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羅盤的種類:
風水羅盤的種類有很多,有三元盤、三合盤、綜合盤、玄空飛星盤、過路陰陽盤、八宅盤等,種類將近百余個!不過,其中最常用是三元盤、三合盤、三元三合兩用盤、易盤以及一些風水門派自己改造的獨特盤。
這當中也有適合風水大師用的,也有適合初學者用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哪種羅盤,哪個門那派的羅盤,中間都有一層是二十四山方位,從北方開始依次序排列分別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等。共二十四個方位。如果你有一個指南針,仔細觀察你就可以發覺羅盤與指針的度數是相對應的。
關于羅盤的構造:
羅盤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天池,內盤和。
天池,也就是指南針。天心十道,就是架于上的紅十字線尼龍繩。內盤,刻繪有一圈圈黑底金字的銅板圓盤,整個圓盤可來回轉動,我們一般會看到羅盤上有很多一圈圈非常精密的東西,我們通常把圈也叫層。其中有一層是二十四山之方位)、(底座)等。
風水羅每層的簡意
第一層先天八卦文,后天八卦方位,先天為體,后天為用。用后天不可破先天。用后天不用先天,而先天體在其中。
第二層洛書變四象,化后天,成九紫,分六甲一百二十分金。
第三層八煞黃泉。有坎龍、坤龍、乾馬、兌蛇、艮虎、離豬、巽雞、震猴等煞,黃泉忌之。依照八煞黃泉就有很多禁忌,如"癸亥年月日時入中宮吊丙寅,八白至良,不可修葬艮山"等。又如"坎龍忌辰向,震龍忌申向,離龍忌亥向,兌龍忌巳向,艮龍忌寅向,巽龍忌酉向,坤龍忌卯向,乾龍忌午向,這是所謂的"先天八封渾天五行之官鬼爻"。
第四層八路四路黃泉。此煞忌向上,主張依水立向,如坤水來則立坤申二向收之,吉;若立庚向,兇。
第五層九星以應四垣局。認為土有黑、黃、紅、白、青、黃,皆與九星相表。取紅、黃、光、潤、細土為佳,干、枯、黑、頑、硬為兇。
第六層地盤正針。
第七層陰陽龍。畫二十四個黑白圈,分別表示陰、陽龍。風水先生認為陰者黑圈實而暗,陽者白圈虛而明,陰陽既分,取用有別。陰龍;亥丑艮卯巽巳丙丁未庚酉辛;陽龍:王子寅甲乙震午坤申戌乾。隨局裁取,陰陽不殺。陽龍作陽向,陰龍作陰向,配合則吉。
第八層正五行繞地盤之下,其源由河圖而來,分東西南北二十四山、金木水火土相克為用。
第九層劫煞取用。以坐山為主,忌一山破碎、兇惡歪邪,秀美不忌。
第十層穿山七十二龍。
第十一層穿山為本卦,合周易為天統。
第十二層中針人盤。
第十三層透地六十龍。
第十四層透地奇門。
第十五層透地封六十龍。
第十六層六十龍配宿以吉砂。
第十七層定四吉五親三奇八門九星。
第十八層縫針天盤辨來去之水。
第十九層秘授正針二百四十分數。由洛書縱橫十六個十五數,二十四山共二百四十分為金。每山十分。
第二十層地盤分金,內盤為二八加減。
風水羅盤逐層詳解大全
第一層
天池,也就是太極,或渭天地。磁針居于中,紅頭指向南方,黑頭指向北方。《易經》中的概念:太極化生萬物,一為太極;二為兩儀(陰陽、乾坤);三為三財(天;地、人);四為四象(東、南、西、北);五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為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政(日、月、五星);八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兌、離);
九為九星(文、破、廉;祿、巨、武、弼、貪、輔);十為洛書成數九加一。風水先生還認為:立規矩、權輕重、成方圓,莫不由金針與天池始定。如果羅經無天池,則子午無定,陰陽莫分,八卦九宮不能別,龍向氣脈無由而稽。金針動而為陽,靜而為陰。子午中分為兩象,兩儀合卯酉為四象,四象合四維為八卦,八卦定方位,于是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中泱天池︰
天池內有磁針,磁針的一端尖,而另一端則有角,天池底部有一條條紅線,但其中一端有兩點,把磁針迭著紅線之上方,而有角的一端磁針須壓著有兩點的紅在線,才能找出正確的方位,這便是基本的使用方法。
天池采用專利軸心定位器,令羅盤使用的時候更準確。
第二層
第二層是八卦。八卦分兩種,有先天和后天之分,所以第二層的羅盤可以是先天八卦,也可以是后天八卦。八卦有四陰四陽,各有方位。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方位不同。后天八卦還與洛書結合起來,內容十分復雜。相地時,坎龍不立辰向,坤龍不立卯向,震龍不立申向,巽龍不立酉向,乾龍不立午向,兌龍不立巳向,艮龍不立寅向,離龍不立亥句。
先天卦爻︰
干三連卦爻居離、兌上缺卦爻居巽、離中虛卦爻居震、震仰盂卦爻居艮、巽下斷卦爻居坤、坎中滿卦爻居兌、艮覆碗卦爻居干、坤六斷卦爻居坎。
第三層
第三層為九星,古代對九星的說法不一,或者認為是四方和五星,又認為是北斗七星和輔佐二星。風水術中的九星是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死或作溫),它與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組成艮丙貪狼木、巽辛巨門土、乾甲祿存土、坤乙輔粥木、坎辰申癸破軍金、兌丁巳丙午武曲金、離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貞火。
洛書九星︰
洛書九星盤,用以配合各運挨排玄空飛星盤,或玄空大原卦看何宮位當旺,例如一運,一星居壬子癸北方,所以一運以北方當旺。
第四層
第四層為天星。天星有天皇、天廄、天鬼、天乙、少微、天漢、天關、天戰、天帝、南極、天馬、太微、天屏、太乙、太罡、天官、天命、天苑、天棓、天市、天廚、天漢、天壘、天輔共24個。天鬼或為天魁、天苑或為陽璣、天漢或為陰光。天乙即天一,天極即北極星,天漢即銀河,天棓、天漢等出自《史記·天官書》。
《易經》中的概念有這么一個說法:天垂象示吉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下映二十四山。星有美惡,故有吉兇。諸星中以紫微、少微、天市、太微為天星四貴,除少破外,三貴均有立圖建都之驗。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則吉,不合局則不吉。
地母翻卦,又名地母翻卦盤九星盤,多用來收山消砂,但亦有個別派別用來納水放水。
第五層
第五層地紀二十四位。這是內盤,又稱正針。二十四向由八個天干、十二個地支、以及乾坤巽組成。為什么要取二十四這個數字?古人認為,天地之成數,天數二十有五去一、地數三十去六,都是二十四。此數上應天時二十四節氣,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
二十四方位的排列是:正北坎卦王子癸、東北民卦丑艮寅、正東震卦甲卯乙、東南巽卦辰巽巳、正南離卦丙午了、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兌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戌乾亥。二十四位的用途是定山向、辨水向。當盤中指數指向某節氣,則生氣臨在對應的一方。正針所指方向即磁極子午。它反映的是地球方位,故又稱地盤。
三元二十四山陰陽盤︰
這一層為三元二十四山之陰陽,羅盤上之黑底金字屬于陰,而金底紅字屬于陽,凡看兼線,陰陽之間不可兼,否則便犯了「陰陽差錯」了。
第六層
第六層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立春始艮、大寒終丑,以推五運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陰少陽太陰太陽。
穿山七十二龍︰
穿山七十二龍用來審定來龍過唊的干支所屬,再以干支的陰陽五行推斷來龍之吉兇,凡來龍居「正」字者,乃犯「大空亡」,忌用之。
第七層
第七層穿山七十二。用六十甲子加八干四維共七十二,稱為穿山,以應七十二候。七十二龍分布在二十四位之下,每位下有三龍,十二支有六甲。穿山即穿定來龍。搞清了來龍屬何干支,才可以辨別吉兇。所謂壬山只可坐癸亥、甲子兩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兩方。八干四維處于空格中,如指數在此幾格則兇。
三合人盤中針︰
人盤中針為三合盤,以二十四山之逆旋半宮而成,以之來看穴場周圍星體所在宮位,再依其宮位五行配合坐山五行來推斷吉山。
第八層
第八層分金。在正針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設五位,合一百二十,用以避孤虛龜甲,稱為分金。
平分六十龍︰
平分六十龍,又名六十透地龍,以之來推算來龍之氣為陽氣或陰氣,又或看其分度是否清純。
第九層
第九層中盤人紀二十四位,或稱中針人盤。風水先生認為:先有天地,后有人,故人盤居天地盤之中,子午對準內盤的壬子和丙午之間。處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錯開半格,屬于北極子午。風水先生稱之為上關天星厘度氣運進退,下關山川分野地脈賴否。
三合天盤縫針︰
天盤縫針為三合盤,以二十四山之順旋半宮而成,以看水居何宮,或是在放水時便要參考這一層,例如欲放艮宮之水,便在這一層之艮宮放水,不是看地盤之艮盤。
第十層
一百二十龍分金︰
一百二十龍分金將二十四山各分五度,成為一百二十干支,而每干支歸入同組之地支,共四十八組。而以一百二十龍分金,以干見丙丁庚辛為吉度,本羅盤把這些用金底紅字表示出來,所以金底紅字為吉利線度。
第十一層
第十一層透地六十龍。古人認為:透如管吹灰,氣由竅出。五氣行平地,發生萬物。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氣透于地中,氣雄則地隨之而高聳,氣弱則地隨之而平伏,氣清則地隨之而透美,氣濁則地。隨之而兇惡。在撥弄針盤時,對六十龍的解釋各有不同。如果透得甲子沖山,就會女啞男癆;透得丙子,就會富貴雙全,等等。
易盤六十四卦挨星星曜:
挨星星曜盤,由天卦地卦的卦爻變化而成,其理以易卦依指定的規律而變化,而挨星多用以配卦運,貪狼星屬于一運卦、巨門星屬二運卦、祿存星屬于三運卦、文曲星屬于四運卦、武曲星屬于六運卦、破軍星屬于七運卦、左輔星屬于八運卦、右弼星屬于九運卦。
第十二層
第十二層口訣。配合透地六十龍解釋吉兇,如"甲子氣七壬三亥,為小錯,甲子沖山,出黃腫、瘋瘋顛顛,女啞男癆,若見上水棺內有泥漿,口舌官非巳酉丑年應"。
內盤六十四卦易卦名稱
六十四卦有兩盤,這一層為內盤,記錄之六十四易卦的卦名,所有挨星卦運、五行卦氣、星曜名稱等,都由六十四易卦而來。
第十三層
第十三層十二次。先哲將周天分為十二次,用以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和節氣。十二次大致是按星象來決定的,其名稱是壽星、大火、析木、星紀、玄枵、{女取}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第十四層十二分野。先哲把天象和地面上的一些地方相配合,這就是分野觀念。風水先生認為:食祿有方,只有善于推測方位,才能得到吉祥。
天盤六十四卦五行卦氣盤
這一盤為六十四易卦之名稱,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再由八卦變出六十四卦,每個易卦都有一個名稱,便是這一層了。
第十四層
天盤六十四卦易卦名稱
以六十四卦配出不同的數字,一二三四六七八九,這些數字便是六十四易卦的五行卦氣,以一六數屬于水,二七數屬于火,三八數屬于木,四九數屬金,然后配合陰陽二宅的使用,看其生克變化。
第十五層
第十五層縫針。子午在內盤(正針)子癸、午丁之間,故稱縫針。有的風水先生主張用縫針,認為縫針比正針準,可以消去來之水,辨休囚旺相之方。縫針指桌影子午。由于它測定的南北向是太陽的光影,故又稱天盤一。
易盤六十四卦挨星卦運
挨星卦運,記錄出六十四易卦之卦運,然后配合元運而使用,如一運時期,宅以一運卦為旺卦,以九運卦為衰卦、又例如九運時期,宅則以九運卦為旺卦,一運卦為衰卦,開門以旺卦為吉利,衰卦為兇兆。
第十六層
天盤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吉度
這一層以易卦變爻后外三爻配內三爻,合得河圖一六、二七、三八、四九或洛書一九、二八、三七、四六者則為吉度,紅點便代表這些吉度了。
第十七層
天盤六十四卦六親爻度。
第十八層
宿度五行。
第十九層
周天宿度。先哲以二十八宿作為測天的基礎,二十八宿是角、亢、氏、房、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它們各按一定度數分布在羅盤上,周長共三百六十五度。
第二十層
地盤分金,內盤為二八加減。
這里介紹的是堪輿羅盤或稱風水羅盤。
羅盤還有很多別名,如羅經、羅經盤、羅針、羅盤針、指南針盤等,取包羅萬向,經緯天地之義。它由指示方向的磁針和占測方向的占盤組成。指南針位于羅盤的中心,它的周圍是占盤,占盤是由按同心圓次序布列若干層以一定規律和原理排列的術數字符構成的方位盤。此外,羅盤還有分為天盤和地盤兩部分,象征著天圓地方。天盤即內盤,由磁針和圓形的占盤組成,羅盤的各種內容刻寫于內盤盤面的不同圈層上,內盤可以轉動,是羅盤的主體;地盤即,為正方形,在內盤的外面,是內盤的托盤,盤面無字,只刻上指示方位的米字線,許多羅盤都不一定配有地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科技的一大發明,它的使用本身有個過程,這一過程同時也反映了羅盤沿革的情況,終而由簡至繁,形成了多種款式。然又由于風水派別和大師傳承的不同,亦形成了不同的種類,同種類的羅盤也因風水師傳的不同和產地的不同有些微的差異,且同一種類羅盤因尺寸大小的不同,所容納的圈層內容則又會有所增減。
就種類來說,明清以后傳承至今大略的主要分為三合盤、三元盤和綜合盤三種。三合盤在徽州最為盛傳。故又稱為徽盤亦或揚公盤,相傳為唐末揚益、筠松所造,主要特征是由三層二十四方位組成,即有地盤正針、人盤中針和天盤縫針三環,即三盤三針相合;三元盤又稱卦盤或易盤,據傳亦出自揚筠松之手,后到明代蔣大鴻將其加減,所以后人又稱為蔣公盤,主要特征是有易卦、甚而各種六十四卦圈層,且保留一層二十四方位即正針二十四山,而二十四山陰陽分配格局又不同于三合盤,是三陰三陽相間,組成了天地人三元;上述兩種羅盤由于用法不一、淺深各異,后經志于是道者將其二合為一,叫做徽易同參盤即綜合盤,因為是綜合了前兩者羅盤的主要圈層之組成,其主要特征是保持了三合盤的地盤正針、人盤中針、天盤縫針和三元盤的易卦層,以及兩種羅盤的其他主要圈層,所以綜合盤層數細密,內容龐雜,被奉為羅盤之王。
不論何種類的羅盤,不外這樣幾個特征,一是用指南針定向;二是有一個可轉動的圓形刻字盤;三是主要用于占方位吉兇。由于使用者和使用對象的不同,羅盤有著大小不同的尺寸,大者直徑尺許,小者可置于掌心;圈層數亦有多有少,少者三五層,多者三四十層。一般而言,小型羅盤直徑小,圈層內容少,精度稍差,但卻便于攜帶。而大型羅盤圈層內容多,信息量大,精度高,但其尺寸大,不方便攜帶。中型羅盤介于兩者之間,多數情況下已夠用。下面以徽州最為通行的吳魯衡產五點五寸三合十六層徽盤為例,對其內容逐層作一介紹。
◎第一層:天池
羅盤中心一層總是指南針所在,這是定制,沒有例外。指南針的這一層稱“天池”,應是來源于早期的羅盤磁針是注水浮針的形式,因為要注水浮針,故取名為“池”。它還有一名稱叫太極,《易·系辭》中有:“易有太極”,古代宇宙觀中,太極是天地進化過程中最原始的狀態之一,是所謂陰陽未分、無象無形的世界。《易·系辭》中又有:“是生兩儀”。以兩儀分陰陽,也就是太極生陰陽。羅盤指南針在太極一層指定南北,也就分出了陰陽。陰陽在古文字中的字形是“月易”。《說文通訓定聲》中說:“月者見云不見日也,易者云開而見日也”。這是指受陽的情況,古人測日影取寒暖陰陽,擇居在山南稱陽方,山北稱陰方,這就是指南針南北指向的陰陽本義,太極生陰陽不僅僅指南北,而且指事物的兩種對立統一的屬性。在風水術中,它又演化為消長生克這一對屬性。這就將指南針的測向功能與羅盤的占向功能巧妙地通過偷換概念的方式結合為一體。占法的陰陽也就從這一層開始確定,并與由此而分出的八卦、陰陽、方位等建立關系。指南一端用紅色涂染,因為按陰陽五行之說,南方為火,為朱雀,故配以紅色。在天池底部有一條黑線,稱海底線,使用磁針時南北向要與底線重合,這樣指南針指定南北以后,子午線就確定了,陰陽從浮針一層便開始有了分別。
◎第二層:龍上八煞
龍上八煞有的稱八曜煞,坐山八煞等。它的形式是分圓周八格,每格上標有一支。它是以文王八卦(即后天八卦)與二十四向中的八支的關系來占斷的,故而在徽盤中絕少直接載上后天八卦。這里涉及到八卦、地支、五行三者的配合。卦有六爻,按納甲之說的胎育原理,六爻分別與六支相配。如乾初爻交于坤得震,是父母生長男,所以震卦初爻與地支子相配。以子為首順數六支,因震為陽為奇,所以要從子順數六個奇數位地支。這樣得到震的六爻與六支相配:初九配子、六二配寅、六三配辰、九四配午、九五配申、上六配戌。震五行屬木,而六支之中只有申屬金,金可克木,所以申克震。二十四向中四正用支不用卦,震正東,即卯位,卯也屬木。于是,卯向與申方建立了對應的相克的關系。在羅盤上的這一層內,與震相鄰的一格就標申字。乾初爻與坤相交得艮,乾九三納地支是寅順數奇數位的第一位,即辰,艮六爻所納地支也從辰順數。乾、震、坎、艮為四陽卦。它們所納都是按奇數位地支順數,這樣就得到了四陽卦各相配的六個地支,再按八卦所屬五行與地支所屬五行,就可得每卦與相克一位地支。同理,四陰卦納支都是逆數位而得。這樣推演得到的結果是:乾午、坤卯、震申、巽酉、坎辰、離亥、艮寅、兌巳等八組支與卦相克關系。《玄女經》中說:“羅經以鬼爻倒數”。納支是以乾坤陰陽爻由卦的初爻向上爻逐爻相交的次序,也就是倒數的次序。《云麓漫鈔》有納甲圖,其中把八卦納支列一層并配合五行,把羅盤八煞原理表述得很清楚。術決有:“乾山壬午不堪當,乙卯坤山均須防”。乾與午、坤與卯的關系上面已說了,乾與壬、坤與乙的關系也是按八卦胎育原理所建立的。乾是父、坤是母、兩者納天干是上下兩頭。乾納甲壬,坤納乙癸,其余六卦由乾坤所生,它們分別依次納其余六干,即震庚、巽辛、坎戊、離巳、艮丙、兌丁。八卦所納天干分別與其所納六支組合得到六甲。乾坤因各納二干,它們所配的六甲中前三對用甲與乙,后三對用壬與癸。由于乾與午相克,故午所在的甲子壬午也就與乾相克。也就是說,由地支相克擴展為干支相克,所生相克關系仍然建立在八支與八卦之間。這樣就可得到八卦與八對干支的相克關系,即乾與壬午、坤與乙卯、震與庚申、巽與辛酉、坎與戊辰、離與已亥、艮與丙寅、兌與丁巳。羅盤用這一層來占斷坐穴定向的吉兇,說明龍、水的關系。地理堪輿中所說的龍指的是山脈走向變化和氣勢,即所謂“來龍”,龍脈生動,則在龍脈結穴之處卜葬。然而來龍還要與來水相得益彰,如果龍脈與水口位向不合,便稱為“煞”,即兇險破敗之意。遇煞一定要避開,否則便成了兇穴。(陽宅亦是同理)如“坎龍不立辰向”,即二十四向中子位居處當避免與辰向沖犯(如不宜辰向開門,辰向不宜有阻礙之物等)。坎按文王八卦就是子位,八殺中辰土克水,而辰又是東南維所在。其它還有:“坤龍不立卯向、卯龍不立申向、巽龍不立酉向、乾龍不立午向、酉龍不立巳向、艮龍不立寅向、午龍不立亥向”。 另外此說還有詩曰:“坎龍坤兔震山猴,巽雞乾馬兌蛇頭,艮虎離豬為煞曜,冢宅逢之一時休”。這里用生肖來代表地支,其實質也是支克卦的八殺之說。
◎第三層:八煞黃泉
八煞黃泉又稱八路黃泉,它的形式也是二十四格,即八卦每格再分出三格,其中十二格標有字樣。二十四向之中,四正是子、午、卯、酉四支,四支左右分別是天干;四隅是乾、坤、艮、巽四卦,屬后天八卦方位;四卦分別的地支。黃泉煞的占法是說四卦與它相鄰的兩天一干之間的關系。術決有:“庚丁坤上是黃泉,乙丙須防巽水見,甲癸向中休見艮,辛壬水路怕當乾”。其中,庚丁與坤相鄰,每兩干與其所夾的卦屬相克關系。四隅在術說中稱為四墓,揚筠松《青囊奧旨》中說:“辰戌丑未為亢牛婁鬼之宿應焉,故古人以四墓為金龍”。亢牛婁鬼之宿正是四隅所在,所以,這一層也稱八干之墓殺。這是四隅在占術殊地位的表現,與早期地盤中的天地人鬼四門的含義相同。四隅要求一定的方位配合,并不是任何方位都能與四隅配合得吉的,八干墓殺就是規定。四隅有八干宜忌,故稱八煞。這八個方位的地下有黃泉,是惡方所在,所以稱八煞黃泉。這是八干墓殺意思的引伸。當然,這是俗稱,但俗稱往往也是術稱。羅盤這層的形式是,在四隅四卦對應的一格內標有其所不宜的兩干,如:坤格位置內標有丁庚,乾格位置內標有辛壬,巽格上標有乙丙,艮格上標有甲癸;在八干對應的格內標其所不宜的卦名,如:丁庚兩格位置內標有坤字,乙丙上標有巽字,甲癸上標有艮字,辛壬上標有乾字。這一層是二十四格,與二十四向相配合使用,是羅盤用正針占二十四向的部分。
◎第四層:坐山九星
九星者,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是也,它為北斗七星加上輔、弼兩星。北斗七星名稱順次為:“貪狼星、巨門星、祿存星、文曲星、廉貞星武曲星和破軍星,它用的是印度的名稱,如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上說:“據翻譯的佛典,印度以北斗為鎮將之象”。羅盤上之所以要用印度譯名,恐怕是因為這些名稱更具有人文的含義。至于九星中的輔弼兩星,按《宋史·天文志》中說:“第八曰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見,漢志主幽州。第九曰輔星,在第六星左,常見,漢志主并州”。《天文志》按:“北斗與輔星為八,漢志云九星,……,丹元子《步天歌》亦云九星”。
九星又名九曜,或稱坐山九星,取數為九是與洛書之數相配。但這樣一來,九星與八卦相配就成問題了。這種情況下,輔弼兩星只能與一卦相配。《玄女經·太元終易圖》就持這種配法。《玄女經》以易學抽爻法將八卦配九星,說:“坤為地母,諸山所依”。所以它以坤卦為依據變各卦爻,如:艮為變坤卦一爻之象,巽為變坤卦兩爻之象,乾為變坤卦三爻之象等。按這種從上到下的變爻方法,得到的八卦變爻次序為:艮一、巽二、乾三、離四、震五、兌六、坎七、坤為變卦終歸。再將九星按次序與八卦相配,則有:艮配貪狼、巽配巨門、乾配祿存、離配文曲、震配廉貞、兌配武曲、坎配破軍、坤配輔弼。這就是九星一層制定的原理。但是,畫爻是由下至上為次序的,而抽爻卻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次序是順,所以最下一爻稱為初爻。由上至下就是逆了。
據納甲之說,八卦各有干支相配,于是九星也有干支相配:艮納丙,貪狼也配丙;巽納辛,巨門也配辛。按這種方法可得:祿存配甲,文曲配壬與寅戌,廉貞配庚與亥未,武曲配丁與巳丑,玻軍配癸與坤辰。
這樣,與二十四向所配的一層中,還有子午卯酉四正地支沒有與九星相配,但它們可以與四正卦相配,后天八卦方位四正的坎、離、震、兌本身所配的九星就可以作為子午卯酉的九星,即:子配破軍,午配文曲,卯配廉貞,酉配武曲。至此,二十四向都有了各自相配合的星名。
九星之中,貪狼、巨門與武曲三星為吉,輔弼無吉兇,其余四星為兇。三吉星所納天干合稱為六秀。《玄女經》中說:“三吉六秀,勢定于此”。星有吉兇,它所配的二十四向占斷也就有了一種依據。術訣有:“破祿廉文是惡龍,世上墳宅莫相逢”。這就是說,與破、祿、廉、文四星相配的方向是可能對居處有危害的方向。
◎第五層:正針地盤二十四山
羅盤的二十四山一層是它的盤面上最重要的內容,凡是羅盤必定具備這一層。二十四山向分圓周二十四格,上列十二支、四顯卦與八干,每格占十五度。它的干支與卦的排列是這樣的:四正方位上是子、午、卯、酉四支,四隅上是乾、坤、艮、巽四卦;子、午、卯、酉左右各有兩干,其余八格為八支。
這種排列方式的形成還得從術數原理說起。《淮南子·天文訓》中有五方與干支的五行屬性,從這些關系中不難排出干支的方位。東方屬木,所以天干中屬木的兩干——甲乙與地支中屬木的兩支——寅、卯都位于東方。依此類推可得:南方天干丙、丁,地支巳、午;西方天干庚、辛,地支申、酉;北方天干壬、癸,地支亥、子。《天文訓》中又有“二繩四鉤”之說。二繩就是經緯。二繩有四端,這就是四仲。四鉤就是四維或四隅。《天文訓》說:“子午、卯酉為二繩,丑寅、辰巳、未申、戌亥為四鉤”。這樣,四正四隅的地支位置就有了規定:子位于正北、午為正南、卯為正東、酉為正西。按地支方位五行之說,亥位于正北子的一側,與戌相鄰構成一維。丑位于子的另一側,它與相鄰的寅構成一維,換而言之,由北方的亥與西方的戌構成西北隅,由北方的丑與東方的寅構成東北隅,依此類推可知每方三位地支。再順時針次序排列整理,就可得到《天文訓》的地支天干方位圖。校核后可知,漢式的干支布列格式與《天文訓》所述相同。王應麟《小學紺珠》中說:“子丑水,寅卯辰木,巳午未火,申酉戌金,亥水”。按五行與五方相配的原理,地支方位就很容易理解了。
正針二十四山是分陰陽的,陰陽的分法三合盤與三元盤不同。三元盤的二十四山陰陽是依據天地人三元龍來確定的,而三合盤的二十四山的陰陽則是依據先天八卦與洛書的關系,以及納甲之說和后天八卦四正卦的三合而制定的。在早期的部分徽盤和建盤中,在二十四山向一層之內往往單獨列有“陰陽十二龍”一層,以紅圈黑點標記以示分二十四山向陰陽兩部分。當然更多的是只在二十四山向上用紅色字體表示陽龍,用黑色表示陰龍,這是兩層并作一層的改進做法,實際上,還是有陰陽龍圖式存在的。
不同流派陰陽劃分不同,用法當然也不同,如果玄空,陰陽的一個重要作用決定了飛星的順逆,當然不可能按三合的陰陽來計算了。同理用三合盤的,陰陽也有不同的用法,當然不會用于飛星了。
所以,你用哪個流派的羅盤,就用它的陰陽劃分,至于綜合盤,也是把兩者合到一個盤上,也不是把陰陽混雜變成一樣的了。
羅盤
羅盤是風水操作的重要工具,它的基本作用就是定向。在我們認識風水理氣學問時,首先要學習以羅盤定向的基本方法。 羅盤學名為羅經,創自軒轅黃帝時代,后經過歷代前賢,按易經及河洛原理,參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運行原則,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態,加以修正改良制造而成,用于測定方位和勘察地形,堪輿地師及海員大都稱它為“羅盤”或“羅庚”,很少稱為“羅經”。 說到羅盤的使用方法,如果是詳細討論的話,相信要花上好多篇幅。因為它包括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本篇只從簡單使用方法來談談。 羅盤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三元盤、三合盤、三元三合兩用盤、易盤、玄空盤及各派所用戶的獨特盤。但無論是那門那派的羅盤,中間必有一層是二十四山方位的,從北方開始依次序排列分別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等。共二十四個方位。如果你有一個指南針,你可以發覺羅盤與指針相對的度數如下: 方位 卦位 二十四山 角度 壬 337.5 - 352.5 正北 坎 子 352.5 - 7.5 癸 7.5 - 22.5 丑 22.5 - 37.5 東北 艮 艮 37.5 - 52.5 寅 52.5 - 67.5 甲 67.5 - 82.5 正東 震 卯 82.5 - 97.5 乙 97.5 - 112.5 辰 112.5 - 127.5 東南 巽 巽 127.5 - 142.5 巳 142.5 - 157.5 丙 157.5 - 172.5 正南 離 午 172.5 - 187.5 丁 187.5 - 202.5 未 202.5 - 217.5 西南 坤 坤 217.5 -232.5 申 232.5 - 247.5 庚 247.5 - 262.5 正西 兌 酉 262.5 - 277.5 辛 277.5 - 292.5 戌 292.5 - 307.5 西北 乾 乾 307.5 - 322.5 亥 322.5 - 337.5
五行是什么?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的運行、變化)。我國古代思想家企圖用這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五行的初始含義: 金——金屬;木——植物;土——土地;水——液體;火——熱能;水曰潤下,有滋潤、 向下特點,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于水。火曰炎上,有 發熱、 向上特點;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
木是什么呢?木曰曲直,有生長、伸展、彎曲、舒張的特點;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木。金曰從革,有成分致密,善分割、肅殺的特點;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
我們說一年分二十四節氣,“節氣”這個詞是俗稱,“氣”才是正規稱呼,也就是說“二十四氣”才是最正確的稱呼。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我們得明白什么是“節”,什么又是“氣”。我們平常說的幾月幾號,這是太陽歷,是根據太陽運轉周期算的;說幾月初幾,這是太陰歷,是根據月亮圓缺算的;說二十四節氣,這是農歷,是根據農時氣候來說的,既按照太陽運轉規律、又按照月亮圓缺來算,屬于陰陽混合歷法。天干地支紀年月日時,就是根據農歷二十四節氣來定的。也就是說地支十二月,是根據節氣來劃分的。比如說明年2023年是農歷的己亥年。
那么從哪一天才算真正進入了己亥年呢?我們說是從“立春”那一天是乙亥年的第一天。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立春”這一天是年與年交替的節點,所以叫做“節”。月與月的交替節點,也叫做“節”,總共十二個: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這個“節”,就好像竹子的那個節兒,一個道理。兩個竹節兒之間是貫通的,是通氣兒的,所以在二十四節氣里,節與節之間的那一段叫做“氣”。以兩分的中間那個點進行了命名,也有十二個: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一坎卦三山為壬子癸五行為水;二坤卦三山為未坤為土、申為金;三震卦三山為甲卯乙為木;四巽卦辰為土、巽為木、巳為火;五為中央土;六乾卦三山,戌為土、乾為金、亥為水;七兌卦三山為庚酉辛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