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由來
話說有一天,玉皇大帝招集眾天兵天將及文武大臣,召開一個會議。
玉帝說道:"朕想要把時間分成十二年一循環,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眾臣答道:"圣上英明。"
接著玉帝又說:"但朕有一個問題。朕打算用動物來區別這十二個年份,分成十二個生肖,但不知應用什么動物才好,因此朕想聽聽眾卿家的意見,不知有哪位卿家有好的提議。"
在一片沉默之后,太白星君講話了:"圣上不彷舉辦一個動物賽跑比賽,規定最先到達昆侖山的前十二名就可以列名十二生肖,擁有無上殊榮,相信一定會有許多動物會參加。"
玉帝一聽,覺得這一個提議非常不錯,于是決定采納。接著玉帝馬上要傳令兵對人間的眾動物傳遞這項比賽訊息。
當貓及老鼠得到這項訊息時,便相約一起出發參加比賽(此時的貓與老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就在比賽當天早上,老鼠起了壞心,他把安眠藥加到牛奶里給貓喝,貓喝了就睡著了,于是老鼠就一個人出發了。老鼠心想:"我這么早出發,貓又睡著了,那冠軍一定是我的了。"
老鼠邊想邊跑,突然發現牛就在前面,原來牛也是很勤奮的動物,因此一早就出發了。老鼠便想說:"反正牛那么大,我躲在他的身上一定不會被他發現,那我就可以很輕松的到達終點了。"
于是老鼠就躲在牛的身上。過了一會兒之后終于到達昆侖山,在到達終點線之前,老鼠看機不可失,于是縱身向前一躍,便率先抵達終點,拿到第一名,牛因此拿到第二名。
但是這件事發生之后,貓與老鼠就成為死對頭,每次貓看到老鼠就會去追,要找老鼠報仇,而老鼠就常常躲在陰暗的地方,深怕貓會找到他。
接下來就是要說為什么老虎會得第三名。由于貓與老虎是親戚,貓中計之后,非常生氣,于是去找老虎,希望老虎能替他報仇,老虎是一個重義氣的人,一聽到貓的要求馬上一口答應,就飛也似的,一股作氣沖到昆侖山上去,要為貓報仇。
由于老虎跑的速度很快,在剩下的動物未到之前就到了昆侖山,于是玉帝就判給他第三名,但是老虎不是為了著個目的而來,他在山上到處尋找老鼠的下落,但是就是找不到,于是老虎就對著大家說:"以后不管誰遇到老鼠,就要替我打他。"
由于老虎太兇惡,沒有人敢違背他的話,因此從此之后,只要有人看到老鼠,就會去追打他,這就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由來。
再來就是兔子,兔子在參加這場比賽之前,先去比賽了一場"龜兔賽跑",因此延誤了一點時間,而且還輸了。等到他以很快的速度到達終點時,他問玉帝說:"我是第一名吧?",但玉帝說:"不,老鼠第一名。"兔子于是大哭,很傷心的說:"沒想到我這么努力跑,只得第二名。"玉帝又說了:"不,牛是第二名。"兔子于是又大哭,說到:"為什么我只得第三名,真不甘心。"玉帝說:"不,你得第四名,老虎才是第三。"兔子聽了忍不住又放聲大哭,這就是為什么兔子總是眼睛紅紅的原因,?以及成語"狡兔三哭(窟)"的由來。
接下來就是龍與蛇,龍與蛇由于都是長的長長的很像,于是兩個就結成結拜兄弟,也一起參加比賽,而兩個也幾乎同時到達終點,但是由于龍的體積很大,擋住了小小的蛇,因此玉帝先看到龍,才看到蛇,于是判龍為第五名,蛇為第六名。
就在他們通過終點之后,龍不小心滑了一跤,跌撞到了蛇,兩人于是糾纏在一起滾到了山下,由于兩人糾纏在一起的樣子看起來很雜亂,人們看了就說:"真是龍蛇雜處啊。"這就是成語"龍蛇雜處"的由來。
再來就是拿到第七名的馬,這一只馬生性膽小,但要去昆侖山的路上必須經過一個"墳地",這只馬很害怕,但又非過不可,于是他決定蒙著眼睛過,這樣什么都看不到就不會害怕了,于是就蒙上眼睛很快經過"墳地",這就是為什么以后的馬都要蒙著眼睛。
后來馬又覺得跑的速度不夠快,因此伸出了"第五只腳(就是馬鞭)"出來跑,由于速度加快不少,于是很快就到達終點,拿下第七名,這就是成語"快馬加鞭"的由來。
再來就是羊,羊與鹿本來是一同結伴出發,但是半路上要越過洞庭湖,由于湖上沒船可搭,于是他們決定憋氣從湖底走過,但是走不到一會兒,鹿就受不了,鹿于是放棄比賽,只剩羊一個人奮戰,好不容易通過了湖,并到達了終點,拿到第八名。旁人看到羊的行為,忍不住贊嘆:"真是羊沒吐氣(揚眉吐氣)啊!"這就是成語"揚眉吐氣"的由來。
至于猴、雞、狗嘛,由于他們在比賽之前,先一起去東瀛(也就是現在的日本)幫桃太郎打鬼,才回來比賽,因此才會那么晚到。他們是結伴一起到終點,本來玉帝不知道要怎么給他們名次,后來才決定以他們遇見桃太郎的次序給名次,因此猴第九,雞第十,狗第十一。
最后第十二名就是豬了,豬住的地方,不知什麼原因竟讓大野狼吹垮了,一直忙著改建房子。好不容易蓋好磚造的屋子,已經過了參加比賽最後時限,就向玉帝商量讓他能夠參加比賽。後來用了八克拉戒指才獲得通融,但因為參加時間真的太晚,所以只得到最後一名。而這也是"豬八戒"的由來。
我用紫薇給你看,主要給你說夫妻宮和財,官宮
命宮
形貌清秀,面紅齒白,心性溫和善良,聰明機智,安分守己,具有學習之天才。喜歡命令他人,不喜歡受他人約束。有領導統御,企劃組織,處理財務之長才。喜爭權,與人計較利益。不認輸,注意小細節。喜歡學習新事物,對于目標非常執著。懂得積財,理財,因此比較有錢。缺乏開創力,但擅于守成。清秀,高雅,理智重于感情,有獨特的審美觀念,重穿著,喜布置居家環境。
兄弟宮
兄弟姊妹個性溫和,能夠互相關懷及體諒,之間的情感和諧,能彼此分工合作,互相幫忙。兄弟姊妹眾多。兄弟之間比較容易有暗爭情事發生。有刑克且不和,最好離居為宜。兄弟間長幼有序,和睦相處,婚后手足之情依舊,到老仍然相互提攜。有異母弟兄,同胞弟兄二至三人,有暗爭傾擠或分離。同住者二人,分居者可三人。感情不和,有糾紛,不在一起生活。
夫妻宮
在選擇配偶時,眼光較高,所以不適合早婚,晚婚則婚姻較不會有所變化,仍能偕老。配偶喜當家,同時有責任感,如果無法忍受,須互相忍讓。先生相貌莊重,膽大心細,品格高尚,操作能力強,能干并且體貼。結婚前會遭遇到破壞或困難。夫妻能夠白頭偕老。夫妻感情雖有周折,但無傷大雅。主分離,或有夫妻之名而無夫妻之實。不宜早婚,遲婚,在結婚前遭遇破壞中傷,而受到風波周折的,反而可以偕老。但在結婚后再有分居,遠離等事方可。或者不舉行結婚禮而同居。婚姻不正常,夫婦難和諧。有與眾不同的婚姻觀念,不是婚前同居,就是抱獨身主義。不喜受現時婚姻觀約束,晚婚較宜。
子女宮
子女聰明機巧,活潑,好動。子少或遲得。自己的下屬或晚輩不多,亦或時時更換,關系不常。
財帛宮
廉貞之財不容易守得住,善流動,宜從事商業行為,使錢有流通的機會。在競爭是非中求財,容易惹詞訟破財,或被人侵吞偷盜。逢煞容易遭竊,逢huaji容易被劫,無法取回,如遇hualu財也不順,但可拿得到。逢煞或huaji,千萬不可有的行為,否則必輸。主橫發橫破。不計一切只為錢財,非常愛財。因色破產。
疾厄宮
血壓高,頭眩,雙目昏花或眼中有血絲,肝火旺,頭痛,大腸干燥,痔瘡便血,耳鳴等疾癥。易患破傷風。慎防口舌瘡痛。
遷移宮
變動性大,勞心又勞力。在外心神不寧。在外是非糾紛,思想消極。活動力強,喜往外跑。在外有地位,在外有威力,使人敬威。主在外能活動,有利可圖。主一生多刑克,出外有災。最適合武職,否則少人緣。
仆役宮
交多方面的朋友,且人際關系良好,能與部屬關系融洽。出門主得貴人扶持。喜交年紀大的朋友,成忘年之交,亦多相扶助關愛。主得益友,或得朋友之助力。
官祿宮
文職,武職皆可居高職位。有名望,是政界要人,社會名流,商業巨子。即富且貴。事業多糾紛,多變化,多枝節,順中多逆境,且主官災是非。在政在軍或遭遇突然的職,在商則有顛覆涉訟倒閉的問題。
田宅宮
家中多吵雜,鄰居多是非,門戶不安寧,難得好鄰居。附近不宜有水溝,下水道,鐵軌,為敗局。
福德宮
勞碌命,無法閑下來,即使富裕仍然有很多憂慮,心思多變。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好勝心強,欲望多,有口福。但還是很理智,理智勝于感情。東西奔走,福少不安。
父母宮
與母親緣厚。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源于何時,今已難于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生肖為何取數十二? 《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時間的分割以十二累進,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時辰。《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說,《后漢書·荀爽傳》:“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干支來歷的故事:“開天辟地之初,玄黃騎著混沌獸遨游,遇到女媧。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里有十個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個女子。玄黃說:‘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于是,為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干,女的則為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干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天乾地刊,古代歷來以天為主、地為從。十天干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漢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橈采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橈是黃帝時代的大臣,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數。干與支按順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為第六十對,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開始,這一循環稱為一個甲子。其中,每個天干出現六次,每個地支出現五次。 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在原始時代,先民們體驗著寒暑交替的循環往復。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載:“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則曰‘我見青草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一歲也。”宋代孟珙《蒙韃備錄》也記:“其俗每草青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年又有觀天者發現月亮盈虧周期可以用來丈量歲的長短,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歷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天干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豬。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于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辟于丑,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丑屬牛。人生于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于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嚙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本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水量太陽金雞之精,故本屬雞。于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我國至遲從漢代開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記錄本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兩面三刀個小時,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游蕩覓食,最為兇猛。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關于十二生肖的排列,還有各種傳說,這類故事,或似開心解悶的笑談,或似貶惡揚善的寓言,文學成分較濃。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決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種,也許只有四五個,也許曾有過超額的局面,后來優勝劣汰,定額定員并定位了,一直傳至今日。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十二生肖我們應該都熟悉,每個人都對應著十二生肖里面的一種。那么十二生肖為什么是按照這個順序的呢?
其實每一天,現在分為二十四個小時。但是,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不是采用小時來計時的,那時候則采用時辰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這十二個時辰分別對應十二個動物。古代有陰陽之說,在古人的思想里面,他們認為數字里面單數是陽,而雙數的則是陰。從十二生肖的排序來看,雙數的序列的牛、兔、蛇、羊、雞、豬這幾種動物,而單數的序列鼠、虎、龍、馬、猴、狗這幾種動物。
那么,十二生肖中單數和雙數序列的動物既然都列于十二生肖中,它們肯定有著相同之處。對于雙數序列的幾種動物,牛和豬大家都見過,它們的爪子樣子是圓圓的蹄子,一只蹄子有四個指頭。同時養過兔子的人都知道,它的一只爪子有四個指頭。對于雞來說,它的爪子除了中間三個比較長的指頭,旁邊還帶有一較短的指頭,總共也是四個。羊,它的一只蹄子也是有四個指頭。作為雙數序列的蛇雖然沒有腿,但是蛇的信子,從中間開叉,分兩個。總結起來,位于雙數序列的動物,不管是蹄子還是爪子的指頭數量是多少,蛇信的數目,反正都是雙數。
再看單數動物。龍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動物,但是在古代,龍通常是五爪的。馬的蹄子就是一整個。而猴子的一只爪子五個指頭,至于狗和老虎,應該也有不少人見過,它們的一只爪子五個指頭。所以位于單數序列的動物的指頭數量都是單數。
總之,十二生肖的排序是根據對應的指頭數量的單雙來決定動物是位于單序列還是雙序列。
屬相是十二種動物,因每年,十二種動物便與干支中的十二個地支一一對應起來,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它的由來主要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十二屬相是我國古代華夏族與少數民族紀年法相融合的產物。據史籍記載,漢以前我國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只有十二地支,沒有以動物配地支的紀年法;而居于我國北部、西部的少數民族,因長期從事游牧,習慣于用動物來指代許多東西,因此便創造了一種以動物來紀年的方法。匈奴有十二屬相。歷史上藏族同胞建立的吐蕃國,也以“十二辰”動物紀年,藏歷的紀年方法至今仍采用金、木、水、火、土與十二屬相相搭配的方法。
第二種說法認為,十二屬相是華夏族人民自己創造的。它是受古時候動物圖騰崇拜的影響,用一些動物的名稱來配合抽象的十二地支。有的動物還可能來源于古代天文學,古代有巨蛇、蝎虎、飛馬等星座名稱,于是套用到十二屬相上。
第三種說法認為是從印度傳來的。因為印度也有十二屬相,而且排列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三個在印度是獅,第十個在印度是金翅鳥。但虎、獅都是走獸;雞、鳥均屬飛禽,十分相似。
十二生肖的由來: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的歷法上有十二只年獸依次輪流當值,所以我們的中國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應用在歷法上。那么十二生肖是怎么來的呢?
十二生肖始於紀元前六世紀,初期跟地支一組的數字互響應用,到后來才變成的紀年的年號。
其實,平易近間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話說當年,佛陀招集了所有的動物盛大出席群獸大會,最先到的十二頭野獸將作為十二個年號 。 群獸大會當天,耗子最先到,所以獸年中它長幼次序最大,接著是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和狗。豬最后一個才到,因此十二年獸中它長幼次序最后。
這個故事的別的一章講述的是貓鼠為什么成仇人。其時,貓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人民大會前,它們一起睡并約好誰先醒就叫醒誰。
豈知,耗子第二天起患上早,竟至靜暗暗地獨個赴會,不睬會貓。等貓醒來趕赴大會時,佛陀已將十二年號分配好了。貓和鼠便從這個時候起結下深仇。自帝舜時代就開始施用天干十個符號和地支十二個符號相配合的“干支紀年法”。以動物紀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國古代西、北部從事游牧的少數平易近族中。《唐書》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清朝著名考據學家趙翼在《陔馀叢考》中考據云:“益北狄俗初無所說的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至漢時呼韓邪(單于)款塞人居五原,與齊平易近相雜,浸尋流傳于中國,遂沿襲不廢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