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術語:五行之相乘和相侮
《素問:五運行大論》說: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意思是說,如果氣機過剩,就會進一步克制自己克制的,同時反克本來克制自己的;如果氣機不足,克制自己的會更加克制自己,自己克制的會反過來克制自己。就是對五行之間相乘和相侮及其相互關系作了很好的概括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五行之間的相乘和相侮是指五行之間的正常生克關系遭到破壞后出現的不正常的相克現象。
相乘:就是指五行之間的相克太過。相克和相乘不是一回事,相克是常態,用來說明人體的生理關系;相乘是變態,用來說明人體的病理關系。
引起相乘的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過于強盛,因而造成對其克制的“一行”克制太過,促使被克的“一行”虛弱。例如:木過于強盛,就會造成克土太過,造成土的不足,稱為“木乘土”。
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的虛弱,因而對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顯得相對增強,而其本身就更加衰弱。例如:土本身并不過于強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在正常的范圍內。但由于土本身的衰弱,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對增強,使土更加不足,稱為“土虛木乘”。
相侮:就是指五行之間的反相克,就是由原來受制約的地位,反過來去制約對方。例如:金本來是克木的,但在反常的情況下,金不但不能克木,反而被木所克,這種反向的相克叫做“木侮金”。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現象,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相乘和相侮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發生過強的克制,從而形成病態;后者是發生與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現象,從而形成病態。
兩者之間的聯系是:在發生相乘時,也可以發生相侮;發生相侮時也可以發生相乘。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系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制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
中醫五行
關系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
應當說明,"相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相克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系;相乘則是正常制約關系遭到破壞以后的過度克伐,是反常現象。在人體,則前者是生理狀態,后者則為病理狀態。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系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應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
所以說:"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即是說,五行若某一行之氣太過,則對其所勝(我克)之行過度制約,而發生相乘。而對其所不勝(克我)之行發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氣不足,則克我之行必過度制約而乘之。而己所勝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臨床所見的支氣管擴張病證,病位在肺,每因肝氣郁結,氣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見咳血,則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氣滯,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則為木郁乘土。濕熱型高血壓,多因濕熱困脾,引發肝失疏泄,肝陽亢逆,則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虛)證候,臨床則為少見。
相乘與相侮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發生過強的克制,而形成五行間的生克制化異常;后者是與五行相克次序發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現象,而形成五行間的生克制化異常。
兩者之間的聯系是:在發生相乘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侮;發生相侮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乘。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相生與相克
1.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
2.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
(二)制化與勝復
1.制化: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以維持平衡協調,推動事物間穩定有序變化與發展的關系。
2.勝復:五行中一行亢盛,引起其所不勝的報復性制約,使五行之間復歸于協調穩定的關系。
(三)相乘與相侮
1.相乘:對其所勝之行的過度制約。
2.相侮:對其所不勝之行的反向制約。
(四)母子相及(相生關系異常的變化)
1.母病及子,母虛累子。
2.子病及母,包括子盜母氣和子病犯母。
二、五行學說的應用:
(一)依據五行相生規律確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補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種。
滋水涵木法:是滋腎陰以養肝陰的治法,又稱滋腎養肝法,滋補肝腎法:適用于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甚或肝陽上亢之證。
益火補土法:是溫腎陽以補脾陽的治法,又稱溫腎健脾法,溫補脾腎法。適用于腎陽衰微而致脾陽不振之證。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氣以補益肺氣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氣虛衰,生氣無源,以致肺氣虛弱之證;若肺氣虛衰,兼見脾運不健者,亦可應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養肺腎之陰的治法,亦稱滋養肺腎法。主要用于肺陰虧虛,不能滋養腎陰,或腎陰虧虛,不能滋養肺陰的肺腎陰虛證。
(二)依據五行相克規律確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瀉南補北法四種。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療肝脾不和或肝氣犯胃病證的治法,又稱疏肝健脾法、調理肝脾法。適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虛木乘之證。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療水濕停聚病證的治法,又稱為敦土利水法。適用于脾虛不運,水濕泛濫而致水腫脹滿之證。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陰清肝火以治療肝火犯肺病證的治法,也可稱為“滋肺清肝法”。適用于肺陰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證。
瀉南補北法:是瀉心火補腎水以治療心腎不交病證的治法,又稱為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適用于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之證。因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故稱瀉南補北法。
生克乘侮
(1)相生與相克。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相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五行學說認為,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對人體生理來說,也是屬于正常生理現象。正因為事物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克的聯系,才使得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使人體維持生理平衡,故說“制則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由于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克的關系,所以從五行中的任何“一行”來說,都存在著“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個方面的聯系。
“生我”和“我生”,在《難經》中比喻為“母”和“子”的關系。“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關系又可稱作“母子”關系。如以火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為木;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為土。這樣木為火之“母”,土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內經》中稱作“所不勝”和“所勝”。即是“克我”者是“所不勝”,“我克”者是“所勝”。再以火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為金;由于水克火,故“克我”者為水。
相生與相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其正常協調關系下的變化和發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循環不已,才能生化不息,并維持著事物之間的動態平衡。
(2)相乘與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間正常的生克關系遭遇破壞后所出現的不正常相克現象。
相乘:乘,即是以強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從而引起一系列的過度克制反應。在五行中還有“相乘”和“相侮”乘勢趁虛而入,相乘就是過度克制,侮是欺侮,相侮(反克)就是自己可以反克制自己的那一行。
當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過于強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受克太過,促使被克的“一行”過于虛弱,從而引起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異常。例如:木過于強盛,則克土太過,造成土的不足,即稱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虛弱,因而對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顯得相對的增強,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過于強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圍。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對增強,使土更加不足,即稱為“土虛木乘”。
相侮:侮,在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過于強盛,對原來“克我”的“一行”進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稱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別強盛時,不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對金進行反侮(即反克),稱作“木侮金”,或是發生反侮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虛弱,不僅不能對木進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稱作“金虛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現象,兩者之間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相乘與相侮的主要區別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發生過強的克制,從而形成五行間相克關系的異常;后者則是與五行相克次序發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現象,從而形成五行間相克關系的異常。兩者之間的聯系是在其發生相乘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侮;發生相侮時,也可以同時發生相乘。如:木過強時,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虛時,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
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系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制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關系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