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什么決定性格?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與個人的性格息息相關。那么,性格與血型、遺傳基因有沒有關系,有多大關系?有沒有天生贏家或失敗者的性格?
常聽到血型影響性格,譬如O型開朗,A型偏激、B型激進之類,這種“血型性格”說,雖然具體結論仍有待證實,但專家認為,血型對性格肯定有著一定程度影響,因為這也是生命科學的一部分。
專家表示,在心理醫學上提出一種叫作“A型”的性格,A型性格是比較好動、率性、進取、愛表現、愛說話。但這里說的A并非指血型,而是一個醫藥上用來對比的,它的相對性格是“B型”,就是比較冷靜、不好爭辯、也比較內斂。心理醫學上所指的A或B,是方便相對分類的,不是血型。
天性來自父親為什么一個孩子的性格或愛好與父母中的一位非常相似,而另一個孩子卻可能截然相反?是遺傳的結果,還是環境的影響,或是其他因素所致?
古往今來,人們都會看到,許多孩子繼承了父輩的事業。不僅在周圍可以看到這種子承父業,在許多音樂世家或明星世家,幾代人從事著同樣的事業且都成就顯著,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一般來說,在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能夠隱約地見到其性格中的某些方面相似于父母中的一個。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性格里都有父母的部分遺傳,這個遺傳部分占有40%,一般稱為孩子的天性。形成性格另外的60%則跟生活環境、宗教信仰有關,特別是父母的模式影響。
意大利的人類學教授埃瑪·瑪莎解釋說,“在卵子和精子的結合過程中,其男性或女性的顯性基因占據優勢的一方確定了新生嬰兒的特征。這就是為什么孩子會有同父母或祖輩一方相同的眼球顏色以及其他身體上酷似之處的原因。這種遺傳基因同時也會影響到個體的心理特征。”她認為像激動、膽怯或者外向這些性格表現都是從基因中遺傳下來的。
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些學者對一些經過處理的豚鼠胚胎進行實驗,使一部分豚鼠的身上只帶有雄性基因,另一部分則只含有雌性基因,研究得到的結論是:母親的基因對孩子智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而父親的基因則主要影響易感性和情緒。
一些科學家把對豚鼠的實驗結果大膽地推移到了人類的性格遺傳上,他們認為:“一個人個性的特點中至少有一半是直接由基因的特性決定的,大量的基因混合在一起互相作用產生綜合效應決定了某人說話的語氣、風格以及脾氣等等。”天性的決定因素有多少另一些心理專家則認為,雖然一個人肯定會受到天性的影響,但是遺傳的天性不僅不是決定因素,甚至遠遠達不到40%或一半的影響力。他們認為,環境,即包括家庭環境及成長環境對孩子影響重大,尤其是家庭所能提供的教育與愛,是一個人性格的決定因素。
美國哈佛大學完成的一些研究顯示:兒童大概從兩歲開始就在自制力、易感性和外向性格方面有了差別。但要斷定父母和孩子的個性之間存在著某種遺傳因素,只能在下列情況下有效:如果這種遺傳因素緊密地同孩子存在的環境相關聯,如果他生活在他的家庭這樣的特定環境中。
為了證明這個論點,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了精神障礙的遺傳性只有與特定的環境發生聯系時才能顯示出來。例如,如果父母一方患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緊張癥,其孩子一定是神經質的;但如果孩子遠離他們的父母,那么孩子的神經質會有所抑制。科學家們因此認為,氣質、性格能夠在母體懷孕的過程中遺傳,但并不總是遺傳性的。一個人的遺傳基因實際上可以和一臺計算機相比擬,它保存了所有感情范疇內的程序,大腦的電脈沖使其中一些程序激活起來。而至今還沒有任何人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些程序的選擇。
精神病科醫生卡羅泰努托說:“盡管人們企圖確立遺傳因子在個體的心理和社會行為中的作用,但不管怎樣,我認為它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更有可能的是文化教育的因素。最有理由說明這一點的就是藝術家的孩子們,他們除了繼承父母特殊的天賦外,還生活在一個相當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或許還受到他們的名人父母成功事業的影響。”但是有時候,如果家庭過度“引導”孩子向父母一方的職業發展,奢望孩子做出本不屬于他們所喜歡的事業的選擇,以至形成一種病態的控制欲,那就會造成孩子們極端的逆反心理。
天生贏家誰注定不管一個人的個性究竟受什么影響更深,但到底有沒有天生贏家的性格,又有沒有天生的失敗者的性格?
科學家認為,不是人人都能站到最前面去的,成功與失敗的比率是2:8。有兩個成功的人,就有8個人作后援。所以,就算有天生贏家的性格,也得遵循這個成功的比例。況且,天生比較消極的性格,還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盡量作局部的改善。個人能否成功,首先要了解自己性格類型里擅長什么或不擅長什么。自然規律其實非常具有科學性的,其中有著不可思議的平衡。
在研究眾多成功者的例子后,一位新加坡的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天生勝者或失敗者的性格,每個人都具有多面性,環境與教育決定這個人會發展哪一方面的性格。一些社會心理學家更認為,人的性格本身并無好壞優劣。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團隊,社會上的各種性格可以互補。團隊成功了,個人屬于一分子,也一起成功。團體可以是一家公司,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
大環境下的亞洲新一代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從廣義上說,某一地區的大環境里,有沒有屬于自己顯著的性格特征?尤其亞洲各地都在經濟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心理學家們開始關注,這種轉化是否已經塑造出新一代人們的性格?
一些專家認為,大氣候里的激烈競爭,能激發出富于信心和憧憬能力的積極性格。“那種認識到自己能做到什么,并且勇于站到前線去,把接受挑戰當作人生訓練的進取性格,就可以促使團隊進步。這在今天的亞洲很普遍,這是經濟氣候與環境所使然。”但社會心理學家同時認為,時下整個亞洲社會嚴重趨向物化,對于人們個性形成產生的負面作用也不可低估,因為家庭提供教育與愛,是一個人性格的決定因素。而經濟的開放和觀念開放,很多時候導致許多家庭的破裂,這個影響個性的大本營的不穩定會造成新一代的個性問題。一位新加坡的心理學家說:“恐懼和壓力是分不開的。社會競爭激烈,連小學生都會申訴人生痛苦。人們害怕失敗,帶著隱藏憂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偏向發展。孩子遇到難題不向家人訴苦,因為家庭壓力大,80%的孩子寧可向朋友訴苦。但一個人假如小時候就視家庭為畏途,連這小社會都不能接受,如何面對大社會?在臨床經驗中,孩子在一個擁有雙親并且有愛的家庭長大,面對艱難時能更堅強,也較能掌握人際溝通。遺憾的是,如今離婚案例每年飆升,許多孩子都在不愉快中長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能產生良好的人性?”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其實就是性格決定命運該斷不斷不果斷,從而造成了自己的人生毀于一旦。性格決定命運對大部分人來說是成立的。啊
有句話叫做性格決定命運,一些網友表示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其實,仔細分析一下這句話確實是有道理的。例如,性格比較優柔寡斷的人總是會錯失很多機會,所以他們一輩子可能就過得很平淡。一些性格外向的人比較愛打拼,他們能夠爭取到的機會也會更多。所以,這些人的人生就比較精彩,過得也可能會比較富足。那么有人問,性格是由什么決定的?首先,性格有一部分是由父母的性格決定的。其次,一部分是由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決定的。最后,還有一部分是由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決定的。
一個人的性格有一部分是由父母的性格決定的,也就是靠遺傳決定的。如果父母的性格都很開朗,那么他們的孩子性格很有可能也會開朗。所以,這就是為什么一個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原因。不過,這種天生決定的比例不是很大。
另外,一個人的性格還由其成長環境決定。如果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那么他們也會變得很有愛,性格也會比較好。但是,如果孩子是在不和睦的家庭里面成長,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性格也會比較孤僻。
最后,一個人的性格如何還與父母的教育有關。如果父母對孩子是開放式教育的話,孩子的性格就會比較活潑可愛。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那么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會比較孤僻。
因此,一個人的性格是由多方面決定的。不過,不要過于在意自己的性格,可以決定你的命運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一個人的努力程度。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然鵝,你造嗎?
性格同樣決定了你的身材
在減肥中
不同性格的人
減肥時遇到的困難不同
阻礙你減肥最大的兇手也不同
根據你的性格,找到最適合你的減肥方式,可以讓減肥事半功倍!
1、外向型? ? ?聚會多
外向型性格的人活潑開朗,人際交往也會比較廣泛。這種性格的人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就是各種聚會、各種嗨!外向型性格的人在承受壓力時,也會更偏向于聚會加餐這種方式來釋放。所以這種性格的人需要注意啦!聚會多,吃得多,熬夜多,不僅長胖還不利于健康。
建議:控制聚會次數、聚會中注意飲食
減肥過程中,可制定一個定期的“聚餐日”,安排好頻率適當的聚會活動,既減少聚會次數又能和朋友聯絡感情。并且在聚會中需要注意飲食,控制熱量的攝取,多吃綠葉蔬菜,可以在聚會前吃些蘋果、獼猴桃等飽腹感強的水果。同時,外向型性格的你并不只有加餐聚會來釋放壓力,也可約朋友一塊爬山、騎行等。
2、懶惰型? ?運動少
我們常見的懶惰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醬紫滴,能躺著決不坐著,能坐著絕不站著,周末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躺在床上一整天一動不動。懶惰型的人想要讓他出門扔垃圾都困難,更別說運動了。運動量這么低,肉肉當然會長在你身上。
建議:飲食為主的減肥計劃、結伴減肥
性格懶惰的人并不代表不會瘦下來,減肥計劃中可以多以飲食為主。飲食以清淡為主,菜品少油少鹽。早上多攝入雞蛋等富含蛋白質食物。中餐晚餐只吃七分飽,晚上睡前三小時禁食等。并且可以找一個也正在減肥的小伙伴一塊減,一起減肥不僅會讓你更有動力還能夠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
3、情緒型? ?暴飲暴食
這種性格的人往往情緒波動大,喜怒哀樂在不經意間隨意轉化。當自己感到抑郁時往往是化悲痛為食欲,暴飲暴食。攝取大量高熱量食物,而吃過以后往往又內疚自責。
建議:控制情緒、多運動
在減肥中,這種情緒型性格的人尤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當情緒來時,要學會自我降溫,用理智減輕自己的怒氣,保持心情平靜。同時可以以“動”代“吃”,當情緒低落時可以去跑步、打球、健身等體育鍛煉。另外拒絕囤積食物,仔細記錄自己的飲食情況,時刻保持警惕。
4、無主見型? ?易受他人影響
顧名思義,這種性格的人,無論在減肥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現為意志力不堅定,行為看法極易受他人左右。在減肥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他人的誘導而改變減肥計劃,或者受他人干擾增加飲食或中斷運動。
建議:制定詳細減肥計劃,獨自完成
這種性格的人在減肥過程中需要制定適合自己的詳盡減肥計劃,并且嚴格按照減肥計劃執行。同時為避免受他人干擾,可在減肥期內獨自完成減肥計劃。
5、自律型? 過分注重細節
自律型的人自我要求很高,在執行減肥計劃時,往往會過分注重細節。當一些細節問題沒有很好地完成時,往往會很焦躁,甚至會對已經擬定好的減肥計劃產生懷疑,可能因此而放棄整個減肥計劃。
建議:適當放寬細節,以多運動為主
這種性格的人在減肥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可適當的放寬細節,控制總量即可。比如可制定一周或者一個月的飲食,運動計劃,落實到每天可放寬部分細節,注重平衡。并且自律型人格的人適用以運動為主的減肥計劃。因為運動相對于飲食來說,在時間、強度上有一定的規范性,更契合自律型性格的人。
6、好奇型? ?嘗試各種減肥方式
好奇型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像是一個好奇寶寶,對什么都很感興趣。在減肥過程中也是,好奇并不斷地嘗試各種減肥方式,這樣就容易造成方法變來變去,但是沒有一樣是適合自己的,并且持續時間短,哪種都沒效果。
建議: 制定適合自己的減肥計劃
好奇型的人需要注意啦!減肥方式確實是有很多種,但是并不是每種方法都適合你。這種性格的人在減肥過程中需要根據自身的肥胖程度、身體狀況等制定適合自己的減肥計劃,并嚴格執行,不要隨便變動。
性格也是減肥路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選對了適合自己性格的減肥計劃才會減肥更迅速,現在你都選對了嗎?選好與性格相符的最佳減肥計劃,你與苗條身材只一步之遙。
某種意義上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不是絕對的。性格的不同會對人和事有不同的處置方法,所以結果也可能是大相徑庭的。特別一些決定人生的重大問題,有時性格會主導決定及結果的。
性格決定命運?什么決定性格?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與個人的性格息息相關。那么,性格與血型、遺傳基因有沒有關系,有多大關系?有沒有天生贏家或失敗者的性格?
常聽到血型影響性格,譬如O型開朗,A型偏激、B型激進之類,這種“血型性格”說,雖然具體結論仍有待證實,但專家認為,血型對性格肯定有著一定程度影響,因為這也是生命科學的一部分。
專家表示,在心理醫學上提出一種叫作“A型”的性格,A型性格是比較好動、率性、進取、愛表現、愛說話。但這里說的A并非指血型,而是一個醫藥上用來對比的,它的相對性格是“B型”,就是比較冷靜、不好爭辯、也比較內斂。心理醫學上所指的A或B,是方便相對分類的,不是血型。
天性來自父親為什么一個孩子的性格或愛好與父母中的一位非常相似,而另一個孩子卻可能截然相反?是遺傳的結果,還是環境的影響,或是其他因素所致?
古往今來,人們都會看到,許多孩子繼承了父輩的事業。不僅在周圍可以看到這種子承父業,在許多音樂世家或明星世家,幾代人從事著同樣的事業且都成就顯著,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一般來說,在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能夠隱約地見到其性格中的某些方面相似于父母中的一個。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性格里都有父母的部分遺傳,這個遺傳部分占有40%,一般稱為孩子的天性。形成性格另外的60%則跟生活環境、宗教信仰有關,特別是父母的模式影響。
意大利的人類學教授埃瑪·瑪莎解釋說,“在卵子和精子的結合過程中,其男性或女性的顯性基因占據優勢的一方確定了新生嬰兒的特征。這就是為什么孩子會有同父母或祖輩一方相同的眼球顏色以及其他身體上酷似之處的原因。這種遺傳基因同時也會影響到個體的心理特征。”她認為像激動、膽怯或者外向這些性格表現都是從基因中遺傳下來的。
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些學者對一些經過處理的豚鼠胚胎進行實驗,使一部分豚鼠的身上只帶有雄性基因,另一部分則只含有雌性基因,研究得到的結論是:母親的基因對孩子智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而父親的基因則主要影響易感性和情緒。
一些科學家把對豚鼠的實驗結果大膽地推移到了人類的性格遺傳上,他們認為:“一個人個性的特點中至少有一半是直接由基因的特性決定的,大量的基因混合在一起互相作用產生綜合效應決定了某人說話的語氣、風格以及脾氣等等。”天性的決定因素有多少另一些心理專家則認為,雖然一個人肯定會受到天性的影響,但是遺傳的天性不僅不是決定因素,甚至遠遠達不到40%或一半的影響力。他們認為,環境,即包括家庭環境及成長環境對孩子影響重大,尤其是家庭所能提供的教育與愛,是一個人性格的決定因素。
美國哈佛大學完成的一些研究顯示:兒童大概從兩歲開始就在自制力、易感性和外向性格方面有了差別。但要斷定父母和孩子的個性之間存在著某種遺傳因素,只能在下列情況下有效:如果這種遺傳因素緊密地同孩子存在的環境相關聯,如果他生活在他的家庭這樣的特定環境中。
為了證明這個論點,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了精神障礙的遺傳性只有與特定的環境發生聯系時才能顯示出來。例如,如果父母一方患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緊張癥,其孩子一定是神經質的;但如果孩子遠離他們的父母,那么孩子的神經質會有所抑制。科學家們因此認為,氣質、性格能夠在母體懷孕的過程中遺傳,但并不總是遺傳性的。一個人的遺傳基因實際上可以和一臺計算機相比擬,它保存了所有感情范疇內的程序,大腦的電脈沖使其中一些程序激活起來。而至今還沒有任何人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些程序的選擇。
精神病科醫生卡羅泰努托說:“盡管人們企圖確立遺傳因子在個體的心理和社會行為中的作用,但不管怎樣,我認為它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更有可能的是文化教育的因素。最有理由說明這一點的就是藝術家的孩子們,他們除了繼承父母特殊的天賦外,還生活在一個相當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或許還受到他們的名人父母成功事業的影響。”但是有時候,如果家庭過度“引導”孩子向父母一方的職業發展,奢望孩子做出本不屬于他們所喜歡的事業的選擇,以至形成一種病態的控制欲,那就會造成孩子們極端的逆反心理。
天生贏家誰注定不管一個人的個性究竟受什么影響更深,但到底有沒有天生贏家的性格,又有沒有天生的失敗者的性格?
科學家認為,不是人人都能站到最前面去的,成功與失敗的比率是2:8。有兩個成功的人,就有8個人作后援。所以,就算有天生贏家的性格,也得遵循這個成功的比例。況且,天生比較消極的性格,還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盡量作局部的改善。個人能否成功,首先要了解自己性格類型里擅長什么或不擅長什么。自然規律其實非常具有科學性的,其中有著不可思議的平衡。
在研究眾多成功者的例子后,一位新加坡的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天生勝者或失敗者的性格,每個人都具有多面性,環境與教育決定這個人會發展哪一方面的性格。一些社會心理學家更認為,人的性格本身并無好壞優劣。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團隊,社會上的各種性格可以互補。團隊成功了,個人屬于一分子,也一起成功。團體可以是一家公司,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
大環境下的亞洲新一代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從廣義上說,某一地區的大環境里,有沒有屬于自己顯著的性格特征?尤其亞洲各地都在經濟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心理學家們開始關注,這種轉化是否已經塑造出新一代人們的性格?
一些專家認為,大氣候里的激烈競爭,能激發出富于信心和憧憬能力的積極性格。“那種認識到自己能做到什么,并且勇于站到前線去,把接受挑戰當作人生訓練的進取性格,就可以促使團隊進步。這在今天的亞洲很普遍,這是經濟氣候與環境所使然。”但社會心理學家同時認為,時下整個亞洲社會嚴重趨向物化,對于人們個性形成產生的負面作用也不可低估,因為家庭提供教育與愛,是一個人性格的決定因素。而經濟的開放和觀念開放,很多時候導致許多家庭的破裂,這個影響個性的大本營的不穩定會造成新一代的個性問題。一位新加坡的心理學家說:“恐懼和壓力是分不開的。社會競爭激烈,連小學生都會申訴人生痛苦。人們害怕失敗,帶著隱藏憂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偏向發展。孩子遇到難題不向家人訴苦,因為家庭壓力大,80%的孩子寧可向朋友訴苦。但一個人假如小時候就視家庭為畏途,連這小社會都不能接受,如何面對大社會?在臨床經驗中,孩子在一個擁有雙親并且有愛的家庭長大,面對艱難時能更堅強,也較能掌握人際溝通。遺憾的是,如今離婚案例每年飆升,許多孩子都在不愉快中長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能產生良好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