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地球上已經誕生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人類就已經擁有了高等智慧文明,在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已經成為了自然界當中非常強大的存在,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改造自己周圍的環境,但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卻難逃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不管是任何的生物都必須要服從大自然的規律,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就比如生老病死,這個過程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
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死亡這件事情確實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是怎樣的感覺,人類在死后會去往哪里?正是由于出于對未知的恐懼,所以很多人認為死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從一方面來說死亡不僅僅會讓自己的身體變得非常的痛苦,還會讓自己和親人陰陽兩隔,在世界上這個人就徹底的消失了。
因此從古至今,從來都不缺乏想要實現長生不老的人,但是他們得到的結果卻都以失敗而告終。曾經就有科學家表示過,其實人類在死后并不會真正的死亡,而是每隔150年之后就會重新輪回一次,也就是說在死亡150年之后將會重新回到地球上,也就是死而復生,那么這是真的嗎?這是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能難道他們又在人的身體當中發現了一些奧秘嗎?
我們所說的人在死亡之后消失不見,是從宏觀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的,而科學家的作業分析是從人身體的微觀角度來分析的,不管是人還是動植物,都是由粒子電子等一些簡單的物質構成的,而人類在死亡之后,從微觀的角度來講,人類是無法看清的,就比如人類的靈魂以及大腦的思維意識,他們可能并不會隨著人體的死亡而消失,我們之所以無法看到它們,是因為它們以粒子的形式而存在。
從物理學上來講,根據能量守恒定律,任何的能量都不會憑空的出現,也不會憑空的消失,這維持了整個地球的平衡,這些能量可能會以另外的一種形式而存在。人在死亡之后分解成各種各樣的例子,或許在150年后會通過量子糾纏等其他的方式再次進入人類的體內,成為一個新的生命體,這些基因也會重新的排列組合。
要看你生前的所為
1善良之人死后可在90天之內投胎做人
2中性之人死后則先做一次畜生才有重新投胎
3十惡不赦之人死后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
佛教的輪回:“六道輪回”,他們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不尋求“解脫”,就永遠在“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
但是我們大家心里又都非常地清楚,死亡其實是一件平常不過的事情,每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而且還是每個人,每個生命都不可避免地會經歷的一個過程。那為什么人們那么害怕死亡呢?其實這很大的原因就是分別,因為一旦去世,就不可能再次陪伴在自己親人的身邊了,曾經的存在也只會是一種回憶與思念。
難道發生死亡之后就真的就永遠不在了嗎?其實這個說法應該誰也不能去保證吧,畢竟像上輩子、下輩子、生命輪回這樣似乎在表明人是可以多次生活在世上的詞語都是人們所熟悉的。
當然,根據科學來看的話是不應該存在有生命輪回這樣的說法的,而生活在以科學為根據的時代的我們也應該去信任科學。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卻也是用科學無法解釋的。就比如說一個人去做一件第一次做的事情時居然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像是在之前就已經經歷過一樣。這樣似曾相識的感覺應該不少人都有同感吧?
曾經有各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去世的時候,身體的重量會發生變化,之后比之前輕了21克。有人提出這個重量或許是人們口中所講到的靈魂的重量。在量子力學中也有表示人在失去意識時,意識會以量子形態分布在宇宙當中。所以那些失去的重量,或者是散布在宇宙中的意識會不會再次回到地球上呢?如果再次回到地球上不就表示著輪回是存在的?
有研究人員嘗試著在人體基因的角度上去驗證生命輪回的說法。經過大量人體基因重疊的研究,有人提出了每經過150年,人就會發生一次輪回。也就是說在150年之后的世界上會有一個人的基因和現在的某一個人的基因重疊,基本相當于一樣。
但是這樣的說法很快就被人質疑了,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基因相似度很高的人,甚至是別的生物都有很多,單單從基因重疊的方面時很難去證明輪回的說法的。而如果地球上同時有兩個人的基因的相似度很高,也不能說是由同一的前身輪回過來的吧。
應該大約是360億年
丁-伊思蘭在《宇宙的最終命運》(1983年出版)一書中提出,1031年后,宇宙將形成一個超巨型黑洞,質量達1015倍太陽質量。
這個超巨型黑洞需要10106年時間才蒸發完,而變成電子和光子。
還有些理論認為,黑洞不可能將所有物質都吞食掉,逃給厄運的物質游離于黑洞之外。不過,這些游離物質因質子衰變而成為反電子和光子,只需要1033年。
有一種理論認為,由黑洞蒸發而來電子和由質子衰變而來反電子,并不是都雙雙湮滅成能量和光子。它們有的在1071年后雙雙組成相同繞轉的電子對原子(也叫偶電子素)。這些偶電子素每10萬年才靠近1厘米,由于相距遙遠,(直徑達幾萬億光年),最后相遇湮滅需要10116年的時間!
宇宙壽命還有240億年 新華社專電 美國科學家日前發表論文介紹說,宇宙至少還能“活”240億年,比他們原先預計的要長。 科學家們利用哈勃望遠鏡的觀察,計算宇宙中的暗能量,得出了上述新結論。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安德雷·林德領導的研究小組之前曾經稱,他們研究預計,宇宙的壽命將還有1 10億年。 但科學家介紹說,最近哈勃望遠鏡觀察到了一些超新星,它們離我們遠去的速度比以前觀察到的超新星更快,這意味著宇宙膨脹速度比我們預計的更快。根據這些新發現,林德等發表新論文認為,宇宙目前只度過了其生命的三分之一,它還能存在240億年左右。 科學家解釋說,他們根據暗物質理論建立了一個估計宇宙年齡的模型。根據該模型,宇宙最終將坍塌,并從而算出了宇宙的壽命。不過鑒于人類迄今尚未直接觀察到暗物質,也不清楚宇宙膨脹速度如何變化,因此上述結論只是在假設之上的理論結算 。
60年一個輪回
“輪回”是個梵文名詞,意思是“輪轉”或是“生命的循環”。只要我們不自主的被囚禁在生死的循環里,就是在輪回之中。目前我們如同旅行者一般,被賦予寶貴人身。這次生命結束時,我們的心念——更正確的說是“心識能量的相續”,將無可選擇的被“業風”吹至另一個生命里面。心識將居住在另一個輪回的身體之中,這個生命又會結束。我們的心識將繼續不自主的向前推進,這種過程會一再重復,直到我們找到逃脫的方法。
是什么把我們系縛在輪回之輪呢?是行為創造出來的業力以及發動行為的煩惱。業和煩惱把我們系縛在不同的身體中輪回,就像繩子將犯人綁在柱子上一樣。不同的是,我們自己為業和煩惱的繩索打結,痛苦并非他人加諸于我們身上的。
只要繼續在輪回中流轉,將不斷經驗不滿足與苦惱。思索一下,目前這個身體,帶給我們多少煩惱。我們必須喂養它,給它衣服穿,費心照顧它,以維持健康。我們必須在陽野或工廠里做工,賺錢養它,并建造房屋為它保暖。經過一天辛苦的工作,身體十分疲勞,我們的心也因而感到沮喪。然而,不管多么保護自己,身體還是會生病或受傷。即使沒有人愿意和這個帶來不適的身體綁在一起,似乎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讓我們脫離它而生存。這種無法自由選擇的情況,就是輪回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