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爻遇回頭克,且與日辰相沖。不太好。
前面介紹的《易經》卜卦方法是比較正統,比較準確的。但是操作使用起來很麻煩,效率比較低。所以后人就發明的金錢卦的占卜方法,具體如下: 用三枚銅錢(或者是硬幣),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隨便搖幾下,然后拋在地上,如果是一個面朝上,便是陽爻,兩個面朝上,便是陰爻,三個面朝上是可變陽爻,即用稻草算法得出的“9”,三個字都朝上是可變陰爻,即用稻草算法得出的“6”。用銅錢爻六遍就得出一卦,也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畫卦,卦畫好之后,再按照朱熹的說法,解卦的方法有這么七個原則: 1、六爻皆不變者,則占本卦卦辭; 2、一爻變者,則以本卦變爻之辭占; 3、二爻變者,則以本卦二變爻之辭占,而以上爻之辭為主; 4、三爻變者,則占本卦及之卦的卦辭,而以本卦為主; 5、四爻變者,則以之卦中二不變之爻辭占; 6、五爻變者,則以之卦中不變爻的爻辭占; 7、六爻皆變者,則以乾坤二用之辭占,并參考其之卦卦辭。 讀懂了以上文字之后,您就可以給自己算卦了。 算卦本來是很神圣的東西,而且經歷了先人幾千年的實踐證明,準確度是很高的。所以我們占卜的時候得有一顆虔誠的心,這不是封建,這個你慢慢會體會到它的神奇之處。還有算卦不能亂算,也不能天天算,占卜前,自己先想好要問的事情,占卜得出的結果就是你要問的事情的結果。
這種說法在古籍中有所流傳,但個人認為不對,因為這是一種僵化的看法,掩蓋了周易卦爻辭用法的本源。采用卦爻辭斷卦,雖然是上古之法,但僅在那個時代流行,漢代以后,并不流行——這是因為卦爻辭只是文王、周公等人對易理的一種運用而已,而那時的易理學術遠沒有漢代以后發達。所以那時的易理、卦理的發揮都有限;那時還是易學的早期、相對比較落后的發展階段。近現代卦爻辭斷法的實踐,好像比較有名、有大量真實斷例的,也就只有日本的《高島易斷》了。
再說的那種朱熹的斷法,為什么是僵化的認知?個人認為,那不符合《周易》卦爻辭的功能。周易的六十四卦,僅僅是64個原始“靜卦”,而不是全部“卦”。爻動,指的是在某一個靜卦基礎上派生出的一個“動卦”,但這個動卦不等于就是變卦的那個靜卦——動卦也就是靜卦之間的中間形態。比如,乾卦初爻動,變卦為天風姤,那么乾卦初爻動=天風姤嗎? 絕對不等于,這是不同的卦。所以朱熹那個說法里面,當變爻超過3個,就看變卦卦爻辭的說法、以及五爻變以靜爻爻辭斷的說法,均屬狗屁不通。
比如說,乾卦初、二、五爻動,變卦是火山旅。這是一個“動卦”,既不是乾卦也不是旅卦,不應該看乾卦和旅卦的卦辭;而應該綜合乾卦初、二、五爻的爻辭做出一個綜合判斷。朱熹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發明這套用法的文王、周公人家是明白的,所以乾卦六爻都動的判斷,人家給了一個“用九”的斷詞——“見群龍無首,吉!”。什么是“用九”?就是乾卦六爻都動時的綜合斷詞,這個絕對不等于坤卦靜卦(乾六爻動的變卦為坤卦),也和坤卦的爻辭沒有關系!
這要看現有數還是先有卦,筮草起的卦,是先有數后得卦,故看卦辭比較妥,而現在用銅錢起的卦,直接得卦,故一般用六爻斷法比較妥;
其實六爻斷時,有時靠感覺可以用卦辭的,注意要有感覺,比如有一次我幫一個人占身體健康得“觀”卦,我突發靈感說有領導要來你們公司參觀,卦主立刻說神了,下午有市領導來參觀。
以前還幫人斷過一“大過”卦,卦辭說梁兩頭細中間粗,危及家人,我當時斷卦主的事情不能做,做了會影響到家里人,當時反饋說,要跟家里人借錢與朋友合伙做生意,后未參與,結果朋友生意虧損,卦主躲過一劫。
一般情況下,卦辭是“大易者”玩的,就是研究周易的、為國家大事做預測的專家學者他們玩的,咱們算一些雞毛蒜皮的小時,用六爻就可以了,有空也可以看看卦辭,有好處,對每個卦的基調有個大體的了解,有利于斷卦,如“師”為兵敗之象,“咸”有桃花之象,“明夷”是傷卦等等。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婚姻沒有測出來的,只有湊合出來的
六爻不用卦辭,只用卦名,不動有不動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