃卯糧”比喻收入不夠支出,預支以后的用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