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它閃爍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是古人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至今,它仍然是中醫、武術、氣功和一些傳統文化的理論基礎。用它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更替,可以清楚地看出各朝代更替的內在關系和遵循的規律,同時,也可以為研究中國歷史探索一種新的方法。一 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是指用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屬性來代表和歸類自然界各種事物的屬性,并以五行之間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系來論述和推演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運動變化規律的一種學說。其實質是將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比象取類,抽象地概括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物質,并認為自然界所有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基本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物質的,因此,無論是自然界各種物質的生長死亡,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都可以用五行學說的理論去對應分析,尋其規律。1、 五行的生克關系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反生、反克等關系。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約束。五行的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和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不能滋長;沒有克,事物就沒有約束,無法維持其正常的諧調關系。歷史上各集團間的緊密合作,其五行往往有一種相生的關系,如三國時蜀漢與東吳的聯合,即是蜀漢之水生東吳之木;各集團間的暴力對抗,其五行往往是一種相克的關系,如北宋末年兩支起義軍領袖宋江和方臘,宋江投降了朝廷并幫朝廷打方臘,宋江的軍隊名號為宋,五行為木,方臘起義軍的名號為方,五行為土(方指四方,具土之性),兩者五行關系是“宋木”克“方土”。 反生是指相生關系的兩種五行,其中被生之五行很弱,而生之五行很強,結果相生太過,被生之五行不但不能接受生輔,反而受到克制和約束。例如水是生木的,但是水過多反而會制約木,猶如過多的水去澆灌一棵小樹,其結果必然是“水多木漂”,小樹被淹死。反克是指相克關系的兩種五行,其中被克的五行很強,而克它五行很弱,克它的五行無法制約被克之五行,反而被其克制。水是克火的,但是如果火勢很盛,而水很微弱,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會被火蒸發,以至干涸。反生和反克是五行相生相克的特殊形式,是事物之間失去正常依附或制約關系的表現。例如楚漢相爭,楚的五行屬木,漢的五行屬水,本來“漢水”是生“楚木”的,這從劉邦早期幫助項羽攻破秦國可以得到印證。但是,當“漢水”相對強大而“楚木”相對弱小時,水不但不去生木,反而會克制木。所以,“漢水”劉邦再加上一條烏江的水,就反生了“楚木”項羽。再如大夏(史稱西夏)五行為火,與金朝并存時,其火本是克金的,但當金朝十分強大時,反而是金克了火,即金朝滅了大夏。2、 五行的歸類不管是自然界或是人類社會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均可以按其性質及作用分別歸屬于五行之中,現將與本文相關的內容分別歸類如下:五 行 方 位 季 節 特 征 顏 色 五 性 朝 代
木 東 春 曲直 青 仁 秦 宋
火 南 夏 炎上 赤 禮 夏 晉 明
土 中 四季之末 稼穡 黃 信 周 魏 唐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
金 西 秋 從革 白 義 金 元
水 北 冬 潤下 黑 智 商 漢 隋 清
表格中朝代的五行歸類,是分別按照朝代名稱的字形、字義及五行學說的有關理論確定的,即:夏朝五行為火,夏有夏季之義;商朝五行為水,商有商業、流通之義,具水之性質;周朝五行為土,周有周圍、四面八方之義,具土之性質;秦朝五行為木,秦乃禾、木之名;漢朝五行為水,漢乃水名,且偏旁帶水;魏朝五行為土,魏古字通巍,指山高大的樣子;晉朝五行為火,晉乃日照入萬物之義;隋朝五行為水,隋本作隨,有跟從之義,具水之性;唐朝五行為土,唐有堤防、道路之義;宋朝五行為木,宋乃居之木器之義,且部首為木;元朝五行為金,元為首有乾元之義;明朝五行為火,明有光明、照亮之義;清朝五行為水,清有水潔凈之義,且部首為水;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五行均為土,因為都突出其“中”的方位。 二 五行生克史如果把實現國家主體相對完整統一的朝代名稱,按上表轉化成五行,不難看出各朝代的更替,往往遵循著五行生克的原則,從此意義上講,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五行的生克史。1、夏商周火開文明史 后朝克前朝遠古創先河在五行學說的理論中,“火”是主文明禮儀的,同時火具有壯麗和生生不息之性,所以,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正是從五行為“火”的夏朝開始的。夏朝的建立,標志著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是中國進入第一個有史可考的朝代。克火的五行是水,所以取代夏朝的是五行屬水的商朝。如果說商在字形、字義上的“水性”還比較弱的話,其開國國君“湯”之五行也為水,正好彌補了水的不足。另外,商朝曾多次遷都,這除了史學家說的遷都與其內部斗爭有一定關系外,恐與水的國號具有較強的流動性也有關。克水的五行是土,所以取代商朝的是五行為土的周朝。遠古朝代的更替,開創了中國歷史朝代更替后朝克前朝的先河,在以后的朝代更替中,其五行關系也多為后朝五行克前朝五行。
2、秦木克周土 漢水漂秦木在五行理論中,木是克土的,所以取代周朝的是五行為木的秦朝。其實周朝被五行屬木的朝代取代,從“春秋五霸”中,就已經顯出先兆,在這五霸中,有三霸的國號五行屬木,即宋國(襄王)、秦國(穆公)、楚國(莊王),二霸的國君五行屬木,即齊國的桓公、秦國的穆公,另一霸是晉文公,晉的五行為火,是生周土的,所以,它的稱霸則是打著“尊王”,的旗幟,即擁戴周天子實現的。由于秦朝的急政暴虐,在秦末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變得十分脆弱,所以秦朝最終被漢王劉邦所滅。本來秦的五行為木,而漢的五行為水,水是生木的,但秦為弱小之木,而漢水較強大,所以當秦漢相遇時,結果是水多木漂,漢水反生秦木。 3、魏土克漢水 晉火反生魏土 取代漢朝的是五行屬土的魏朝,此時歷史進入魏國、蜀漢、東吳三國時期,蜀漢五行為水,東吳五行為木(因為東方主木),三者的關系是:蜀漢水生東吳木,魏國土克蜀漢水,東吳木又克魏國土。著名的“赤壁大戰”就是這三者關系的印證。由于這種克中有生,生中有克的復雜局勢,所以形成了三國鼎立。 取代魏朝的是五行屬火的晉朝,晉的五行為火本是生土的,但是,當晉王司馬昭及子司馬炎的權力極大時,即火很旺盛時,它反而不會生土,而是克土,所以,魏被晉取而代之。4、晉毀于漢 南北朝歸隋 晉朝統一全國后,不久便被自稱為“漢王”的匈奴貴族劉淵所破,顯然,漢與晉是水克火的關系。以后歷史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最后是五行屬水的隋朝統一了全國。隋朝大修運河,隋煬帝巡游全國,恐與國號具水性亦有一定關系。5、唐宋元明清中 所有換代均相克 取代隋朝的是五行為土的唐朝,后面的朝代更替亦體現為后朝克前朝的關系,即宋朝木克唐朝土(注),元朝金克宋朝木,明朝火克元朝金,清朝水克明朝火,中華民國土克清朝水。當然,朝代的更替,絕非一克了之那么簡單,對此,史學家們早已作了詳盡的解釋。但是,從上述的分析中不難看出,百分之七十的朝代更替是后朝五行克前朝五行,這顯然不是巧合,歷史的發展和朝代更替,蘊含著五行生克的理論,也沉淀著中華深厚的文化。三 歷史的經驗和規律用五行學說的理論來研究中國的歷史,不僅可以解釋許多歷史事件,揭示朝代更替的內在關系,同時,也可以總結出許多有宜的經驗和規律。1、盛世往往易出現在屬土和水的朝代在中國的歷史上,被史學家稱為盛世的有:五行屬水的商朝的“武丁盛世”;漢朝的“文景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和五行屬土的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同時,這兩種五行的朝代,統治時間也往往較長,如周朝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漢朝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唐朝和清朝都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在五行學說的理論中,水主智,且水為生命的源泉;土主信,且土有極大的包容性和生發性,所謂“土載四行”“萬物土中生”均闡明了土的生化、承載、受納作用。所以,國號為這兩種五行的朝代,往往更能顯現出超凡的智慧,創造出富國強民的盛世,獲得長治久安也就順理成章了。目前,我們中國正處于盛世階段,土的敦厚、生發性、凝聚力得到充分的體現,所以,從現在的發展和歷史的經驗來看,一個強大的統一的中華人民屹立于世界之林,已是指日可待的事,并且必將獲得長治久安。另外,屬土的朝代后面往往易出現許多小國,這從周朝后期的春秋戰國時,眾多諸侯國躍躍欲試力圖爭霸,和唐朝后出現五代十國的格局中可以得到印證。其原因也與土為萬物之母,有極強的生發性有關。2、 五行屬金的朝代最好戰在我國歷朝中,五行屬金的朝代主要是金朝和元朝,金朝自公元1115年建國到1234年滅亡,共119年,幾乎是年年都有戰爭,先是戰遼國,后戰北宋南宋,再戰西夏和蒙古。元朝更是重武輕文,靠武力征服的疆域居中國各朝之冠,自入主中原后,全國各地的抗元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其原因為金秉秋天之氣,在五行中有從革、肅殺和毀折之性,所以五行屬金的朝代自然就比其它五行屬性的好戰。3、 從北到南容易取得戰爭的勝利集團間,如果是形成南北對立,往往是北方最終易取勝利。如三國時蜀漢多次欲攻占北方的魏國,但總不能成功,最終被北方所消滅;南北朝時,南方亦不能戰勝北方,最終還是北方的隋朝統一了全國;南宋一直想恢復對北方的統治,但結果最終被北方的元朝消滅;中國的解放戰爭也是從北方打到南方,最終取得全國的勝利。其原因是北方的五行為水,南方的五行為火,水能克火,所以,北方向南打就容易勝利,反之則易失敗。4、 同名朝代都是先北后南先西后東在中國的歷史上,一個朝代被推翻后,該朝代的“皇親國戚”往往又會組建一個同名的朝代,但是這個朝代的名稱和京城所在地都是先西后東,先北后南。如西周后面的東周、西漢后面的東漢、西晉后面的東晉、北宋后南的南宋。中原國土受外族威脅最大的就是來自北方和西方,當北方打來,就往南遷,當西方打來,就往東遷,而北方五行為水,南方五行為火,水是克火的,西方五行為金,東方五行為木,金是克木的,所以戰爭往往是從北打到南,從西打到東。綜上所述,用五行學說的理論來研究朝代的更替,不僅可以看出朝代更替的大體規律及各朝代的五行特性和特征,同進也可以對許多歷史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釋。然而,亦有一些特例并非如此,如五行屬水的朝代一般統治時間都比較長,但隋朝卻很短,只有38年的歷史;再如五行屬木的朝代或集團應有慈善的特性,這從楚霸王項羽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和宋朝對遼國、西夏及金國的忍辱曲從拿錢求和中可以得到印證,但是,五行同屬木的秦朝卻是少有的“殘暴統治”根本看不到一點木的“仁”性,這其中的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
今年高考那道題真是扯蛋啊啊啊啊啊
隋朝 水 唐朝 土 宋朝 木 元朝 金 明朝 火 清朝 水
在中國古代,不光人有“金木水火土”命理之說,甚至于朝代更替都有其相應的五德理論。例如:秦主水,尚黑;土克水,故漢為土德,尚黃等等,今天就跟大家嘮嘮中國古代王朝的那些五德命理。
五德學說,也就是民間口中的“金木水火土”最早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由當時的陰陽家鄒子創立。起大致的規則是五行相勝,即: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循環往復。
中國古代歷來講究順應天命,五行相勝為歷朝的合法統治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思想依據,因此得到了統治者的重視。也正是因為五行相克,所以后來的統治者也都用克而不用生,以此體現正統、天命所歸。不過也有例外,一般來說推翻為相克,禪讓則為相生,至于后來者如何編排,則就取決于政權的獲取方式了。
下面就一起來梳理一下中國朝代的五德脈絡吧!
伏羲為東方青帝、為木,
神農,為南方炎帝、為火,是木生火,認同度很高,說明神農是繼承伏羲的;
黃帝,為中土黃帝、為土,是火生土,認同度很高,雖然是戰勝而合并的炎黃華夏,但總體上是融合、繼承關系,這又引申出蚩尤為水,正是水克火、土克水的關系;
黃帝軒轅、白帝少昊、黑帝顓頊、青帝帝嚳(唐堯與帝嚳一家的都為木)、虞舜火、夏禹土,上古諸帝都是相生的關系;
有窮是從內部取代夏朝,為金,少康復國滅有窮,為火克金,亦即同屬夏朝,卻因為有窮插足而換了德運;
商朝滅夏,為水克火,周朝滅商,為土克水;
東周列國都是周朝諸侯,繼承關系,為金,秦朝是秦國直接而來,仍為金;
漢朝起于推翻暴秦,為火克金,新莽繼承于漢,為土,東漢起于推翻新莽,為木克土;
曹魏繼承于東漢,為火,司馬晉繼承于魏,為土;
五胡起于推翻西晉,為木克土,前秦統一北方,為金克木,又被推翻,新的北方諸國為火克金;
北魏統一北方,為水克火,北周北齊繼承于北魏,為木;
劉宋繼承于東晉,為金,蕭齊為水,蕭梁為木,南陳為火;
楊隋繼承于北周,為火,李唐繼承于隋朝,為土,武周繼承于唐朝,為金,李唐是內部復辟,為水;
朱梁雖然起于反唐的黃齊政權,但主要是作為藩鎮而得唐禪讓,為木;
后唐滅朱梁,為金克木,石晉繼承于后唐,為水,后漢為木,后周為火,趙宋為土;耶律遼攻滅了石晉,為土,與趙宋為兄弟之邦,西夏起于反宋,為木;
完顏金攻滅了遼國、北宋,是木克土;蒙元滅西夏、金國,是金克木,雖然最后把殘土的宋也滅了;
朱明起于反元的紅巾軍,繼而攻滅蒙元、北元,是火克金;
滿清起于反明,也滅了南明,是水克火;
北洋民國繼承滿清,為木,南京民國起于反清、滅北洋,是金克木;
起于反南京民國,進而決戰而來,是火克金,
綜上,中國朝代五德的脈絡:青帝木--炎帝火--黃帝土--白帝金--黑帝水;陶唐木--虞朝火--夏朝土--有窮金--夏朝火--商朝水--周朝土--秦朝金--西漢火--新莽土--東漢木--曹魏火--晉朝土--劉宋金--蕭齊水--蕭梁木--南陳火;五胡木--前秦金--列國火--北魏水--北周木--隋朝火--唐朝土--武周金--唐朝水--朱梁木--后唐金--石晉水--遼朝土--后漢木--后周火--宋朝土;金朝木--元朝金--明朝火--清朝水--北洋木--民國金--共和火。
中國朝代五行屬性——
夏木德,商金德,周火德,秦水德,西漢土德,東漢土德,三國木德(以曹魏為主),西晉金德,東晉金德,隋火德,唐水德,五代土德,宋木德,元金德,明火德,清水德,民國土德。
希望能幫到你
我們從最開始的伏羲開始,為東方青帝、為木,
神農,為南方炎帝、為火,是木生火,認同度很高,說明神農是繼承伏羲的;
黃帝,為中土黃帝、為土,是火生土,認同度很高,雖然是戰勝而合并的炎黃華夏,但總體上是融合、繼承關系,這又引申出蚩尤為水,正是水克火、土克水的關系;
黃帝軒轅、白帝少昊、黑帝顓頊、青帝帝嚳(唐堯與帝嚳一家的都為木)、虞舜火、夏禹土,上古諸帝都是相生的關系;
有窮是從內部取代夏朝,為金,少康復國滅有窮,為火克金,亦即同屬夏朝,卻因為有窮插足而換了德運;
商朝滅夏,為水克火,周朝滅商,為土克水;
東周列國都是周朝諸侯,繼承關系,為金,秦朝是秦國直接而來,仍為金;
漢朝起于推翻暴秦,為火克金,新莽繼承于漢,為土,東漢起于推翻新莽,為木克土;
曹魏繼承于東漢,為火,司馬晉繼承于魏,為土;
五胡起于推翻西晉,為木克土,前秦統一北方,為金克木,又被推翻,新的北方諸國為火克金;
北魏統一北方,為水克火,北周北齊繼承于北魏,為木;
劉宋繼承于東晉,為金,蕭齊為水,蕭梁為木,南陳為火;
楊隋繼承于北周,為火,李唐繼承于隋朝,為土,武周繼承于唐朝,為金,李唐是內部復辟,為水;
朱梁雖然起于反唐的黃齊政權,但主要是作為藩鎮而得唐禪讓,為木;
后唐滅朱梁,為金克木,石晉繼承于后唐,為水,后漢為木,后周為火,趙宋為土;
耶律遼攻滅了石晉,為土,與趙宋為兄弟之邦,西夏起于反宋,為木;
完顏金攻滅了遼國、北宋,是木克土;
蒙元滅西夏、金國,是金克木,雖然最后把殘土的宋也滅了;
朱明起于反元的紅巾軍,繼而攻滅蒙元、北元,是火克金;
滿清起于反明,也滅了南明,是水克火;
水秦 土西漢 金新朝{不相克} 火東漢 水魏 土晉朝 木趙漢 金后趙 火冉魏 水前燕 土前秦 木后秦 金東晉 火劉宋 水南齊 土南梁 木陳朝 金隋朝 火許 水后隋 土唐朝 木武周 金復辟唐 火梁朝 水后唐 土后晉 木后漢 金后周 火宋朝 土偽楚{不相克} 木南宋 金元朝 火明朝 水清朝 土民國 金介石{不相克} 火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