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復姓諸葛、字孔明。其父諸葛珪、公元181年農歷七月二十三(辛酉年)在泰山郡丞任上(今山東臨沂市沂南地區)喜得次子,起名諸葛亮。亮之父諸葛珪繼承先祖諸葛豐之《易經》學操,從亮的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乙卯中斷出其用神為火,遂起名為亮、字孔明。亮之兄諸葛瑾、之弟諸葛均的名字也是其父諸葛珪從他們的八字中提取用神土來選字而起的名字。
放勛 源于大禹治水 是禹的字
這是個假網站 都是騙子 根本沒有大師 給我起名 上面還有別人父母的名字 套餐也不對 改了兩次 都是錯的
古人的名字之所以要帶字,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在一個人成年之后,需要有一個字來作為自己的第二個名字,這第二個名字就是用來在平輩之間相互稱呼。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古人的字并不是像名字一樣,從剛出生就會獲得的。“字”是我國獨特的命名系統的產物。在古人的一生中通常會獲得兩個名字,一個是自己真正的名字,通常跟在自己的姓氏后面連起來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例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是復姓諸葛,名亮,而在有的時候,諸葛亮也常常單獨用亮來自稱。而在到了古人成年的時候,那個時候叫及冠,那么古人就會獲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二個名字,這就是“字”,例如諸葛亮就字孔明。
那么為什么我們會形成這樣獨特的命名系統呢?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性格所導致的。我們知道,自古以儒家文化作為正統思想的華夏民族是內斂和禮儀的代名詞。尤其是古人,他們在生活的禮節方面達到了一種吹毛求疵的地步。古代的人認為,直呼一個人的姓名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一般來說可以直呼一個人姓名的,只能是這個人的長輩,而同輩之間如果直呼其名的話,就會變得非常不禮貌了。
正因為如此,古人想到了用一個別名來代替真正的名字,供同輩之間相互稱呼。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尷尬,又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例如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出山之后,蜀軍中的人基本都稱諸葛亮為孔明,在孫劉聯盟的時候,江東的魯肅和周瑜等人也稱呼諸葛亮為孔明。而在魏國那邊,由于諸葛亮是魏國永遠的敵人,因此魏國的人在討論到諸葛亮的時候則直呼其名,因為沒有尊重的必要。
張毅。張焱
帥昕 帥婷 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