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所謂的星座,其實是指太陽星座
星座中還有月亮星座,上升星座,水星星座,金星星座,火星星座,木星星座,土星星座,天王星星座,海王星星座及冥王星星座。每個星座都主宰不同的東西。
太陽星座表示一個人的形象,或是給別人的印象。太陽星座也影響個人的意識及自我表達的方式。在占星學上太陽的配置,最具權威性;它能告訴你有關你的個性與人生。
月亮星座代表一個人的內心、感覺、基本潛意識、根性、習慣,亦代表女性、妻子、母親,特別是與母親的關系。我們應較著重月亮星座代表意識感性層面的自我和我們的 EQ。
上升星座表示人類的個性、肉體特徵與未來傾向。就一般觀念而言,它將會顯示出人生的步調,所以被認為是反映意象之徵。在占星學上,上升星座最受重視。
水星星座代表一個人的表達方式和思考方向,同時也支配一個人的理解能力。因此水星掌管人類的心智及語言表達能力。
金星星座代表和諧,美感,愛情等。金星影響一個人的社交生活,是否具有吸引力,適應力強弱等。
火星星座代表肉體力量,把意見與行動影響四周的環境。
木星星座顯示了何時何處有最佳的運道以及生涯機會。
土星星座代表了行為與遇境。
天王星星座的位置雖可顯示出一個人對自己及人格的追求,表示出個人的希望及目標后所隱藏的動機,但不如它在星盤中的宮位意義來得重要。
海王星星座顯示出不同年代出生的人,分享同一種精神性的心靈生活,也是種影響潛意識最深的精神力量,產生出不自覺且根深蒂固的觀念及思想。
冥王星星座帶來的是根源性的大變動,會影響到個人的傳統觀念。
火星是顆男性的、陽性的星,代表野心、魄力、權勢、建設、工作、斗爭、競爭與死亡有關。它的本質是陽性的、熱的、干燥的。其性質是兩性的,既干燥、又潮濕。表示行動、侵犯驅力、動機。在人物方面則代表男性的、年輕的。
火星的圖騰符號象征的是戰神馬爾斯的盾與矛,圓圓的盾,箭狀的突起物是戰神的矛。在地球外圍最接近地球的就是火星,它守護著白羊座和天蝎座。在摩羯座是旺勢,在天平座、金牛座是失勢,在巨蟹座則使落陷。屬于火星的子訣是“動機”。
它的影響包括:于人的獸性、欲望、性精力有關,也是宇宙的驅策力。影響個人的意識、完成的意志,引起災難的能量等。強勢的火星,支配著人類的精力、動物的意識、意氣高揚者、保護者、理想主義者。火星在星盤中的宮位,是你最能發揮及全力以赴的領域。
火星對身體也有相對感應的部位,如肌肉組織、外生殖器、頭與臉、紅血球、膀胱、副腎、運動神經。所代表的疾病如發炎及急性的發燒、感染、手術、肌肉及生殖的毛病,出血、血液疾病、傳染性疾病。
火星正面的特征有:勇敢的、有推動力的、雄壯的、有進取心的、專家的、精力旺盛的、度量大的、高度心靈的、獨立的。而負面的特征如:破壞性的、好戰的、易怒的、任性的、粗鄙的、譏諷的、反常的、殘酷的、虛有其表的、好爭吵的。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的火星,屬于一顆類地行星,有兩顆衛星,它的直徑只有地球的53%,質量界于地球和月球之間,僅占地球的11%,表面積與地球陸地面積相當,重力為地球的2/5。一個火星日約為24小時37分22秒,一個火星年為687日,幾乎是地球的兩倍。火星圍繞太陽的軌道呈橢圓形,近地點約5500萬公里,遠地點約4億公里。地球和火星的近地接觸每15次出現一次。
《周易》指出:“天垂象, 圣人則之。”表明古代相當重視觀測天象。古代占星士觀測火星時,發現它亮度不一,軌跡不定,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感,因此,在古書上火星又叫“熒惑星”,在天象上具有非同一般的特殊價值。
在二十八星宿中,火星屬于東宮蒼龍的心宿。這個星宿有三顆星,中央主星代表天王,前后兩顆小星象征太子和庶子。心宿在占星術中體現皇帝祈福祀神的場所,正因如此,熒惑星的位置顯得格外重要,占星士將其視為“熒惑之廟”。
占星士對熒惑星格外關注,它的運行軌跡會引發一系列天文現象,如“熒惑守心”、“熒惑入太微”等。前者預示著“大人易政,主去其宮”等事件的發生,后者是帝位不保的征兆。唐朝占星家瞿曇悉達撰寫的《開元占經》中,“熒惑占”和“太白占”各占8卷,遠高于日占、月占和其他星占,其地位顯而易見。
《淮南子》有云:“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史記》則強調:“禮失,罰出熒惑,熒惑失行是也。出則有兵,入則兵散。以其舍命國。熒惑為勃亂,殘賊、疾、喪、饑、兵。”可見“熒惑守心”與失誤、戰爭、饑病、災禍,甚至是亡國相聯系。
兩者看似沖突的論述,其實是并不矛盾。古代社會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學體系,天道和人道高度融合,相互感應。人們相信熒惑示災的出現,昭顯人道“失行”,君王作為“人道”主宰,應該承擔責任。對此,君王對熒惑星“王者惡之也”。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熒惑星依然敬而遠之。王莽托古改制時,確立了中央、東方、南方、西方和北方等五帝,其中南方主神為“炎帝赤靈祝融疇及熒惑星、南宿南宮于南郊兆”。東漢學者劉叡在《荊州占》中提出:“五星者,五行之精也。”其中熒惑星為火精,為南方赤帝之下的天神,名為“南方火德熒惑星君”。在五行和五帝的影響下,衍生出“五德轉移”,熒惑化身為“火德”,成為王朝更替的重要依據。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建宋改元,宣布宋朝的“德運”所屬:“國家受周禪,周木德,木生火,當以火德王,色尚赤,臘用戌。”熒惑星享受到了等級空前的“國祀”,其規模在兩宋長盛不衰。
熒惑星在宋朝的關注,并未洗白自身“災星”的污名。南宋學者周輝在《清波雜志》有一則趣聞。大中年間,景德鎮燒制瓷器時,有一窖瓷器發生窖變,“色如丹砂”。有人認為是“熒惑纏度照臨而然,物反常為妖。”瓷工深信不疑,將這批瓷器全部砸毀。這事實際上是釉料中氧化鐵含量偏高造成的,和熒惑星沒有半毛錢關系。
當熒惑星投射到現實中時,仍然存在著偏差。三國時期的《廣雅》有言:“熒惑謂之罰星,或謂之執法。”當上的不合格,熒惑星代表上天充當“罰星”,公示罪行。春秋齊景公在位期間,“熒惑守于虛, 期年不去”,晏子認為這是“天罰”,齊景公急忙梳理冤獄、扶助孤老、救濟百姓,行之三月,熒惑遂遷。
古人認為熒惑異變導致的災變,是上天“執法”的結果。《史記》明言:“熒惑為執法之星,其行無常,以其舍命國:為殘賊,為疾,為喪,為饑,為兵。”公元前211年,天空出現“熒惑守心”,有顆隕石墮落,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的字樣。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古代,這顯然是天降災禍的最佳證據。
以熒惑星為主題的讖謠也屢見不鮮。《搜神記》載述:三國東吳永安二年(公元259年),熒惑星化身“眼有光芒,爚爚外射”的孩童,教授孩童晉興蜀亡、司馬滅吳的預言。唐朝文人潘炎在《童謠賦》中直言:“熒惑之星兮列天文,降為童謠兮告圣君。”道出了史家和文學的杜撰,起到告誡天下的目的。
君王身為帶頭大哥,面對熒惑星的公然警示,未必敢于擔責,反而讓其他人背鍋。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西漢發生水害、山崩、日食等災禍,此時恰逢“熒惑守心”,成帝驚懼不已,這時有人乘機上書提議用重臣替命,平息天怒。二月,“丞相翟方進欲塞災異”。
在正史和現實之間,差了真實的熒惑星。據統計,“熒惑守心”在歷代文獻中共有23次記載,居然有17次未曾發生。而自西漢以來的近40次真正發生的“熒惑守心”,卻未見資料顯示。由此可見,這一天象已經淪為操縱的工具。
明清時期,有識之士對星占應事提出了置疑。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在《談天》中,以日食為主題,用漢景帝和王莽、武則天和李世民等作對比,駁斥了星占事應的荒謬。清初內閣學士熊伯龍也曾批駁:“星變不與人相應。”
清朝理學家湯斌點評:“茲取緯星之掩犯恒星者次列之。比事以觀,其有驗者,十無一二,后之人可以觀矣。”揭示了行星和恒星運行是自然規律,可以事先預推,而占星應驗者“非附會即偶中爾”。
太陽星座:從個人的出生年和月得知的星座,日常聊天中說的自己的星座其實就是太陽星座。表示個人形象,或者是給人的印象。太陽星座也影響個人的意識,動態活動和自我表達的方式。
月亮星座:月亮是在太陽以外在星盤上最重要的星體。特別是對習慣的反應和個人本人的行為模式有密切關系。月亮星座不會影響外在人格的表現,但卻會對人格的形成影響;太陽代表真正的自我,而月亮代表的是圍繞著自我的感情與意識。月亮屬較陰柔,與太陽的火熱形成強烈的相比。月亮強烈影響到個人的潛在特質,在內心深處一直忽略,卻又經常左右著所有的行為,以及一些說不出,但又真實存在的特性。
上升星座:上升星座是指出生時東方地平線正在升起的星座,是根據出生時辰所推算的,主要影響一個人的外貌、氣質、人格、表達能力等外在行為,就是給人的第一印象。太陽影響了人類人格的表里,就像處于太陽光下,除了看到的實體,同時也有影子的存在;太陽星座就是一個人給他人看到的實體,上升星座便是影子。從36歲開始,你的性格將會越來越傾向于你所在的上升星座。
水星星座:一個的腦袋思考力、智商、記憶力是如何,可以從水星位置得知;因為人除了需要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還要經受職業的煎熬,了解自己水星的位置在個人星圖中的配置可謂相當重要哦!
金星星座:金星星座在占星學上代表我們的愛情和官能、美與安逸的賜予、異性間的寵惡、惰性與追求快樂、社會的適應能力、幸運、利益及婚姻。金星星座在男性星盤中揭示著盤主本人喜歡的女性類型。
火星星座:代表與人競爭、行動力的運用、欲望滿足的方式;同時,火星星座在女性星盤中也揭示著盤主本人容易被怎樣的男性所吸引。
木星星座:在占星學上,木星是第一吉星,對于想知道最佳運道在何時何處及生涯機會的每一位成年人,了解木星在自己星盤中的位置也許會找到答案哦。
土星星座:在占星學上土星是兇星,但它卻能呈現個人天賦的責任以及先天對他的限制之處。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星體星座。
在生氣,對你可能會比較冷淡,只是嘴上不說。
沒有問題不好說啊
火星一般代表著行動力,矛盾,熱情。在雙魚的影響下會猶豫,搖擺不定,感情用事,有奉獻的傾向。八宮指的是隱秘關系,投資這些不好拿上臺面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