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經六十四卦記載于《易經》,每一卦的圖像均由兩個八卦上下組合而成,每一卦各有六個爻。它是透過六十四卦的組合,去反應六十四種不同的事務、情境、現象、特定環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運作法則。
2,易經六十四卦是透過六十四卦的組合,去反應六十四種不同的事務、情境、現象、特定環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運作法則。每一卦都會有六爻和爻辭,以及三百八十四種對應的狀態,透過這些變化可以知道世間萬物的運作以及人生的哲理。
3,《易經》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礎之上的,前人的主要認識有“先天八卦說”,“后天八卦說”,各有特點,但它們與64卦的聯系卻顯得附會。
4,有人對64卦提出了“兩兩相偶,非反即覆”的概念,可謂是一個大的進步,它指出了64卦的一些內在聯系。
5,但這一概念也有缺陷,就在于它的提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能系統地解決《易經》的卦序問題。
是用,不是背
學易經沒有老師考試,也沒有老師輔導,每人有每人的理解,按照自己的心自然的去理解易經,這個過程不是一時半刻,所謂熟能生巧,當你有些心得的時候你也就對易經很熟悉了
易經六十四卦是透過六十四卦的組合,去反應六十四種不同的事務、情境、現象、特定環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運作法則。每一卦都會有六爻和爻辭,以及三百八十四種對應的狀態,透過這些變化可以知道世間萬物的運作以及人生的哲理。 第1卦乾為天(乾卦)自強不息 第2卦坤為地(坤卦)厚德載物 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維艱 第4卦山水蒙(蒙卦)啟蒙... 易經六十四卦是透過六十四卦的組合,去反應六十四種不同的事務、情境、現象、特定環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運作法則。每一卦都會有六爻和爻辭,以及三百八十四種對應的狀態,透過這些變化可以知道世間萬物的運作以及人生的哲理。第1卦乾為天(乾卦)自強不息第2卦坤為地(坤卦)厚德載物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維艱第4卦山水蒙(蒙卦)啟蒙奮發第5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機第6卦天水訟(訟卦)慎爭戒訟第7卦地水師(師卦)行險而順第8卦水地比(比卦)誠信團結第9卦風天小畜(小畜卦)蓄養待進第10卦天澤履(履卦)腳踏實地第11卦地天泰(泰卦)應時而變第12卦天地否(pǐ)(否卦)不交不通第13卦天火同人(同人卦)上下和同第14卦火天大有(大有卦)順天依時第15卦地山謙(謙卦)內高外低第16卦雷地豫(豫卦)順時依勢第17卦澤雷隨(隨卦)隨時變通第18卦山風蠱(蠱卦)振疲起衰第19卦地澤臨(臨卦)教民保民第20卦風地觀(觀卦)觀下瞻上第21卦火雷噬嗑(噬嗑卦)剛柔相濟第22卦山火賁(賁卦)飾外揚質第23卦山地剝(剝卦)順勢而止第24卦地雷復(復卦)寓動于順第25卦天雷無妄(無妄卦)無妄而得第26卦山天大畜(大畜卦)止而不止第27卦山雷頤(頤卦)純正以養第28卦澤風大過(大過卦)非常行動第29卦坎為水(坎卦)行險用險第30卦離為火(離卦)附和依托第31卦澤山咸(咸卦)相互感應第32卦雷風恒(恒卦)恒心有成第33卦天山遁(遁卦)遁世救世第34卦雷天大壯(大壯卦)壯勿妄動第35卦火地晉(晉卦)求進發展第36卦地火明夷(明夷卦)晦而轉明第37卦風火家人(家人卦)誠威治業第38卦火澤睽(睽卦)異中求同第39卦水山蹇(蹇卦)險阻在前第40卦雷水解(解卦)柔道致治第41卦山澤損(損卦)損益制衡第42卦風雷益(益卦)損上益下第43卦澤天夬 (夬卦) 決而能和第44卦天風姤(姤卦) 天下有風第45卦澤地萃(萃卦)薈萃聚集第46卦地風升(升卦)柔順謙虛第47卦澤水困(困卦)困境求通第48卦水風井(井卦)求賢若渴第49卦澤火革(革卦)順天應人第50卦火風鼎(鼎卦)穩重圖變第51卦震為雷(震卦)臨危不亂第52卦艮為山(艮卦)動靜適時第53卦風山漸(漸卦)漸進蓄德第54卦雷澤歸妹(歸妹卦)立家興業第55卦雷火豐(豐卦)日中則斜第56卦火山旅(旅卦)依義順時第57卦巽為風(巽卦)謙遜受益第58卦兌為澤(澤卦)剛內柔外第59卦風水渙(渙卦)拯救渙散第60卦水澤節(節卦)萬物有節第61卦風澤中孚(中孚卦)誠信立身第62卦雷山小過(小過卦)行動有度第63卦水火既濟(既濟卦)盛極將衰第64卦火水未濟(未濟卦)事業未竟 全部
乾為天、坤為地、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訟、地水師、水地比、風天小畜、天澤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謙、雷地豫、澤雷隨、山風蠱、地澤臨、風地觀、火雷噬嗑、山火賁、山地剝、地雷復、天雷旡妄、山天大畜、山雷頤、澤風大過、坎為水、離為火、澤山咸、雷風恒、天山遯、雷天大壯、火地晉、地火明夷、、風火家人、火澤睽、水山蹇、雷水解、山澤損、風雷益、澤天夬、天風姤、澤地萃、地風升、澤水困、水風井、澤火革、火風鼎、震為雷、艮為山、風山漸、雷澤歸妹、雷火豐、火山旅、巽為風、兌為澤、風水渙、水澤節、風澤中孚、雷山小過、水火既濟、火水未濟
《易經》概述
中國儒家典籍,六經之一。原名《易》、《周易》,漢代人通稱為《易經》。“易”字,一說為“簡易”之義;另一說為“變易”之義,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推求問事之變,借以釋疑。“易”前“周”字,一說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說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變易法則。漢代人所說的《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傳是對經的解釋。《易經》則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而言。
《易經》成書于何時,作于何人,迄今無定論。《漢書·藝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說,認為伏羲氏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作卦辭和爻辭;孔子作傳以解經。“五四”運動以后,史學界對傳統說法提出懷疑,認為卦和爻辭中講到周文王以后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足證《易經》成書非出于一時一人之手,因此出現了周初說、春秋中期說和戰國說,所據不一。
《易經》的卦象指卦的圖像,由陽爻“-”和陰爻“--”兩種爻象,按每卦六畫排列組合而成,共六十四種卦象。卦中六畫的排列從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陽爻稱九,陰爻稱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說卦象的辭句稱為卦辭,系于卦象之下,解說爻象的辭句稱為爻辭。卦辭共六十四條,爻辭三百八十四條,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總稱為筮辭,共四百五十條。
六十四個卦象的排列順序,現傳有兩種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經,上經始于乾卦,次為坤卦,下經終于未濟卦;二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首卦為乾,次卦為否,終于益卦。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大致有三類;一是講自然現象的變化,用來比擬人事;二是講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斷吉兇的辭句。據研究,卦、爻辭反映了奴隸制的社會生活。
《易經》雖屬占卦書,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蘊含著較深刻的理論思維和樸素的辯證觀念。例如,它承認事物存在著對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兇、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現象,它還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化。從《易經》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戰國后期,對《易經》的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專門學問,一些系統闡釋《易經》的文字陸續被收集起來,匯成《五傳》。至漢代,經學興起,其中關于《周易》經傳的解釋,稱為易學。易學源遠流長,歷時2000余年,形成了許多流派,如象數學派、義理學派等。許多著名哲學家,依據《周易》經傳提供的思想資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學體系。
《易經》的版本,流傳下來影響大的是三國魏王弼注本、唐孔穎達疏,亦稱《周易正義》,收入《十三經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義》,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周易》,抄寫于漢文帝初年,與傳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現存《周易》中最早的別本。古今解易者影響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穎達《周易正義》、宋朝程頤《程氏易傳》、宋朝朱熹《周易本義》、現代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和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作者簡介:周文王
中國商末西方諸侯之長 。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孫,季歷之子。古公亶父死,季歷繼位,后又傳位于昌。昌即位后,禮賢下士,周國勢日強。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紂殺九侯、鄂侯,昌不滿,為崇侯虎所譖,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湯陰北)。得釋后,昌向商獻洛西之地,請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諸侯之長。當時商王朝內部矛盾劇增,政事日非,諸侯逐漸歸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陸北.)、芮(在今陜西大荔南)兩國爭訟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時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獲勝,繼因密須(在今甘肅靈臺西南)侵犯阮(今甘肅涇川東南)、共(今甘肅涇川北)一帶,出兵滅密須,使周的西北方得到鞏固。隨后又向東發展,戰勝黎(或作耆、饑)國,引起商賢臣祖伊的恐慌,告紂,但紂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陽西北),逼近商王畿邊境。最后,攻克崇國(在今陜西長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豐。西伯昌自岐邑遷都于豐,后卒于程(今陜西咸陽東北),葬在畢(今陜西咸陽東北),相傳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已非常強盛,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終身沒有稱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稱他為文王。古書記載文王在被囚羑里時,因困于憂思,“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分宮卦象次序圖
乾為天
天風姤
天山遯
天地否
風地觀
山地剝
火地晉
火天大有
坎為水
水澤節
水雷屯
水火既濟
澤火革
雷火豐
地火明夷
地水師
艮為山
山火賁
山天大畜
山澤損
火澤睽
天澤履
風澤中孚
風山漸
震為雷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風恒
地風升
水風井
澤風大過
澤雷隨
巽為風
風天小畜
風火家人
風雷益
天雷無妄
火雷噬嗑
山雷頤
山風蠱
離為火
火山旅
火風鼎
火水未濟
山水蒙
風水渙
天水訟
天火同人
坤為地
地雷復
地澤臨
地天泰
雷天大壯
澤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
兌為澤
澤水困
澤地萃
澤山咸
水山蹇
地山謙
雷山小過
雷澤歸妹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先天八卦卦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