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寺院,有一些需要注意的:
一是寺院是修行之所,是眾生種福田的地方。果報很重,行善則善報加倍,行惡則惡報加倍。寺院的東西,即使一草一木,也不敢亂取用。這個果報很重,要注意。在寺院多做善事,比如打掃清潔、禮拜供養。
二是進門時,注意不要踩門檻,不要走中間,從兩側進出。
三是上香時,不要多點,一支或三支就可以了。不要一燒一大把。功德不是香燒得越多越大。
四是在上香時,默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在禮拜時禮拜三次,每次各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做,功德無量無邊。
五是許愿。很多人以為許愿就是我想如何如何,如果保佑我實現了,我就還愿,給你多少多少供品或唱戲什么的。這樣做就錯了。
能不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如果是婚姻,要看兩人的緣,如果是事業,要看自己的福報。緣是前世注定的,隨緣就好,沒有太好的辦法。但福報不同,福報是可以培福的,就是多做好事。
佛可以幫助你外面的條件具備,比如讓你遇到機遇,但如果你的福報不夠,佛也沒有辦法。如同種地,我們可以幫助種子施肥、灑水,保溫,但如果沒有種子可種,那么就是白費力氣。福報就是那個種子,它是決定性的。
因此,許愿可以這樣許,就是祈請佛菩薩加持自己如何如何,而自己發愿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多少善事,比如放多少生、印多少經,讀多少佛經,念多少佛號,許做善事的愿,數量要比自己正常做難些多些。如果自己正常一天能念一部經,可以發愿念兩遍,如果自己的經濟能力一般每次放10元,可以發愿放20元生。如此這般。
1、素臉、素裝(長褲),不要窮動物皮毛類服飾。
2、心理要清靜,最好止語。
3、看見法師要停下來,讓法師先行。
4、進入大殿要順時針繞佛像。
5、不要大把大把的燒香,三支清香足夠。
6、想去寺院祈福一定要在家里想好,不要禮拜時想求的事太多而把主題忘記了。最好一次一個愿,完滿后,還了愿再求第二個愿。
7、祈福時不要忘了報上自已的信息(住的地方、名字、)
南無阿彌陀佛!
佛門慈悲,初學者只要虔誠恭敬,就沒有什么禁忌。
建議到網上搜《佛門儀規》,看看視頻,就基本懂得佛教常識了。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煩惱,有些人會選擇到寺院燒香拜佛,祈求解脫煩惱。可是,如何燒香拜佛,燒香時的忌諱有哪些你都知道嗎?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燒香拜佛要注意的事項。
一、進門注意事項
寺院建筑中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寺都有講究。而正中間有三道門,才是供人們進用的。一般旅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的那道門叫做空門,只有出家門才能進去。
進門的時候,先邁哪只腳呢?男左女右,即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要注意千萬不要踩在門檻上,而這一步,需要邁得大一些,越大越好。
二、燒香注意事項
三支香火代表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也是對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恭敬。普通游客進寺要依寺規上三炷香,拜完要將三炷香依次插入香爐,且不得擅自燒大香,以免傷人和污染環境。
民間燒香,三炷香為自己祈福,六炷香為兩輩人祈福,九炷香則是為三代祈福。十三炷香是功德圓滿的高香,也是一個極致。
燒香應該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一般人都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平時慣用左手的人,則采用相反的拿法。首先點香,要越旺越好,然后雙手拿香,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方,把香舉過頭頂作揖行禮。燒香之后再叩頭。
三、頂禮(俗稱“叩頭”)注意事項
恭恭敬敬地頂禮十方諸佛菩薩,即兩膝、兩肘及頭著地。“頂禮”是向佛、菩薩或上座行此。雙膝跪下,頭頂叩地,舒掌雙手過額頭,以示頭觸佛腳,恭敬至誠。一般作揖行禮之后,把香插入香灰插里,便可進門叩頭。跪拜時,要認準佛祖菩薩,不能亂叩頭。
下跪的姿勢是雙膝跪在蒲團上,兩手合十。兩掌合十要注意手心呈空心狀,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住,可許愿望,又可向下至心口,默念,再展開兩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四、開光注意事項
祈禱中還有一個開光的儀式,當然是由得道高僧來主持是最好。家里如果有已經開光的物品,要初一、十五凈手焚香,否則為不敬。但是如果是非常特別的開普光的物品,是可以隨身攜帶的。
可以將需要開光物品用紅紙或紅色錦囊包裹,寫著被祈福者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的紙和隨喜一份(最好和三六九數字相關),請大師幫助開光。
需要開光物件會放在一個托盤里,放在佛前,大師念數篇經文,即是佛光普照。您的物品就會富有靈氣和法力,并可以帶在身邊保佑你。
燒香拜佛時,還應該注重儀表整潔,衣著樸素,不要過于艷麗,同時也不要在佛堂內嬉戲打鬧。
開光之后的貔貅顯現靈性 佩戴也是有一些禁忌的 但是并不是需要所有的事都小心翼翼
貔貅開光之后不能其他人撫摸 自己撫摸是沒有關系的 只要不是有意的撫摸到貔貅的眼睛和嘴巴就沒事的 這樣隔著衣服被摸到也不會影響貔貅的靈性的
開光貔貅吊墜佩戴的其他禁忌:
1.貔貅吊墜佩戴的時候貔貅的頭部向上寓意蒸蒸日上,同時也是可以吸納日月靈氣納八方之財。
2.貔貅吊墜佩戴在衣內和衣外都可以,在衣外時盡量避免其他人觸摸,在衣內時經常清潔貔貅,清潔之后用干凈的布擦拭就可以。
3.貔貅避免沾染血液,沾染血液會污染貔貅招財靈力,如果沾染血液及時的用清水清潔就行。女士經期佩戴貔貅不影響。
4.貔貅都為天然材質,不能接觸化學物品,而且洗澡為去除自身污垢,洗澡的時候需要取下。貔貅開光之后不見污穢,房事的時候也是需要取下的。
5.貔貅忌強光,自然光線和生活光線都是沒事的。強光所指電焊光、強烈的LED燈。
6.睡覺時是可以佩戴貔貅的,如果佩戴貔貅睡覺不方便的話,也是可以取下放在床頭的。
7.長時間不佩戴貔貅的話,可以取下紅布包裹收納在首飾盒當中,避免強光和灰塵。取出重新佩戴的話,清水清潔一遍擦拭或者晾干佩戴即可。短時間不佩戴的話任意放置。
8.貔貅可以經常撫摸和清潔并增加貔貅的靈性,從頭到尾撫摸,但是不要用力的摳挖貔貅的眼睛和嘴巴。無意的觸摸到沒有關系,如果觸摸了眼睛和嘴巴,及時清水清潔。不可用洗衣液、洗潔精等化學物品。
吉照堂至尊貔貅是全網奉請人數最所的貔貅,是在千年古剎天龍寺的大雄寶殿之中舉辦的,除了對開光儀式要求嚴格正規以外,開光之時所請的法師也都是持有正規戒牒的大德高增,法師們在給本命佛開光的時候,是通過自身的修為以及愿力等來消除本命佛原有的對持有者不好的磁場,加之于特殊的靈力。并且祈禱諸佛菩薩保佑其主,使之成為自身帶有靈性的能夠保佑持有者的圣物。
一定要奉請正宗的開光貔貅才具有真正的靈性。開光吉照堂貔貅正宗佛門寺院開光,高修為的法師對佛法、經文、咒文的理解,在愿力、咒力等加持的基礎上,使貔貅開光之后靈性充足,廣大緣主對吉照堂的肯定,也從側面說明了開光貔貅的靈驗程度。
過去老祖宗們斬荊披蕀,跋山涉水,開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飽經風吹雨打,雷轟電擊之余,內心里油然生出對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萬物者各有各的神祇。后來有了宗教思想,這種神道觀念也變的更具體、更實際。中國人的胸襟其實是很寬闊的。總認為,神既然為保護人類而來,當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來者不拒,佛教有佛教的神佛,道教有道教的神,儒家雖然沒有發展出宗教的形式、宗教的組織,但孔夫子卻說過一句“聰明正直謂之神”的話,等于是替神正名。其實只要你心誠,求任何一個佛菩薩都可以。不過現在人們求觀世音菩薩的是最多。因為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說法。 具體說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沖。 拜佛的具體講究 到廟中拜神可有發覺除了廟中主神外 還有許多香爐例如福德、天地、門神或其他神祗如果沒有留意的便要注意了。俗云:“入廟拜神、入屋叫人” 這是一種尊重及禮貌入廟拜神要供香但并不代表神祗會吸這些香這是一種與神靈打招呼的方式。 首先說選門進,寺廟建筑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鄭博士提醒注意: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1、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2、燒香的話,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3、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 燒香時,先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 4、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祈福還有一個儀式叫"開光",當然是由得道高僧來主持最好。平時開光的東西置于家中,須得初一十五凈手焚香,否則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開普光,則不同,開光的物件可隨身攜帶。供開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5、把開光的物品和寫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記不住生辰八字可不寫)的紙用紅紙或紅錦囊包好,遞上隨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數字相關),請大師幫忙開光。言語需恭敬,否則冒犯了大師,不給你開光。開光的過程是把所有的開光物件放于一托盤,置于佛前,大師念經數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賦于靈氣與法力,可以帶在身邊保佑你了。 四、拜神佛相關禁忌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入寺門后,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靠邊行走。 大德拜佛示范進廟前沿盡量不要走中間,沿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盡量不要走正門,因為方丈門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而沙彌等從偏門進,所以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盡量應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女人進去時盡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心要虔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嘩和講不吹幕壩鎩;不要跨過蒲團,因為也會給人一種不莊嚴的感覺,而你后拜,卻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可能會讓別人起嗔念,貪、嗔、癡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滅難見真如本性。去道觀許愿是要還愿的。一年愿望實現后回來,方法進去問人就可以了。如果沒許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還愿的,但是你最好許個做多少善事的愿。就發愿來促使你本身的許愿。不要不經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寺院通常有經書贈送的,不要忘了請幾本,世間之物還有什么比經書更珍貴的。請來的經書護身符不可隨意放置,應該取干凈的書柜放好。同房時房間切不可有佛經護身符等法物,因為護身符等是護法護身的,沾上邪氣將會起不到作用,這才是切記的。如果是因為被邪魅債主纏身,拜完時做回向時念將拜佛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他們也會高興的。五、其他注意事項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在為了防止火災,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上香時先上香后禮拜,很多人抓著一大把燃著的香到處拜,滾燙的香灰在寺院到處飄著,陣陣濃煙熏著人們的眼睛,以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誠,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實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后經過沒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凈自心。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愿;然后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拜完后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女人例假來的時候不要去上香.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燒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放心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不過見過很多信佛的人請上一串念珠掛在脖子上,師父說這樣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們以后如果請了念珠,請把他帶在手上。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的。六、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評佛像之莊嚴與否,凡佛像不得安于臥室內。 2.凡經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如因時間、空間不便,可合掌或問訊。3.見有佛像損壞,應予妥當進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4.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余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愿此香華云,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圣)。點香時不可用口吹火熄。將香插好后,退半步問訊即可、不用一直點頭。如看見佛像或經書置于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凈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敬時,宜私下善言相勸。神佛具體拜法拜佛宜從佛制,其拜法與俗制不同,茲將拜法詳述如下: (一)兩手(十指并攏)和掌(斜向上)當胸,站于蒲團之前, 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于蒲團上 (三)以左掌按于蒲團之前左邊; (四)以右掌從中心移于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 (五)以頭按于兩掌中間之蒲團上;(六)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 (七)以兩手曲指反轉,仍按于蒲團之原處; (八)頭離蒲團由伏而起; (九)以右掌移于蒲團之中心; (十)以左掌離蒲團,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狀; (十一)以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于左掌當胸,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畢后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乃剛拜畢兩手合掌當胸時,即以所合之掌微側向下(是時鞠躬)放至近腹處。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內,疊成拳式,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齊(是時已直齊躬),再以兩手徐徐放下合掌當胸,手心向上,右手疊至左手至上,兩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彌陀印即左手疊至右至上余與三昧印同),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開而退。拜神佛一定要心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