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易經講物極必反是哪一卦,易經中最不好的一卦

    八字精批五行缺什么紫薇斗數生肖詳批
    您的姓名
    您的性別
    出生日期
    感情狀態
    單身有伴

    內容導航:
  • 易經中有哪些描述事物“物極必反”的話?
  • 易經中六十四卦分別代表什么
  • 物極必反,這個理論是在易經還是周易里講的?還是其他什么古書里有?_百 ...
  • 《易經》第十二卦 否 天地否 乾上坤下
  • 易經中占得夬卦,問的是感情,兩人能否結合?請高人求解
  • 周易第21卦解感情將來
  • Q1:易經中有哪些描述事物“物極必反”的話?

    ??

    《周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日中:太陽運行到中天,即正午。昃(zè仄):日向西斜。月盈:月圓。食:通“蝕”,虧缺。這兩句大意是:太陽運行到中天就會向西偏移,月亮圓滿之后就會虧缺。事物發展到一定限度之后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這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可用以說明矛盾轉化的哲理和對為人處事的勸誡。《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周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

    Q2:易經中六十四卦分別代表什么

    64卦代表這宇宙只有64種情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Q3:物極必反,這個理論是在易經還是周易里講的?還是其他什么古書里有?_百 ...

    《道德經》和《易經》都有這樣辯證的思想

    Q4:《易經》第十二卦 否 天地否 乾上坤下

    否卦第十二(坤下乾上:天地否,閉塞黑暗,否極泰來)
    ..
    ..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
    【傳經解讀】
    ..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否》卦象征閉塞黑暗的局勢下小人甚多,不利于君子堅守正道。此時的卦象是乾剛正氣外泄,陰暗濁氣盛起。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彖傳》說:否卦象征了閉塞黑暗的局勢下,不利于君子堅守正道。這時乾剛正氣外泄,陰暗濁氣盛起,天地陰陽互不交合,萬物的生養互不暢通,君臣上下互不溝通,天下離異難成鄰邦。內心陰柔而外表剛陽,對內柔順而對外剛健,內養為小人而外現是君子。小人卑劣之道盛起暢通,而君子德行之道云消日落。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象傳》說:天在高處,地在低處,天地陰陽不相交合,說明人世空間閉塞不通,黑暗無光,人間污泥濁水橫流。這時君子應當堅持勤儉寡欲之德行,以避免意外之災,切不能被利益所誘惑去追逐榮華富貴。
    ..
    【爻辭解讀】
    ..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初六的爻辭在《象傳》中解:從地下拔起一把茅草,根系牽連,是由于同類物以類聚,表明有互相依存的關系。此時與堅守正道的同類在一起則吉祥亨通。此爻說明君子涉世創業出淤泥而不染,堅守正道,誠信依法,立志跟隨上級領導共創天下大業。
    ..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二的爻辭在《象傳》中解:善于阿諛奉承有權勢的人,小人為此可獲吉祥。但作為德高望重的長者是不喜歡阿諛奉承的,因此吉利亨通而不會亂世天下。此爻說明君子做事光明正大,坦誠公開,虛偽和奉承只是對他人的一時蒙騙而已。因為正義總是戰勝邪惡的,所以天下平安有序。
    ..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六三的爻辭在《象傳》中解:包容他人胡作非為,這是自我言行的羞辱。這是在職“位不當”的不稱職行為。此爻說明君子涉世身居要職不可情重于法,包容壞人壞事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最終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四的爻辭在《象傳》中解:替天行道,沒有災禍,志同道合者會互相支持與幫助,這樣的志向是不可阻擋的。此爻說明君子在涉世中堅守正道,敢于同壞人壞事做斗爭,一定會得到志同道合的戰友幫助與支持,懷著替天行道的志向去努力。
    ..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九五的爻辭在《象傳》中解:閉塞黑暗的局面已結束,君王為此獲得吉祥勝利。此時居安思危,時刻警惕潛在風險,不斷以“這樣會否滅亡”的警句來告誡自己,這樣符合任職居位,掌管天下大事就像系結在一片叢生的桑樹上那樣牢固安全。此爻說明君子在建功立業以后,不可驕傲自滿,必須居安思危,警惕風險是為了鞏固建立的江山地位。
    ..
    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上九的爻辭在《象傳》中解:閉塞黑暗的局勢發展到極點必然會傾覆,從起初閉塞不通到最終順暢通達,這是皆大歡喜。天地交合,世間變化,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黑暗不會持久,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此爻說明君子涉世必然經歷的過程,因此堅定信念,充滿期待,光明終將戰勝黑暗。
    ..
    【否卦意義】
    《否卦》的卦象為坤下乾上,為天在上地在下,空間受阻閉塞之表象。這與《泰卦》意義正好相反,說明在國泰民安的年代不能因為亨通而忘記城墻傾倒之教訓。在否卦里,當處在閉塞黑暗的年代不能因為喪失信心,與小人之輩同流合污。歷史總在發展,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冬天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堅持最后的努力,勝利就在眼前。

    Q5:易經中占得夬卦,問的是感情,兩人能否結合?請高人求解

    [易經]是可以用人的行為來改變事情結果的,是絕對的唯物主義思想.你得的是夬
    卦,乾下兌上.卦辭: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利有攸往.從整卦不變來看,你還不適宜談論婚姻問題.因為夬是非常強硬的,在歷史是人類戰勝猛獸.猛獸驚動了人.也使人受到了不應有的傷害,獨立不能戰勝,所以要告自邑/不利即戎/你現在的行為向網絡求助,己經符合這個條件.利有攸往/讓過這次,另尋.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以前的不成功是因為沖動,現在再不成功將是特錯大錯.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應當注意被進攻的信息,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進攻/莫夜.對付辦法是勿恤/不要計較身外之物的得失.九三:壯于(九旁一個頁)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不要裝門面,要表里一致,心里不喜歡就直接表示.兩人相處的時侯,如果出現什么可以用的借口,就是擺脫的機會,雖然一次性的怒目相向,卻免犯一生的錯誤.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臀無膚/最有肉的地方沒有肉.也可以理解為褲子都沒有穿.其行趑趄/行為己經不正常.牽羊/一筆財產.只要你付出一筆小財就可以解決問題/悔亡.聞言不信/可以試一試.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用假象來周旋,莧陸/長滿軟質植物的沼澤/也就是說,用假象設一個陷阱,但是自己一定要能夠中行/在上面行走,不要自己也陷進去.上六:無號,終有兇.沒有話說了,最后是兇.決斗的結果沒有平均的勝利,只有一方.就把握在你的手中.從卦象來看,很不適宜.
    人,都以勸成不勸散為戒.小人也不好說,只是為你分析卦象吧,還是自己拿主意.詳細:

    Q6:周易第21卦解感情將來

    親 看看這個吧應該是可以幫你的
    伏羲氏創造的八卦圖,只有符號,沒有文字,因而被稱“無字天書”。幾千年來,后人不斷地用文字,給八卦圖進行了各式各樣的詮釋,逐漸形成了《易經》。其中最著名的有三部,《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這三部經最大的區別,就是六十四卦的排序不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連山易》和《歸藏易》漸漸殘缺不全了。而能夠流傳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那么《周易》是根據什么對六十四卦進行排序的?這種排序又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大家如果用心去看《易經》,你會發現,他提供一個很好的架構,讓我們每一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學識,根據自己的見地,根據自己的胸襟,根據自己的涵養,來做不同的詮釋,所以每一個人講《易經》,他多少有點不同,我們都應該加以尊重。
    伏羲氏他一畫開天劈地,這一畫,叫做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六十四卦,就是八卦彼此重合起來配合到最后,一共只有六十四種狀況。但是,六十四種變化所產生的卦,你怎么去安排它的次序,也是經過一番混戰。你說你的,他說他的;你排你的,他排他的。但是最起碼,我們知道有一種,他是把艮卦排在第一卦的,那就叫《連山易》。因為艮就是山,因為當時,在天地之間,最高就是山,而且你看這個山還得了?這樣子連綿不斷,所以他就希望,他這個朝代,能夠像山一樣的連綿不斷,所以他就把艮卦擺在第一卦,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也有把坤卦擺在第一卦的,叫《歸藏易》。那《周易》,他是把乾卦擺在第一卦。那我們也相信有很多人,他把謙卦擺在第一卦,為什么不可以呢?因為謙本來就是《易經》的核心的一卦。你也可以把泰卦擺在第一卦,為什么不可以呢?可是你再怎么樣弄來弄去,最后大家慢慢的會取得一致的想法,就說:“好啦好啦,就按照周文王當時所排列的卦序,他一定有相當的道理。”
    歷史上,《易經》六十四卦有很多排序方法,而至今廣為流傳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也就是以乾卦為首的排序方式,為了便于人們理解《周易》的這種排序,孔子還專門作了《序卦傳》,那么《序卦傳》是如何解釋這種排序方法的呢?
    乾坤為何是頭兩卦?
    《序卦傳》,它是把乾、坤、屯、蒙、需、訟、師、比這樣一卦一卦排列,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次序?它從頭說起。所以第一句話是: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易經.序卦傳》,天地就是乾、坤兩卦,所以實際上,一出來就是兩個卦,不是只有一卦。天地生萬物,乾坤是《易》的門戶。天地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創造萬物。那到底是創造化?還是進化論?還是演化論?我想那是西方的思路問題。對我們中國人來講,它是同時存在的,它既創生,又演化,然后它又不停地進化。有進必然有退,不可能一路進,因為進退它是一體兩面的。譬如說:我們中國的民族性,叫做“能屈能伸”,這個“能屈”的部分,就是“坤”;能伸的部分,就是“乾”。你看乾告訴我們:自強不息。你只要有機會,你就要抓住;你只要有能量,你就要發揮。可是,當環境不許可的時候,當你感覺到力不從心的時候,那你就要像坤卦一樣的厚德載物;像坤卦一樣的逆來順受。所以為什么中國人他老是講兩句很矛盾的話:自強不息,逆來順受。合起來叫做:能屈能伸。你讀卦的時候,凡是看到一個字,你就要想到相反的那一面,然后把兩個合起來,你就可以得到它真正的,比較全面性,比較周到的一個意思。
    乾為天,坤為地,天地孕育了萬物。所以,乾坤兩卦成為《周易》的開始。然后,乾卦的六條陽爻和坤卦的六條陰爻互相交錯,從而生出其它的六十二卦。那么,天地之間的萬物是怎樣繁衍的,而乾和坤之后的屯卦和蒙卦又是如何解釋這個現象的呢?
    為什么要活到老學到老?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易經.序卦傳》。
    盈這個字,很像孕,懷孕的孕,就表示天地,它是孕育萬物。而充盈,盈滿了天地之間的,也不過是萬物而已。萬物有一個共同的根本,就叫:天地。第一句話有天地,就是把乾坤合在一起,第二句話說了這么好幾句話,就在講兩個卦,一個屯卦,一個蒙卦,要合在一起。你看原始人類,他們一開始都是什么?都是從出生這個難關,去感受到說:“啊!生個小孩子很難。”當你看到屯卦的時候,你會不會想象到像草?它很容易就生出來。哪像人那么難,要懷胎十月,而且生產還有高度的危險。其實你如果設身處地,你把自己變成一棵小草,你要知道你要鉆出地面跟你懷胎十月生產的危險跟辛苦,那個程度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很多人,他就沒有辦法將心比心。
    我們看卦象,我們想道理,一定要將心比心,人跟草,是一樣的。草,它的艱難,它的用心,它最后突破的時候,跟人懷胎、誕生,那個程度沒有差別的。它就是告訴我們要去了解:萬事起頭難。萬事起頭難是什么原因?就是因為它要告訴你,你不要以為說,你出來以后,你就一通萬通,你一輩子就沒有問題了,不是。而是一歲有一歲的問題,兩歲有兩歲的問題,三歲有三歲的問題。它隨時給你問題。那我們就知道了:我們一方面,要看到屯卦的萬事起頭難,馬上要看它的相綜的那一卦,叫做蒙卦,它是:活到老,學到老。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易經.序卦傳》。蒙者蒙也,前面那個“蒙”是卦名,后面的“蒙”,是蒙昧,這樣才叫做:蒙者蒙也。物,生下來會蒙,那個蒙,就是蒙昧。是幼稚。說好聽一點,叫“天真”。天真好不好?天真很可愛,但是幼稚是很可憐的。這又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你看小孩子天真,很可愛,但他到了十歲還那么天真,到二十歲還那么天真,那做父母的就急死了。可見每一件事都要有階段性的調整。這就是為什么一個卦要有六個爻的原因。蒙是什么?蒙就是“物之稺也”,這個“稺”就是幼稚的“稚”一樣的道理。
    物,一生出來,它一定是蒙昧,一定是幼稚的,所以一定要學習。你只有把屯卦跟蒙卦合在一起,你才能夠去體會,孔老夫子講的那一句話: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那一句話是說:你早上聽懂了道理,你就開始臉紅,開始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什么,因為以前實在講,因為不懂,所以做錯了很多事情。夕死可矣,并不是說那這樣我就去死掉好了,不是這樣。而是說,我就把過去的那些錯誤,當作昨天晚上已經死掉一樣,我現在開始新的生活。人,屯了以后,要蒙;蒙了以后,你會再生,再生又是一個新的屯出現......人,隨時要過新生活。為什么叫做新生活?就是我老的那一套不對,我要丟掉。然后我要開始,更新我自己的生命。其它很多人他會覺得:啊!我死過好幾次。為什么?因為那一次,那種讓我丟臉的恨不得去死的,可是我后來呢,我改變了,我又得到大家的歡迎,然后我自己也覺得我這樣無愧于天地,我是一個新的人出來了。就算一個人他坐了牢,我們也希望他在牢里面,能夠改過自新,出來以后,他可以重新做人,我們再給他一次機會。這就是什么?就是屯、蒙,蒙、屯。它始終是聯系不斷的一個循環。可以說,一生都在做這種事情。
    表面看來,《序卦傳》是解釋卦序排列的,實際上,它也是在說明人生的生長過程。母親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后,生下孩子,而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是蒙昧的,需要啟蒙,那么,啟蒙之后,又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呢?
    如何避免爭端?
    物稺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易經.序卦傳》。需,是飲食。飲食之后,它就一定會產生爭執。因此: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易經.序卦傳》。所以需跟訟,它是同時出現的。很奇怪就是:人,一出生就有需求。需求好不好?答案是很難講的,人都完全沒有需求,那根木頭人一樣,那是很可怕的。所以需求在某個方面來講,它對人生是好的。可是需求經常會什么?經常會過度,要求不斷,然后欲望無窮,再加上,我好了還要更好,有了還要更多,那就糟糕了。那就變成人的一種負擔,最后就變得非常痛苦。而且,因為資源它永遠是有限的,機會永遠是不足的,而每一個人的需求都是越來越大,這就變成什么?變成大家會去搶資源,會去爭地盤,就是我們常講的,叫做:爭權奪利。所以需跟訟,也是不分家的。我們把這兩個卦合在一起,我們就知道了:當爭端開始的時候,你要想辦法去消彌于無形。這就是孔子所講的:必也使無訟乎。---《論語》。人是一定會訟的,但是有修養的人,他一方面未雨綢繆;一方面,事到臨頭的時候,他會退讓一步。使本來會爭執的,本來會口角的,本來要打官司的,消彌于無形。那就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你要節制你的需求,這還不夠,你還要少惹是非。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忍耐。把忍耐當作是一種美事。為什么?因為如果我一想要,就有;一想要,就有,那我糟糕了,那我欲望就高漲了,然后呢?我欲望就無窮了,就變成貪得無厭。貪得無厭,那是所有人都看不慣的。大家會覺得:“哇!你一個人什么都有,你還要?那你不應該想一想別人嗎?你不應該照顧一下別人嗎?”像這些事情,其實你從需卦里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各取所需,一定在講訟卦的精神。訟卦的精神是什么?慎謀能斷。我盤算盤算我該不該要?我該要多少?我該什么時候要?我該向誰要?我要了以后會怎么樣?你統統都想得清楚以后,那就“必也,使無訟乎。”就把本來會引起爭執的,你都消彌于無形。所以這兩個卦合在一起,我們社會就很和諧,每一個人都比較愉快。
    人人都有需求,所以要適當地節制,避免造成需求無度和利益沖突,而當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學會謙讓和忍耐,從而做到“無訟”,這就是需和訟的意義。但是,如果事情處理不當,發展到了必須要訟,而訟的結果又不能令人滿意的時候,人們又該怎么辦呢?
    “師”和“訟”,要出于公心
    接下來:訟,必有眾起。---《易經.序卦傳》。因為你一個人罵不過人家,你就叫幾個人一起來罵。罵,沒有效,就開始打,然后就興師動眾,“故受之以師”。“師”是什么?是打不贏,罵不贏,打官司,輸了不服氣,然后就開始糾集一幫人,靠武力來解決問題。“師者,眾也。”師,就是一批人,大家為一個目標共同去賣力,甚至搞到流血,那就叫師。勞師動眾,就叫師卦。師卦有一個必要的原則:為民除害。我才會興師動眾。如果為了我私人的利益,而把一幫人聚集起來,去使得社會不安定,那就不叫師卦。那就是亂,判亂。那跟師出有名是完全相反的。那比卦呢?比卦也要想想,你志同道合到底是干什么?你志同道合,然后欺負弱小,也是志同道合;志同道合,然后霸占財富;志同道合,然后把的所有的機會都壟斷了,那大家都沒有好處。所以,志同道合,它一定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比卦目標):為民造福。
    一個為民除害,一個為民造福。可見,我們所作所為,都是為大眾,而不是為私人(為公不為私)。這樣各位才知道,為什么我們中國人很少主張個人主義,很少。我們所采取的,是對大家有利的,而不是以個人的利益做出發點。這一點,我們從《易經》的卦象里面,可以看是非常清楚。師卦,它是物以類聚。物以類聚,就是氣味相投的人,他會結成一個小團體,搞一個小組織。可是比卦,它告訴我們:難逢知己。你看你相識滿天下,但是知心有幾人呢?就表示那個對象不但難找,而且要很謹慎。眾必有所比。---《道德經》。就是說,我跟哪些人比較志同道合,哪些人雖然我現在跟他在同一個團體里面,但是我還是跟他有很多不同的意見,遲早是要分開的。所以,他會在這里面比來比去。比來比去的結果呢?就是我們常講的,大圈圈里面還有小圈圈,小圈圈里面還有皇圈圈。我問過最少幾百個總經理,我說:“你是領導,你是喜歡把你的干部領導得一視同仁,還是領導得有差別待遇?”幾乎大多數人都是說:“一定要有差別待遇。”我說“為什么?”他說:“如果我一視同仁,講起來很好聽,但是只要有什么風吹草動,所有人都跑光光了。”他心里想:你平常也沒有特別照顧我,這時候我為什么要留下來陪你?跑啊。大家都跑光了,你剩下孤家寡人一個。你必定大圈圈里面有小圈圈,小圈圈里面還有皇圈圈,碰到危險的時候,外面那幾圈跑掉了,最起碼那個核心的團體,他還會鞏固我這個領導中心。我相信,這是痛苦經驗所造成的。但是,這不是道理,這哪里是道理?那這樣的話糟糕了,那每個人都有私心。比較完整的是什么?就是我剛開始當領導的時候,我是一視同仁。因為我對誰誰誰都不認識,我怎么可以說有偏心呢?但是慢慢地,記住:我不是因為他是我的同鄉,所以我特別照顧他;不是因為他是我的老同學,所以我特別跟他拉得近一點;不是因為他是誰誰誰的什么親戚朋友,所以我重視他一點,都不是。我純粹是以公為出發點,這里面哪些人對這個團體表現得好,貢獻得多,我就拉近一點。所以同樣的比,它有兩個,一個是私的比,一個是公的比。這也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綜上所述,無論是師,還是比,都不能用來謀私,而必須建立在為公的基礎之上,這才符合《易經》中一陰一陽之謂的思想。而人們常說的師憂比樂,其實也是事物的一體兩面。那么,如果把師和比,這兩個卦融合在一起,這樣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
    為什么不打不相識?
    把這兩個卦合在一起想,你就想出什么呢?叫做:不打不相識,天下為一家。中國人好象對外人都很客氣,而對自己人他反而很不客氣,老打來打去。這什么道理?就是我們從《易經》里面,我們得到很多啟發。我請問各位:“有兩個年輕人不聽你的話,其中一個是你的弟弟,一個不是你的弟弟。我請問你,你打誰?”你打那個不是你弟弟的人,人家都笑你:“你打他干嘛?他又不是你弟弟。他干嘛聽你的?連你弟弟都不聽你的,你還要求他聽你的?”所以你沒有選擇,先打弟弟:“你是我的弟弟,你都不聽我的,那其它的人怎么會聽我的?”所以為什么中國人,他對外人反而客氣,他對自己人他反而板著個臉,他要求很嚴格,就從這里來的。你看我們看到隔壁的小孩,我們都覺得他很可愛。他怎么不可愛呢?他跟你沒有關系,他怎么不可愛?他去玩泥巴是他的事,他將來會怎么是他的事。可是你的小孩你就不一樣了,你就感覺這也不對,那樣也不對。我們對自己人比較嚴,對他人比較寬松,這都是事實,這就是中國人的比。
    比的后面是什么?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易經.序卦傳》。這個卦到底是念小畜(xu),還是念小畜(chu),我覺得不必爭論。因為都可以,這兩個在古代它是通的。所以你說他是小畜(xu)卦也對,你說他是小畜(chu)卦也對。真正了解他的內涵,真正會活用在生活當中,這個才是比較重要的。因為人類他比對的,就是你找到少數志同道合的人,你一定會有些儲蓄。你看搞企業的人,這就是最清楚的,你要創業,你單打獨斗是不行的,你一個人照顧不過來,你除了擺地攤以外,你還能做什么?因此你就必須要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這個時候也沒有什么明確的分工,因為一開始就明確分工,萬一搞錯了怎么辦?只有大致上說,我們共同來創一個事業,好不好?大家說好。進來以后,我們就開始比來比去,那自然有人又進來,有人又出去,這叫做謀合。謀合一段時間,那你就要定下來。定下來就開始有產品,就開始儲蓄,就開始慢慢累積你經營的資本。
    今天我們的卦序,只是講到我們曾經分析過的那八個卦,每一個卦它都是環環相扣,它都有它一定的產生的原因,它接下去都有一個承先啟后的作用。

    展開全文
    下一篇:下一篇:雙胞胎免費起名姓謝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