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佛事用的供香簡要方法?
在供香之前,首先要洗手、漱口,端正衣冠,身心寂靜祥和。此為清凈身心。
接著,我們拈起所供養之香,燃香持至胸前。若誠心禮佛,可以選擇好一點的香為佛事的供奉,建議你考慮到無相銅爐官方網站一對一的根據你的情況專門定制幾盒適合你的佛事香,
這香比外面的化學香(有害之物,損功德)、普通香之類的效果還要好,一直也是我身邊善信修行增緣的輔助佛寶。
念誦:六字大明咒
唵(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
上香時,用中指、食指將香夾住,拇指頂住底端,余二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立向上,以免燒到他人。
在供香之后,接著應當念誦供香偈,供香偈云:
愿此香花云,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圣。
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
普薰諸眾生,皆共證菩提。
然后歡喜的供香,將香置于香爐中。
放香之后,接著我們要恭敬禮佛三拜。
最后我們雙手合十,一心回向、祈愿,眾愿自然成就。
回向時我們可以念以下的偈誦: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要看看是什么風俗來說啊。。。
客家風俗是一個民族在生產、服飾、飲食、居住、婚姻、喪葬、節慶、娛樂、禮儀、信仰等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廣泛流行的、經常重復出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就是人們自覺的喜好、風氣、習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間,為大眾所自覺傳承。漢族文化歷史悠久,風俗源遠流長,已有上下5000年連綿不絕的歷史。這一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比擬的歷史優勢,使得漢族的風俗,無論哪一種、哪一類,都格外豐富而迷人。 客家水龍-西部客家洛帶古鎮
客家保留的傳統風俗,大都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移民帶來的。客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數民族,同時將其風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風俗之中,又在與其他地區、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們的良風美俗,加上客家人口眾多,居住地域廣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風俗在傳承和變異中,顯得特別豐富多彩,包羅萬象。 客家的風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為漢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風俗具有凝聚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盡管客家風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風俗的基本內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這無論是哪一個省、哪一個地區,也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港、澳、臺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處西方民族包圍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無一例外。
客家佛事念的內容?
一般是佛經!
這是什么呀
佛菩薩的雕像,其實也是佛菩薩為堅定佛弟子、信眾們的信心的示現,這些只是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恭恭敬敬、誠心誠意才是最關鍵的,所謂“心誠則靈”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你若不放心,就直接念黃財神咒就可以了!念上15分鐘,差不多過108句了。
建議誦持《地藏經》,地藏菩薩與無形的眾生有大因緣,誦持《地藏經》能讓這些眾生無比歡喜,護持你修行。地藏經比較長,誦一遍大約要一個半小時。注意誦經時不能和別人說話或打手式,渴了可以喝水,誦經不要著急,咬字要清楚,因為有許多無形眾生在聽你讀。誦完在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