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來月經的時候是不能碰香火之類的。因為香火是用來供奉神靈和先人,但女人月經到的時候,這時候全身都有血氣,不適宜上香拜神,不然會褻瀆神靈或者先人。
許多女孩都期待著第一次月經來臨。所謂月經是女性在月經周期開始和結束的時候下體出血,是女孩成為女人最明顯的標志。它伴隨著許多身體的和心理的特征,這些特征便構成了女人。
月經的出現一般在荷爾蒙形成之后兩三年,胸部開始"萌芽"后兩年,平均在9歲至16歲之間。初潮的必要條件是有足夠的荷爾蒙生成。初潮前下體會流出一些近于白色的液體,如果這些黏液讓你覺得不舒服,可以跟你媽媽要點防水的衛生墊,以防止液體流到內褲上。但一定要注意別用塑料膜,塑料膜會留住水分和熱量,容易引起陰道發炎。
初潮的時間沒有一定之規,每人情況也各不相同。即使你16歲還沒有來也不必驚慌,因為每個人發育的速度不一樣。這種事最好別去問你的同學或朋友,她們并不比你知道得更多,從她們那里得到的答案也不見得對。你最好問你媽媽,一個家族的女人在身體發育上往往很相似。
不管早熟還是晚熟,其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你將會成長為一個女人。
沒啥科學依據,古時候老人的封建思想,不要相信
經前期出現乏力、煩躁、憂郁、嗜睡,甚至無原因地哭泣或大怒;嚴重者不愿意理睬家屬與朋友,孤僻到臥床不起,常伴有乳房脹痛、小腹脹感、便秘;還有的人經前1~3天體重增加并有浮腫,尤其是晨起手指發脹,下午則下肢腫脹。另有些人在經前還有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斷有困難、行動不協調,頭痛等癥狀。這些癥狀最早可出現在經前10~14天,一般是在經前4~5天,待月經來潮后癥狀隨之消失。以上這些癥狀并不是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一般是一個人出現其中1~2種。
經前癥狀產生的確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普遍認為很可能與青春期女孩身體發育變化迅速、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內分泌的失調和精神因素的刺激導致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及水鹽代謝失調有關。此外,諸如維生素的缺乏、卵巢感染、霉菌過度生長,都可誘發或加重經前期綜合征的癥狀。還有一種原因是大家公認的,就是精神因素。許多女孩對月經來潮沒有科學的認識,認為來月經是“倒霉”“麻煩”,不樂意接受現實,因此每次月經來潮前就心理緊張、恐懼,尤其是月經周期與考試或重大事情碰在一起,更對月經有排斥感,心理負擔加重,這無疑使經前緊張綜合征更為突出。想一想,你是不是屬于這種情況?
月經是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嚴格說來,伴隨著這種出血, 卵巢內應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黃體形成,子宮內膜有從增生到分泌的變化。但是在臨床上常有不經過排卵而有子宮出血的現象,叫做無排卵性月經。
月經第一次來潮稱為初潮,初潮年齡大多數在13~15歲之間,但可能早在11~12歲,晚至17~1 8歲。我國各地區初潮年齡相差不大,但體弱或營養不良者初潮可較遲,體質強壯及營養良好者,初潮可提早。
出血的第一天稱為月經周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稱為一個月經周期,一般為28 ~30天。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仍屬正常范圍,周期長短因人而異。
正常月經持續2~7天,平均5天左右,月經量的多少很難統計,臨床上常用每日換多少次月經墊粗略估計量的多少。有人測定正常人月經血量約為 10~58ml,個別婦女月經量可超過100ml 。有人認為每月失血量多于80ml即為病理狀態。一般月經第2~3天的出血量最多。
月經血一般呈暗紅色,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子宮頸粘液及陰道上皮細胞。月經血的主要特點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況下偶爾也有一些小凝塊。
一般月經期無特殊癥狀。有些婦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沉重下墜感覺,個別可有膀胱刺激癥狀如尿頻,輕度神經系統不穩定癥狀如頭痛、失眠、精神抑制、易于激動,腸胃功能紊亂如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以及鼻粘膜出血等現象。在一般情況下,月經來潮并不影響工作和學習。但不宜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應避免洗冷水浴及下水田勞動,禁止性交,注意經期衛生。
“來月經運氣”作為女性來月經是正常現象,與運氣無關。但如果從陰陽八卦來說,月經是陰水排污,陽氣出,是陰陽平衡的表現,如果月經無緣無故停止,有三種可能,一是懷孕;二是得病;三是不育不孕。要去醫院檢查確診,盡早發現治療,不要誤診就好。
當然還是在女性休息的時間來比較有運氣吧,畢竟如果正在工作中的話,那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要說幾點的話,那么我認為12點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