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
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并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征。
擴展資料
紀年法——
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十二生肖年”。(見下表)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的人都是屬“牛”。
結合實際了解“十二地支”這六十對干支,天干經六個循環,地支經五個循環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這樣的順序每年用一對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環,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己巳年,1990是庚午年;從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
十二生肖排列順序
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種源于自然界的動物組成。十二生肖的順序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傳說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結果老鼠忘了,從此貓見老鼠就尋仇。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機。虎和龍不服氣,被封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
兔子不服,要和龍賽跑,兔子跑到龍前面。狗不樂意,一氣之下咬傷兔子,被罰倒數第一。蛇、馬、羊、猴、雞之間還經過一番較量,最后豬跑來占據末席。
順序依次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組成,用于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在中華文化圈內被廣泛使用。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樓主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源于何時,今已難于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希望樓主能夠滿意和采納,謝謝
自古關于十二生肖的順序排法有很多種版本,到現在為止也并沒有統計出到底哪一版本是真實的?民間有很多關于十二生肖的排序故事,有一個版本被廣為流傳。
據說當年軒轅皇帝在創立天地之初,想要選出12個動物輪班鎮守人間。于是皇帝就詔告天下,在新年這一天,哪個動物最快到達天庭就可被選。
動物們知道這個消息之后開始準備,等到新年這一天開始了賽跑,跑在第1個的是老鼠,第2個的是牛,依次排下去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當然這個故事只是來自于民間美好的傳說,不能作為歷史考證。最早發現十二生肖的是從詩經中找到的,《詩經·小雅·吉日》中寫道: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庚為天干金,午為地支火,午也是馬的意思,午馬為12地支之一。可見在詩經時期已經有十二生肖存在了,說明十二生肖出現的時間比詩經存在的時期還要早。
清朝學者趙翼在他的《陔余叢考》中提到,北方民族沒有子丑寅卯12個時辰,但卻有鼠牛虎兔的分歲計時法,而且這種方法還漸漸在中國各地散播開來,遂相沿不廢耳。
近代學者指出,中國的十二生肖來自于古巴比倫地區的12黃道,西方有12黃道,所以中國漸漸就有了十二生肖。其代表學者是郭沫若,他在研究印度和古巴比倫文化的時候發現了12宮,后來西方諸國都效仿之,隨后12宮的概念也傳到了中國北方游牧民族中,漸漸就有了十二生肖。
但現代學者認為十二生肖是起源于中國,是早期上古民眾對圖騰和動物的崇拜而來。具體排列方法應該是根據天象所指引,也是早期的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