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斷語:日支為寅申巳亥者,主妻敦厚。
推算:★?符合
斷語:天乙貴人較多,可能會因交際太多而成為交際人物。
推算:★?符合
斷語:祿入妻宮,食妻之祿。
推算:★?符合
斷語:柱有偏財,少愛正妻多愛妾。
推算:★?符合
斷語:日坐正官,妻貌端正,溫柔賢良。
推算:★?符合
斷語:財旺身強,主妻貌多能,有內助之功,而且容易因妻得富得貴。
推算:★?符合
斷語:身強殺淺,財星滋殺,主妻賢而富,或得妻財致富。
推算:★?符合
斷語:財傷印,有官星化財生印,主妻賢。
推算:★?符合
===============================================
健康:
斷語:日主高強,平生少病。
推算:★?符合
斷語:冬生無火,下肢寒冷。
推算:★?符合
斷語:日旺財官旺,折傷之疾。
推算:★?符合
斷語:金遇旺水,傷筋骨之疾。
推算:★?符合
斷語:柱中亥子多者,主疝氣。
推算:★?符合
======================================================
★19歲(虛歲,2009年):
☆大運丁酉(2003年01月13日20時05分起),強弱指數:-1.50,故“丁”的強弱指數變為7.88,比肩主事,運行“長生”之地,大運地支和出生時支酉三刑,“丁”相對于大運地支“酉”的旺相休囚死為“死”。
☆十二神煞:白虎,清明日送
☆命宮推流年神煞:白虎,血光孝服之災
☆大運神煞:
◎年上神煞:
祿神貴人、災煞、
◎日上神煞:
天乙貴人、文昌、太極貴人、暗金的煞、災煞、
☆流年己丑,強弱指數:-0.75,故“丁”的強弱指數變為7.13,食神主事,流年處“墓”之地,流年地支和出生年支未三刑,流年地支和出生年支未相沖,“丁”相對于流年地支“丑”的旺相休囚死為“死”。
☆流年神煞:
◎年上神煞:
暗金的煞、
◎日上神煞:
☆大運流年斷句:
斷語:忽然顯達成家,定是刑中見貴。
斷語:柱無比劫又無印,幼行比劫運,由堂兄姐或朋友養大成人。
斷語:命有財官,身旺遇貴,入財官之鄉升官發財。
斷語:官貴太盛,行至旺地必傾危。
斷語:柱有財官,行財運成就名利。
斷語:三刑遇貴,官職連升。
斷語:命旺,遇比劫大運流年,克父克妻,不利婚姻。
斷語:流年沖克羊刃,主此年不順,多有刑克之災。
斷語:柱有馬星,遇財運財年,則大發其財。(這里的馬星是指財星)
斷語:大運,流年與命局相刑,則此年不利,多有刑傷或官非。
斷語:大運流年與命局相刑(無論刑去喜神或忌神),主兇。
☆正月丙寅,強弱指數:-0.1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7.03
☆二月丁卯,強弱指數:0.1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7.23
☆三月戊辰,強弱指數:-0.5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6.63
☆四月己巳,強弱指數:-0.1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7.03
☆五月庚午,強弱指數:-0.1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7.03
☆六月辛未,強弱指數:-0.4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6.73
☆七月壬申,強弱指數:-0.5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6.63
☆八月癸酉,強弱指數:-0.4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6.73
☆九月甲戌,強弱指數:-0.1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7.03
☆十月乙亥,強弱指數:-0.1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7.03
☆冬月丙子,強弱指數:-0.5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6.63
☆臘月丁丑,強弱指數:0.00,故“丁”的強弱指數綜合后為7.13
身旺食傷旺,好財運,八字缺水木,申中藏壬水偏財兩重,婚姻不是太好,少愛正妻,多愛妾,無官殺,無官運,基本是個商人命,事業能成,情人多多,無法無天,注意低調哦。
看強弱要看月令,月支子水正財透出于時柱,并且子申合,也很愛妻子
算命先生常講的話。或是寺院里的所謂“神簽”上經常出現的東西。。。。
柱,指的四柱,也就是生辰八字。
你問的這個問題,含理最深。要回答它還要從八字自身的強旺、衰弱上方能說清楚。一是八字生旺的人,能夠勝任要職,如人身強力壯,正在風華正茂時期,正是干一番事業的時候,八字中雖無官星,但歲運中將官星、印星捧來,來得正好,就可任職為仕。有的人,八字中雖有官星,但自己身旺官輕,官星又無財星滋生,四周食傷包圍,官星處于死地、墓地、絕地、受克之地、空亡之地,雖有若無,故而無官。有的人身弱,有官星,但又雜入煞星,又無印星生身、自身弱不禁風,災病纏身,更不勝任職務了,此種人命賤、貧苦。
漢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 在“執政”以上人)之妻稱夫人, 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母 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從高 官的品級。一品誥命夫人是她的 丈夫是一品高官,她是皇封的一 品誥命夫人。 誥作為王命文書開始于西周。 如《尚書·周書》載有《大誥》、 《湯誥》、《康王之誥》等篇,是 周王用以告誡臣工的文書。秦廢 不用。漢代偶一用之,不為常 式。唐代大除授、大賞罰用制誥。 據史書記載,從宋代開始,凡文武 官員的遷改職秩、追贈大臣、貶乏 有罪、封贈其祖父妻室,都用誥 命。元代封贈文書有宣命和敕 牒之分,一至五品官用宣命,六至 九品官用敕牒。明沿宋制,封贈一 品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清沿明制,有制度規定:封贈官員 首先由吏部和兵部提準被封贈人 的職務及姓名,而后翰林院依式 撰擬文字。屆封典時,中書科繕 寫,經內閣誥敕房核對無誤后,加 蓋御寶頒發。 在明清之際,五品以上的官 員,如果功績超群都有機會得到 皇上的封贈命令,就是這里所說 的誥命。而六品以下的官員所得 到的則被稱為敕命。《清會典》中 載,誥命針對官員本身的叫誥授; 針對曾及妻 時,存者叫誥封,歿者叫誥贈。清 代誥命用五色絲織品精制,書滿 漢文,皇上鈐以印鑒。通覽之下, 色彩絢麗,有一股華貴喜慶的氣 氛。 清誥封制度,“正從三品,祖 母,母,妻,各封贈淑人。正從四 品,母,妻,各封贈 恭人。正從五 品,母,妻,各封贈宜人。正從六 品,母,妻,封贈安人。”〔《大清 會典事例 吏部 封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