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脈的統稱叫地理中的龍,山脈由高到低,形成走勢,如龍飛鳳舞,龍盤虎踞,山脈有水相護,由山溪匯成江河,湖泊。有山有水,山青水秀,活龍活現,龍因水而止,龍止氣聚,有了靈氣,若居于此,日后必然風生水起。需要尋找這個地方就是尋龍,亦叫風水寶地,但得有秘訣。
尋龍,第一步,先觀太祖山,是否廉貞作祖,獨霸一方。然后再看少祖山、父母山,看龍出身和剝換,行走,是否重重開帳,穿田過峽,再看入首,兩沙交會是否有情,龍是否陰陽交配,化氣結穴,這一過程就是尋龍。
一、太祖山
太祖山即是龍的祖宗山,即是發源地。祖山屹立在萬山群嶺之中,巍巍高大,聳入云霄,云霧紫氣潦繞,秀麗壯觀,有龍樓、鳳閣、天池、天梯、護衛等。吉祥物在云霧中若隱落現,到達山腳下遠眺好比進入仙境一樣,使人心曠神怡。
尋太祖山的作用:
1、是否廉貞作祖。高大。
2、看太祖山之貴賤,可知其龍的氣勢與福祿效應。
二、少祖山
從太祖山,順著山脈走去,起起伏伏,彎彎曲曲,或小或大,形如蛇行,有時,突然變小,又變大,有時突然鼓起一個球狀而且左右有山脈護送,行程漸漸由窄變寬,由寬變窄的形狀,
忽然突起高大山戀,就是所謂的少祖山。
三、父母山
從太祖山乘風而下,經過不斷的連綿起伏、跌頓、行至將近結作處又起高峰,高聳鶴立于群山之中,這是少祖,自此一路而行又經過不少起伏,左右盤龍,直到結穴玄武頂后一節之星峰為父母山,父母之下的落脈處有水泡為胎息,束氣之后再起星面,則結穴頂為孕,結穴處為育。
以上是講龍的祖宗山,少祖山,父母山、胎息、孕,育。成穴的一脈傳承的關系。古云:"胎育孕育,變化無窮","萬里之山各起祖宗,而必經父母,才能胎息孕育,然后成形,以認形取穴,明其父之所生,母之所養。
四、龍的出身
龍的出身也和人一樣,有富貴貧賤,兇惡善良之分,奸邪者禍國殃民,正直善良者,天下受福。
善良富貴之龍的特征前呼后擁,生動活潑,靈氣活現,心曠神怡。兇惡龍的特征巨石磷峋,草木稀少,左崩右缺,滿身尖利,兇氣迫人,寒氣迫人,殺氣騰騰,四周無情。 貧賤龍的特征是:硬直、懶惰,渙散。無星無帳。
五、龍的剝換
剝換就是變化,無窮無盡,有好的變壞,也有壞的變好,龍的變化,是山水秉承天地日月之精華在演變。玄妙之間,吉節禍福。應驗之機, “一剝一換大生細,從大剝小最奇異,剝換退卸見真龍,小峰依舊狼星起。剝換如人換好裝,如蟬退殼蠶脫衣。”
剝換之法有以下三種:
1、以五行說:
(1)陽資陰育,即陽(金木火)剝變(水土);
(2)陰藉陽生,即陰(水土)剝變(金木火)。
2、以山體說:
(1)退卸剝換粗變細,兇星變吉星;
(2)老龍剝換生嫩枝跌斷不嫌多;
(3)從大剝小最奇異,剝換退卸見真龍。
3、以九星說:古人言“凡觀一星便觀變,識得變星知遠近,遠從貪狼至破軍,換盡龍樓生寶殿,一剝一變形不同,豈可盡言顧祖宗,君如識得變星法,千里百里尋來龍”。
(1)貪、巨、輔、弼為吉星;
(2)文、廉、祿、破為兇星。
六、開帳
帳;來龍開帳,形如帳幕,兩邊分明,闊的有數十里,或五、六里,狹的有一、二里,是檢驗結穴重要證據之一,以開穿心帳為貴,開帳而出最有力,金木二星開帳為上吉,水星開帳次之,中出者為上,兩邊出者次之,巨石在右為天關,在左為地軸,形似龜蛇,串珠印劍等格尤妙。還有開帳穿心須是旁起,而肩末如弓稍,橫鋪闊遠,環抱有情也吉。開帳的種類有如下幾種:十字帳形、丁字帳形、出帳貴人、入帳貴人等。
七、過狹
峽,好象人的喉嚨,是最細的地方,是龍的真氣聚泄的地方,所以風水師辯認過峽非常重要。峽也有吉兇之區別,蜂腰鶴膝最貴,忌風吹,水劫,所以真龍過峽必須有迎有送,有扛有夾,護衛周密,分水清晰,避免風吹水劫。如下是審峽定穴的幾種情形。
1、峽正出,則穴亦正,左出,則穴居左,右出則穴居右。
2、正出斜過者,則穴亦正出而斜倒,側出而正過者,則穴亦側出而正倒。
3、透頂出脈者,則穴居腳下,腳下出脈者,則穴居頂上。
4、山護者,穴結山藪,水護者,穴結水邊。
5、去山小而無迎者,氣將欲伏,其結穴于近處,去山大有迎者,氣正發其穴必結在遠處。
6、峽中左砂短,則穴前左砂必先到,峽中右砂短,則穴前右砂必先到。
峽的種類很多,有陽峽、陰峽、曲峽、直峽、長峽、短峽、闊峽,等等,
八、龍的入首
看龍的貴賤,不必要從很遠的地方看,更不要從太祖看起,那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從入首后二、三節,四、五節內,或者至少祖山這段距離最重要,好龍必須要近穴,所謂來龍看到頭,就是這個道理。
來龍入首,有遠龍來得不好,將要入首近穴時剝變為好龍,是吉地,但年代久了,氣運行到跌斷地方后,龍氣不接即敗,還有遠龍來得好,在入首近穴時變壞,主兇,不可下葬。常見龍入首格式有五種,在日后操作中,必然詳細觀察審定,方能造福大眾。
1、直龍人首格,此格最吉,龍從后入首,頂正對來脈,而結穴,這種撞背龍結穴發福最快,這種格式氣勢雄大,必有余氣為毯唇。
2、橫龍入首格,橫脈入首而結穴,或從左來,或從右來,但一定要穴后有落星,有鬼尾,才是真穴。
3、飛龍入首格,即是上聚仰高而結穴,其勢高而昂,故曰"飛龍",必須四應皆高,立聳上聚,仰勢受穴,方為真結,此穴力量最大貴重富輕,主要是來水不聚,天花局,沙飛水走,但兩沙必交牙關鎖。
4、游龍入首格,龍氣撒落平地而結穴,叫潛龍、必須要平而有凹,或有開口,水勢環繞,方為真結。
5、回龍入首格,翻身顧祖而結穴,叫回龍,經云"宛轉回龍似掛鉤,未作結穴先作朝,朝山皆是宗與祖,不拘十里遠迢迢。"其它還有大回龍,小回龍,及盤龍空等格。
中國風水學的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五行相生相克原則。中國風水學對于住宅所處環境不同,又有所謂井邑之宅、曠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區分,如《三元地理》,在風水學應用上,又各有所側重。對于曠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關系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則因其外部環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并舉。 中國風水學的形勢派,注重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氣派,注重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克理論,并且,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現場操作工具棗羅盤,確定選址規劃方位。中國風水學無論形勢派,還是理氣派,盡管在歷史上形成了眾多的實際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須遵循如下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五行相生相克原則。 風水理論實際上就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學、環境景觀學、建筑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而且捏 這個圖啊 建議你買本風水學的書 研究研究 做做學問啦 陰宅風水寶地有哪些具體特征['算 網 ]的大師們見識十分深厚,實踐經驗也非常多,很多企業知名人士都找算網風水師看的。E2012/5/18 9:03:12
墓葬風水是一門科學,一個顯著的特性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生氣的和諧。二墓地的好壞,首先就需要選擇。那么如何選擇墓地風水呢?下面風水網給大家簡單的介紹幾點。
1.坐山立向
凡坐山立向,先要觀山水堂局是否完美,即要來龍之入首處山不氣蓄,形止聚氣,有山有水,山管人丁,水管財富。福力厚薄,由堂局之完美大小而定。勾搭小地,福力較薄,完美壯觀,福力較厚。巒頭決定后人之成就,向水決定后人之財富。山勢走向,一脈相連,中間不要有江河分隔為原則。中間若有江河分隔,那就是認錯山勢。所謂來龍入首之處,就是山勢之盡頭。
2.周圍建筑
選擇墓地一定要注意周圍的建筑,如果墓地滴有建筑,如橋梁、村莊,火窯、工廠等,一定要在明堂外50-100米,名叫外案山,都為吉祥之物,十年之久家人必有小功名出現(或大學、中專、鄉村十部等),如離墳明堂3-10米為兇象,其家人時運不濟,破財連續,如果四方全有更有驗證。還有不能建造墓地的墳墓是神前廟后,如要選此地叫做占神靈風水,會引起神鬼之怒,其家兇禍無比。
3.周圍橋
橋如果不出現在向前水口之內,在100米之外無害為吉,反之如果在15米之內,有橋口對著墳構成直線,在左方為龍吞人不吉,如果在右方位為虎得食也不大吉祥,四方以此類推。如在陽宅的西南角出現上述情況事發更兇。
人們一直以來都向往風水寶地,簡單來說就是山好水好的地方,這并不是道聽途說也不是,一處好的地方的確能夠使人幸福安康,那么風水寶地的意思是什么呢?
風水學認為:龍脈踴躍,宅位準確,山環水抱,明堂平敞,羅成無缺,山峰秀麗,四神護衛,理氣合法,達到這些要求的就是風水寶地。現在歸結起來,就是外部環境要好,交通方便,配套齊全,地段適宜,無自然災害之憂。
例如廣州,風水上有句名言叫“山管人丁水管財”,廣州坐落于珠江的入海口,北納珠江,南通大海,整個珠江水系的龍脈在此匯聚,廣州在風水財運上自然是得天獨厚。位于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同樣是個商業繁榮的大都市,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水管財”的正確性。
選擇風水寶地,要觀察山川江河的態勢和樹木土石的變化,以及風雨氣象的轉換,選擇能在人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良好信息的地形條件。其次是對居住處所的布置和處理,包括自然環境的利用與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通道、給排水等方面的定位與調整(這些就是我們現在通稱的控制性詳規的大致要求)。再次是在上述基礎上裝飾增加某種符號信息,以滿足人們藝術上、精神上的美好心理需求。
風水是科學的,風水寶地并不是憑空尋得,這是要看周邊地理情況的。例如四周高中間低的微小地形,這就是風水看重的有利地形,四面環山中間郁郁蔥蔥,十分藏風聚氣;再如,地勢北高南低、背陰向陽的內斂型盆地也藏風聚氣,風水上說這種位置“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這實際上就是地形、氣候、生態環境的綜合結果。
某個地方,如果春天草樹發芽生長很遲、秋天草木落葉又晚,說明這個地方東西走向氣流不暢;如果北邊有山擋著,南邊也有山擋著,這樣的地勢也不算通風,前兩者均不是好風水地方。通常的好風水肯定要保證有陽光照,風來風去不受阻礙,如果北高南低,陽光可盡情照射則為好地方,若兩邊還稍微高出類似“扶手”,則為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了。
水是人生存的必須物質,離了水萬物不得生存,古時人們喜歡住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有山則有依靠還能賞景,有水提供了生活的基礎也能種植莊稼,有水的地方自然構造了風水寶地的基礎之一,只是“水火無情”,尋找“水”的同時,如果水過于猛則會發生水災。需要強調的是,風水寶地的水是可以流動的水,是可以供人飲用活下去的水,而不是一潭死水,或不能供人生存的水。
理解了風水寶地的意思,我們就來看看住宅如何挑選風水寶地,首先要看環境,要觀察周邊環境對你所選房屋產生的影響,看看周邊有無會釋放煞氣的建筑存在,要看環境,是否清幽。地勢是否平穩。要注意選擇能在人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良好信息的地形條件。首先需選擇合適風水的住宅位置,其次才涉及到內部的改造與利用。外部要注意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通道等。
福地自有福人得,多做積德行善之事,自然會有寶地。
北依山險、南控平原
北京是中華人民的首都。它有3千多年的歷史,周武王封堯的后代于此,當時叫薊丘,后來成為燕國的國都。遼代以北京為陪都,稱燕京。金代于 1153 年遷都北京,改名為中都,從此成為全國的中心。元代以北京為大都,以“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設北京,奠定了北京城的規模。明初定都應天(今南京),為了殺元代的王氣,拆除了元朝的宮殿,把北城墻向南推移。明成祖遷都北京,為了體現的核心地位,把全城的中軸線向東推移了 150 米,新建的宮殿都在中軸線上,又在線北堆筑了一座景山,用以鎮元代殘余的王氣,以便明代長治久安。清代仍以北京為都城,增建了地壇、日壇、月壇,用以祭祀。北京城南面有天壇,北面有地壇,東面有日壇,西面有月壇,分別表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
北京之所以歷來成為軍事重鎮、中心,這與其地理形勢有關。它地處華北平原與西北蒙古高原、東北松遼平原之間,北是燕山山脈,西北是茫茫千里的蒙古內蒙古大沙漠、戈壁灘,西南是太行山脈余脈,南面是華北平原,東面是渤海灣。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環抱渤海,成為拱衛北京的屏障。北京北依山險,南控平原,處于北京小平原、南方中原黃淮海大平原、北方山地之間,必然引起歷代先哲的重視。
元代蒙古貴族巴圖南曾對忽必烈極力推薦北京,《元史·巴圖魯》記載巴圖南語:“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可。”于是,忽必烈決定定都于燕。
明成祖在靖難之役趕走明惠帝后,他不愿意到南京當皇帝,有意留在北京。因為北京是他的封地(時稱燕京),龍潛于此,多有經營。上有所好,下必應之,他的臣僚紛紛表示贊同。《明實錄·太宗實錄》記載群臣上疏:“伏惟北京,圣上龍興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俯視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勢,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萬世之都也。”明人普遍認為定都北京是明智之舉。萬歷年間修撰的《順天府志》卷一云:“燕環滄海以為池,擁太行以為險,枕居庸而居中以制外,襟河濟而舉重以馭輕,東西貢道來萬國之朝宗,西北諸關壯九邊之雉堞,萬年強御,百世治安。”
由于近代以來以來快速工業化、城市化、不平衡發展,人口聚集將近1800萬,北京的地下水位在加速下降,許多年份和季節永定河已經處于斷流狀態,北京成為中國北方缺水、較為干旱的地區。 虎踞龍盤、依山傍水
南京的西面有座石頭城,故址在今江蘇南京清涼山,像一個蹲著的老虎,東面有鐘山,像盤曲的臥龍。所以,歷來的人們稱南京為“虎踞龍盤”。這個稱呼由來已久,據晉代張勃的《吳錄》,劉備派遣諸葛亮到南京,諸葛亮嘆道:“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北周庚信在《哀江南賦》云:“昔之虎踞龍盤,加以黃旗紫氣。”唐代劉知幾在《史通·書志》解釋說:“虎踞龍盤,帝王表其尊極。”唐代李白在《永王東巡歌》云:“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可見,“虎踞龍盤”一詞已為人們認同。
南京先后有不少王朝和政權在此建都。三國的東吳以及后來的東晉、宋、齊、梁、陳曾在此建都,史稱六朝古都。以后,南唐、明朝、太平天國、辛亥革命和蔣介石國民短期在此建都。
南京的名稱多有變化,戰國時楚置金陵邑,秦稱秣陵,東吳稱建業,晉及南朝稱建康,明稱南京,南唐和清朝稱江寧府,太平天國稱天京。
南京地勢險要,四周是山,北高南低,易守不易攻。西邊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磯。從西南往東北有石頭山、馬鞍山、四望山、盧龍山、幕府山,東北有寧鎮山脈的最高峰鐘山,北邊有富貴山、覆舟山,雞籠山,南邊有長命州、張公州、白鷺等沙州形成夾江,這些天然屏障拱衛著南京,使得歷代統治者都很看中這塊地。 不僅如此,南京還交通便利,東南的太湖平原和錢塘江流域是水資源豐富的地方。沿江可上溯到九江、武漢,沿江下行可到上海,加上秦淮河與太湖水系,使得南京四通八達。
風水先生對南京的龍脈走向有過描述。李思聰在《堪輿雜著》談南京尋龍時說:“若南京牛首之龍,自瓦屋山起,東廬山至漂水蒲里,生橫山、云臺山、吉山、祖堂山而起牛首雙峰,特峙成天財土星。左分一枝,生吳山至西善橋止,復于肘后逆上,生大山、小山。右分一枝,生翠屏山,從爛石岡落,變作岡龍,至麻田止。中抽將軍山,過黃泥岡,起祝禧寺,至安德門,生雨花臺,前至架岡門上方門而止。”這一套說法很煩瑣,我們切不可拘泥。
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中評價南京的地理環境時說:“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誠難覓此佳境也。 而又恰居長江下游兩岸之最豐富區域之中心,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南京城身系中華兒女榮辱,五胡亂華,中原漢族衣冠東渡,建立東晉王朝,抵抗外族,還我漢人河山,大明江山抵抗蒙古族元代外族統治,太平天國 ,中華民國,漢人一次次的反抗外族的根據地,維系華夏文明的復興之地。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生于蘇杭,葬于北邙
洛陽是九朝故都,跨越時間長達千年有余。“生于蘇杭,葬于北邙。”洛陽城北的邙山是中國人終極歸宿的代名詞,邙山上陵墓多得“幾無臥牛之地”,更有6代24帝長眠于此,分布之密、數量之多、延續年代之久,堪稱中國之最。“邙山屬崤山余脈,高出黃河、洛河水面約150米,地勢開闊,南有洛水,地處黃河與洛河交匯處,‘水口’是上上之選,整個陵區的風水是不錯的。在邙山地表以下5 ~ 15米的土層,滲水率低、黏結性好、土壤緊硬密實,最適于安置墓穴。”**
在風水理論中,葬地講究生氣凝聚、風吹不到,并且有水流可以界止生氣,由晉郭璞寫就的風水名著《葬書》對此的解釋是:能夠給人帶來福音的葬地,靠的是葬地內的生氣。生氣在地里流動,遇見風一吹就散了,遇見水流一攔擋,就停止不動了。這其中的氣,指的是陰陽二氣。宇宙間存在的這兩種相反相成的氣,時刻不停地在消長變化,當陰陽二氣彼此平衡為最佳狀態。邙山一帶“北枕邙山南蹬洛水”正是“靠山面水,藏風聚氣”的理想營墳之所。 南阻秦嶺,北濱渭河
西安,古代稱為鎬京、長安,它是我國著名的古都。西周以豐、鎬為都,秦以咸陽為都,均在西安附近。西漢、新、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在西安建都。東漢、曹魏、后唐都在西安建有陪都。
歷代統治者之所以看中了西安,這與西安的地理形勢有關。西安地處關中平原,南阻秦嶺,北濱渭河,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史記 留侯世家》記載漢代張良對西安的贊譽:“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進而,天府之國也。” 天目余脈、山清水秀
杭
州,舊稱臨安,五代的吳越國和南宋在此建都。
杭州位于鎮江的北岸,京杭大運河在此與錢塘江相交。它的西北是天目山,西南和東南是龍門山和會稽山。它風景如畫,封建統治者很樂意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所以在此建都。以至于宋代詩人林升斥責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有關杭州的風水,田汝成在《西湖游覽志》記載明正德三年( 1508 )郡守楊孟瑛所述:“杭州地脈,發自天目,群山飛翥,駐于錢塘。江湖夾挹之間,山停水聚,元氣融結 …… 南跨吳山,北兜武林,左帶長江,右臨湖曲,所以全形勢而周脈絡,鐘靈毓秀于其中。”
李思聰在《堪輿雜著》論杭州干龍說:“杭州干龍自天目起,祖遠不能述。從黃山大嶺過峽后,一枝起南高峰,從石屋過錢糧司嶺,起九曜山,越王山,過慈云嶺。起御教場、勝果山、鳳凰山,過萬松嶺,起吳山入城。一枝起北高峰,從桃園嶺青芝塢斷,起岳墳后烏石山,從智果山保叔塔入城,來龍沿江而下,皆自剝星巒遮護,隔江諸峰,遠映護龍,直從蕭山至海門。生天弧天角星,從別子門石骨渡江,起皋亭諸山,作下砂兜轉。右界水自嚴州桐廬流入錢塘江;左界水自余杭西溪流入官河,惜兩界分流未合,城中諸河塞阻穢濁,脈絡不清。”詳見《杭州小生談算命風水文化的存在狀態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