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兩個人都是犯太歲,那么請了兩個沒有什么不好的,正好可以化解太歲所犯的不順信息,
至真道人說:太歲是太歲神的簡稱,乃道教值年神靈之一,一年一換,當年輪值的太歲神叫值年太歲(流年太歲)。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稱,掌管人世間一年的吉兇禍福。
道教《神樞經》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 《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三命通會》說: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太歲當頭有災禍,刑沖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古語有云: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 可見太歲,乃諸神中最有權力的年神,掌管人們一年的禍福,主宰全年運程。
戰國時代似乎有一種“歲星紀年法”,就是用歲星在天上的位置來表示年度,一年一個辰,12年一循環,而其用途在于古代的天文歷算。
起初,由于人們仰頭觀測天體運行時,所用來標明的地理方位,常常與生活中所習慣的方位顛倒。 歲星的運行會有誤差,歲星就是木星,木星每年走31度(1辰,木星回歸周期398.88日),11.86年就繞天一圈每86年就會差1個辰,稱為“歲星超辰”。這誤差很麻煩,會造成歷算不準確。
為了避免誤差,所以在戰國時代中晚期,天文學家們設計了太歲這個完美的星體。太歲,是從歲星轉化來的虛擬星體,太歲被規定旋轉方向與五大行星一樣,如此一來,當人們使用太歲紀年時,太歲的方位移動方向,就與地理上的習慣(北上南下、左西右東)相符合了。另外又規定太歲每年行走30度(1辰),12年剛好繞天一圈,所以可以更準確的用來紀年(后來演變為干支紀年法,持續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這樣不會發生誤差。
《續文獻通考·郊社考 卷一百九》:“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已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神也。”古人將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對應一個地支,稱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一周,大致上就是每歲行一次。
太歲是歲星,是天上一顆星辰,共有六十個太歲星君,每年輪流下界護佑眾生。在中國漢族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氣力,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氣力。 流年太歲,是司管人間一年之吉兇禍福的歲君。人的出生生肖與流年太歲有著刑、沖、破、害的不利關系,即為犯太歲。無論是犯刑、沖、破、害者,皆會導致官非糾纏、仕途阻滯、投資失利、情緒波動、人事不和及感情離合、嚴重者有意外血光之災等情況出現。
只說三點,這三點是重中之重。
1、太歲符是道教產物,太歲符是道教產物,太歲符是道教產物。這是最基礎的,也是很多外行人最容易忽略的,請太歲符或者結緣的時候務必睜大眼睛,別人家說什么就是什么,最起碼別買回來一張佛教太歲符吧。
2、太歲符必須開光,且一定是名山大觀的高道開光。沒開光的太歲符和普通紙沒有分別。
3、太歲符可以印刷,但是一定要親自佩戴。如果是從網上購買印刷的太歲符,那最好還是留著自己戴,印刷的符效用已經大大降低,再轉手給別人的話,效果就更差,還不如自己戴,好歹是自己請的。
太歲符本身不是風水寶物,不要把這個當成靈丹妙藥,改善自身氣場是可以,但想辟邪發財還是死了這條心吧,一張上等的太歲符,能保持佩戴者心靜氣正就足矣了。
如果還不明白你可以找我私聊,我可以和你說得更詳細些,我今年就去中部的幾個大觀請了一百張符,全部用于結緣而用,需要的話我可以發給你。
請于2月12號后帶上太歲符即可。把請到后的太歲符對疊成三角型,裝于符袋或其他口袋中佩帶在身即可。帶時對天空說:請太歲星君封濟大將軍保佑弟子丁亥年順利平安,吉祥如意即可。
以后請不要弄臟,弄丟,弄濕即可。
至2008年底臘月二十三燒化即可。迎送太歲星君的科儀由鶴統一安排。最后祝大家新春大吉!
那畫符的人應該告訴你往那個方向放,別人又不懂你家格式。
太歲符一年后怎么處理
舊的太歲符須在年尾更換新太歲符之前,進行一個「謝符儀式」,以示謝意。年末一定要酬謝神恩保佑。可於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廿四日早上,8點之前,宜用如上一樣供品拜謝太歲星君一年來的關心照顧平安。供奉完畢后取下太歲符拿個換盆或瓷盆中焚化之,即萬事大吉。
【太歲簡介】
太歲是歲星,是天上一顆星辰,共有六十個太歲星君,每年輪流下界護佑眾生。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氣力,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氣力。流年太歲,是司管人間一年之吉兇禍福的歲君。人的出生生肖與流年太歲有著刑、沖、破、害的不利關系,即為犯太歲。無論是犯刑、沖、破、害者,皆會導致官非糾纏、仕途阻滯、投資失利、情緒波動、人事不和及感情離合、嚴重者有意外血光之災等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