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佛像開光的正宗方法,佛像開光用什么東西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八字財運五行缺失

    內容導航:
  • 如何正規而又如法地供請佛像?
  • 如何布置佛堂及供養佛像的方法(轉載)
  • 新請回來的佛像應該誦什么經?
  • 我要請個本命佛在那請?本命佛那里請比較靈?
  • 阿彌陀佛。不能去寺廟,自己在家如何求受三皈依啊?
  • 家里怎樣請佛祖
  • Q1:如何正規而又如法地供請佛像?

    佛教認為,供奉和禮拜佛像,會產生和積累很多功德,在佛像前觀想佛的莊嚴以及佛教教義的深奧玄妙,從而進入禪思的境界,能夠有利于宗教的修習實踐。當您想請一尊佛菩薩像來供奉時,心里一定會有疑問:該請哪一尊呢?請什么樣的呢?是不是要找人算一算呢?在這里廣承告訴您,十方三世無如佛!佛菩薩都是已經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圣人,只要您誠心禮拜,清凈供奉任何一尊佛菩薩像,都會獲得三寶的慈悲垂護,具有無量的功德,從而消除宿世的業障,帶來平安好運。 不可以去輕信“大仙”們給您算的你要請什么菩薩什么佛,然后給您開光,收取費用,那是極不如法的!廣承在這里提醒大家,不要去做沒有意義又浪費錢財的事情。
    當您發心供奉佛像的時候,可以很自然地到法物流通處或者佛教用品店里,去選一尊自己喜歡的,投緣的佛菩薩像回來供奉,不論大小,不論材質,不論形態,站像,坐像,臥像都可,只要您喜歡中意,就說明您和他們有大緣分,請回去供奉便會福德無量!
    我們應如何供奉佛菩薩造像呢?佛教對如何供奉佛菩薩造像并無太苛刻的要求,只要您做到“三凈”(清凈,安靜,恭敬)即可。至于供奉的方位,可以按照居家環境的方便來供奉,佛教經典里并無記載像我們民間流傳所說的那樣,坐東朝西坐南朝北,因為十方三世都有佛在,方位并不重要。當然,您供奉的地方一定要寬敞,潔凈,客廳書房都可以,不可將佛像安置在廚房衛生間等污濁的地方。如果您居家環境有限。亦可以將佛像供奉在臥室,但一定要保持清凈,睡覺時要將佛像用布遮起為好。盡量不要在佛像前殺生,吃肉,飲酒。當然,您要是能做到在任何時候都持受五戒的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那么您將會遠離一切厄運,擁有無邊的福德!

    Q2:如何布置佛堂及供養佛像的方法(轉載)

    置佛堂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設得如理如法及莊嚴整齊。如果胡亂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個佛桌上,反而不如法。我們安設佛壇,是要有圣眾之身、語、意代表物。這些物品,雖然并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們藉著觀看、敬慕及供養而生出功德。在挑選佛像時,我們應挑按照傳統尺度比例而造或畫的形相,而且要選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歡喜心的,這樣會對以后自己日常觀看時很有益處。在請購佛像時,我們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們不應說“這個佛很丑!”之類的話,而應說“這尊像的工藝水準不高!”,以免在不經意間便積下口作之不善業。同時,在請購佛像時,若價錢不合,頂多去別處看便好了,不應說出像“這釋迦佛哪值這么多錢呀?”一類的話。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實它們反映了我們是否真的視佛像為佛之代表。在現今的商業社會,市面上有許多制造不如法之造像,挑選時,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在請購好佛像后,應當找寺院僧人代為裝臟及開光。有些人以為為佛像裝臟是西藏的傳統,其實不然。在佛經上,清楚教示了裝臟的材料、方法及其必要性(注:可參考《佛說造像量度經》等)。另外又有些人以為開光是指由高僧大德們“加持”佛像,這是很荒謬的說法。即使是高僧大德,自己也天天在祈請諸佛加持。只有佛陀來加持我們,哪里會有反過來由我們去“加持”佛陀的道理呢?所謂“開光”,其實是勝住儀式,亦即依傳統請圣眾降臨住在像中之意。 在開光以后,我們必須把佛像視為真正的佛陀,不應以世俗衡量價值之目光來對待佛像,譬如說買了個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拋棄送走等等。我們也不應用手指直接觸摸像身。在非必要時,我們不宜移動佛像。在必要時,我們則應隔著凈布捧起佛像,而不應以手直接觸碰。在清潔佛像時,用佛塵輕輕拂拭就行了。有些人喜歡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這也是極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塵。但是,有些人卻又擔心佛像會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們上香的供養等,又再畫蛇添足地在玻璃上切割一個“呼吸孔”,這卻是一種很無聊的做法。佛像代表了具圓滿力量之佛陀,又怎么會窒息或因一層玻璃之隔而“吸”不到供養呢?這樣做只是反映了我們對佛陀之圓滿能力存疑。事實上,不論是佛陀或造像,都根本不需要我們凡夫所作之供養。我們作供,為的是自己積集成佛之因而已,并非為了滿足佛陀或佛像之需要。供養—— 對諸佛、三寶作供養,能令我們得到廣大功德、積集成佛之資糧。供品分為實物及非實物供,亦可分為外、內、密及空性供養四類。所謂“供養”,并不狹指在佛壇上放著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佛教徒應該在每頓飯前先行于心中作供。修凈土的行者,更應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想盡辦法來造善因,所以應在受用任何飲食前心中作供及回向。供于佛壇的供品,種類很多,凡是美好的東西都可以供養。最常見的供品是花、燃香、燈、水及水果。供花可以供鮮花、盆栽、干花或假花都行。供花的因緣是于未來生能得美好的身相和面容,但如果把善因回向的話,這同時也是往生凈土和成佛的業因種子。供香的目的是以香氣供養圣眾的鼻根或嗅覺,所以必須用真正的香,而不宜供市場上流行的假電香。由于香供旨在供香氣而非煙霧,香枝不必供太多,但宜用無化學原料的天然香料所造香枝。佛陀等圣眾當然不會受有毒化學香料所影響,但上供的我們卻要天天吸入,而且供有害物質之緣起不佳,所以必須挑無化學原料、無毒、對己無害之香料。供香時持香枝在壇前恭敬地發愿,然后把香枝放在香爐內即可。供燈的關建是供于圣眾之眼根。只要燈光平穩、明亮而帶金黃色,即使供電的燈亦可,不必一定要用傳統油燈。如供油燈,要留意火焰應為無煙、明亮、不閃爍及呈金黃色。閃爍、帶黑煙及呈藍色的火光并不是好的燈供,宜改用別的優質燈油。供燈可令我們積下長壽及具智慧的因緣。 水是一種很好的供品。最好的優質水,有八種特性,一一有其意義: 涼——表義持戒清凈; 甘——表義能得享百味食; 輕——表義身心健壯; 軟——表義意念柔順; 清——表義心明; 無臭——表義無障; 益喉——表義語妙;及 養胃——表義身體無病。 以上介紹之幾種是常見的供品,但別的好東西一樣可以用作供養。供品的多少及種類不拘,但在乎是否清凈。所謂供品的“清凈”并不單指它干不干凈,而是指供養品的來源清凈及供養心態之清凈性,此二為供養的關鍵。 以居士來說,如果供品或購買供品的金錢乃由殺生、偷盜、妄語等十不善業所得來,便是來源不清凈的供品,所以并非如法的供養物。如果要以殺生來換取供品上供的話,倒不如不供為佳,或者只供上一杯隨處可免費得來的清水也更好。 有些人捐款或興供,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他有財,或為了讓人說:“你真是個大居士、大慈善家!”等等。以這種心作供,即使供養許多錢,利益也極為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后更可能因別人贊美等而致貪念更盛,這就比不作供更為糟糕了。此外,供養本來只取決于內心,而不拘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為了吝嗇而只供少許,也是不好的。供養心之清凈,正是指作供時心中沒有這類吝嗇、后悔、不舍得或為求世間名利等心態。 正確的供養心,是為了利益眾生而愿成佛之心,亦即菩提心。我們是為了成佛,所以才作供以積聚成佛之因。發心往生凈土者,本意就是為了去凈土修持以成佛境,來利益眾生。在作供時,我們必須用這種動機來供養。小乘發心的行者,為了積集出離之因而作供,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時,我們應心生歡喜,為了眾生、為了成佛、為了往生凈土而作此善因。由于眾生數目是無量的,一切念及眾生所作之供養,其利益也無量倍地變大。以這種心去供即使半段香枝,也能積不可量度的功德。在這里并非叫大家勿作大供養,而是想強調供大及心大二者之間,以心大為重要。為大家說一個佛陀在世時的事件,來說明心大的力量。本師釋迦牟尼在世示現時,舍衛國有一個女乞丐。她見舍衛國的國王及臣民都在供佛,心中便生了也欲作供養之心,但卻苦于無錢。于是這個女乞丐便行乞,乞得了一錢便去買油。油商收下了這一錢,但這根本不夠買足夠的燈油供上一盞最小的燈,所以他便自己也施舍了一些燈油,令女乞丐有足滿一燈之油。女乞丐在佛前奉上一盞小小的燈,虔誠地發愿:“愿我于未來世能得大智,減除一切眾生之愚昧心垢!”到了第二天凌晨,佛陀之大弟子目犍連尊者巡更經過,看到其他所有人所供的巨大油燈都早已油枯燈滅,唯獨這一小油燈猶如新供一般,光明依然。目犍連心想:“天都亮了,還供燈有什么意思呢!”,便以手扇燈,卻不能把燈滅掉。目犍連又以衣袍扇燈,但仍然未能把油燈的燈火熄滅。目犍連不明所以,此時佛陀便對目犍連開示說:“這是一個發大心的人所供之燈,縱管你以四大海洋之水來灌,以大風來吹,也不可能把它滅掉!此供燈人發此大心,于未來世,必定成佛!”(注:此史事見于《賢愚經》中)。由此可明白,若以菩提心來作供,即使只供一盞小小的燈,其力量是不可思量的,十方諸佛也都會親來應供。當然,如果有能力以大心作大供養,則利益更加不可思量了。 剛才提到了水是極佳的供品。除了因為優質的水有八種吉祥的特性外,它的好處亦由于它的隨處可得。為甚么這樣說呢?我們基本上不必偷、搶或用甚么代價就能得到水,所以這供品的來源幾乎肯定是百分百清凈的。同時,由于它并非貴重物品,供養時心里不易生出后悔、舍不得、吝嗇等不良心態,所以這又保證了供養心的清凈性。因為水是這么好的一種妙供,就說一說供水的要訣。 供水的杯,我們視乎個人負擔能力,可以用金、銀、紅銅、黃銅、陶瓷或玻璃質的器皿。玻璃及瓷杯不會生銹或變色,所以會是不錯的選擇。出家人或無太多資財的人,買便宜的就行了。但富有的人,如因吝嗇而買劣質的供杯,則是很不好的。這些供杯,我們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 在早上梳洗以后,我們把杯拿在手上,先在杯里倒上一點點水,然后整齊地排在佛堂上。一般來說,佛教的習慣是用一套七杯的水供杯,但大家用一杯、兩杯……多少個杯都可,不必拘泥一定要供七杯。在放下杯時,必須恭敬而無聲,杯內必須有少許水,以免因空杯放壇上而積下不好的緣起。如果供多于一杯,杯與杯間應相距一顆米之隔,全部杯要排為一列直線。在排列整齊后,我們用壺把已有少許水在內的水杯添上足夠的水。在添好后,水應該距杯緣一顆米的寬度左右,而不是全滿或溢出,亦不是過少。 如果我們也想供花、燈、食品及香等,則可以在此時候上供。供香只需手持已燃點之香枝,在佛壇前恭敬地熏一下,然后把香枝插在放地上或他處的香爐,然后我們恭敬頂禮三次,再誦皈依文三遍,有時間做一遍早課,便完成了供養的修持,這時便可上班或忙別的事了。在一天中別的時間上座時,由于早上已上供,便算具備了供養前行,不一定要在上座前又另作供養,但要這樣做當然也很好。 以上已說明供養之法。供養不但可積聚功德,亦會感召富有之果報,更是吝嗇心的對治修持。大家萬勿小看供養等等前行修持,好好修的話,它們一一皆是具足六度的大修持。就以供水為例,供養之行為本屬布施;依足教法及規矩,恭恭謹謹地上供,是持戒;天天以耐心重覆上供,是安忍;以歡喜心努力地去做,是精進;心專注地上供而不分心,是禪定;參想供者、供品及供養行為三者皆無自性,乃般若。

    Q3:新請回來的佛像應該誦什么經?

    建議誦持《地藏經》,地藏菩薩與無形的眾生有大因緣,誦持《地藏經》能讓這些眾生無比歡喜,護持你修行。地藏經比較長,誦一遍大約要一個半小時。注意誦經時不能和別人說話或打手式,渴了可以喝水,誦經不要著急,咬字要清楚,因為有許多無形眾生在聽你讀。誦完在佛前

    Q4:我要請個本命佛在那請?本命佛那里請比較靈?

    吉照堂十二生肖開光本命佛,材質選取和田玉、黑曜石、冰種黑曜石,在歷史悠久天龍寺的大雄寶殿舉行法會,我們知道每個生肖都有自己的特點,吉照堂在每月初一十五利用天干地支五行方位,經過大德高僧主法舉辦開光法會開光,然后放置于天王殿加持七天七夜。確保本命佛的靈氣和靈性,每個生肖緣主奉請的本命佛都會貼合自身的磁場。正是如此才使得吉照堂本命佛2023年成為大家爭相奉請的本命佛,全網銷量領先。

    我要請個本命佛在那請?本命佛那里請比較靈?本命佛,它的款式有手鏈,吊墜,擺件等,其中手鏈和吊墜是可以佩戴的,擺件一般是供奉用的,本命佛有和田玉、黑曜石、鍍金黑曜石、冰種黑曜石等材質。緣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材質的本命佛。

    我要請個本命佛在那請?本命佛那里請比較靈?奉請本命佛時,選擇正規的有商標注冊證的商家。不要選擇沒有注冊證的,材質方面不僅是假的,開光是假開光,還不能夠保佑緣主。開光的正宗方法是佛門高僧開光,其他辦法是不靈驗的,高僧開光不用生辰八字,不是單獨開光,是眾多高僧一起開光的。

    Q5:阿彌陀佛。不能去寺廟,自己在家如何求受三皈依啊?

    最好不要急著去寺廟皈依。隨緣,緣分來了自然能有合適的地方皈依。自家里完全可以皈依乃至受八關戒的、那就是在佛像前焚香誠心的三拜三遍念:皈依佛歸依法皈依僧。然后信三寶,按照三寶的要求做就是真的皈依弟子。最好長看祖師的著作。如印光大師的文鈔。抱定學習文鈔,就包括佛法的實際利益。

    Q6:家里怎樣請佛祖

    佛菩薩的像,首先應該到寺院開光。然后供在佛壇。
    ○佛像與菩薩像可以供在一起嗎?

    ◎這是可以的。一個完整的佛壇,應該起碼有一尊本師釋迦牟尼像、一本佛經及一座舍利塔,分別表義佛陀之身、語、意。在此以外,可以也供奉其它佛像及菩薩像,但其它佛像應放在本師釋迦牟尼像(或圖片)之旁位或略低一點的位置,菩薩像再放旁一點或低一點,如果也供奉出世間護法,則再要放低一點。只要如以上所述次第地排,可以把佛、菩薩及出世間護法在一起供。世間的神明、祖先、龍族及地神等,我們三寶弟子不應依止。如要略事供養,亦不可放在佛壇上,只可分開其它地方而供奉,而且不應生起依止信皈的念頭。對已死的祖先供奉,其實并不能為他們帶來真正益處,倒不如以利益他們的心而代為供養三寶,把功德回向予他們。祭祀祖先是漢地民間傳統,并不是佛教的。

    為甚么要在佛壇上供水呢?

    ◎我們對諸佛所作的供養,可以有很多種,例如水、花、燃香、涂香、食品、明燈等等,但就重要是供品的來源之清凈及供養時的心清凈。'供養之清凈'是說不要在供養時生慳吝心或在供上貴重供品后又后悔。'供養來源清凈'是指不可以是經由殺生、邪淫、妄語等不善業而換取的供品供養,僧眾又不能以由妄言有大神通等不正的方法吸引施主而得來之物品作供。清水是不須辛苦得取的東西,在世俗上而言又沒有甚么貴重的價值,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供水時供者必定不會生慳吝后悔的心,也不須以各種不善方法而得取,所以清水就成為了最佳的供品之一種。水有八種功德,分別有八種表義,所以緣起亦十分吉祥:(一)清涼 - 表義戒德清凈;(二)味甘 - 表義得享百味食;(三)性輕 - 表義身心壯健;(四)質軟 - 表義意念柔順;(五)清澈- 表義意念清明;(六)無臭 - 表義障礙消除;(七)益喉 - 表義成就妙語;及(八)養胃- 表義健康無病。供水之時,供一杯也可以,供七杯也可以。先在杯中放少許水才放壇上排列,然后才倒添至近滿,這樣做是因為供空杯之緣起不太吉祥,所以宜避免放空杯在供壇上。添水時不要滿溢,亦不要太少,加至距杯緣一顆米之粗度為宜。杯與杯之間之距離勿過窄或過闊,亦以一顆米粗度之距為宜。在放下杯時,要恭敬輕輕放下,勿粗魯地擲投。在添水時,要以雙手持壸,似是對皇帝供茶那般恭敬。我們一般會在早上供水,傍晚把水倒去,把杯抹干另放。以上細節是為自己積聚功德而做的,不是為諸佛而做的。大家不要以為這些小節是多余的執著,對凡夫來說,小節正是很重要的成就關鍵。

    ○供了佛的食物應如何處置?如果有一天忘了供養怎么辦?

    ◎如果仍然是新鮮的食品,可以自己受用或送予別人;如果供品已經變壞或過期了,則只好丟棄吧!供在佛壇上的食物,不需要放太久時間,即使只放一分鐘而在心中供養,也已足夠了。佛經并未開示必須供多久的時間,但諸佛根本不需要凡俗的食品,所以你不需要放很久去等圣眾受用完畢才撤供,略供一會兒即可以了。供養飲食的時候,不應把好的自己留起而供劣質的。連你自己也不會受用的劣質飲食品,當然不宜作為供佛之用途。雖然諸佛并不會真的受用這些供品,但為了吉祥緣起及積集功德,你仍須供上合適的供品,否則就寧可不作供。忘了供養并無問題。諸佛不同于凡俗的眾生,你毋須擔心他們會生氣或報復,他們也不會因你忘記供養而要捱餓。供養只為了自己之積聚功德,并不是圣眾有此需要。不過修持之要訣在于恒久不輟,每天的修持及供養等最好不要中斷,這才能生出因恒心而得之成就。尤其是過在家生活的行者,反正每天都要買菜購物,只要把買回的食品或未食用之菜式作供即可。這樣的話,既方便又易行,只要你不忘記每天吃飯,就不會忘記作供。

    展開全文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