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
具體劃分如下:
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丑(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關于午時三刻
古代除了用日晷計時外,還以漏刻計時。這種計時方法分一晝夜為一百刻(一刻相當于今天的14.4分鐘),因而古代語言中就有“刻”的說法。
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子時是夜里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那么午時應該在中午的十一點到一點之間,午時三刻該在十一點44分左右。
資料
古時計時工具有許多中,常見的有兩種,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于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也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從出土文物來看,漢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機械鐘表傳入中國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計時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著太陽在天空運行,晷針的投影像鐘表的指針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 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里和觀象臺上見過。
漏是以滴水為計時,是由四只盛水的銅壺組合,從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豎放一個箭形浮標,隨滴水而水面升高,壺身上有刻度,以為計時。
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古代典籍《周禮》中就有關于使用土圭的記載,可見圭表的歷史相當久遠。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桿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計量,那么光陰之“陰”,及時間的長短,,用“分”、“寸”表達就順理成章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的,然而遇到了陰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種白天黑夜都能計時的水鐘便應運而生,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作為計時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為普遍。我國古代諸多文人騷客留下了許多有關漏刻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章句。如唐代詩人李賀:“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宋代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在機械鐘表傳入中國之前,漏刻是我國使用最普遍的一種計時器。
機械計時器
單純利用水的流動來計時有許多不便,人們逐漸發明了利用水做動力,以驅動機械結構來計時。公元前117年,東漢的張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計時儀器——水運渾天儀,初步具備了機械性計時器的作用。隨后歷代都相繼制作了附設有計時裝置的儀器,其中宋代蘇頌制造的水運儀象臺,把機械計時裝置的發展推倒了一個新的高峰,水運儀象臺的計時機械部分可以按時刻使木偶出來擊鼓報刻,搖鈴報時,示牌報告子、丑、寅、卯十二個時辰等。
這類計時器尚不能算是獨立的計時器,還是天文儀器與計時儀器的混合體,至十四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的機械計時器已脫離了天文儀器而獨立,不但具有傳動系統-齒輪系,而且還有擒縱器,如果再進一步,就可能出現完全現代意義上的鐘表。但遺憾的是,功虧一簣,中國沒能做到這一點,最終機械鐘表還是從西方引進.
除上述幾種主要的計時器外,還有其他一些計時方法。如,香篆、沙鐘、油燈鐘、蠟燭鐘等。
原一晝夜分100刻,因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又先后改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為96刻;就這樣,一個時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晝夜共有二十四分,與二十四個節氣相對。注意,這分不是現時的分鐘,而是“字”,在兩刻之間,用兩個奇怪符號來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細如麥芒的線條來劃分,叫做“秒”;秒字由“禾”與“少”合成,禾指麥禾,少指細小的芒。秒以下無法劃,只能說“細如蜘蛛絲”來說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詞,忽指極短時間,然指變,合用意即,在極短時間內有了轉變。
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表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鐘表的普及,人們將“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
具體劃分如下:
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丑(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于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現時的十五分鐘。舊小說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十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刻以下為“字”,關于“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人流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字”以下的分法不詳,據《隋書 律歷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秦12段記時: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午時指從現時的十一點到十三點,一個時辰分作八刻,從十一點起計,每十五分鐘一個刻,十一點正為午起,十一點十五分為午時一刻,四十五分為午時三刻,十二點正為正午(午時四刻一般不這樣說),到八刻為下一個時辰之始。
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古代行斬刑,也有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也無鬼做。
天色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時 日入 黃昏 人定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現代 23-1點 1-3點 3-5點 5-7點 7-9點 9-11點 11-13點 13-15點 15-17點 17-19點 19-21點 21-23點
夜間時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現代時間
黃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點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點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點
雞鳴 四更 四鼓 丁夜 1-3點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點
【鼓】 古時常夜間擊鼓報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 古時用滴漏計時,夜間憑漏刻傳更。
【時】 時是時辰,介紹見前古代紀時法。
【點】 古人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分為五點。每點約等于現代的24分鐘。
【刻】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00刻,實算96刻,每刻15分鐘。漏刻指很短的時間。
十天干的含義
天干地支的含義,在《史記》、《漢書》中均有部分記載,大體含義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
十二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于既動之陽氣下。
丑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
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
六十甲子順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
一個時辰2小時,一刻約15分鐘。
通勝、黃歷入面,有分吉日、兇日,我已於前文給大家介紹了。現在跟大家講一下,每一日,十二個時辰里面,我們是如何得知及計算出那個時辰是吉時還是兇時呢? 擇日學入面,選一個好的日子當然是很重要,但是如果擇時出現了問題,那就會影響事情的發生,我們有所謂的會不太順利進行。
日祿時神
古云:一祿抵千財。祿是逢時得位令命中所有,時到自來,事半而功倍。財則不同,是要耗己心力,往外求取。故逢日之祿時,就是每天的好時辰。聽謂日之祿神以日干而論,分述如下:
甲日見寅時、乙日見卯時、丙日見巳時、丁日見午時、戊日見巳時、己日見午時、庚日見申時、辛日見酉時、壬日見亥時、癸日見子時,為日祿臨時,是當天的好時辰。
貴神臨時
日之貴神,又稱天乙貴人,貴神者,至尊至貴之神也。貴神乘臨之位因日干之變換而移動,貴神又分陽[日]貴神與陰[夜]貴神,以所臨之地支而分,在卯、辰、巳、午、未、申之時位用陽貴,在酉、戌、亥、子、丑、寅之時位用陰貴,以卦氣之消長而分,在亥、,子、丑、寅、卯、辰之時位為陽氣化漸長用陽貴,在巳、午、未、申、酉、戌之時位為陰氣化漸長用陰貴,其所依據的哩淪暫不詳述,貴神臨時茲分述如下:
甲日逢未時為陽貴時辰,逢丑時為陰貴時辰。
乙日逢申時為陽貴時辰,逢子時為陰貴時辰。
丙日逢酉時為陽貴時辰,逢亥時為陰貴時辰。
丁日逢亥時為陽貴時辰,逢酉時為陰貴時辰。
戊日逢未時為陽貴時辰,逢丑時為陰貴時辰。
己日逢子時為陽貴時辰,逢申時為陰貴時辰。
庚日逢丑時為陽貴時辰,逢未時為陰貴時辰。
辛日逢寅時為陽貴時辰,逢午時為陰貴時辰。
壬日逢卯時為陽貴時辰,逢巳時為陰貴時辰。
癸日逢巳時為陽貴時辰,逢卯時為陰貴時辰。
喜神時辰
喜神之位者,日干所喜臨之時辰也,祥和歡喜是一天中的好騖辰。分述如
甲日見寅時。己日見寅時。
乙日見戌時。庚日見戌時。
丙日見申時。辛日見申時。
丁日見午時。壬日見午時。
戊日見辰時。癸日見辰時。
五不遇時
所謂五不遇時,系指時干克日干,對當日而言為兇時。,即使當日吉日,好事仍落空。茲分述如下:
甲日逢庚時。己日見乙時。
乙日逢辛時。庚日見丙時。
丙日逢壬時。辛日見丁時。
丁日逢癸時。壬日見戊時。
戊日逢甲時。癸日見己時。
六十甲子日之吉辰兇時
前人根據六十甲子時五行干支之生、克、制、化的經驗累積,統計了下述的吉辰兇時:
甲子日 【吉時】丑、寅、卯、子 【兇時】午
乙丑日 【吉時】卯、巳、寅、申 【兇時】未
丙寅日 【吉時】子、丑、辰、未 【兇時】申
丁卯日 【吉時】寅、午、卯、未 【兇時】酉、辰
戊辰日 【吉時】寅、巳、申 【兇時】戌、辰
己巳日 【吉時】寅、丑、巳、辰 【兇時】亥、酉
庚午日 【吉時】丑、卯、申 【兇時】子、未
辛未日 【吉時】寅、卯、巳、申 【兇時】丑
壬申日 【吉時】子、丑、辰、巳 【兇時】寅
癸酉日 【吉時】寅、巳、午、未 【兇時】卯
甲戌日 【吉時】丑、卯、巳、亥 【兇時】辰
乙亥日 【吉時】丑、辰、未、戌 【兇時】巳
丙子日 【吉時】子、丑、寅、卯 【兇時】午、戌
丁丑日 【吉時】亥、卯、巳、午 【兇時】未、寅
戊寅日 【吉時】辰、巳、未 【兇時】申
己卯日 【吉時】寅、卯、午、未 【兇時】酉、申
庚辰日 【吉時】亥、寅、辰 【兇時】戌、酉
辛巳日 【吉時】丑、辰、午、未 【兇時】亥
壬午日 【吉時】丑、卯、午、未 【兇時】子
癸天日 【吉時】寅、卯、辰、巳 【兇時】丑、酉
甲申日 【吉時】子、丑、辰、巳 【兇時】寅、午
乙酉日 【吉時】子、丑、寅、酉 【兇時】卯
丙戌日 【吉時】子、丑、寅、巳、午 【兇時】辰、戍
丁亥日 【吉時】丑、辰、酉、亥 【兇時】巳
戊子日 【吉時】卯、巳 【兇時】午
己丑日 【吉時】寅、卯、巳 【兇時】未、酉
庚寅日 【吉時】子、丑、辰、巳 【兇時】申、亥
辛卯日 【吉時】子、寅、卯、巳 【兇時】酉
壬辰日 【吉時】丑、寅、辰、巳 【兇時】戌
癸己日 【吉時】丑、卯、辰、巳 【兇時】亥
甲午日 【吉時】丑、寅、卯、午、未 【兇時】子
乙未日 【吉時】寅、卯、午、申 【兇時】丑
丙申日 【吉時】子、丑、未、戌 【兇時】寅
丁酉日 【吉時】子、丑、午 【兇時】卯
戊戌日 【吉時】寅、卯、未、申 【兇時】辰、巳
己亥日 【吉時】子、丑、寅、午 【兇時】巳、酉
庚子日 【吉時】子、丑、卯、申、酉 【兇時】午
辛丑日 【吉時】寅、卯、申、酉、亥 【兇時】未
壬寅日 【吉時】子、丑、午、未 【兇時】申
癸卯日 【吉時】寅、卯、巳、午 【兇時】酉
甲辰日 【吉時】子、丑、巳、申 【兇時】戌、午
乙巳日 【吉時】丑、巳、辰、未 【兇時】亥
丙午日 【吉時】丑、午、申、酉 【兇時】子
丁未日 【吉時】巳、午、申 【兇時】丑、酉
戊申日 【吉時】干、丑、辰、巳 【兇時】寅、申
己酉日 【吉時】子、午、未 【兇時】卯、辰、申
庚戌日 【吉時】丑、巳、午、申、亥 【兇時】辰
辛亥日 【吉時】丑、午、未、申 【兇時】巳
壬子日 【吉時】子、丑、未、酉 【兇時】午
癸丑日 【吉時】寅、卯、辰、巳 【兇時】未
甲寅日 【吉時】丑、寅、未、戌 【兇時】申
乙卯日 【吉時】子、卯、午、未 【兇時】酉
丙辰日 【吉時】子、寅、申、酉 【兇時】戌、卯
丁巳日 【吉時】辰、巳、午、未 【兇時】亥、卯、申、酉
戊午日 【吉時】卯、辰、午 【兇時】子、未、寅
己未日 【吉時】寅、卯、巳 【兇時】丑、予、辰、午、酉
庚申日 【吉時】辰、巳、未、申、酉 【兇時】寅
辛酉日 【吉時】寅、巳、午、未 【兇時】卯
壬戌日 【吉時】巳、午、未、申、酉、亥 【兇時】辰
癸亥日 【吉時】卯、辰、午、未 【兇時】巳
一時八刻吉兇是太陽時, 現在的鐘表沒有八刻。
23- 1 子時 沖馬 煞南 時沖庚午 天兵 兵刑 貴人
宜: 祈福 求嗣 訂婚 嫁娶 出行 求財 開市 交易 安床 祭祀
忌: 上梁 蓋屋 入殮
1- 3 丑時 沖羊 煞東 時沖辛未 日建 朱雀 福星 金星
宜: 祭祀 祈福 酬神 訂婚 嫁娶 出行 求財 入宅 安葬
忌: 造船 乘船 朱雀須用 鳳凰符制 否則 諸事不宜
3- 5 寅時 沖猴 煞北 時沖壬申 六戊 進貴 帝旺 金匱
宜: 訂婚 嫁娶 修造 入宅 開市 交易 安葬
忌: 祈福 求嗣
5- 7 卯時 沖雞 煞西 時沖癸酉 日祿 大進 天德 寶光
宜: 赴任 出行 求財 見貴 訂婚 嫁娶 入宅 開市 安葬 祈福 求嗣 祭祀
忌:
7- 9 辰時 沖狗 煞南 時沖甲戍 白虎 地兵
宜:
忌: 白虎須用 麒麟符制 否則 諸事不宜 修造 動土
9-11 已時 沖豬 煞東 時沖乙亥 不遇 三合 玉堂 少微
宜: 祈福 求嗣 訂婚 嫁娶 求財 開市 交易 安床 修造 蓋屋 移徙
忌: 赴任 出行
11-13 午時 沖鼠 煞北 時沖丙子 天牢 路空 長生 貪狼
宜: 求嗣 嫁娶 入宅 開市 交易 安葬 求財
忌: 赴任 修造 移徙 出行 詞訟 祭祀 祈福 齋醮 開光
13-15 未時 沖牛 煞西 時沖丁丑 日破
宜:
忌: 日時相沖 諸事不宜
15-17 申時 沖虎 煞南 時沖戊寅 大退 羅紋 左輔
宜: 祈福 求嗣 出行 求財 嫁娶 赴任 見貴
忌: 開光 修造 安葬
17-19 酉時 沖兔 煞東 時沖己卯 勾陳 三合 比肩
宜: 祈福 求嗣 訂婚 嫁娶 求財 開市 交易 安床
忌: 赴任 出行 修造
19-21 戍時 沖龍 煞北 時沖庚辰 天兵 日刑 青龍 喜神
宜: 祈福 訂婚 嫁娶 安床 移徙 入宅 修造 安葬
忌: 上梁 蓋屋 入殮 赴任 出行
21-23 亥時 沖蛇 煞西 時沖辛已 福神 天赦 明堂 驛馬
宜: 祭祀 祈福 求嗣 開市 訂婚 嫁娶 入宅 安葬 修造 赴任 出行 見貴 求財
忌:
今日十二時辰吉兇:子吉、丑吉、寅吉、卯吉、辰吉、巳吉、午吉、未吉、申吉、酉吉、戍吉、亥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