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是一門玄學,到現在也沒科學依據去證明它。在每一個大城市,每一個小村落,至少有一位擔任算命先生的人物,他們似乎能洞悉人們的過去,了解現在和占卜未來。要是有親人將面臨重大之事,總會想著去算上一卦,尋求一個答案或者是解決辦法。對于去算命的人來說,他們不太在意算命是否有科學依據,而是更加注重算命先生說的對不對,神奇的是算命先生大部分都說的都挺準的,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和概率有些關系。小學的時候我們就學過“可能”事件,算命先生講的基本是“大概率”的“可能”事件,也就是說,不僅會發生還極可能發生。很多去算命的人,都是奔著“看命運”去的,命運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每一個人在命運里存在的問題有所不同。在相差無幾的環境里長大的人,所遇到的問題大方向上來看是差不多的。只要算命先生掌握了一些同階層的人可能遇到的問題,按不同人的性格和環境歸類,那么,就很容易能從你的穿著、表情和肢體語言了解一些你過去遇到的事情。
比如,他說你曾經遭遇過兩次嚴重的挫折,然后你開始回憶,并從回憶中挑選了兩件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發現算命先生說對了,從而特別信任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算命先生經常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這種做法也加大了他準確的概率。舉個例子,從前有三人進京趕考,路遇算命先生,便問他“他們三人這次考試結果會如何”,算命先生對他們用食指比了個“一”,然后說“我能告訴你們的只有這么多了”。
結果,三人中只有一人考上,想起算命先生的“一”,便認為他說的是“只有一人能考上”,頓覺他真是神算。事實上,這個“一”可以代表“一起考上”、“一個也考不上”、“只能考上一個”、“只有一個考不上”,顯然,包含了所有可能性。這種模棱兩可的做法,直接將該算命先生的準確率提至百分之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走在街頭的時候,總會碰到一些身上打著旗號,旗號墻面準確地寫著幾個大字,摸骨算命,或者八字算命,一算一準,不準不要錢之類的旗號。那么算命是不是,真的有人算得準嗎?
一件東西、一個事物,你需了解、論證之后,才可以下是否是的定論,而不是亂猜或臆想。“想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口嘗一嘗。”但是,,不在于某一個事物如何。的永遠是人心。“命”,讓自己失去了主見,不會抉擇,盲從大流,那不如不信。“不信命”,固執己見,總要對著干,撞了南墻不回頭,這是和自己過不去。
算命也是一種科學,涉及天文地理人事,每一個推算都有自然道理和社會道理。譬如金克木,甲木要庚金克,才能成材,因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再譬如丙火生于酉戌之月,需用壬水輔丙,因為丙火是太陽,生在酉戌之月,就是傍晚黃昏時的太陽,下山了,剩下微弱的余光,但是這光照進江河湖海里,漾出萬點金光,這幅景象就可以撼懾人心。再譬如八字一片壬水,需用戊土制伏,無制就會貧賤,因為壬水就是江河,戊土就是堤壩,無土克水,洶涌泛濫就成了洪水,就變成災禍……諸如此類。
算命是讓人知道喜忌,弄清楚道理,從優勢和長處下功夫,規避風險,改正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從心理上不再怨天尤人,從實際行動上成就自己的事業,而不是成天找大師看自己能不能升官發財走好運。命是客觀存在的,雖改變不了出身,但走哪條路卻是自己選的。測官運,無德無品之人永遠不會高貴。測財運,貪婪算計之人永遠不會富足。這是天理,亦是人事。
所以,算命也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不管你是相信算命也好,還是懷疑算命也罷,算命只是一個推測而已,它帶給不了你美好的生活,更帶不了你健康的身體,還是好好工作吧。
不可信
算命,即是指推測人命運休咎之行為,屬玄學范疇。研究算命的學術叫易學,也叫命理術數;理論核心是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及伏羲八卦,理論系統較為復雜深奧。狹義的算命是指對人生辰八字(四柱八字、六柱預測)的推算預測;廣義的算命則涵蓋紫微斗數、看相(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門遁甲等等,古代的占卜、青烏術、筮法等均屬于算命范疇。社會上所言的算命泛指四柱八字推算預測。戰國竹簡中記述,算命起于先秦。
有原因的,因為說他不可以看小孩子,小孩子是看不出來的只有看成年人的。精氣神來看出來這個人的命運走向會是什么樣子?今年是好運還是壞運氣
中國命理學可謂源遠流長,深入人心。作為通俗文化的一種,命理學吸取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并作了深入淺出的運用,從而使命理扎根于漢民族的心靈
深處。命理學對傳統文化、命理、民眾心理綜合運用而形成的一種民間技藝。一
個中國人在成年懂事的時候,他的父輩就會告訴他關于命運的知識,并且會神情
嚴肅地喻示他的一生將由命運主宰,這個人還同時獲知命理學可以預知自己的前
程吉兇。于是,命理學就這樣一代一代地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而且由于人們思
維的精密和演算經驗的豐富,命理學逐漸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系統,這個系統也逐
漸復雜化,以致于只有那職業命理家才能掌握。當我們看到盲人在掐著手指,就
知道他在運用這個系統給命主推算吉兇了。由于人們的實際生活中非常關心自己
的前程,加上占主導地位的天命意識的熏陶,人們認定人一生的富貴貧賤、吉兇
禍福,以及死生壽夭、窮通得失,乃至科場中舉、經商營利等,無一不取決于冥
冥之中的非人類自身所能把握的力量,這就是命運。命理學能預示一個人的命
運,而且還可以超吉避兇,在這樣的情況下,相信命理學的人就越來越多了,自
古以來,上自帝王將相,下自百性走卒,無不超之若鶩。那些職業命理學有如傳
教士一樣在傳達散布關于命的思想,因此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在中國古代似乎還
沒有哪一種思維能象命理那樣普及和深入人心。但與此相反,自古以來也有不少
明達之士對命理學提出了懷疑、批判,甚至全面的否定。一個人如果連命運都不
承認,那么就不要奢望他去相信命理學。墨子似乎就反對信奉命運。墨子說:
“王公大人,蕢若(意即假如)信有命而致行之,則必怠乎聽獄治政矣,卿大夫
必怠乎治官府矣,農夫必怠乎耕稼樹藝矣,婦人必怠乎紡績織維矣”(《墨子·
非命》),如是天下的人都相信成敗得失完全取決于支使,那么個人可以不必勤
奮努力,只要靜侯吉福光臨了。這樣一來,王公貴族必然會倦怠治理政務,農
夫、婦女必然懶得不耕種、織布,結果就會導致“天下必亂矣”。屈原也在《楚
辭·天問》中疑惑地問:“天命反側,何罰何估?”意即命運之神顛三倒四沒個
準,又怎么能夠罰惡佑善呢?至于唐代呂才、宋代費袞、清代袁牧等人皆能洞悉
其謬;近現代學者分析批判的荒謬就更加細致詳細了。我們大陸解放以來,被認
為是封建,廣大人民群眾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以及科學人生觀
的教育下,對命理的色彩有了逐步的認識,對命理這一套也就持批判的態度
了。就總的情況來說,繼續相信命運的群眾不在少數,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由
于商品意識的增強,人們祈求富貴,趨吉避兇的愿望更加強烈,求卜問卦,風水
命理也就再度盛行了。
命理學為什么在蕓蕓眾生的心靈中這么強的生命力?一千多年前,由于生產
力落后,人們面對諸多的難題和對前景的不可捉摸,固然會相信命運的存在,但
到今天經濟高度發達的日本、、為什么人們對命理學還熱衷無減?真的
有命運嗎?是否真的那么靈或是一堆一錢不值的爛絮?中國傳統文化留給我們的
不可能是簡單分類的精華和糟粕,一般的情況都是二者的柔合,只不過各自所占
的比例不同罷了。這應該是我們審視文化遺產的基本觀點。如果中國的命理學全
是糟粕,全是胡說八道,那么它不可能在民間久盛不衰;如果說中國的命理學是
一門科學、是未來測學,但許多問題它無法預言或并不準確,而且構成這門“科
學”還有許多唯心的成分,當然,就象今天的科學無法對氣功作出合理的解釋一
樣,命運命理學之中還有我們目前無法把握的規律或必然性,但除此之外,命運
也好,命理學也好,是否還有我們今天能夠認識和總結的“合理內核”?答案是
肯定的。命理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叫做命理學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中占
有一席之地。誠然它既有秉承傳統文化精粹的一面,又有唯心的色彩,因此
研究命理就可以逐步揭開長期以來覆蓋命理學的神秘面紗,披沙揀石,命理學的
理性與虛妄就會呈現出來。此外,命理學還是中國民俗和社會心態的最充分的反
映。“學而憂則仕”一向是讀書人的圭臬,是古代中國人活潑的心態。一般百姓
升官無門,但黃染美夢世代延續,回味無窮。有官則貴,這種“官本位”的強烈
愿望反映在命理就是貴為第一,世人祈求的最高愿望就是這種顯貴通達的好命。
命理學有這樣豐富的內容,因此有必要對它進行細致深入的總結研究,這對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民俗風情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