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學名:mantis)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在古希臘,人們將螳螂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所以又稱祈禱蟲。[1]
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2000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中華大刀螳螂、狹翅大刀螳螂、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
螳螂是昆蟲中體型偏大的,身體為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標志性特征是有兩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堅硬的鋸齒,末端各有一個鉤子,用來鉤住獵物。頭呈三角形,能靈活轉動;復眼突出,大而明亮,單眼3個;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1]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折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后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適于步行,漸變態。[2]
有些種類是孤雌生殖。螳螂是肉食性昆蟲,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斗,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并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種害蟲。動作靈敏,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它只吃活蟲,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鉗食它的獵物。受驚時,振翅沙沙作響,同時顯露鮮明的警戒色。常見于植叢中而非地面上,體形可像綠葉或褐色枯葉、細枝、地衣、鮮花或螞蟻。依靠擬態不但可躲過天敵,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獵物時不易被發覺。
螳螂的壽命一般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壽命約有六至八個月左右.。即使沒有頭,螳螂仍能存活十天。
人們把螳螂看成是一個傳遞神諭的女預言家
238
螳螂捕食
還有一種南方的昆蟲,其令人感興趣的程度至少與蟬一樣,但
聲名卻遠不及后者,因為它總是悄無聲息。如果上蒼賜予它一個深
得人心的第一要素的音鈸的話,憑著它形體與習性的奇特,它準能
讓著名歌手蟬的聲譽黯然失色。這里的人們稱它為“禱上帝”,學
名則叫螳螂,拉丁文名為“修女袍”?。
科學的術語與農民樸素的詞匯在這兒是相互吻合的,都是把這種奇特的生物看成是一個傳達神諭的女預言家,一個沉湎于神秘信
仰的苦修女。這種比喻由來已久。古希臘人早就把這種昆蟲稱之為
“占卜者”“先知”。莊戶人在比喻方面也是樂行其事的,他們對
外表上所見之模糊材料大加補充。他們看見在烈日烤炙的草地上有
一只儀態萬方的昆蟲半昂著身子莊嚴地立著。只見它那寬闊薄透的
綠翼像亞麻長裙似的掩在身后,兩只前腿,可以說是兩只胳膊,伸
向天空,一副祈禱的架勢。只這些足矣,剩下的由百姓們的想象去
完成。于是乎,自遠古以來,荊棘叢中就住滿了這些傳達神諭、女
預言者向上蒼禱告的苦修女了。
啊,天真幼稚的好心的人們,你們犯了多么大的錯誤呀!它
的種種祈禱似的神態掩藏著許多的殘忍習性;那兩只祈求的臂膀是
? 修女袍系拉丁文直譯名,因其長長的膜翅似修女長袍而得名。法國昆蟲學界
也以此名冠以這種昆蟲。
螳螂捕食
有一種南方的昆蟲,其令人感興趣的程度至少與蟬一樣,但聲名卻遠不及后者,因為它總是悄無聲息。如果上蒼賜予它一個深得人心的第一要素——音鈸的話,憑著它形體與習性的奇特,它準能讓著名歌手蟬的聲譽黯然失色。這里的人們稱它為“禱上帝”,學名則叫螳螂,拉丁文名為“修女袍”。
科學的術語與農民樸素的詞匯在這兒是相互吻合的,都是把這種奇特的生物看成是一個傳達神諭的女預言家,一個沉湎于神秘信仰的苦修女。這種比喻由來已久。古希臘人早就把這種昆蟲稱為“占卜者”“先知”。莊戶人在比喻方面也是樂行其事的,他們對所見的模糊材料大加補充。他們看見在烈日烤炙的草地上有一只儀態萬方的昆蟲半昂著身子莊嚴地立著,只見它那寬闊薄透的綠翼像亞麻長裙似的掩在身后,兩只前腿,可以說是兩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副祈禱的架勢。只這些足矣,剩下的由百姓的想象去完成。于是乎,自遠古以來,荊棘叢中就住滿了這些傳達神諭的女預言者、向上蒼禱告的苦修女了。
啊,天真幼稚的好心的人們,你們犯了多么大的錯誤呀!它的種種祈禱似的神態掩藏著許多殘忍的習性;那兩只祈求的臂膀是可怕的劫掠工具:它并不捻動念珠,而是要結果一切從旁經過的獵物。人們怎么也沒想到螳螂竟然是直翅目食草昆蟲中的一個例外,它專門吃活食。它是昆蟲界和平居民的老虎,是埋伏著捕捉新鮮肉食的妖魔。可想而知,它力大無窮,又嗜肉成性,外加它那完美而可怕的捕捉器,使它可能成為野地上的一霸。“禱上帝”可能變成了兇神惡煞般的劊子手。
如果不提它那置人于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實沒有什么可以讓人擔驚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典雅優美,因為它體形矯健,上衣雅致,體色淡綠,薄翼修長。它沒有張開如剪刀般的兇殘大顎,相反卻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來啄食的。借助從前胸伸出的柔軟脖頸,它的頭可以轉動,左右旋轉,俯仰自如。昆蟲之中,唯有螳螂引導目光,可以觀察,可以打量,幾乎還帶著面部表情。
普羅米修斯------創造人類并被稱為先知者。
至于占卜師則是一種職業,就相當于現在算命的。
希望幫助到你!
1、規定:沒查到
2、{{{預測及預測學}}} “最原始,最笨拙,但是也最持久不衰的方法是對一系列奇怪事件的記錄。”(1976年:236)中國古史總是記錄下那些古怪事情的發生過程,自然變化和其他的信息,中國古代機構就依此來預測遠期的戰略問題。現代科學也有很多就是從這些“占卜”中來的。Joseph Needham的研究認定如此。
{{{抽簽}}} 這可以用木棍、骨頭、石頭、豆子等東西來制作。現代的類游戲就是從這些“占卜”發展而來。
探礦(用棍子占卜)。古代羅馬時期的伊特魯里亞文明中使用祭牲剖肛占卜術(實際是一種Extispicy),僧侶要檢驗獻祭的肉類是否新鮮。
自由派占卜 沒有特定方法的占卜方式,實際上是其他占卜方法的衍生。啟示來自于占卜者偶然看到和聽到的東西。一些基督徒和其他一些宗教使用《圣經》卦來占卜,他們問一個問題,搶奪圣書,或者用來啟示去未知的地方。其他的比如說望氣和新世紀的風水,像直覺和道符.
最為普遍的還是占星術,一般分為吠陀星占(Jyotish),西方占星術和中國占星術,除了這三個派系,許多文明還有他們自己的占星法。
更多資料:
[摘要]宋代卜者人數增多、占卜書籍增多、占卜方式增多,占卜被社會各階層廣泛地運用于社會生活各領域,各種還將占卜作為斗爭的工具。宋代占卜盛行,具體原因雖多,但關鍵在于當時社會流動的趨勢增大。
[關鍵詞]宋代;占卜;科舉;婚姻;斗爭;社會流動
占卜是一種極為古老的形式,源于神靈崇拜,早已成為習俗。在文明程度相當有限的古代社會,出于對天災人禍的恐懼心理和對趨吉避兇的急切企盼,人們采用多種手段,推斷吉兇禍福。這些手段統稱前兆,又稱占卜。占卜作為人們的普遍行為,廣泛而深刻地影響到包括宋代在內的古代社會生活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前后有所變化。然而對于宋代的占卜,據我所知,迄今尚無專文論述。有鑒于此,本文擬對宋代占卜的盛行及其影響和成因作一初步探討,以期從一個側面反映宋代社會的面貌以及唐宋之際的社會變遷。
一、占卜的盛行
關于宋代的占卜,王曾瑜先生曾扼要指出:“宋朝是當時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其巫卜的盛行,絕不比周邊國家遜色。”[1](第255頁)豈止橫向比較遼、夏、金,即使縱向比較唐、五代,宋代占卜的盛行程度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下列三個“增多”,即是其明證。
其一,卜者人數增多。王安石在《汴說》一文中說:卜者“抵今為尤蕃。舉天下而籍之,以是自名者,蓋數萬不啻,而汴不與焉;舉汴而籍之,蓋亦以萬計。”[2]( 卷32)開封這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卜者竟“以萬計”,所占比例之高實屬驚人。當時,巫、卜不分。宋仁宗時,豫章(即今江西南昌)巫者“一千九百余家”;[3](卷2)宋神宗時,虔州(即今江西贛州)巫者“三千七百家”。[4](卷334《劉彝傳》)可見,外地的專職或兼職卜者為數也不少。《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藝術典》辟有“卜筮部名流列傳”、“星命部名流列傳”、“相術部名流列傳”、“術數部名流列傳”,唐代入傳者僅20人,宋代則多達39人。這也可作為宋代卜者比唐代增多的佐證。
其二,占卜書籍增多。宋代的卜者并不都是江湖術士,特別在其所謂“名流”當中,不乏文人雅士。陳摶、種放等著名隱士、錢若水、司馬光等朝廷重臣、邵雍、蔡元定等理學名家均精于所謂“占卜之學”。這些文化程度極高的上層人士參與其中,促成宋代占卜書籍明顯增多。《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易類”、“天文類”、“歷算類”、“五行類”中均著錄了不少占卜書籍。稍加比較,即可發現,宋代這類書籍多于唐代。為適應占卜書籍增多的需要,《宋史·藝文志》新開辟了“蓍龜類”,專門著錄占卜書籍35部。宋代的占卜書籍傳世者較多,諸如張行成《冀玄》、司馬光《潛虛》、邵雍《皇極經世》、祝泌《六壬大占》、徐子平《三命消息賦注》、楊維德《遁甲符應經》之類,不勝其舉。尤其
是至今仍盡人皆知的《麻衣相書》,相傳即是北宋麻衣道者所授,或陳摶所著。據記載,后來官至同知樞密院事的錢若水青年時代擬跟隨陳摶學道。陳摶“初謂若水有仙風道骨,意未決”,乃請麻衣道者“觀之”。麻衣道者斷言:“做不得”,但又說:“急流中勇退人也。”錢若水于是“不復留”,但后來果然“年才四十致仕”,“急流中勇退去”。[5](卷2)可見,有關《麻衣相書》作者的傳說,并非向壁虛構。
其三,占卜方式增多。據黃正建先生在《唐五代占卜略論》一文中歸納,唐、五代的占卜方式大約有占星、相術、祿命、卜筮、易占、占夢、測字等12種。[6]其中,占夢在北宋仍盛行,但由于其辦法過于簡單、直觀,到南宋被淘汰。南宋人洪邁稱:“今人不復留意此卜,雖市井妄術,所在如林,亦無一個以占夢自名者,其學殆絕矣。”[7] (續筆卷15《古人占夢》)除占夢而外,其它各種占卜方式,宋代一概沿用并有所發展。如三命術,其鼻祖據說是唐人李虛中,而宋人徐子平則加以發展,將推算年、月、日演變為年、月、日、時同時測算,既神秘又易于普及,很快風行于天下。此術因完成于徐子平之手,又稱“子平術”,俗稱“合八字”。宋人還創行了一些新的占卜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星禽,相傳系北宋初司天監王處訥所創。他曾用此術為僧贊寧推命,斷定“其命孤薄不佳”。[8](卷下)《宋史·藝文志五》五行類著錄有《七曜氣神星禽經》等書。此術以五行二十八宿與各種禽獸相配,附會人事,以占吉兇。二是揣骨,相傳系宋太宗時一瞎眼相士所創。它通過揣摸人的骨骼高低、廣狹、長短等,以推斷人的貧富、智愚、貴賤、壽夭,又稱“摸骨相”。據記載:瞎眼相士為官員王繼忠摸骨相,斷言:“此人可訝,半生食漢祿,半生食胡祿。”[9](卷4)王繼忠后來被遼軍俘獲后,果然出任高官。此事顯然出自后人附會。三是卦影,相傳為宋仁宗時成都費孝先所創。據記載,“自至和、嘉佑已來,費孝先以術名天下,士大夫無不作卦影,而應者甚多。”[10](卷11)此術“取人生年、月、日、時成卦,系之以詩,言人之休咎”,“又畫人物、鳥獸,以寓吉兇。”[11](三鈔卷12)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占卜更加平民化。如“乾道中,浮梁村落間,有術士方大年,精于禽課,邑人稱為方星禽。”[12](支庚卷2《方大年星禽》)這名鄉村卜者甚至用星禽術推測盜賊藏身之處,直至破案。豈止星禽而已,上述種種占卜方式均在民間廣為流行。
二、占卜與社會
宋代同前代相比,占卜被社會各階層更加廣泛地運用于社會生活各領域。與唐宋之際的社會變遷相適應,宋代的占卜又有其不同于前代的特點。前代,人們集中地為選擇所謂“黃道吉日”而運用占卜;宋代,人們更多地為預測自己的前程與命運而求助占卜。理學家程頤對此早已發覺,他敏銳而明確地指出:“古者卜筮,將以決疑也。今之卜筮則不然,計其命之窮通,校其身之達否而已矣。”[13]( 《河南程氏遺書》卷25)。占卜從注重“決疑”到側重“計命”,足以反映唐宋之際的社會變遷。這一變化突出地表現在宋代社會生活的以下三個領域。
其一、科舉。與唐代相比,宋代科舉的地位又有提高,成為朝廷選拔官員最主要的途徑。司馬光說:“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14]( 卷5《貢院乞逐路取人狀》)人們特別看重科舉,科場競爭格外激烈。宋神宗時,尚書左丞蒲宗孟指出:“舉天下而計之,三年之間,率多數十萬人而取三四百也。”[15]( 136《用人》)依此計算,科舉錄取率低至千分之一左右。當時,不僅“世人獲甲科者絕少”,[16](卷12)而且偶然性極大,飽學之士名落孫山的事時有發生。參與科場競爭的士人在感嘆“功名富貴真難致”[12](支丁卷6《南陵仙隱客》)之余,只得求助于所謂撋窳閿以及占卜。因此,名山大剎“每當科舉歲,士人禱祈,赴之如織。”[12]( 支丁卷8《陳堯咨夢》)同時,“京師賣卜者,唯利舉場時。”[17](卷73《卜者》)如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適逢省試,開封“相國寺一相士,以技顯,其肆如市,大抵多舉子詢扣得失。”[12]( 支丁卷7《丁湜科名》) 卜者每遇這一發財良機, “舉人占得失,取之各有術”。他們斂財的方式不外兩種,一是一概說是,可貪近財:“有求目下之利者,凡有人問,皆曰必得,士人樂得所聞,競往問之”;二是一律說不,可圖遠利:“有邀以后之利者,凡有人問,悉曰不得,下第者常過十分之七。皆以謂術精而言直,后舉獲倍,有因此著名,終身享利者。” [17](卷73《卜者》) 真可謂左右逢源,說是說不,都能騙錢。不少卜者趁機大敲竹杠。如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臨安一相士斷言汪應辰狀元,但開下天價:“吾言不妄,當與我五萬錢。” [12](支戊卷10《李汪二公卜相》)一言以蔽之,宋代的科舉考試之年正是占卜之風最盛之時。
其二、婚姻。古人將婚姻視為“人倫之首”、作為撝丈澩笫聰,占卜早已運用于婚姻。其主要用途有兩種,一是預測男女雙方的屬相是否相克,二是選擇吉日,確定婚期。除上述兩種而外,占卜在宋代普遍被人們運用于預測男女雙方,特別是男方的未來前程,以便選擇配偶,尤其是女婿。相傳,仁宗初期的宰相晏殊挑選仁宗后期的宰相富弼做女婿,靠的是會看相的王青。他一看就料定,還是個窮書生的富弼“須做宰相,明年狀元及第。”[18](卷上)而仁宗前期的宰相呂夷簡青年時代被知福州馬亮招為女婿,則是由于馬亮本人“善相人”。[18](卷下)據說,南宋中期的儒將趙方早年窮愁潦倒,且撈嫘喂琶玻?塾寫笮 ?但卜者認為是副貴人相:“一眼大,一眼小,大者觀于地,小者視四表。”岳陽(今屬湖南)富人胡氏聽信卜者之言,不顧妻子反對,以女“妻之”。[19](前集卷2《趙方異相》)而南宋末年的宰相陳宜中被一位商人選為女婿,則是由于這位商人本人會占卜。他“推其生時,以為當大貴,以女妻之。”[4](卷418《陳宜中傳》)宋代占卜選擇女婿成風表明,與前代不同,人們選擇女婿,尤其注重男方本人的未來前程,不再特別看重男方家庭的現實狀況。而這正是宋代“婚姻不問閥閱”的具體表現之一,其根本原因則在于典型的官僚已取代嚴格的門閥。[20]
其三、仕途。如果說魏晉乃至隋唐是格外崇尚閥閱的時代,那么宋代則是特別崇尚官職的社會。士人跑官成風,他們“日有奔趨,聞風即至,未嘗暫息。”人們給跑官者取下了“望火馬”、“日游神”等綽號。[21](卷2)宋代雖以冗官著稱,其實名額不限,全國官員最高額“凡四萬二千有奇”。[22](卷47《宋內外官員數》)北宋中期以后又員多闕少,有員無闕、有官無權者為數不少。何況官場爭奪激烈,官員權位往往難保,以致有“朝士今日不知明日事”之說。[23](卷20《雜事》)由于仕途未知因素太多,官員們居然相信“人生皆有定分,不容少有僥幸。”[24](續集卷上《范元章夢》)于是,“士大夫無不作卦影”,卜者“出入將相權貴之門”。[25](卷5)而官員聚集之地即是卜者發財之處。如開封相國寺、臨安中瓦等“士大夫必游之地,天下術士皆聚焉。凡挾術者,易得厚獲之來。”[26](卷下)相國寺一術士“一命必得千”,鄭紳、鄭居中叔侄不惜重金,“同往議命”。據說,術士料定兩人之命同為“異姓真王”,[26](卷中)后來果然不錯。然而“以命術聞于京師”的僧化成卻把蔡京的命算錯。他一再斷言:“此武官大使臣命,他時衣食不缺而已,余不可望也。”蔡京因此“大病”。[27](卷下)這實不足以為怪,奇怪的倒是政和、宣和年間,朝廷“除擢侍從以上,皆先命日者推步其五行休咎,然后出命。”難怪卜者公然炫耀:“士大夫窮達,在我可否之間。”[28](卷3《日者談休咎》)朝廷居然如此愚昧,卜者的地位竟如此之高。
三、占卜與
在宋代,占卜不僅運用于社會,而且從屬于。各種幾乎無不利用占卜,作為斗爭的工具。這些主要有以下三種。
其一、歷代帝王。宋太祖當年創立北宋,便利用占卜。軍校苗訓“號知天文”,他誑稱:“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久相磨蕩。”并斷言:“此天命也。”[29](卷1)這即是發動陳橋兵變的主要借口之一。太宗在做晉王時,卜者馬韶依據所謂“星命”,料定:“明日乃晉王利見之辰也。” [4](卷461《馬韶傳》)太宗次日果然即位,馬韶因此入仕為官,官至太常博士。真宗在做壽王時,太宗擬立為太子,因陳摶“善相人”,令他前去相面。陳摶“及門亟還”,聲稱:“王門廝役皆將相也,何必見王?”于是,“建儲之議遂定”。[30](卷7)徽宗登基前夕,更是利用占卜大造輿論。據說,哲宗曾就皇嗣問題,詢問有“神翁”之稱的卜者徐守真。徐“大書‘吉人’而二字上之,一時莫曉。”[25](卷1)過后方知,徽宗名佶,拆開即是“吉人”二字。而相國寺相士陳彥早已將徽宗的命定為“大橫之兆”即“天子之命”,[28](卷6《賣卦陳》)他以后因此官至節度使。不必再舉例,所有這些無非是帝王利用占卜,將其一家一姓一人的統治神化為所謂“天意”。
其二、農民起義。北宋初期,李順即將占卜作為發動起義的工具。據記載,一相士對李順說:“汝有異相,當為百日偏霸之主”;[31](卷9)一卜者“析順字,謂:‘居川之傍一百八日。’”結果,“較其即位、授冊之日,不差毫發。”[32](卷2)這固然也可視為統治者對農民起義的解釋。另據記載,北宋中期的王則“習圖讖諸書”;[29](卷161)北宋末年的方臘撏兇蟮酪曰籩跀;[4](卷468《童貫傳附方臘傳》)南宋初年的鐘相“挾左道以惑眾”[33](兵10之32)。這些雖屬誣蔑之語,但從中可以推測,王則等人也很可能利用占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農民起義將占卜作為斗爭的手段,自在情理之中。
其三、反叛。其中最突出的事例,莫過于宋神宗時的趙世居案和宋寧宗時的吳曦之叛。趙世居是宋太祖的玄孫,與李世寧、李逢等人過從甚密。他們擅長“言人休咎”,[10](卷5)宣稱“世居當受天命”,[34](卷16)企圖利用占卜,擁立趙世居,結果被處死。[35]吳曦名將吳璘之孫、四川安撫副使,擁兵自重,早有反叛朝廷之心。據說,他夜觀星相,發現“月中有一人”,“與己惟肖”,即宣稱:“我當貴”,[32](卷8)并起兵。很清楚,吳曦無非是假托神奇以自欺并欺人。而一卜者則對吳曦之叛作解釋,他“拆曦字,謂:‘三十八日,我乃被戈。’”[32](卷2)認為吳曦雖必反無疑,但38天即覆滅。古人往往不是用歷史解釋,而是用解釋歷史,這又是其證。此外,如宋徽宗時的趙諗、張懷素等均利用占卜謀反。趙諗出身進士,官至太常博士,相傳他“夢神人授以詩”:“冕旒端拱披龍袞,天子今年二十三。由此有猖狂之念。”[36](后錄卷7) 趙諗自稱天子,并改元隆興。張懷素則是個撘哉擠縊??鷶的流民,自號“落拓野人”。據說他撗勻誦菥唐難?群小從之如市。敳⑸?茡金陵有王氣,欲謀非常,分遣其徒,游說士大夫之有名望者。擺36](后錄卷8)與吳曦不同,趙、張二人均無任何實力,一被揭發,即被處死。但由此也可看出,占卜確屬宋代一切必用無疑的工具。
四、占卜盛行的原因
宋人徐度早已指出:“所謂命術者,類不可信,其有合者,皆偶中也。”[27](卷下)莫說一般江湖卜者,就連被朱熹視為“老友”、著有多種占卜書籍的理學家蔡元定,雖然號稱“通術數”,但“其間吉兇不能皆驗”。他被斥為“妖人”,貶死道州(即今湖南道縣)后,仍有人著詩,予以冷嘲熱諷:“掘盡人家好隴丘,冤魂欲訴更無由。先生若有堯夫(即邵雍)術,何不先言去道州。”[37]行文至此,人們或許會問:占卜分明是,宋代科技進步,朝廷又嚴格禁止,何以占卜如此盛行?宋代的科技確有進步,然而豈止宋代,直到近代,科技的進步都不足以改變人們神靈崇拜的觀念,扭轉由來已久的占卜習俗。
至于說宋代嚴格禁止占卜,雖然事出有因,但并不完全是事實。的確,從北宋初年開始,朝廷即屢降禁止占卜之詔。諸如宋太宗于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十月降《禁天文相術六壬遁甲三命及它陰陽書詔》,[29](卷18)宋真宗于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正月降《禁習天文星算相術圖讖詔》,[38](卷198)又于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四月降《禁天文兵書詔》,[38] (卷199)宋神宗于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四月降《禁私有圖讖及私傳習者詔》[29](卷18)之類,簡直舉不勝舉。詔令斥責卜者“所習皆懵昧,無所取。蓋矯言禍福,誑耀流俗,以取貲耳”,[29](卷18)實屬言之鑿鑿。對于違犯者,處分也很重。如宋太宗在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十一月,“令諸州大索明知天文術數者,傳送闕下,敢匿藏者棄市,募告者賞錢三十萬。” [29](卷17)然而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上述詔令的發布大致均有其背景。如宋太宗嚴懲卜者是在其利用占卜登上皇位10余天之后,而宋神宗申嚴占卜之禁則是在趙世居案發之初。二是詔令并不一概禁止占卜。如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十月所下詔令,明確規定“除二宅及易筮外”,即將相宅、相墓、易占、卜筮排除在禁止范圍之外。所有詔令禁止的重點都在于利用占卜謀反。三是詔令并未嚴格執行,否則無須不厭其煩,一再重申。
其實,與前代相比,宋代對占卜的管理反而較為寬松。唐、五代設有管理占卜的專門機構—太卜署,凡屬官府管理的占卜活動即所謂“卜筮正術”,一概不許民間參與,民間不得收藏和傳習有關書籍。宋代撤消了太卜署,所謂“卜筮正術”得以在民間流行。當時雖無太卜署,但通過司天監(元豐官制改革以后稱太史局)培植包括卜者在內的方技之士。北宋初期的楚芝蘭,即是一例。他“自言遇有道之士,教以符天、六壬、遁甲之術。屬朝廷博求方技,詣闕自薦,得(司天監)錄為學生。以占候有據,擢為翰林天文。”[4](卷461《楚芝蘭傳》)何況歷代帝王無不利用占卜,并對精通所謂“占卜之學”的人士禮遇有加。如陳摶“來朝,太宗待之甚厚。”[4](卷457《陳摶傳》)“真宗優禮種放,近世少比。”[39](卷5)如果說陳摶、種放畢竟是著名隱士,那么陳彥無非是個江湖卜者,宋徽宗竟將他封為節度使。最高統治者諸如此類的作為,對占卜的盛行實屬推波助瀾。
宋代占卜盛行,具體原因雖多,但關鍵在于當時社會流動的趨勢增大。[40]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土地作為商品更多地投入市場,土地所有權的轉換頻率明顯加快。用宋人的話來說,即是:“如今土地一年一換家。”[41](卷1《田蛙歌》)于是,在經濟上由貧而富者有之,由富而貧者也有之。“今之富民鮮有三世之久者”,[42](《上邱憲宗卿書》)正是當時的社會現實。即使富豪也不免懼怕:“今日萬鐘,明日棄之;今日富貴,明日饑餓。”[43](卷7)與此相適應,在上隨著門閥制度的崩潰, “朝廷無世臣”, [13](《河南程氏遺書》卷17) “無百年之家”[13](《河南程氏遺書》卷15) 出現了“略觀貴途,良鮮舊族”;[44]“顯人魁士,皆出寒俊”[45](卷1)的局面,由賤而貴或由貴而賤的事均較為常見。加之當時政局反復、宦海沉浮,官員休想只升不降,甚至很難終身為官。難怪他們“常若逆旅人、將行者”,[46]( 卷4《志尚》)隨時準備丟官還鄉。由于不可預料的因素增多,未來前途的未知數增大,人們出于對由貧變富、由賤變貴的企盼和對由富而貧、由貴而賤的恐懼,難免更多地求助于占卜。在宋代,那些據說“能推人命貴賤”的卜者,“其肆如市”,“其門如織”,并“出入將相權貴之門”,完全可以理解。
還應當指出,土地所有權的轉換頻率的加快使土地集中的過程提速,其結果是大量農民失去土地,社會上的無業游民增多。他們急需尋找生計,做個可望“其肆如市”,“其門如織”的卜者,無疑是一條較好的出路。難怪當時不少江湖卜者出身無業流民。前面講到的張懷素,即是一例。此外,如號稱“道人吉兇雅有驗”的劉快活“不知何地人”。而“時時言事多中”[25](卷5)的風僧哥、劉跛子等人均不時游蕩于街頭巷尾。在江湖卜者中,因賣卜而大發橫財,由窮變富者大有人在。如貧苦無告、“游術江左”的蔣堅適逢“戊子科舉,士人登其門如織,幾獲錢百五千,從此小康。”[12](支甲卷10《蔣堅食牛》)有的豈止小康,實屬暴富。王安石對此有所描述:“汴之術士若挾奇而以動人者,大祀、宮廬、服輿、食飲之華,封君不如也。”[2]( 卷32《汴說》)總之,宋代買卜者與賣卜者的增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社會流動趨勢增大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朱瑞熙等.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2]王安石.王文公文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點校,1974.
[3]曾敏行.獨醒雜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1986.
[4]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77.
[5]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m].四部叢刊初編[z].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6]黃正建.唐五代占卜略論[j].國際中國學研究(漢城),1999,(2).
[7]洪邁.容齋隨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1978.
[8]文瑩.湘山野錄[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4.
[9]文瑩.玉壺清話[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4.
[10]魏泰.東軒筆錄[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5.
[11]俞樾.茶香室叢鈔[m].筆記小說大觀[z].上海:進步書局,1936.
[12]洪邁.夷堅志[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1.
[13]程顥等.二程集[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1.
[14]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5.
[15]黃淮等.歷代名臣奏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
[16]吳曾.能改齋漫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點校,1979.
[17]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1981.
[18]孫升.孫公談圃[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91.
[19]不著撰人.湖海新聞夷堅志[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6.
[20]張邦煒.試論宋代摶橐霾晃史г臄[j].歷史研究(北京),1985,(6).
[21]吳處厚.青箱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5.
[22]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86.
[23]丁傳靖.宋人軼事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1.
[24]周密.癸辛雜識[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8.
[25]蔡 .鐵圍山叢談[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3.
[26]張端義.貴耳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z].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27]徐度.卻掃編[m].文淵閣四庫全書[z].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28]周 .清波雜志[m].北京:中華書局校注,1994.
[29]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79.
[30]邵伯溫.邵氏聞見錄[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3.
[31]陸游.老學庵筆記[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79.
[32]岳珂. 史. [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1.
[33]徐松.宋會要輯稿[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57.
[34]司馬光.涑水紀聞[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9.
[35]李裕民.宋神宗制造的一椿大冤案――趙世居案剖析[a].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c].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36]王明清.揮麈錄[m].上海:前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點校,1961.
[37]龐元英.談藪[m].陶宗儀.說郛[c].北京:中國書店影印,1986.
[38]不著撰人.宋大詔令集[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62.
[39]王辟之.澠水燕談錄[m].北京:中華書局點校,1981.
[40]張邦煒.兩宋時期的社會流動(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成都),1989,(2).
[41]羅椅.澗谷遺集[m].豫章叢書[z].南昌: 豫章叢書編刻局,1926.
[42]呂皓。云溪稿[m].續金華叢書[z].金華:胡氏夢選樓,1924.
[43]朱熹.近思錄[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社影印,1990.
[44]彭汝礪.上哲宗乞詳定袒免親婚姻條貫[a].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1999.
[45]趙彥衛.云麓漫鈔[m].文淵閣四庫全書[z].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46]潘永因.宋稗類鈔[m].北京:書日文獻出版社點校,1985.
3、現在占卜在某些地區(一般是規模很小的村落,或者是文化比較蒙昧的地區)很盛行,但在大城市幾乎絕跡,因為警察就喜歡抓這個。網上的占卜,包括某些心理測試(最著名的象“你適合娶什么樣的老婆”)在網上很火。
姓名:維塔斯(vitas) 性別:男 出生于年月:1981年2月19日 國籍:俄羅斯 職業:歌手 發行唱片:7張 維塔斯是誰? 他是一個人,有人卻說他是一個神; 他在神話和現實中任意往來; 他在地獄和天堂中穿梭徘徊; 他的聲音跨越5個八度,疑似天籟; 他能唱出高妙的瑟音、連音、震音、顫音和華彩樂段; 他的真名幾乎沒人知道,也沒有人知道能在哪里找到他; 他是在克里姆林宮舉辦個唱的最年輕的歌手; 他用獨有的海嘯音震掉了水晶吊燈; 他住在地下室,在黃昏的時候才像蜘蛛一樣爬出來開始創作; 他有酷似閹伶歌手的唱腔,渾然天成,高音部分雌雄難辨; 他很另類,因為他敢于涂上最鮮亮的口紅; 他喜歡在高音唱到一半的時候,關掉話筒,讓自己的聲音戛然而止; 他很神秘,因為他從不接受媒體采訪; 他很有魅力,只要他開口唱歌,你就無法不去注視他; 他招牌似的眼神和微笑,如同鬼魅,讓你如中了咒語般失去抵抗力; Vitas中國在線: http://www.vitas.com.cn/ Vitas專輯 1、《哲學的思考》專輯 《幻想》作詞作曲:vitas 《第7元素》作詞作曲:vitas 《歌劇2》作曲:vitas 作詞:vitas &博羅夫斯基 《卡爾松》作曲:vitas 《歌劇1》作曲:vitas 作詞:vitas &博羅夫斯基 《我的死亡生日》作曲:vitas 《靈魂》作曲:vitas 作詞:vitas &博羅夫斯基 《身體》作詞作曲:vitas 《老唱機》作詞作曲:vitas 《馬戲團》作曲:vitas 2、《微笑吧》專輯 《微笑吧》作曲:vitas 作詞: ПлачковскийД & vitas 《親愛的音樂》作詞作曲:vitas 《蠟像》:作曲:vitas 作詞:ПлачковскийД & vitas& 普多夫金C (老布?) 《別人的憂愁在哭泣》作曲:vitas 《幻想的夢》作曲:vitas 作詞: ПлачковскийД & vitas 《第比利斯的雨》作曲:vitas 《盲眼的藝術家》作曲:vitas 作詞:ПлачковскийД & vitas& 普多夫金C 《圣徒》作詞作曲:vitas 《再見》作曲:vitas 作詞: ПлачковскийД & vitas (PS:不是"good bye"那首) 3、《媽媽》專輯 《星星》作曲:vitas 作詞:vitas&ПлачковскийД 《媽媽》作詞作曲:vitas 《秋天的葉子》作曲:vitas 作詞:vitas & ПлачковскийД 《多年以后》作曲:vitas 《天啊,我多么的愛》作曲:vitas 《小發辮》作曲:vitas 《甚至星星也顯出了書信的樣子》作曲:vitas 《稍候》作曲:vitas 作詞:vitas & ПлачковскийД 4.2004 <Песни моей мамы> 我母親的歌/Songs of My Mother 1. Птица счастья / 幸福之鳥_The Bird of Happiness 2. Любите пока любится / 還在愛的時候就愛吧_Love While You Can Do It 3. В краю магнолий / 在木蘭花的邊疆_In the Land of Magnolias 4. Все могут короли / 國王萬能_The Kings Can Do Everything 5. Зима / 冬天_Winter 6. Гадалка / 女占卜者_Fortune-Teller 7. Букет / 花束_Bouquet 8. Морская песенка / 海的歌謠_A Sea Song 9. Говорящая кукла / 會說話的玩偶_Speaking Doll 10. Отцвели хризантемы / 菊花謝了_The Chrysanthemums Have Faded 11. Горький мед / 苦蜜_Bitter Honey 12. А цыган идет / 一個吉普賽人在行進_The Gipsy Goes On Walking 13. Одесса / 敖德薩_Odessa 5、《永恒的吻》專輯 《永恒的吻》作曲:vitas 作詞:vitas & 馬爾采夫. М 《黑夜一半,白天一半》作曲:vitas 作詞:vitas & 馬爾采夫. М 《心跳》作曲:vitas& 馬爾采夫. М 作詞:vitas & 馬爾采夫. М 《首都街》作曲:vitas 《我相信愛》作詞作曲:vitas 《咒語》作詞作曲:vitas 《汗衫短褲》作曲:vitas & 舍甫琴科. М 《互聯網心情》作曲:vitas(無字歌) 2張單曲集 <Опера #2> 歌劇2/Opera No.2 Opera No.2 MTV 1. Опера #2 2. Opera #2 Vitas Mix 3. Opera #2 Vitas acoustic ver. 4. Opera #2 Vitas Analog Orchestra by That Black 5. Opera #2 FM remix 6. 我的死亡生日/The birthday of my death 再見/Goodbye 1. Good Bye (original version) 2. Good Bye (без обработки вокала) 3. Good Bye (на арабо-французском сленге) 4. Ave Maria 5. 白俄羅斯/Belorussia 6. Good Bye (la track gangsta pumping mix) 7. Good Bye (la track gangsta club mix) 8. Опера #1 (mpeg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