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沒有護身佛本命佛的說法,那都是商家為了賺錢編出來的,佛像也不是護身符、轉運符、吉祥物,好好恭敬三寶、斷惡修善,才能趨吉避兇。
真正的修行人不會貪圖外在的資財,卻有一些不懂得佛法的人借佛斂財,不懂得真正的寶藏在自己內心。
修行是修內心,不是修外境,佛像也是為了啟發我們的內心。譬如一張照片,它只是一張紙片,但若照片中有自己的親人,一見到內心就會生起親切溫暖的感覺。
無論男女,都不應把佛像當做飾物或護身符佩戴。佛像的作用是讓我們可以借助這個“像”而產生對佛陀的恭敬、尊重、信仰與效學之心。佛菩薩是我們修行路上的師長、榜樣,依法而行才是真正的皈依。
不動明王名稱中的“不動”,是指慈悲心不變,無物可以改變撼動,“明”則乃智慧的光芒,“王”是對能操控世間萬物、現象的人的尊稱。不動明王其誓愿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1]”不動明王被視為大日如來的忿怒化身,打敗過大自在天。相傳大自在天認為自己是三千世界之主,故心存傲慢,不肯皈依佛祖,所以佛祖化身不動明王,前去降伏其心,不動明王用其足踏大自在天的頭部,使其歸順,在諸明王之中不動明王也是最高尊者。不動明王同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一般,乃是藏民供奉的三個主要佛像之一。不動明王在漢傳佛教或藏傳佛教都有相當高的聲譽,
中國有十二生肖,原用于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對應每個生肖,都有自己的守護佛,而不動明王則被認為是生肖雞的守護佛。
本命佛是商家炒作概念,正信佛教并無本命佛之說。 不建議佩戴佛菩薩形象。
印光大師痛斥男帶觀音女帶佛
正信佛教里面,不建議任何人佩帶佛菩薩形象,君不見,真正出家眾,都沒有佩戴佛菩薩形象的,正信《大藏經》也沒有寫說可以隨便佩帶佛菩薩形象的。
可以用于佩帶的:楞嚴咒,手上可以戴菩提子佛珠。等等。
(印光法師文鈔開示).前三日接到歧路指歸二本,見后附之徽章,頗不謂然。民國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以釋迦佛像為徽章,光絕不知其事。事后道階來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褻瀆。至十二年仍復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于道階。道階尚能講經,而于恭敬尊重,完全不講,亦可嘆也。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各須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則彼此折福。然現在由道階提倡,已成通規。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過愛,不能不為一說耳。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鄔崇音居書》
現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多以玉制(或金銀等)佛像、觀音像掛件為護身符,不僅不帶在衣服外,還緊貼皮膚,進廁所也不摘,洗澡也不摘,褻瀆之罪絕非淺淺!還妄想依此植福消災,豈有如愿之理?!
更有傳言所謂‘男帶觀音女帶佛’之說!印光大師乃近代高僧,于此弊端之始就極陳其過,鑒于此流弊之泛濫,唯愿大眾惜福,莫造罪業!
生肖為“鼠”的人本命佛是千手觀音
生肖為“牛”和“虎”的人本命佛是虛空藏菩薩
生肖為“龍”和“蛇”的人本命佛是普賢菩薩
生肖為“兔”的人本命佛是文殊菩薩
生肖為“馬”的人本命佛是大勢至菩薩
生肖為“雞”的人本命佛是不動尊菩薩不動明王
生肖為“羊”和“猴”的人本命佛是大日如來
生肖為“狗”和“豬”的人本命佛是阿彌陀佛
千手觀音, 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千眼千臂觀世音等,是我國民間信仰的四大菩薩之一。千手觀音是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與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的右脅侍)合稱為“西方三圣”。
據佛教典籍記載,千手觀音菩薩的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則表示遍觀世間。唐代以后,千手觀音像在中國許多寺院中漸漸作為主像被供奉。千手觀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千手觀音為觀音部果德之尊。“千”為無量及圓滿之義,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無量廣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圓滿無礙。根據《陀羅尼經》云:千手千眼觀世音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隨眾生之機,相應五部五種法,而滿足一切愿求。生肖為“鼠”的人本命佛是千手觀音。
屬雞人本命佛:不動尊菩薩
按農歷的計算方法,人的生肖屬相應以農歷立春為準。
生肖介紹
屬鼠人本命佛:千手觀音菩薩
屬牛人本命佛:虛空藏菩薩
屬虎人本命佛:虛空藏菩薩
屬兔人本命佛:文殊菩薩
屬龍人本命佛:普賢菩薩
屬蛇人本命佛:普賢菩薩
屬馬人本命佛:大勢至菩薩
屬羊人本命佛:大日如來
屬猴人本命佛:大日如來
屬雞人本命佛:不動尊菩薩
屬狗人本命佛:阿彌陀佛
屬豬人本命佛:阿彌陀佛
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通過天干地支、十二因緣、“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的十二生肖者的八位本尊。
“本命佛”又叫八大守護神,是佛教密宗通過天干地支、十二因緣、“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了有八位佛和菩薩保佑十二個生肖,故稱為“本命佛”,也叫八大守護神。
人的運氣本有盛衰之別,人們在面對不可知的命數時,往往顯得茫然無助。
一直以來人們有“男戴觀音女戴佛”的誤區,這只是民間的心理祈愿,在佛經上并沒有依據。當然,不論供養哪尊佛像,只要有恭敬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惜福修福,都可積累功德與福德。