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1 五行歸類五行木火土金水方位東南中西北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寅卯巳午辰戌 丑未申酉子亥四季春夏長夏秋冬五形矩形尖形方形圓形波形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志怒喜思憂恐五智仁禮信義智五臟肝心脾肺腎五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五官目舌唇鼻耳五體筋脈肉皮毛骨五魄魂神意魄精五氣風暑濕燥寒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溫溫熱自然涼寒六神青龍朱雀勾陳 騰蛇白虎玄武五行學說在臨床中的應用 中醫學運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來解釋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關系,利用調整五臟間生克乘侮關系來治病。①肝木乘脾土,則臨床上見肝脾不和證,治療時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②腎生肝,(水生木)腎精能滋養肝脾不和證,即“水能生木”,當“腎水”不足時,肝木失養,病人出現“肝陽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證,治療時要滋水涵木,肝陽上亢的證候可以得到改善。③腎助脾(火生土),脾的運化功能需要腎陽的幫助才能正常進行,如果腎陽虛導致脾陽虛,臨床上出現脾腎陽虛證,產生腹瀉、水腫等證。治宜溫補腎火,資助脾陽(溫腎健脾)的方法。④脾益肺(土生金),脾氣健運,將飲食精微運輸給肺,從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虛精微不升,廢濁不降,容易產生痰濕,出現痰多,咳嗽等肺的癥狀,治療則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補肺的方法治療,往往取得較好的效果。⑤腎濟心(水火相濟),腎主水,心主火,腎藏精。正常時,心腎互濟,心助腎以陽,腎助心以陰,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狀態,中醫叫“心腎相交”。如腎水不足,則不能滋潤心陽,就會引起心火亢盛的癥狀,出現“心腎不交證。”治療應當滋腎水(陰)降心火,使病證得以痊愈。
心(屬火)生脾(屬土)生肺(屬金)生腎(屬水)生肝(屬木)生心…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與五臟相對應)…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屬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體的某種東西。五是個普遍的數字,五指、五官、五臟、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為五類。
在中醫里,用五行描述人體五臟系統(肝心脾肺腎)的功能和關系,注意這里的五臟也是個功能概念(稱為藏象),并不限于具體的解剖上的五臟。
木-生長、生法、柔和、條達舒暢
火-溫熱、升騰、明亮
土-生化、承載、受納
金-清潔、清肅、收斂
水-寒涼、滋潤、向下運行
五行 五臟 六腑 季節 情緒 五官 五味 形體
木 肝 膽 春 怒 目 酸 筋
火 心 小腸 夏 喜 舌 苦 脈
土 脾 胃 長夏 思 口 甘 肉
金 肺 大腸 秋 悲 鼻 辛 皮毛
水 腎 膀胱 冬 恐 耳 咸 骨
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應,但過度則害。比如怒則傷肝。范進中舉是過喜傷心的典型例子。再比如適當的甘味是補脾的,但味過于甘,又能呆胃滯脾。
(1)五臟之間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2)五臟之間的相克: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但必須指出,五行學說來說明臟腑之間的平衡關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是因為五臟對應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臟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釋世界上的一切現象,只是部分關系。
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1)母病及子:母臟先病,然后累及子臟。
(2)子病及母:子臟先病,然后累及母臟。這種情況下一般病情較重。
(3)相乘:即相克太過。可能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虛造成。這種情況下病情容易嚴重。
(4)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可能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虛造成。
五臟和季節的關系
木對應春季,火對應夏季,土對應長夏,金對應秋季,水對應冬季。在各個季節里,對應的臟負擔較重,而所相生的臟得到補益。比如春季易流行肝病,因為春季木生火,肝的負擔重。同時由于木生火(心),所以心情容易舒暢。
五臟強弱和性格的關系
在性格方面,五行生克若不平衡,火多無制,急躁而欠涵養。水多無制,聰穎而意志不堅,亦且好動。木多無制,剛愎自用。金多無制,精干而敏銳。土多無制,慈厚而好靜。當然即使這樣,通過后天的自我控制仍然可以達到性格平衡。
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密切關聯又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掌握五臟六腑的生克規律將為你打開通往健康的大門。 五臟之間的相生關系是怎樣的呢? 在我們的身體里,腎屬水,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 按五行里面五行生克的規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換句話說,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腎好,腎好——肝更好。用中醫的語言來說呢,就是肝(木)藏血以濟心(火),心(火)之熱以溫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肅下降以助腎(水),腎水之精以養肝(木)。 五臟之間的相生關系,簡單來說,其實就是一種互幫互補的良性循環關系。 有一次我有一個朋友全身發燒,呼吸不暢,還老是咳嗽,一檢查,肺有點問題,后來病雖然治好了,但是沒過多久,我晚上開始頻繁地起夜,中醫認為,這是腎有問題了。 用中醫的五行生克之理來分析:肺與腎的關系本來是金生水,肺是腎的母親,也就是說肺本來是一直給腎提供幫助的,但是現在肺有病了,母病及子,連自己都顧不過來了,自然就不能再給腎幫助,腎自然就出現問題。 這時候,如果不懂得肺與腎之間這種相生的關系,一味地去補腎,效果不一定好。想要治好夜間尿頻,就必須想辦法先補肺。后來,我告訴她,去藥店買一種叫金水寶膠囊的中成藥回來吃,把肺補好了,這個毛病就沒了。 五臟之間的相克關系又如何呢? 有相生就有相克,也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臟六腑其實是“五權分立”的關系,它們既相互幫助,又相互約束,這樣才能達到體內五行的和諧。如果說相生是一種你好我好,相互幫助的關系,那么相克首先是一種相制約的關系。 肺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上亢,即金克木;肝氣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滯,即木克土;脾的運化,可以避免腎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能夠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即火克金。 正常情況下,這種相互約束就是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 但是,在身體有了某些病變的時候,這種相克的關系,往往表現為制約得太過頭,而使得壞的影響順著這個循環圈,相互傳染。 木克土,對應到五臟里,就是肝克脾,也就是說如果肝受傷了的話,就會影響到脾,你就不想吃東西,覺得胃脹,腹脹等等,這就是肝對脾產生了一個壞影響。所以,你胃不舒服的時候,其實應該先去調調肝。 如果你的脾胃不好,不一定是脾本身出了問題,很有可能是肝不好了,而對脾產生了影響。這時候,好好調調肝,脾胃就能恢復正常。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跟心臟病斗爭了幾十年,最后還是沒治好。其實這是忽視了五行養生里面水克火的道理,也就是說腎克心,為什么很多心臟病人的腎都不太好,腎不好就會影響到心,所以,心臟病人如果能在養心的同時,再好好地保養自己的腎,心臟病就能得到很大的緩解。 還有,當心有火時人會出現胸悶氣短,前胸痛等癥狀,因為心克肺。肺有火時,肝火更旺,這就是肺克肝。 五行的相克還體現在我們的情志上,比如,為了避免樂極生悲,人得志的時候、大喜的時候,應該想點“恐”,即還有什么自己怕的東西;憂慮過多,就找點喜事來樂一樂;需要慎重思考的時候,千萬別發“怒”,要不事情就完蛋了;怒火中燒的時候,就想點“憂”事;危急與恐懼時,以“思”克服,就是沉著冷靜……如此等等。 對女人來說,要想保持健康和美麗,不管涂多少化妝品,吃多少保健品,穿多么漂亮的衣服,必須首先弄懂五行,然后善用五行生克之理來護養自己。 女人若懂得五行的生克之道,方能享受不生病的幸福和由內養外之妙。
一、五臟:肝心脾肺腎
二、五行:木火土金水
三、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膽:叫做中正之官、決斷;胃叫做倉廩(lin)之官,胃火盛,饑餓快,上牙痛為胃經,內廷穴;小腸為受盛之官,收取精華;腎主管小腸收來的精華。大腸為傳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為大腸經,合谷穴頰車穴。三焦為孤俯,決瀆之官,通調水道,為總領五臟六腑和內條外;膀胱為州都之官,主氣化。
(1)五臟之間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2)五臟之間的相克: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五行學說來說明臟腑之間的平衡關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是因為五臟對應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臟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釋世界上的一切現象,只是部分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臟六腑
五臟不可以代表五行,那是瞎擺!!!不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