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懂,個性。過目不忘,想象力,與眾不同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圖,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就是前面的第一種說法。
十二地支的五行呢?亥子水,巳午火,寅卯木,申酉金,土比較特別,亥子之后的丑,巳午之后的未,寅卯之后的辰,申酉之后的戌都是土。
十二地支對應的月份:夏為子正,商為丑正,周為寅正。就是說夏朝的時候一月是子月,到了商朝變成丑月,周朝時就變成了寅月。可以去看看萬年歷,每年的農歷一月都是X寅月。這里好像還有這么個說法,大禹治水而得天下,因此夏朝是水德,所以用子,商代夏是丑土克子水,因此商朝是水德,周為木德,寅木克丑土。之后一直有這么流傳下去,到了宋朝好像是火德,當時發明了一個很厲害的用水的機械,因為宋是火德所以這個發明被拋棄了。(這個事,我記得不是特別清楚,大概這么個意思)
十二月份對應的卦象:從子月(農歷十一月)開始,一元復始,初爻是陽爻,其他的全是陰爻,是個復卦。之后從第二爻開始逐爻變陽,到農歷四月,變成全陽爻乾卦。五月開始第一爻變為陰爻天風姤卦,之后逐爻變陰,到十月為坤卦。這里的原理在于,子月一般就到冬至了,我們知道冬至日之后,太陽直射點從南回歸線開始向北移動,雖然天氣越來越冷,但是陽氣實際上已經開始聚集了。同樣的道理,農歷五月,雖然天氣越來越熱,但是陰氣已經開始聚集。另外所謂的三陽開泰也是從這里來的。農歷正月,下面三爻為陽,上面三爻為陰,卦象是個泰卦,因此叫三陽開泰。
下圖就是十二辟卦圖,其中復卦對應子月就是農歷的十一月,順時針。剝卦則對應的是九月。
叫做“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研究當中的重要學說。易學中“十二辟卦”之說淵源很遠,據悉在干寶注所引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說。也就是說,它與周易應屬“同齡人”。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論,是通過華夏上古先人整理留傳下來的,亦稱為“十二消息卦”。
在一個卦體中,凡陽爻去而陰爻來稱為“消”;陰爻去而陽爻來稱“息”。“十二消息卦”即被視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變化而來的。“辟” 是君主的意思,這里取其主宰之義。用十二個卦配十二個月,每一卦為一月之主,是謂“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這十二卦是:復、臨、泰、大壯、夬、乾、姤、 遯、否、觀、剝、坤。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復主十一(子)月,臨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壯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觀主八(酉)月,剝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此十二卦中,陽爻遞生的六個卦,即從子月復卦到巳月乾卦,陽爻從初爻的位置逐次上升:復卦初爻為陽爻,臨卦是初、二爻為陽爻,泰卦是初、二、三爻為陽爻,大壯卦是初、二、三、四爻皆陽爻,夬卦是初、二、三、四、五爻皆陽爻,而乾卦則全為陽爻,在此六個卦象中陽爻逐次增長,故稱為“息卦” ,“息”即為生長之意。反之從午月姤卦到亥月坤卦,陰爻逐序上升,陽爻依序遞減,從乾卦到到姤卦,初爻為陰爻所取代,從姤卦、遯卦、否卦、觀卦、剝卦、以至坤卦,此六個卦象中陽爻逐步消失,以至全無,故稱為“消卦”。在十二辟卦中,子月(中氣冬至)為復卦,為一陽來復之像(初爻為陽爻),表示冬至過后陽氣初生,而午月(中氣夏至)為夏至過后,陽氣盛極而轉衰、陰氣初生(初爻為陰爻),寅月陰陽調和(三陽爻、三陰爻)故初春為“三陽開泰”,其義即源于十二辟卦。
八卦乃先人所創,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分別代指天、澤、火、雷、風、水、山、地八種自然界之物
求采納
八卦乃先人所創,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分別代指天、澤、火、雷、風、水、山、地八種自然界之物 乾宮八卦:(俱屬金) 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坎宮八卦:(俱屬水) 坎為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澤火革、雷火豐、地火明夷、地水師。 艮宮八卦:(屬土) 艮為山、山火賁、山天大畜、山澤損、火澤睽、天澤履、風澤中孚,風山漸。 震宮八卦:(屬木) 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恒、地風升、水風井、澤風大過,澤雷隨。 巽宮八卦:(屬木) 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山風蠱。 離宮八卦:(屬火) 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山水蒙,風水渙,天水訟、天火同人。 坤官八卦:(屬土) 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兌宮八卦:(屬金) 兌為澤,澤水困,澤地萃,澤地咸,水山蹇,地山謙,雷山小過,雷澤歸妹 參考資料: www.3320.net/blib/c/read/7/3378/4547.htm 9K 什么叫作卦?古人解釋:“卦者掛也。”等于沒有解釋。實際上是說,卦就是掛起來的現象,八卦就是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有八個東西,這八個東西的現象掛出來,就是八卦。這個宇宙就是一本《易經》,宇宙的現象都掛在那里,現在我們先了解它的原理。 第一個乾卦代表天,我們仰頭一看,天總是在上面,到了太空倒轉頭來,頭上還是天,天一定在頭頂的。 坤卦是地,人類是地球的文化,地總是踩在腳底下,這個地的現象掛在那里。 、這兩個符號,代表了時間、空間、宇宙。在這個天地以內,有兩個大東西,一個是太陽,一個是月亮,像球一樣,不斷在轉,所以: 離卦代表太陽。 坎卦代表月亮。 這兩個東西不停地旋轉于天地之間,于是有四個卦掛出來了,還有兩個卦是雷、風。 震卦代表雷,我們以現代科學的知識和觀念,來說明我們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他們認為宇宙間有這種能,電震動了就是雷,一震動以后,對面變成氣流了,就是風。 巽卦代表風,亦即是氣流,氣流震動得太厲害,一摩擦又發電,又回轉來了,就是“雷風相薄”,這是雷風兩個卦。 還有兩個卦是: 艮卦代表高山、陸地。 兌卦代表海洋、河流。 在宇宙間,除了這八個大現象以外,再找不出第九樣大的東西了,這只說大的,不說小的,如說小的,西裝亦一卦,灰塵亦一卦,那就多得很,不能再講了。大的現象只有八個,沒有九個,亦不能七個,只有八個卦,而且都是對立的。可是這八個現象,變化起來就大極了,是無窮的,不能窮盡的數字,變化當然也是無窮無盡的。 現在看伏羲八卦方位圖。 這個卦圖以前是不用的,在唐宋以前沒有看見過,在宋以后才出現這個圖。過去研究《易經》,只研究《周易》,研究的人多構成自己的圖案,到宋朝以后,宋版的《易經》始用這里的圖案,變化就從這里來的。其次,我們懂了“卦者掛也”的道理以后,再來看《易經》的卦,不必那么嚴重,但亦不簡單,要輕松地去看。 《說卦傳》: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 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后面是文王八卦方位圖,八個卦排列的位置不同: 《說卦傳》: 帝出乎震。齊乎冀。相見乎離。 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 勞乎坎。成言乎艮。 伏羲八卦方位圖又名“先天八卦”,文王八卦方位圖又名“后天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