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書是最好的老師,倘若只是想掌握用周易八卦預測的技術,完全可以自己看書,今人的書有很多都是賣弄概念的東西,而古人在這方面相對來說老實一些,特別是那些經過實踐檢驗,眾口稱道的書,是可以當作經典來反復學習的,比如講周易六爻門類的《增刪卜易》(又名《野鶴老人占卜全書》),絕對可以被當作是習易卜者之圭臬,講得都是些基礎且實用的問題,難能可貴的是不事虛言,倘若真得能夠看得進去,反復習練,完全能夠掌握六爻技術。該書網絡上多有電子版下載,可以搜一下,也可以直接到這個網頁免費下載:
http://www.6yao.com/viewthread.php?tid=95019&extra=page%3D1
只是需要注冊用戶名。此書為清人所作,語言習慣與今人相差不多,完全能夠讀的懂,很多學易者均籍此而入門徑。
是指10年一運的這一步運與今年犯克。
局中反克,那叫犯太歲這些征太歲。其年多不順意。有解則其年發福。
大運沖太歲,民間說,太歲當頭坐,無災便有禍,一般來說財運不佳,生意不順,運氣不好,沖為動,沖為破,沖為散,指點迷津測
在不遠處的從前,人們不論是建房筑屋、修墳建墓,凡是要破土動工的,都必須要請風水先生先看一下地點、方位,選定開工日期和時辰,如果擇日不吉,或者弄錯了方位,就會招來災禍,輕者家宅不安,重者家破人亡,甚至于滅絕戶口,這實在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
有這樣一個傳說:大明開國功臣有一次回到蘇州,半夜時分,聽見附近有撞木的聲音,問隨從所謂何事。隨從回答道,是民間有人正在上梁。又問房屋大小,回報說,只是一間幾桁瓦的小房子。
嘆息道,風水先生擇日真有本事,此家日后必然會大發,只可惜是個貧家,發了以后,主人一定會拆了重建,旺氣一去,又會衰落。后來這戶人家果真年年興旺,短短數年之間即成為巨富。主人嫌屋小拆了重建,不久后,此家很快就又衰落了,一如所言。
這個故事反映出舊時擇日的,同時還有擇地和擇方位的。若擇地錯誤,或犯了方位,便是觸動了太歲,極不吉利。所以舊時動土必須要避開太歲。于是即有了“太歲頭上動土”的俗話,《水滸傳》第二回中,史進對少華山頭頂陳達喝道“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由這句可知,太土頭上的土是動不得的。
說也奇怪,太歲本不是什么有形有象的神靈,而是古代星歷學的一個名詞。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觀天測地之時,了解到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中的木星,每十二年運行一周,即由天上的某一點起,十二年后又會回到原來的一點(現代天文學家觀測出木星的公轉周期為11.86年,但古人只取大概,即十二年),換句話說,木星在天上移動一周天的十二分之一的時候,地上冬去春來,又是一年重新開始。
因此古人將木星稱為歲星。木星運行一周即十二年,地支經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這個紀年,即叫“歲星紀年法”。
太歲又稱肉靈芝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動物和非菌類的第四種生命形式。細胞結構是接近鞭毛動物的。進化程度介于藻類(藍藻)和原生動物之間。它的細胞結構和原始的鞭毛細胞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種細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俗稱的“太歲”是介于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粘細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極強,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細菌復合體。也就是說處于生命演化的一個岔道口上,左拐就會發展到植物界,右拐就會向動物界發展,原地不動就變成了像蘑菇靈芝一樣的真菌類。屬于“特大型罕見粘菌復合體”,既有原生生物的特點,也有真菌的特點,是活的生物體,世界罕見。太歲這種“粘菌復合體”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 A、 太歲為自然界第四種生命體。 B、太歲“肉靈芝”這個古老稀有的物種,是目前生物界除了植物、動物、微生物之外,最新發現的第四種生物,是一種目前人類未知的特殊古生物體 C、科學家稱太歲為:一種黏菌復合體,細胞結構接近鞭毛動物。進化程度介于藻類(藍藻)和原生動物之間。 D、木星的別稱,古代用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紀年,一周是十二年 E、傳說中神名。古代,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歲星(木星)相應而行,因此興建工程等要躲開太歲的方位,否則就要不吉利 F、一種特殊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