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們平常都說“犯太歲”,如果犯了太歲這個人會怎么樣呢?會遇到什么事情呢?
答:其實犯太歲主要問題就是他到劫的時候會加重,加重懲罰。比方說太歲菩薩他來管理你的時候,你今年正好是犯太歲的話,本來你就是汽車翻一下人受點傷,可能你就被拉走了,就是這樣。還有犯太歲就是你只要做一點點壞事,動一點點壞腦筋,他死盯著你的,因為你犯太歲的話他就死盯著你,就是像現在有時候警察的車開在你的車后面,他總能抓出你的毛病,呵呵。你聽得懂嗎?(哦,聽得懂)如果沒有警車在你后面,那你開車沒事,一有警車在你后面,他總能找出你毛病,他一直跟著你,跟到后來你慌了,你只要有一點點犯規他就把你叫下來,呵呵……
問:這是一個共性問題,就是不同的年份有些屬相就會犯太歲,沖太歲,刑太歲,從因果上面講,是不是在無始劫以前曾經跟當值太歲有過冤結呢?怎么去理解這個事?
答:這個事情……你們真的很會研究。實際上它是天時這個節氣,節氣和天時是無始劫以前,可能已經造下了這個大因,這個大的因果。這個是一個節氣問題,比方說春夏秋冬改變不了,那么到了冬天會凍死很多人,對不對啊?(是的)春天會“春”死很多么嗎?沒有啊。那么夏天會熱死很多人——有的。對不對?(對)秋天沒有吧。這四個節氣里邊有兩個節氣對人間是非常有利的,而兩個節氣對人間非常沒利的,那么這樣的節氣實際上已經造成了它的因果輪回。所以十二生肖,在每一個生肖十二年的一輪回,一個小支當中,實際上在無始劫以前已經造成了他犯太歲的一個根基、根源。是這個意思(哦)所以到了這個時候他一定會犯,并不是說他跟太歲有什么冤結。實際上是一個天干地支的一種,我們說的陰陽平分,他到了這個時候就會有這樣的(哦。是不是一個定數?)對,就是一個定數。其實太歲又不是某一個人,太歲是值班菩薩(哦。這樣一般怎么化解?)你看看我們法門所以厲害啊,我們解決現實問題,很簡單了(對對)太歲是當值菩薩,每年的當值菩薩。這個菩薩來了:當值菩薩,所以這個菩薩一到,他就會記錄全世界所有人……其實這個菩薩下面還有很多很多的小菩薩,幫著他一起在記錄每個人頭上做的壞事啊、好事啊(太歲菩薩在天上的果位也很高吧,是這樣嗎?)也是護法神,他是每年派一個過來。所以你去看,只要人家說某某太歲菩薩一個形象出來,那就不是真實的,因為太歲菩薩每年換的,所以他說這個形象出來,這個地方一定是在撒謊。你看太歲菩薩其實他是一個職位,并不是一個人,明白嗎?就像一個會長,會長每年要換的,你不能說把某一個會長照片掛出來,他永遠是這個會長,不是的。永遠是這個太歲菩薩,不是的,每年換的
太歲菩薩不是說不犯的時候不拜,
其實不犯也要拜,
你拜他總是好,
因為他是當值菩薩。
太歲是什么? 太歲 在道家修煉中可以感覺到,有一塊綿綢綢的象肉,又可以是桶狀的個體,在道家披卦中有太歲一說,體能釋放的很多也不擇有方法補還,身體氣機達到了一個極點,感覺后面一個胞體的存在每次劃落都細細品查,有點象剛生小孩帶下來的紫河車。綿綢綢的,道家修煉講究四面我將之導引與前陰面和性面,似斷非斷,象是有三塊。上面和下面,還有一塊在胸中保護五臟。
太歲又稱肉靈芝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動物和非菌類的第四種生命形式。細胞結構是接近鞭毛動物的。進化程度介于藻類(藍藻)和原生生物之間。它的細胞結構和原始的鞭毛細胞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種細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俗稱的“太歲”是介于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粘細菌。
太歲的好處是什么呢?富含核酸、多糖、幾丁質和酵母菌、白地霉、硒、鍺等數十種珍稀營養物質,被國外稱為“免疫之王”、它被生物學家認為是和大熊貓一樣的古生物活化石,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美國科學家研究則認為,它是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祖先”。
太歲和犯太歲一樣嗎?不一樣。犯太歲:本命年坐太歲(值太歲)與刑太歲、沖太歲、破太歲、害太歲五種類型的總稱。每一種形式的犯太歲都是不利的。可能導致運勢曲折,比如事業不利,破財,身體病痛,犯小人等等。
生活中的每一天,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之間都發生著形形色色的關系。俗話說,太歲頭上不能動土,總有些關系,是必須小心對待的。太歲到底是什么呢?關于太歲的俗語從何時開始流傳?民間認為太歲是什么? 古人對于占星術深信不疑,而木星被稱為“福星”或者“歲星”,寄托了世間的富貴、平安、吉祥等美好愿望,而木星運動所對應的不同地域,就會有“太歲”出現,相當于木星在地上的化身。 由于以往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對于這個“難得一見”的“神的使者”充滿了恐懼心理,擔心得罪了它就會被老天降禍。其實,早在大禹時代,太歲就已經被記錄在《山海經》上了。 除了古籍的記載,新中國成立以后,發現太歲的消息也經常被報道,2005中央電視臺還就發現的太歲做了專題報導。實際上,太歲就是一種大型的復合型菌類,因為它是一種介于動物與植物之間的古生物,所以很難把它歸到具體的類別,它不但沒有任何神力,還是個自身難保的家伙。明代李明珍的《本草綱目》里就把它分在了“菜”那一類。 雖然話是這么說,但是關于太歲的研究一直沒有中斷,科學家們也希望早日把太歲歸入到具體的生物類別里。 太歲,本為道教神明的尊稱,是對應天上地下的神煞領導。后被引用為“神煞論”來推斷人的運程。古書云:’’歲攝兵權, 人生死。”又云:”逢太歲之年,無喜必有禍。”或云:”反吟伏吟,涕泣零零。”等等之論點。 流年太歲? 流年,是指一年一年不停地替換。 流年太歲,共有60位〈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組合而成〉,每一位太歲都有衪的姓名,而順序值年,周而復始,循環不息,故又稱“值年使者”。 流年太歲,是司管人間一年之吉兇禍福的歲君。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 2002壬午馬年有四個生肖犯太歲 馬人—犯刑、鼠人—犯沖 兔人—犯破、牛人—犯害 “刑”:有刑律、刑傷之意;抵觸相刑,亦稱伏吟。 “”:有擊、對抗之意;交戰相 ,亦稱反吟。 “破”:有損壞、破裂之意。“害”:有不和、不合之意。 無論是犯刑、沖、破、害者,皆受到流年太歲的影響,會導致官非糾纏、仕途阻滯、投資失利、情緒波動、人事不和及感情離合、嚴重者有意外血光之災等情況出現。 除此之外,壬午年之太歲姓路名明。若有人叫路明、姓路或名明;則須注意觸犯太歲姓名的名諱。 化解太歲之兇力。可拜太歲作福,以求趨吉避兇。 亦可求取“化太歲靈符”,以保護身平安。 不過 “在太歲頭上動土”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它表明一種文化忌諱。過去人們認為,不信這種忌諱、真的會招致災禍。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于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廣異記》中也說:晃良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歲”頭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塊,用鞭子打了幾百下,扔到大路上了。當夜有人看見有些神人騎馬坐車來慰問那肉塊,并問:“太歲兄,你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報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氣方剛,我也沒辦法。天明后“太歲”就不見了。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其實,“太歲”實際上是古代人假設的一種天體。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是真實存在的。 在《山海經》、《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詳盡記載,稱其為“肉芫”,“視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國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就有對“肉芫”的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仿佛,奇在不盡,食人薄味。”晉代著名學者郭璞在注釋《山海經》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也有一條關于“土肉”的記載,他的史料轉錄于《臨海異物志》,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浚克食。” 到了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類,稱其為“本經上品”,并將芫分為五類,其中對“肉芫”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同時,《本草綱目》“芫”類條目中還列舉了幾部以“芫”為主的藥方,說明“芫”類對一些疑難病癥有特殊療效,其共同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據吉林大學微生物專家解釋,俗稱的“太歲”是介于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粘細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極強,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細菌復合體。吉林樺甸夾皮溝云峰村雙合屯發現的這塊“太歲”,被保存于紙盒箱中雖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爛、無蟲蛀、不變質,“太歲”仍鮮活如初,無任何異味。對此,專家稱,它其實是一個有生命的、低等菌類混合體,與《本草綱目》等古籍記載的“肉芫”不能簡單劃等號。 本報今天以《“太歲”駕臨南部山區?》為題,對在西營鎮中閣老村發現的一個不明生物進行了報道,引起了很多市民的興趣,大家說法不一。記者就有關問題向山東大學生物專家盧浩泉教授求證。盧教授以前曾接觸、研究過這類東西。盧教授告訴記者,被百姓說成“太歲”的東西,很可能是一個由粘菌、真菌、細菌等組成的菌類混合體,南方較多北方較少,但不管在哪,只要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適宜,就會出現。今年降雨量較大,南部山區山村出現這個東西并不稀奇。至于當地百姓說的“太歲”能發出像青蛙一樣的叫聲,盧教授說,有可能是菌落里面夾有空氣,當人用腳踩時,氣體受擠排出而發出的聲音。另外,因為菌群也是一個生命體,要與周圍的環境進行新陳代謝,出現代謝物是正常的;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不適宜菌群生長時,它也會慢慢腐爛、解體。 盧教授還稱,這類菌群沒有多少實際價值,不能與《本草綱目》等古籍上的記載完全劃等號。 2002年5月30日下午,長白山腳下,第二松花江甩彎處,吉林省樺甸市夾皮溝鎮云峰村雙合屯,一個很難被人注意的小山村發生了一樁大事———“太歲”被人捆綁著,從50里外的大山抬進了村。 這個太歲是在村民入山放牛時發現的。太歲是中國民間信仰中最著名的兇神。“太歲頭上動土”,這句俗語,幾乎無人不曉,意思是說,太歲是不能觸犯的,否則就要遭受災難。世間也喻那些容貌兇悍、惹不起的“茬兒”為太歲。那么這位難惹的太歲究竟是什么貨色呢? 據《中國民俗大辭典》介紹,太歲為值歲神。“太歲為百神之統,俗謂之中天子”。傳統的太歲形象是頭戴紫金冠,一身戎裝,手執方天畫戟的兇神惡煞之像。說來有些滑稽,太歲實質是天文學中假設的歲星。關于它的職能比較模糊。有稱其為歲星(木星)的,有稱其為四時寒暑之神的,有說是十二辰神的,有說是月神的。總之,它的關系和歲星比較密切。 我國民間對太歲的信仰主要以禁忌的形式表現出來。遷徙,嫁娶,建屋都要看太歲所在的方位,如果正對太歲所在的方位,則諸事就要停止。 出現在雙合屯深山里,被村民韓增祿所獲得的太歲、脫卻了民間傳說中的神秘神奇的面紗,從形象上看,它太普通了。兩塊大肉餅子,呈“八”字形在中間聯接,好像兩扇肺葉,外表沾滿了厚厚的腐殖土,冷眼看去,就像兩堆稀溜溜的牛糞,誰都不會將其同洋溢著豐富的民間傳說的太歲聯系起來,以致于人們在院中爭睹太歲尊容時,竟有不曉事的雞,撲到太歲身上,彈開厚厚的腐殖土,去找草籽吃。 也就是這個形象極其普通,任由人們指指點點,翻來倒去的東西,一個多月來給小山村設下了許多不解之謎。 它是動物還是植物,靠什么生成1.4米長,17厘米厚,重52.5公斤?如果是動物,它會不會運行,怎樣運行?它到底有無生命? 扒開腐殖土及魚鱗片般的太歲“彈性護甲”,在僅有一、二平方米的地方,我們窺測到太歲之一斑。它的肉,色澤并不一致,大體上是,越豐滿的地方,越現橙紅色,主要集中在“八”字形的交匯處,兩扇“八”字尾部,肉呈灰白色或青白色,這種肉,深藏“彈性護甲”之中,不好獲得,有人試著割下些許“彈性護甲”放在嘴里品嘗,無滋無味;有人拿到一塊,同關東人參一起泡酒、并無異味。 建議有識有志的自然與社會科學工作者投入對太歲的研究,比如建立太歲博物館,通過對太歲基因與用途的研究,反對,崇尚科學,開創一個人類運用現代科技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
民間說的“太歲”又稱歲陰。是假想的天體。
據史料記載,太歲是古人假定的一個天體,它和歲星(木星)運動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歲到了哪個區域,相應的就在哪個方位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它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這就是“太歲頭上動土會有災禍”的由來。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
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是真實存在的。據現代微生物專家們解釋,俗稱太歲的東西是一種介于真菌生物的粘細菌生物,他生命力極強,生活于土壤之中,是一種罕見的大型粘細菌體。
【害太歲者】害解陷害、危害。今年易陷害、朋友 出賣、合作破財、食物中毒、自身或親朋有病災、 被誤導損失、投訴等
【破太歲者】破即破壞。今年運氣易有突然而來的破壞,破敗破財破損、破壞好友關系、破壞合作、破壞身體(有病)等。
【值太歲者】即本命年,表示該年運程有阻滯,心緒不寧,健康容易出問題,忌展拳腳,一動不如一靜,留在原地發展反而會有更佳的運勢.
【刑太歲者】刑即為刑傷刑罰。小心官司、小人、罰款、自己的專業失手、自己或親人健康問題。
【沖太歲者】沖即為沖擊沖動。今年受沖、必有動向。如搬屋、搬公司、跳槽、轉行、親友反目、大病、破敗、出門與人結怨等。
【犯太歲】值年(當年、本命年)和沖太歲者,要多加注意和小心
古人把木星稱為“太歲”(或歲星一周天(實際是11.86年),并劃分周天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稱,說太歲某一年在某一方,這一方就不能動土搞建筑,否則觸犯了太歲,就會招來災禍。后來,人們把別人侵犯自己怒斥為“太歲頭上動土”,以顯示自己的威風。
一般人的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年庚對沖者,則叫沖太歲;詩曰: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記載:“太歲當頭有災禍,刑沖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因此,無論是那一種,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順,事業多困厄,身體多病變,因此務必要拜奉太歲星君以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